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本币互换的意义在哪里?

城北渣渣灰


签署人民币和其它货币互换协议,体现的是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低的现实。

通常,对于两个完全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来说,他们之间没有签订互换货币协议的需要,因为国际外汇市场多少都会有自然形成的两国货币兑换市场(cross currencies),不需要两国政府去特意签订什么互换协议。

只有一方是非自由货币的时候,国际外汇市场规模很小或没有,签订这种协议才有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能听到中国和哪个哪个国家又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了,这不是某些人揣测的去美元化的开端或人民币地位提升什么的,仅仅是因为人民币还不能在国际市场被广泛交易,是人民币的国际金融地位远落后于中国外贸交易在国际市场份额的尴尬现实。

另一个问题就是,互换来的货币最终目的是什么?拿中国阿根廷为例,中阿贸易量140亿美元,中国出口90多亿进口40多亿,2017年中国和阿根廷货币互换了700亿人民币/1750亿比索。中国是贸易顺差,我们出口了90亿美元也即600亿人民币的货物,假设阿根廷都是用人民币购买的,而我们用大约900亿比索进口买阿根廷的大豆之类,那最终剩下的800多亿,结果就等于是我们每年用商品换回大约800多亿的阿根廷比索外汇,而不是从阿根廷人身上赚美元回来。

如果阿根廷比索汇率稳定也不错,有了去美元化的味道。但是可惜,比索太不经考验,眼看着

我们换回的比索就在大幅度贬值。当然,这点汇兑损失我们倒真不在乎,只是这样的去美元化真的好吗?

其实这里就牵扯到一个悖论:我们不喜欢美元霸权,但又喜欢积累美元储备。原因就是,实际上,目前什么去美元化根本就是没有影子的事,大家真的不要去臆测什么哪些国家也开始去美元化之类的,除了那些要被主流国际社会排斥在外的国家,国际金融根本离不开美元。

从中阿货币兑换的例子可以看出,当两个兑换货币在市场上的汇率都比较平稳的时候,互换协议会方便两国进行双边贸易,减少不必要的兑换美元的成本,对双方都是有益的。

当一国货币非常不稳定的时候,也即面临货币大幅贬值压力的时候,将本国弱势货币兑换成别国稳定的货币自然是求之不得的稳定金融局势的助力。但是反过来,兑换的对家就是在以吃亏的方式去持有即将贬值的货币,没有什么经济效益。

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来说,货币互换协议有没有其商业利益?许多人认为有,认为这是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地位的重要途径,或者起码是将人民币传播到国际各国并促进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重要手段。

但我认为这种意义很有限,作用不大。不能否认货币互换会增加一点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的规模,但这种规模的增加其实是比较微不足道、也不可靠的,特别是和中国有贸易逆差的国家,互换的人民币主要功能还是为了贸易结算,而不会转变成其外汇储备。

而且每天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都是几万亿美元,几百亿的货币互换除了降低一些双边贸易的成本,更多还是政治意义,对于增加人民币在国际储备的份额的意义不大。

最终人民币要成为主流国际储备货币,最基本的还是需要人民币先成为自由兑换货币,千万别指望这些互换协议会帮助人民币国际化。


听我说完好吧


1.先谈风险问题:

假设2017年初,中国以100人民币兑换了700里拉土耳其货币,现在里拉贬值,100人民币兑换900里拉,那人民币不是亏大了吗?

货币互换是在一定期限内实施的比如2年,那到期后,双方会以约定的汇率换回本国货币,并不是说换完货币就不管了。同样上述例子,如果中国和土耳其互换货币规模为100亿人民币,那2年后到期,土耳其央行要还给中国100亿本金加利息;同样,中国央行要还给土耳其央行700亿里拉。当然,算法还包括相应的利息以及汇率(看是否锁定利率),所以,中国损失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2.再看中国的收益。

货币互换的实质是去美元并且增加人民币的结算使用量。虽然央行的多了一大堆杂七杂八的货币,但中国放到全世界的水更大啊。货币互换最大受益者是大国货币,你想,如果中国和东南亚10国,每个国家签署1000亿,那总量就是10000亿,你可以想想这个加法有多恐怖。每签署一个互换协议,都是对美元的钝刀割肉。

