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历史上有哪些很晚才传到中国,却变得不可替代的农作物?

茶與布朗


从中华文明诞生至今,华夏民族就和其他民族有着持续不断的相互融合,在华夏文明的许多成果走向世界的同时,世界各国文明也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据统计,我国现有农作物物种中的外来物种包括大田、瓜果、蔬菜,来自国外的就有四十多种,其中通过我国丝绸之路进入我国的就占二分之一。这些作物很多目前都是我们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来源。

至于很晚才传入到中国的农作物,这个时间阶段不好界定。但明朝肯定是有代表性的。明朝时期,对外交流活动较为频繁,特别是郑和下西洋为当时的中国带来了相当丰富的物产。其中现在还不可替代的有:

玉米:禾本科玉米属植物,原产美洲的墨西哥、秘鲁。我国古代称番麦、御麦、玉麦、苞米、珍珠米、棒子等。明确而详细的记载见于1560年甘肃的《平凉府志》卷11:“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蜀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炊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

花生:原产美洲巴西,我国亦称长生果、落花生、落地松、万寿果、番豆、无花果等,是一种人们喜爱的食品,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分小粒型和大粒型两种,小粒型最早记载见于元末明初贾铭的《饮食须知》,大粒型是清代引进的。

马铃薯(土豆):一年生茄科茄属草本植物。我国亦称洋芋、土豆、山药蛋、地蛋、荷兰薯。原产南美洲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区,为印第安人所驯化。大约1570年传入西班牙,1590年传入英格兰,1650年左右传入中国。

番薯:旋花科甘薯属栽培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藤本植物。又名金薯、朱薯、玉枕薯、山芋、甘薯、地瓜、红苕、白薯、地瓜、红薯等,原产中、南美洲,主要用作粮食和蔬菜。宋元以前中国文献中屡见“甘薯”的记载,但那时所说得甘薯是薯蓣科植物的一种,而我们现在所说得甘薯则是旋花科植物,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自它被引种到中国以后,因其形似我国原有之薯蓣科得甘薯,有人便称之为甘薯,久而久之,甘薯一词几为旋花科的番薯所独占。

辣椒: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番椒、海椒、秦椒、地胡椒、辣茄。原产中南美热带地区,1493年传到欧洲,1593~1598年传至日本。传入中国有两条途径:一是经由古丝绸之路传入甘肃、陕西等地;一是经海路引入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中国关于辣椒的记载始见于(明)高濂《遵生八笺》(1591):“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辣椒一名最早见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柳州府志》。

番茄(西红柿):茄科番茄薯草本植物,原产地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带,明代时传入中国,但很长时间作为观赏性植物,被写入群芳谱里,种植也不广泛,直到十八世纪后,才成为了餐桌上的美味。亦称番柿、六月柿、西红柿、洋柿子等。我国最早记载见于(明)王象晋的《群芳谱》:“番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如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来自西番,故名。”

向日葵:菊科向日葵属一年生草本油料作物,亦称西番菊、迎阳花、葵花等,原产北美。在中国的种植最早见于1621年(明)王象晋所著的《群芳谱》,称西番菊。1688年(清)陈淏子《花镜》始称向日葵。

南瓜:一年生草本植物,葫芦科南瓜属。别名番瓜、饭瓜、倭瓜、回回瓜、金瓜等,原产中、南美洲。元末明初已见于贾铭的《饮食须知》:“南瓜味甘性温,多食发脚气黄疸,同羊肉食,令人气壅,忌与猪肝赤豆荞麦面同食。”说明元代我国已经引种。

菜豆:豆科菜豆属栽培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称四季豆、时季豆、芸豆、四月豆、梅豆、联豆、架豆等, 具有粮食、蔬菜、饲料等多种用途。原产中美洲。16世纪初传入欧洲。中国自明后期曾多次引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和清代《三农记》(1760)都有记载。南北皆有种植,栽培面积仅次于大豆。

菠萝:凤梨科凤梨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果品栽培植物。别名凤梨、王梨、黄梨。原产南美巴西,很早为印第安人驯化。16世纪初,热带各国相继引种。亚洲最早是由葡萄牙人引入印度(1550),后又传入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中国在17世纪初(1605)由葡萄牙人将菠萝苗带入澳门,后经广东传入福建和台湾。广东《东莞县志》(1639)和台湾林谦光的《台湾纪略》(1687)都有黄梨的记载。约在18世纪末传入广西,19世纪初传入云南。

