06.06 曹輝寧教授:多中心化能夠取代中心化嗎?

一隻斷了一條腿的蜘蛛是什麼蜘蛛呢?

是七條腿的蜘蛛;

一隻斷了一條腿的海星是什麼海星呢?

還是一隻完整的海星。

自然界中,蜘蛛是典型的中心化組織代表,而海星是典型的分佈式(多中心化)組織代表。

蜘蛛的身體由大腦這個中心化結構控制,軀幹沒有自主再生能力,蜘蛛沒有了頭,便無法存活。而海星不存在大腦這樣的結構,主要的器官都被複制、分佈在每個軀幹中。把一隻海星切成兩半,你能得到的是兩隻海星。

中心化系統 VS 多中心化系統

中心化系統是指中央控制器通過直接命令或使用權力等級制度(例如命令一箇中層構成去指示較低級別的構成)來對系統的底層構成進行控制的一種系統。

該系統所表現出的複雜行為,是中央控制器對系統中底層構成施以“控制”的結果,包括對中底層構成的動態監督。

而在一個多中心化系統中所表現出的複雜行為,是通過底層構成基於本地信息的運作而產生,並不受任何命令的影響。這種形式的控制被稱為“分佈式控制”,或控制系統中的每個構成平等地對以適當方式作用於本地信息的全局、複雜行為負責。

Ori Brafman和Rod A. Beckstrom在暢銷書The Starfish and the Spider: The Unstoppable Power of Leaderless Organizations一書中以蜘蛛和海星為比喻,提出了“海星模式”(多中心化組織模式),書中提出了以下觀點:

1.當受到攻擊的時候,多中心化組織會呈現愈加開放和分散分佈的趨勢,而中心化組織會呈現愈加集權的趨勢;

2.一個開放的系統很容易變異以適應環境;

3.將人們置於分佈式組織中,人們會更願意去貢獻自我;

4.一個行業的多中心化程度與總體利潤成反比。

相較之下,多中心化組織似乎有更為頑強的生命力。

在比特幣及區塊鏈收穫大量信仰者的當下,“多中心化”一詞也被奉為圭臬,通常伴隨著無政府主義及極致平等、自由、公正的設想。然而也有另一部分人對如此設想產生強烈質疑,多中心化系統存在的問題也是老生常談了。

其實,多中心化只是一種手段,並不是最終目標。最終的結果應該是確保像華爾街那樣的中心化機構林立的地方受到制衡,無法以壟斷之勢行獨斷之舉。

曹輝寧教授:多中心化能夠取代中心化嗎?

萬聖節之最邪惡面具——華爾街銀行 by David Fitzsimmons

人體中的中心化+多中心化

在我開始金融學研究之前,我是學生物的,研究癌症病理。在生物學領域,很典型的例子是人的神經系統,它存在著分佈式存儲和處理信息的特徵。

人體的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是一種受大腦支配的末梢神經系統,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無意識的,調節著身體機能,如心率、消化、呼吸速率、瞳孔反應、排尿和性喚起等,有很多不受大腦意志支配的活動(非條件反射),因此叫自主。

曹輝寧教授:多中心化能夠取代中心化嗎?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在我們人體的神經系統中還有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由大腦和脊髓組成。理論上它是一種集中化的控制系統,但是在我們的大腦中,我們的記憶又是分佈式存儲的。

在自然和人體中,更多的例子表明了中心化和分佈式數據結構及信息加工都是混合在一起的,而不是蜘蛛或海星等低等生物所呈現的單一形式。這也應該是分佈式賬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的表現形式。

法律中的中心化+多中心化

又比如在法律制度上,存在著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

採用英美法系的國家,比如美國,它的陪審團制度就是一種分佈式,法律判決多是依據先例,但也存在法官這樣的中心化構成。

反觀大陸法體系,依賴於一箇中心化的立法機構,但也在存在一定程度的“多中心化”構成。

兩者相較而言,英美法比大陸法的多中心化程度更高,但誰又能聲稱一種體系在任何情況下都優於其他呢?

所以好壞不是絕對的,要看具體場景。

分佈式和中心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以多中心化與中心化相結合才是最理想的。多中心化的分佈式數據結構跟中心化組織共同協作會更高效。

分佈式應用

《明朝那些事兒》裡邊有個故事,講抽籤式官吏任免模式。

抽籤就是一種分佈式方法,上級選拔是中心化的。

為什麼要用抽籤來選拔官員呢?聽起來好像不夠嚴肅。

這是因為如果大家對中心化選拔的結果非常沒有信心,認為一定是壞人選上來的情況下,抽籤的結果還有可能抽到好的,這樣也就更好接受一點。

就像委內瑞拉、津巴布韋的人民對政府沒有信心,認為政府胡來,法幣沒保障,大家寧願用黃金,用比特幣,也不願用法幣,雖然法幣有時候一天漲好幾回。

曹輝寧教授:多中心化能夠取代中心化嗎?

中心化的弊端

從津巴布韋和委內瑞拉的狀況也可以看到中心化有可能的壞處,就是Moral Hazard(道德風險,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

在高效的中心化系統中,最大的問題是:

如果中央機構腐敗或墮落怎麼辦?

分佈式系統的穩健性使其在這個問題上能通過synchronized redundancy來解決。

比如比特幣,我用了一個詞叫currency in being

如果法幣胡來,大家就用比特幣。那麼比特幣的存在就是給法幣的信馬由韁加了韁繩。 同樣,分佈式記賬技術(DLT)也對華爾街的自大、誤導、和缺乏約束,有所控制。

中心化效率高,成本是腐敗,變質。

多中心化效率低,但是透明,公開,公正。

二者可以並行。所以最終我們可能需要的是一個等級階梯式的分佈結構。既不中心化也不完全扁平化。

對人才資源流動的影響

此外,像華爾街這樣的存在吸引了許多聰明人進入金融行業,但這其實是一種腦力浪費。比如叱吒華爾街的DE Shaw從金融領域退休後轉向了生物學,併成為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想象一下如果我們通過分佈式記賬技術(DLT)降低華爾街的薪酬,那麼更多的人將會在其他領域從事更有意義的工作。

我們中國人常說“中庸之道”,這跟部分極客世界裡追求絕對自由、隱私相比當然不夠酷,但是在現實世界裡,它是最符合人類社會運轉常理的,也是多中心化應用的最終走向。

文章原標題:曹輝寧教授:多中心化能夠取代中心化嗎?

文章轉自金色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