如有不妥,欢迎指教


金蝉子98


本币互换就是,两者货币在约定好汇率、额度和期限后,不通过第三方货币,而直接进行交换。

最目前国际结算中,美元的比重最大,占了40%多,其次才是欧元、英镑、日圆、人民币等货币。

因此,如果两国不是上述货币发行国的话,要进行对外贸易就得储备大量的外汇,否则会被排除在国际经济体系之外。

举一个例子。巴西和印度之间发生贸易往来。由于两国的会比——印度卢比和巴西雷亚尔——都不是国际结算货币,按照正常的结算程序,买方得先把本国货币兑换成美元,再向卖方支付货款,卖方最后将美元兑换成本国货币。这样的话,存在两个缺点:第一,费时间;第二,存在汇兑风险。

如果巴西和印度进行货币互换,这两个缺点就迎刃而解的。比如两国按照1雷亚尔=3700卢比的汇率互换货币,巴西给印度1亿雷亚尔,印度给巴西3700亿卢比。这样,两国进行贸易结算就绕开了美元,省时省力也没有了汇兑风险。

会比互换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节约外汇。外汇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工业化阶段的国家来说非常宝贵。如果进行本币互换,那么两国贸易就都不用挤占外汇了。就像巴西和印度,在结算时可以使用对方的货币,而不再占用美元、欧元等外汇了。

归纳一下,本币互换有三个好处:第一,省时省力;第二避免汇兑风险;第三,节省外汇。


财经知识局


1、什么叫本币互换?

比如我国和日本之间,我给你人民币,你给我日元,到时两国做贸易的时候,你可以用人民币来买我的商品,我可以用日元买你的商品。


2、好处在哪里?

好处就是我不用再通过第三方“美元”去做贸易了。

以往我们两家都以美元结算,那么我人民币需要先换成美元去买日本货,日本人拿到美元后要换成日元在自己国家消费。

如果美元是稳定的,那还好;万一美元经常暴涨暴跌,两国的企业就有可能发生汇兑的损失。

还有另外的好处就是,两个国家不用老要想办法去赚美元,因为用自家的货币就能买东西了,那么出口到美国的货物是多还是少,相对就没那么重要了。

3、意义在哪里?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本币互换其实是两国之间贸易的一种促进方式。

也有利于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关注丰禾刀,一起寻找盈利的秘密。


丰禾刀投资


举个例子来说明。

据报道目前土耳其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为204亿美元,几乎占土耳其全部对外贸易逆差的27%。

为了降低贸易逆差,以及尽量减少外汇储备的动用,此时土耳其就可以考虑在两国贸易中使用两国已在2012年就已经达成的本币互换协议。

按照中土两国的本币互换协议,出口国商品出口如果使用本国货币结算,那么进口国便可用出口国货币承担债务责任。

举例来说,土耳其出口商从中国购买某种商品时,中国央行给土耳其央行人民币,而土耳其央行相应的给中国里拉。这样,土耳其方面便可以使用收到的人民币,通过双方“中介银行”来支付进口。由此,中国出口商拿回的是人民币收入,而土耳其不再需要支付美元或欧元。

而中国方面收到土耳其里拉时,自然也同样会有动力使用土耳其里拉去进口土耳其商品,这显然就有利于土耳其扩大对中国的出口。


建章君


目前全世界外贸交易主要采用美元计价。也就是说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完成结算。造成美元极其强势地位。可以利用美元的支付地位。美国动辄制裁谁就制裁谁。全世界都在为寻求去美元化而努力。像俄罗斯。伊朗叙利亚就在寻求石油贸易去美元化。减少对美元依赖。

本币互换则是另一种方式的去美元化。目前人民币虽然加入一篮子货币。但是并没有成为国际上通用货币。没有成为很多国家的储备货币。因此两国之间的贸易还需要采用美元结算。这不仅需要支付各种手续费。还需要承担汇兑损失风险。

因此两国之间央行可以采用变通方式。那就是货币互换。由两国央行约定一个额度。汇率。这样两国贸易就可以避开美元。采用两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了 就可以减少美元汇率波动风险。可以减少本币与美元换算的手续费。可以降低贸易成本

如果两国公司需要互相投资。只要在本币互换的额度内。都可以在央行主导下。采用本国货币互换成对方货币。直接投资。而不需要先换算成美元再换算成当事国货币投资 大大减少货币换算交易费。

