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扎哈·哈迪德 性感的不僅僅是曲線

扎哈·哈迪德 性感的不僅僅是曲線

建築師扎哈·哈迪德

簡歷
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1950 年出生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在黎巴嫩的貝魯特美國大學讀過數學系。1977 年獲得英國AA(ArchitecturalAssociation) 建築聯盟學院的碩士學位,並加入大都會建築事務所,與雷姆?庫哈斯、埃利亞? 增西利斯一道執教於AA。1980 年在AA 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後來發展成擁有250 多人的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 (Zaha HadidArchitects),事務所總部位於倫敦。2004 年榮獲普利茲克建築獎,是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此殊榮的女性建築師。

扎哈·哈迪德 性感的不仅仅是曲线

意大利梅斯納爾山博物館鋒利的玻璃天棚。

扎哈·哈迪德 性感的不仅仅是曲线

如果單從外觀上,很難發現整個建築主體完全嵌入山中。


倫敦建築圈的局外人

扎哈在商業上的成功與中國、中東地區這些“世界建築試驗田”的崛起有著緊密的聯繫,這一點,就連扎哈本人也不否認,“中國的潛在項目真是太多了,非常令人興奮。”


廣州是扎哈作品在中國的第一個落腳點,但她與中國的淵源卻可追溯至上世紀80 年代。1983 年位於香港太平山頂的the PeakClub 進行國際設計公開競標,仍是英國AA 建築聯盟學院講師的扎哈帶領著一幫學生參與了這場賽事。當方案最終展出時,那些彷彿尖刀般刺向山崖的銳角三角形和長弧曲線,給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倒性視覺衝擊力。整幢建築彷彿炸裂開的碎片般在城市上空飛起,離經叛道的設計在第一輪便被淘汰。好在來自日本的建築大師磯崎新獨具慧眼,最終扎哈摘得頭籌,也憑著比賽所獲得的獎金,在倫敦開設了名下的第一間事務所。

扎哈·哈迪德 性感的不仅仅是曲线

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新濠天地酒店,兩個有機形橋樑強調塔中心外部空隙。

扎哈·哈迪德 性感的不仅仅是曲线

新濠天地酒店暴露的外骨骼增強了建築的表現力和力量感,並且有利於優化內部空間。


1988 年,在紐約MOMA 舉辦的七人“解構建築展”,可以看作是解構主義建築派的“扎哈們”對整個建築界的宣言,其中弗蘭克?蓋裡、皮特?艾森曼至今依然是解構主義堅定的追隨者。早期的扎哈深受俄羅斯“至上主義”鼻祖馬列維奇和先鋒派建築大師萊尼多夫的影響,應用隨機的幾何構成對空間進行探索。在此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扎哈的設計都由於太過前衛,或是難以付諸實施,而淪為一紙空談,被輿論稱之為“Paper architect”。整個上世紀80 年代,扎哈唯一建成的設計,就是位於德國小城維特拉的消防站。而這也是這一時期扎哈風格最典型的代表作,大量尖銳的幾何形狀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而分割出建築的功能空間,讓人不得不佩服建築師本人對空間、構造、材料等元素的掌控力,但也不得不面對設計本身無法與當地環境對話的尷尬事實。這棟建築彷彿就像是崩解前的太空船,從外太空唐突地迫降在地球這個遙遠星球上,格格不入。



在後來的一次採訪中,扎哈將自己的這段經歷形容為一個“局外人”。伊拉克人的出身,使得剛到倫敦的她顯得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而以弱女子的姿態闖進男權當道的建築界,則更是冷暖自知。而扎哈的個性就是這樣,一如她驚世駭俗的設計般,她的言論同樣犀利無比。在一次針對英國查爾斯王子有關現代主義建築太過追名逐利而忽視環境和諧的抨擊中,扎哈說道,“說我們都在害怕、我們不能再做地標性建築、我們必須倒退,這也太簡單化了。這到底是在說什麼?”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扎哈的解構主義漸漸開始向有機性迴歸。多年後,外形上同樣被人比作外星飛船的韓國首爾東大門設計廣場,則收穫了另一番不同的評價——整個建築幾乎就是沿著所處地塊邊緣的形狀而生,從地塊中心緩慢向外抬升。建築本身體積的不規則性,使得人們在每個角度都能看到新的形象與模樣。建築看起來絕世而獨立,又與周圍景物融為一體,成為東大門整體環境的一部分。