烟草:茄科烟草属叶用一年生作物。原产中南美洲,人类已有1500多年使用的历史。后经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传至欧洲和世界各地。传入我国是称“淡巴菰”,这是印第安语烟草的音译。我国最早纪录烟草的文献是[明]张介宾的《景岳全书》:“此物自古未闻,近自我明万历时始出闽、广之间。”烟草的别称还有相思草、金丝烟、芬草、返魂烟等。

其他的农作物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了。最后划个重点:在我国,带胡、番、洋等字眼的作物,基本上都是外来的物种。其中,由两汉、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基本都带“胡”字,比如胡椒;明朝以后,由美洲传入的农作物基本都带“番”字,如番茄、番瓜等;带“洋”字的,比如洋葱、洋白菜等大多是清末或民初传入我国的。


粮小咖


很晚才传到中国,现在又变得不可替代!这样的农作物其实不多,能够符合题意的也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玉米,如果再加上一个的话,可以是马铃薯。

不过从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形势来看,玉米肯定要远比马铃薯更重要,毫无疑问玉米是最佳答案。

玉米: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个小标题都会觉得笔者在开玩笑,什么时候玉米成了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不是小麦和稻谷么?

笔者并没有忽悠大家,因为我国目前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就是玉米,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玉米总产量在2.15亿吨左右位居第一,而稻谷的总产量2.08亿吨以微弱的劣势屈居第二,而我国小麦的总产量只有1.29亿吨左右,远低于玉米和稻谷的产量。

估计又有很多人要说了,为什么我国产了那么多玉米,我们平时却不以玉米为主食呢?这是因为玉米虽然是主要粮食作物,但是它却不是主食,而主要用作饲料和深加工,我国每年的玉米产量里有2亿吨以上都被众多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还有大量的玉米深加工企业所消耗。

我们可以轻松的购买到鸡蛋、猪肉等产品,玉米的功劳可谓是居功至伟,如果没有这么多玉米的供应量,我们的生活条件绝对没有现在这么好。

玉米:来自中美洲的馈赠!

虽然玉米在中国开花结果,深深扎根于此,稍微懂点世界地理和历史知识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其实它是一个典型的外来物种,来自于太平洋彼岸的中美洲,和我国相隔数万里。

16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人开始探索美洲大陆,同时将玉米在内的南美洲特有的农产品带到世界各地,中国最早在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出现了玉米的栽培,从此便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壮大,直至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望周知!让自己的亲属、朋友了解。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06.06


粮油市场报


钟情三农认为,完全符合你的提问的作物,既是外来作物,又是不可替代的农产品只有一个,那就是玉米。

因为目前我国不可替代的作物总共有四个品种,分别是稻谷,小麦,大豆和玉米。其中稻谷和大豆是原产国都是中国,这一点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是小麦和玉米却都是在古代由外国传入至我国,其中小麦传入我国的年代较为久远,在三千多年以前,而玉米则是明朝中后期才传入我国,可以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后辈。


下面,笔者就为大家讲述一下玉米传入中国的那些故事。

中美洲,玉米的故乡。

玉米其实在15世纪以前都只种植在中美洲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墨西哥,中美地峡附近,除此之外,地球上其他地区都没有玉米的种植。据考古人员考证,古代的墨西哥人种植玉米的历史长达数千年之久,而且他们一直把玉米当作是上天赋予的礼物,并且以玉米为主食,并且把玉米融于他们本国文化之中。


几千年过去了,现在我们依旧感受到墨西哥文化中关于玉米的痕迹,不管是闻名世界的墨西哥菜肴,还是备受人们喜爱的墨西哥国宝级啤酒科罗纳,都少不了玉米的身影。

16世纪,玉米传入中国。

玉米由中美洲传入我国乃至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和当年欧洲人的远洋航行及地理大发现密不可分。哥伦布于1492年开始远航,抵达了中美洲地区,也将这些地区的独特农产品带到了世界各地。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在16世纪中后期,玉米开始传入我国,并且在西南地区小范围种植,并未在全国铺展开来。

一直到了清朝初期,人口实现了大爆炸,达到了我国古代人口总量的最高值,随之而来的粮食紧缺也让人们对于土地的开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而玉米耐贫瘠干旱且高产的特性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这样一来,玉米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被大规模种植,自此,玉米这个漂洋过海来的洋玩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称为当时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


