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華州區蓮花寺鎮:高家河、白家河與黨家河村

高家河、白家河與黨家河村

高家河是蓮花寺鎮政府與火車站所在地,東面、北面與蓮花寺石渣廠(現為華山監獄)、柳枝騫家窯、半截山、聯社村相連,南靠鐵路,西面隔著八一路與白家河相鄰,包括大小高家河和潭頭堡。

華州區蓮花寺鎮:高家河、白家河與黨家河村

白家河村巷道 高振強 攝

小高家河為第一村民小組,鎮政府所在地,連霍高速公路穿村而過。早先,僅五六戶人家,新莊河(今蓮花寺車站所在地)還有兩三戶人家。如今,新民居已和火車站、小街街道連在一起。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車站建成後,鎮政府由大高家河遷到現址,街道逐漸形成,商店、醫院、學校一應俱全。近年來,客車(火車)不再停留,醫院遷走,八一中學撤銷,街道繁華程度有所減弱,唯附近的鉬爐料廠生產依然火紅。

小高家河向東是大高家河,大高家河是主村,分為兩個村民小組。原先路北是老村.老村之北建有高大的測量臺。如今,路南和東頭也相繼建起新的民居。

愛國民主人士高醒夫就是本村人,早年曾領頭在村東北創辦小學(人民公社時期為蓮花寺公社機關所在地)。他知識淵博,曾為首次縣誌編寫的顧問。大小高家河村居民以高姓居多。潭頭堡是第四村民小組,村子是有名的郭家潭,故得此村名,村中亦郭姓居多。村之東北原有花寺老火車站,加之蓮花寺石渣廠的發展,形成了蓮花寺小街,街上有百貨店、理髮店、飯店、陳鴻年鐘錶店、小學校、糧站等。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隴海鐵路南遷時,曾在村東劉家潭修了一個大轉盤,火車要轉一個大圓圈。隨著鐵路、車站南移,蓮花寺小街遂失去往日輝煌。

高家河村現有4個村民小組,耕地1250宙,274戶.1010口人。2012年人均收入560元。

小高家河端西過八一路一里是白家河村,通村路與八一路交叉十字路口豎有“白家河”三個字的牌樓。白家河村在隴海鐵路和西鄭高鐵之間開闊平坦,原是一個比較方正規則的村莊,南北兩道巷,東西排成線。

白家河城牆嚴整,城門堅固,渠道圍城,泉眼眾多,碧水流淌,草樹護邊。數九寒天,泉水仍熱氣瀰漫,婦女淘米、洗菜、揉搓洗衣、笑語不斷。村北有郭子儀衣冠冢(已毀),再北是老西潼公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華縣二區六鄉(白家河鄉)鄉政府就設在村西水渠邊兩間小屋裡。村西南角的上坡子,本屬於該村。村東早年還有紙廠在蔡(倫)王廟,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前曾有革命活動,1947年,國民黨曾在紙廠大逮捕。

白家河村文化底蘊深厚。北巷白映鬥為清末秀才,思想進步,提倡新式教育,在村北關帝廟創辦新式小學堂,組建強聒社,編演皮影戲,促進世風轉變,倡導新文化,推動社會進步,四個兒子皆受新式教育,長子白伯旅為民國時期華縣四大書法家之一,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曾任華縣人民委員會副縣長,其後輩中有多人從事教育,被譽為“教育世家”。南巷白國楨畢業於北京大學西洋文學系,民國時期曾任時村竟成中學校長。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畢業於蘭州大學的白菊筱,還有白中立等大學生。改革開放後有張宏、白瑩等大學生。改革開放後,時移境遷,泉水漸枯,不少居民已將房蓋到村外,有的還建在蓮花寺火車站附近。全村現有5個村民小組,耕地1400畝,312戶,1360口人。2012年,人均純收入7880元。

白家河村西南一里遠是黨家河村,包括黨家河本村和三地裡、水旺村。三個自然村呈三角形,南貼隴海鐵路,西臨羅紋河,北接羅紋村。

主村黨家河原有城牆、城門、南北兩巷,樹蔭濃濃密,高牆土屋,還有茅屋草舍。村周圍沙石地居多,東有蓮花寺火車站,西有蓮花寺職業中學,北有連霍高速公路。村上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曾建居民點,不少居民相繼在村外建起新房,有的還在車站附近建了新房。

黨家河村黨姓居多,名人輩出。

清代黨聲震,官至禮科掌印給事中,廉潔自律,告老還鄉,以夫人所紡線穗補充路費,一時傳為佳話。

解放戰爭中,共產黨員黨剛娃,隻身降豹,英勇殺敵,在入小數峪偵察中被埋伏在八里店附近敵人暗槍射中,壯烈犧牲。

改革開放後,黨家河舊貌換新顏,近年來,張江魚帶頭致富,發展養豬。2012年被評為陝西省勞動模範。

村西南一里遠的三地裡,位於羅紋河右岸,隴海鐵路北側,原先僅兩三戶人家,故有其名。又因沙石較多,也叫山地裡。村北一里為水旺村,即華縣誌書上記載的水莊。水旺村當年周圍流水潺潺、蛙聲一片,水氣很旺。如今,已無水稻種植,但仍有渠水緩流。

注:此文選自由“華州區民間藝術研究會”整理出版、賈平京先生任主編的《鄉愁的味道——華州地名面面觀》一書,“華州文史薈萃”經授權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