扎哈·哈迪德 性感的不仅仅是曲线

韓國首爾東大門設計廣場,扎哈開始讓建築與周邊環境的關係變得和諧。

扎哈·哈迪德 性感的不仅仅是曲线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Eli and Edythe Broad 藝術博物館,一反扎哈的設計常態,與周圍傳統的哥特式建築形成了鮮明對比。

扎哈·哈迪德 性感的不仅仅是曲线
扎哈·哈迪德 性感的不仅仅是曲线

位於阿塞拜疆首都巴庫的阿利耶夫文化中心,扎哈憑此設計獲得2014 全英設計大獎年度最佳設計師。


地標女王

直到1997 年,由扎哈獨立設計的位於美國辛辛那提州羅森塔爾的現代藝術中心破土動工,外界才慢慢開始接受她瘋狂、詭異的設計風格。當時的 《紐約時報》 稱這幢不同色塊的像積木般的建築為“田園綠洲”。

很難說是人們的好大喜功,還是設計本身誇張而極具個性的效果成就了扎哈。在以後的歲月裡,經由哈迪德設計的龐大建築遍佈全球,海里升起的巨大“生物”阿布扎比演藝中心、輕輕地懸浮在幾根不對稱的錐形立柱上的德國沃爾夫斯堡的科學中心、面積達 3 萬平米的羅馬 MAXXI 現代藝術館……這些都為她贏得了“地標女王”的稱號。



而作為其第一次在中國亮相的廣州歌劇院,兩個巨大異型體結構就像被江水不斷沖刷而成的兩顆沙礫;又或是孩子們玩累了、置於一角的兩堆沙土。“彷彿就是一個麵糰被隨便捏了幾下,然後放在烤爐裡烤一下。”哈迪德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同事曾在課堂裡向學生們這樣介紹她的作品。

有人將扎哈的建築比作“一頭充滿攻擊性的猛獸”,徹底擊破城市空間舊有的沉悶格局。就連普利茲克的評審,也將扎哈一路走來的設計風格描述為“殘酷而無情”。待人們認識到這些碎片和城市的脈絡有著內在的深層聯繫時,才明白扎哈是把城市作為充滿活力的複雜體加以研究。

扎哈·哈迪德 性感的不仅仅是曲线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內部隨處可見連貫的曲線結構。

扎哈·哈迪德 性感的不仅仅是曲线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內部隨處可見連貫的曲線結構。

扎哈·哈迪德 性感的不仅仅是曲线

2017 年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世博會方案。

扎哈·哈迪德 性感的不仅仅是曲线

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公共關係學院。

扎哈·哈迪德 性感的不仅仅是曲线

公共關係學院室內的玻璃和中庭提供了通透性和連通性。

扎哈·哈迪德 性感的不仅仅是曲线

中國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創新大樓的設計消融了塔樓和平臺的組合類型,形成更流暢的形態。

扎哈·哈迪德 性感的不仅仅是曲线

中國南京青年中心

2014 年,由倫敦設計博物館舉辦的全英設計大獎,將年度最佳設計頒給了扎哈的又一大地標性建築—位於阿塞拜疆首都巴庫的阿利耶夫文化中心,這是該獎項首次頒給女性設計師。整座建築使用大量的流線型,力圖掙脫巴庫遍地可見的紀念碑式的、僵化的前蘇聯建築桎梏,試圖用一種當代的闡釋方式來反映更加細緻入微的文化認知,向大眾傳遞這裡悠久穩定的歷史文化精神。

扎哈總是能把詭異的東西當真事兒造出來。對於她來說,幾何形狀是隱藏在腦子中的,你最後看到的永遠不是幾何,也未必是一種情緒的傾瀉,那些作品只是不尋常的形體,霸道地侵佔你的視野,沒有妥協。扎哈帶給人們的絕不是平凡與乏味,因為她就是要讓你享受一場獨一無二的感官盛宴。正如時裝設計師Donna Karan 說的那樣,“扎哈是屬於這個時代的偉大藝術家,但她所做的一切都遠遠超越這個時代。”

圖片提供/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 (Zaha Hadid Architects) 策劃/ 溫潔 文/Denys 攝影/Hufton+Crow、Iwan Ba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