如今,我国玉米产量位列三大主粮之首,每年产量超过两亿吨,虽然大多数已经被用作饲料和深加工,被直接食用的很少,但它依旧人们最为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

看来,外来的和尚也能念好经啊。


钟情三农


作为拥有上万年耕种历史的农业古国,个人认为可能从明代起算是符合题主所说的“很晚”这个时间标准吧。恰好,明代也是同时期西方的“大航海时代”,东西方交流频繁,给中国带来了多种农作物,其中一些成为后来十分重要的农作物。以下是我的个人概括,不一定十分客观:

一、“地三鲜”科三杰:辣椒、土豆、茄子。这三种农作物都是茄科的,其中前两种来自美洲,由西班牙人把它们先带到欧洲,后又经不同途径传入中国。茄子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这三种茄科植物,如今是百姓菜篮子里最常见、饭馆里也最常见的食材。尤其辣椒更是许多人离不了的。土豆在山区和一些不太适合种植水稻小麦的地区,也是当地人们的口粮。

二、烟草。这也是明代时从美洲传入中国的,由葡萄牙人先引入广西、福建,“始自闽人吸以祛瘴,向后北人藉以辟寒,今则遍行寰宇”(《本草逢原》),现如今也是众多烟民离不了的农作物,即使电子烟也替代不了……

三、甘薯。或者叫红薯、番薯。明代从欧洲传入福建沿海,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拾,像土豆一样扩散到全国各地,尤其受到贫困人群的青睐。由于甘薯好种好管收成多,营养较全面,长期以来在一些地区是人们的主食来源之一。嗯,我小时候吃这个就吃伤了。

四、玉米。其实这种农作物才是最重要的,我把它放在最后说。玉米最晚于16世纪中期传入我国,更早时期的史书中记载的“玉米”到底是不是如今我们所指的“玉米”,这个问题仍有待考证,因为过去对玉米的称呼有很多,如“玉麦”、“番麦”、“西天麦”等。即使如今,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叫法,如“玉蜀黍”、“苞谷”、“玉粱”、“玉露秫秫”等。玉米过去主要是作为口粮、养活了大量贫困人口,因为它虽然没有大米白面好吃,但产量要高得多。现在的用途有很多,可以加工成上千种工业产品,但最重要的是作为养殖业的饲料来源,这是玉米和人类关系的又一次根本变化。


三农记者董峻


很晚才传到中国,在现在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作物,基本都是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原产于美洲的各种农作物也随着欧洲人在全世界的殖民活动扩散到全球。

从明朝末期开始到清朝,美洲作物在中国逐渐扩展普及。这个过程非常缓慢,从引入到全国性的普及,长达几百年。

称得上重要而不可替代的美洲农作物有玉米、红薯、土豆、辣椒、番茄、烟叶等。

对清朝人口增长起到重要作用的玉米和红薯

2017年,中国玉米产量达到2.15亿吨,超过水稻,是中国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玉米耐干旱,适应多种地形和气候条件。玉米引入中国后,加快了山区和干旱地区的开发,对清代的人口增长作用很大。

红薯也称番薯,在现在已经不算地位特别重要的农作物,但在清代到一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番薯都是非常重要的农作物。红薯产量高、耐干旱、适应性强,清代人口大增长中,红薯的作用非常重要。清代的康乾盛世,现在被部分人戏称为番薯盛世,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红薯)

土豆

土豆在现代中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蔬菜。在地球上有些地方,土豆也被作为主食。现在国家也在推行土豆主粮化,扩大土豆的作用。1845年至1850,爱尔兰的土豆减产曾经引起爱尔兰的大饥荒。

在清代,土豆作用虽然不如玉米和番薯,但也对人口增长起到很大作用。

辣椒和番茄

辣椒也是明末开始才传入中国的。湖南、川渝等地之类以辣为特色的菜肴,历史其实都不算长。番茄最初从美洲传播到各地,是被作为观赏植物的,食用历史比辣椒更短。

烟叶

有烟叶这种原料,烟民们才有抽烟的可能。烟叶同样是一种美洲作物,在中国的种植始于明末。

大家可以从美洲作物判断古装剧的历史水平

如果一个明末以前背景的古装剧,出现番茄炒蛋、土豆丝、啃玉米、吃辣椒、吃烤红薯、大烟袋抽烟等场景,是严重违背历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