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要注意小孩子多汗

導讀—經常遇到家長們說孩子出汗比較多,特別是活動後或者睡眠時;很多家長疑惑這個多汗,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今天我們來說說多汗這些事。

要注意小孩子多汗

小兒多汗的原因

西醫認為小兒時期由於代謝旺盛,皮膚含水量大,微血管分佈較多,且小兒多活潑好動,故出汗一般比成人多。由於環境溫度過高,衣被過厚,劇烈運動等原因,導致多汗是機體調節體溫所必須的過程,這種稱生理性多汗,屬正常現象。

如夏季氣候炎熱而致小兒多汗;嬰幼兒剛入睡時,頭頸部出汗,熟睡後汗就減少;孩子游戲、跑跳後出汗多;冬天孩子衣服穿得過多,晚上被子蓋得太厚,加上室內空調溫度過高,使得孩子過熱而出汗多;有的家長在孩子入睡前給其喝牛奶、麥乳精等,小兒入睡後機體大量產熱而出汗多;有的孩子出汗僅限於頭部、額部,俗稱“蒸籠頭”,亦是生理性出汗,父母不必擔心。

要注意小孩子多汗

要注意小孩子多汗

小兒由於某些疾病引起的出汗過多,表現為安靜時或晚上一入睡後就出很多汗,汗多可弄溼枕頭、衣服,稱之為“病理性出汗”。如嬰幼兒活動性佝僂病、小兒活動性結核病、小兒低血糖、吃退熱藥過量及精神因素,如過度興奮、恐懼等。有的小兒有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也可引起病理性出汗。這種病理性多汗是需要醫生指導下治療的。

要注意小孩子多汗

中醫認為小兒平素出汗過多,同小兒“稚陰稚陽,腠理不密,易虛易實,易寒易熱”的生理病理特點有關,為臨床多見,雖非重病,但也不可因其輕而忽略它。皆因為中醫認為血汗同源,出汗過多,易出現陰陽失調,影響生長髮育。另外小兒出汗過多,如果未能及時擦乾,容易被風寒侵襲,成為呼吸道疾病常見發病的誘因,故要引起重視。

小兒多汗的幾種常見證型

01先天不足,肺衛功能較弱

這類孩子多汗以頭頸胸背為主,活動後明顯,平素身體羸弱,容易感冒,面色萎黃或晄白。

02後天脾胃受損,溼熱滯於中焦脾胃

如飲食偏喜甜膩冰爽,嗜食肉類、煎炸之物,飲食不節,消化不良損傷脾胃,釀生溼熱,這類孩子可見汗出如油,有黏膩感,平素身體肥胖,舌苔厚膩。

03氣陰不足

家長喜予大量涼茶類清熱解毒,或因反覆呼吸道感染、長時間使用抗生素攻伐,加之過低溫度的空調環境、冷飲習慣,耗損氣陰,營衛失調;這類孩子可見多汗而身體不溫,或汗出全身而手足心虛熱感,平素面色黃、白,缺少光澤,有黯黑色眼袋,經常手腳冰涼等。

小兒多汗的日常護理

1良好的生活環境。注意室內溫度溼度要調節適宜;注意孩子個人衛生,勤換衣被,保持皮膚清潔和乾燥,拭汗用柔軟乾毛巾或紗布擦乾,勿用溼冷毛巾,以免受涼;被褥也要經常晾曬,日光不僅能加熱乾燥,還有消毒殺菌的作用。

2補充水分。要維持機體內環境的水平衡,及時補充足夠的水分。要補充的水分最好多次補給,每次少量。這樣既可以使排汗減慢,防止食慾減退,又可以減少水分蒸發。家長們給小孩補充水分時,應多選擇弱鹼性的水,如菜果汁,檸檬水或質量保證的白開水。而不應或少選擇酸性水,如可樂、汽水等。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養成有空就喝的好習慣。

3使用毛巾或者手帕。嬰幼兒臨睡前在他背後和頸部塞一塊乾的、柔軟的小毛巾或手帕,如果小毛巾、手帕被汗浸溼了,再換一個,直到寶寶停止出汗。這樣既可以保證寶寶背部、頸部乾爽,又可防止他出汗後著涼。

4孩子穿衣服及蓋被子都要適當,不可太厚或太薄。孩子衣著和被子的厚薄應與大人相當,尤其是冬天不要穿得過厚,蓋得太多,否則孩子容易出汗。而且從小鍛鍊孩子的耐寒能力,也有助於增強孩子的抵抗力。

5多汗重點護理部位。孩子出汗多,在頭面部、後背、手足心等部位尤其明顯,特別是活動後或者入睡後,需要格外注意保護。

要注意小孩子多汗

小兒多汗推拿保健手法

1清肺經

位置:肺經穴位於無名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方法:術者用左手握小兒之左手,同時以拇、食二指捏住小兒無名指,使之伸直,再用右手拇指自小兒指根推向指尖,稱為清肺經,每次100~300次。具有固表實衛,收攝止汗之功效。

要注意小孩子多汗

要注意小孩子多汗

2清板門

位置:板門穴位於手掌大魚際平面。

操作方法:術者左手握住小兒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由腕橫紋推向拇指指根,約50次。能清陽明經熱,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經,陽熱內盛則易於汗出,陽明熱退,汗即止。

要注意小孩子多汗

3

揉腎頂

位置:腎頂穴位於小指頂端。

操作方法:術者以左手虎口夾住小兒小指,右手中指指面揉之,稱揉腎頂,每次100~300次。具有收斂元氣,固表止汗之功效。

要注意小孩子多汗

4揉二馬

位置:手背,無名指及小指之間,指掌關節後的凹陷中。

操作方法:術者用左手握住小兒左手,使其手心向下,再用右手拇指或中指揉之,稱揉二馬,每次100~300次。具有滋陰補腎,順氣散結之功效。

要注意小孩子多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