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不要做永远不会犯错的人

不要做永远不会犯错的人

不知你是否发现,生活中有一类“聪明人“,好像永远都不会犯错。

所有理智的人都清楚,永远不犯错,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就是有不少人,在下判断时永远给自己留有余地,两面押注,事后不管结果如何,总能显得很正确。

比如你问一个股票大师能不能买某支股票,结果他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这支股票。

然后说买入这支股票赚钱的概率是60%,赔钱的概率是40%。

不管这支股票之后是涨是跌,这位股票大师都立于不败之地。

涨了他会说,你看我说了吧,这支股票赚钱的概率是60%,跌了他会说,你看我说了吧,这支股票赔钱的概率是40%。

或者他说这支股票短期风险较高,可以观望,长期风险较低,可以买入,但短期多短,长期多长呢,没人知道,有无数种解释。

这手玩的最溜的是算命先生,他们从来不下确定的结论,而是说一些云遮雾罩,故作高深的话,而这些话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可能。

不管事后结果如何,他们都说,我当时测的准吧,准,真是太准了,正反两种可能你都说了,能不准吗?

为什么说这个呢,因为我最近意识到,我也是这样的“聪明人“。

以前经常有人来问我一些问题,比如发现一个创业方向,要不要辞职创业;房产调控,要不要买房;和另一半吵架,要不要分手;比特币这么火,要不要买一些?

我以前的做法是不给出确定的结论,而是给他们做一个SWOT分析。

SWOT分析是管理中常用的战略规划工具,也就是从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分析完了,我就把球踢回去了,我给你分析了这么多,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风险承受能力不同,所以没有确定的答案,你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一个判断,你应该自己有答案了吧。

或者我会给他做一个概率判断,比如这样选择,结果更好的概率大一些,这样我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这样做当然也是有缘由的,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你遇到难题不知如何选择时,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这相当于把责任扔给对方。

别人没有义务替你承担责任,比如你问我是不是应该买比特币。

我说可以买,或者不要买,你听了我的,如果赚钱了,你肯定不会分我钱,甚至不会觉得我的建议多有用,而是觉得自己太英明果断了。

如果赔钱了,这时你就开始埋怨我了,要不是听你的,我能赔这么多钱吗?早知道就不应该听你的。

所以出于自我保护,我以前是不给人确定答案的,但最近一直在反思,这样可能不利于个人成长。

这种心态首先是害怕失败,试图做永远正确的人,但怎么可能有永远正确的人,如果你有了自己只能对不能错的人设,一定会成为你的束缚和障碍。

其次是害怕承担责任,因为认知高度不同,有时我的确能做出更好的决策,但我并不想承担这个责任。

其实对有些关系不错的朋友,我应该敢于承担一些责任的,比如当朋友进行了一项不理智的投资时,我不应该委婉的说这个风险有点大,而应该确定的说不要这样做。

还有就是,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太简单了,这不需要复杂的分析和思考,并不利于自己的成长。

比如你问我茅台这支股票还能不能买,我说赚钱的可能性51%,赔钱的可能性49%。

得出这样的模棱两可的答案太简单了,张口就来,也没什么实际指导作用,但如果一定要给出确定的答案,买还是不买呢?

那我就要收集更多的资料,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最后反复衡量后,谨慎的得出结论,买,或者不买。

这个过程是学习进步的过程,如果事实证明结论对了,就积累了经验,有助于下次的决策,如果事实证明结论错了,也积累了教训,可以复盘一下为什么自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同样有助于下次的决策。

总结一下,以后遇到问题时,尽量不要做模糊的概率判断,比如选择A比选择B成功的概率大一些,而是做结论判断,这个选择A,不要选择B。

不要试图做那个永远正确的人,不要害怕失败,不要害怕承担责任,勇敢的做出判断,然后根据结果来校正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