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一元钱存在银行能干什么?

在声光电还不发达的年代,银行宣传画作为一种传播媒介,被赋予了强烈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以最直接的数据向人们阐述储蓄的益处,直白又亲切,简单又醒目。那么,今天就让我们看看藏在那些图画背后的故事……

一元钱能够干什么?

网络上曾有帖子在热议,本世纪初的一元钱究竟能够干什么?各地网友纷纷给出答案:在北京,一元钱可以买一杯豆汁或一只卤蛋;在上海,一元钱可以坐不带空调的公交车;在广州,一元钱可以买一支五羊绿豆冰棍……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幅储蓄宣传画也曾经拿“一元钱”说事,画面略有差异,主题却殊途同归:每人储蓄一元钱,全国可以积累7亿元。那么在当时如果有了这笔钱,能办成哪些事呢?

一元钱存在银行能干什么?

“每人储蓄一元钱”宣传海报

宣传画也分门别类地设计了不同人物形象版本,为您细细算来——女工人的版本称:聚沙成塔的7亿元,可建铁路1204公里,建年产10万纱锭纺织厂32座,建5万吨化肥厂12座,建年产100万吨钢铁厂2座;女农民的版本另有诠释:可购化肥500万吨,购拖拉机5万台,购解放牌汽车48200台。

无独有偶,一张更早的宣传画,题曰“五万亿元的价值”,说是全国每人节省一万元存入银行,建国初期五万万同胞聚积的财富,可修多少水利大坝,造多少飞机大炮,筑多少厂房铁道,建多少医院学校。

一元钱存在银行能干什么?

“五万亿元的价值”

算盘珠一番拨弄,十分具象,看看也是让人心潮澎湃、欢欣雀跃的。需要说明的是,新中国成立伊始,币值动荡,百废待兴,一万元即相当于后来的一元钱。直至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按照10000比1的比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数字胜于雄辩。1979年11月出版的第三期《农村储蓄》,其中一篇《一元钱的作用》,依旧凭数字说话:如果我们每个农民支援农村储蓄一元钱,全国就有8亿元,这些用于现代化建设上,可以发挥多大的作用呀!可以购买大型拖拉机65000台,或购买手扶拖拉机306000台,或购买小型收割机100万台……

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宣传画呢?新中国建国后的30年间,家家户户过的都是紧日子。那时人们的收入大抵用来吃和穿、解决家庭温饱,很少有闲钱可存,导致了居民储蓄率始终在低位徘徊,当时的统计数据说:“1978年全国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仅为21元。”

一元钱存在银行能干什么?

1950年代农村货币定额储蓄存单

所以,一元钱也是钱,可以聚少成多,集腋成裘,汇集成流淌不息的资金源泉。一元钱造不出宣传画里的拖拉机,但或许能用来生产拖拉机上的某个零件,“我为祖国做贡献”的自豪感,也就在这“一元钱”的微薄举动中油然而生了。

“汤司令”的故事

——同志:您若想积聚一笔资金准备畅游祖国美好的河山,最好您每月存储人民币20元,三年到期可得本利787.93元,它能满足您的意愿。

——同志:您若每月存储6元钱,三年到期将得本利236.38元,可买一台洗衣机;五年到期将得本利425.88元,可买电视机一台。

——青年同志们:您若想筹备一笔必要的结婚费用或购置一套实用家具,最实际的办法是每月存储20元,五年到期积资1419.60元,它能“成人之美”。

——家长们:您非常关心子女的前途,并需为子女准备一笔教育资金,请您每月存储10元或15元的五年期积零成整储蓄,它可以帮助您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储蓄处1984年2月编印的《储蓄画刊》,列举了不同的存储方式,为储户描绘出一幕幕“聚少成多、积零成整、支援四化、改善生活”的愿景。

一元钱存在银行能干什么?

一元钱存在银行能干什么?

1980年代储蓄广告单(正反两面)

告别动荡岁月,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开始发生变化了,谁家不想坐拥“三转一响”、电视冰箱啊!同是这一期《储蓄画刊》,还图文并茂替“食息族”算了一本账:一千元存定期,一年获利息57.60元,可买手表一块;三年获利息205.20元,可买缝纫机一台;五年获利息396元,可买黑白电视机一台;八年获利息720元,可买洗衣机、自行车、大衣柜一组……呵呵,美好生活,有“利”可图哦。

1980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为了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适应各阶层群众计划安排生活的需要,决定增加储蓄种类和档次:

“鉴于历史经验,新增加的种类既要适应群众经济收支规律,有利于广泛引导群众参加储蓄的积极性,从而更多地吸收存款,又要使内部手续尽量简化,避免繁琐、错乱。为此,在现有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内增设三、五年期档次;增加积零成整定期储蓄一种;恢复存本取息和整存零取两种定期储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储蓄“花样”一下子变得丰富起来啦。按照当年的物价水平,手头能积攒个一两千块钱,当父母的应付子女学费不用愁。银行同志为了千家万户的美满幸福,细细盘算、层层规划,真的没少费心思。

谁操胜“券”

国库券始于中国,从1981年起发行,并规定“不得当作货币流通,不得自由买卖”。老百姓买进国库券,通常只好“捂”在箱底,眼巴巴地待凭证到期才能兑换现钱。

当年的一张“银行办理国库券贴现和抵押贷款”宣传画,由内蒙古自治区国库券推销委员会绘制,从网点内部的陈列格局以及画中的人物服饰来看,富有草原特色;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宣传画里的西装客掏出一厚叠国库券办理“贴现”,而身后的蒙古老伯则数着扣除贴息后兑得的现钞,眉开眼笑,喜上心头。这个“贴现”的直白演绎,想必是“贴心贴肺贴肚肠”的。

一元钱存在银行能干什么?

银行办理国库券贴现和抵押贷款海报

到了1985年,国家对国库券的发行和流通作了“松绑”,比较规范的说法是:“为了进一步搞好国库券发行工作,提高购买者的积极性,在总结过去发行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决定从1985年开始,提高国库券的利率,缩短偿还年限,由银行办理国库券贴现和抵押贷款,个人购买1000元以上的开给收据,可以记名和挂失。”

一元钱存在银行能干什么?

“节约储蓄,利国利己”宣传海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