中国目前与俄罗斯 韩国等都有货币互换协议。目的就是推进贸易便利化。对于俄罗斯这样缺少美元储备的国家是一个巨大便利。深受俄罗斯欢迎。

未来世界支付市场去美元化还会持续。但方式可能不同。


杜坤维


本币互换主要有两方面积极意义:一是加强两国共同抵抗外部金融风险的能力,二是为两国间贸易结算提供便利。

关于共同抵抗外部金融风险。举例而言,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金融危机迅速在欧洲传导,并引发欧洲债务危机。欧洲投资者由于担心手上的美元计价资产贬值或无法赎回,开始在欧洲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挤兑,欧洲市场上美元骤减,面临美元荒的局面。美联储为了稳定国际投资情绪,补充欧洲市场美元缺口,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签署20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相当于直接为欧洲市场注资200亿美元,为欧洲央行救急。虽然当时经济危机已如山倒,美联储同欧洲央行的货币互换无法阻挡危机大潮,但确实为缓解欧洲市场美元紧张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欧洲危机的全面爆发。目前很多国家间建立货币互换机制,也是为了相互持有对方货币,提高危机应对能力,这也是对对方货币抱有信心的表现。

关于贸易结算便利化。众所周知,美元依然是当今世界通行货币,其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占据霸主地位。但随着国际贸易的全面开展,很多国家间为了规避汇率浮动风险,减少汇率折算损失,开始倾向于用本币直接结算。本币结算是对双边贸易的极大鼓励和便利化,两国央行如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建立本币结算体系,将大大服务两国贸易商。同时,本币结算还有规避国际制裁的特殊作用。比如美国目前重新开启对伊朗的金融制裁,如通过美元结算与伊朗贸易将很容易被美国制裁,为规避制裁,土耳其和伊朗就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鼓励企业使用里拉和里亚尔进行贸易结算,尽量避免使用美元。


走进中东


本币互换:又可以称为货币掉期、货币互换,指在同一期限内,根据约定的汇率,将一定数额的货币和另一种货币进行互换,增加对方的外汇储备以应对不测之需。

简单讲这个互换就是指一方发生货币危机时,可用预设的汇率从换取对方货币满足支付。

中欧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就是本币互换的一个例子;

那么本币互换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韩国发生金融危机,然后拿着钱来换人民币,然后再拿人民币买黄金,换美元,那中国岂不是亏大了?

说是这样说的,但是当危机真的十分大的时候,协议就是一张纸而已,说撕毁就会撕毁的,正与伊朗核协议一样。

直接简单来说就是跳过了第三方货币;

1)降低第三方特别是主流货币如美元对贸易的影响;

2)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风险;

3)提高货币的国际化;


以股易金


之所以国际上主要用国际地位信誉强的货币,是因为经济弱势各国货币的汇率波动大,汇兑风险高,所以各国贸易商出于安全考虑都不愿意相互用当地货币结算。设置一定的汇兑额度可以对双方有个托底保障,促进相互使用对方货币结算的贸易。

美元欧元之类的国际货币虽然相对安全,然而也常常会遭遇汇率波动汇兑风险,还有换汇成本,对于相互贸易活跃的国家间,很多时候还不如直接用本国货币结算呢。但是,这种两国间的货币协议对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是严重的挑战,像日本这种美国的小跟班长期不敢跟中国搞这样的货币协议是出于畏惧美国的政治考量,当然也有不想让中国从中得利的以邻为壑卑鄙思想作祟。


光华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编辑郭鑫认为:

本币互换又称货币互换,指的是两个国家或地区在约定好汇率、额度和期限后,两种货币之间直接的兑换,而不需要第三方的货币进行清算。货币互换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双方拥有对方国家货币的外汇储备将会增加。

签署本币互换协议之后,两国或地区间将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介来进行贸易,避免了美元兑换时的中介费,也避免了美元波动造成的双方贸易往来的损失,从而促进了双方的经贸合作,推动协约双方更深层次的合作。

外国央行通过协议获得人民币储备之后,可以为本国企业提供人民币类型的投资,支持企业在中国投资,而无需引入第三方货币。中国的企业向协约国出口能够直接获得人民币,降低汇兑成本,对于双方企业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在人民币未实现国际化之前,签署本币互换协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具备的一些功能,比如支付功能、计算功能、机制储备等,这些都将为人民币实现国际货币奠定基础。

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已经同许多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中国和日本的货币互换协议,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如今李克强总理访日,中日关系回暖,货币互换协议重新提上日程。有日媒报道,本次互换协议规模在1741亿元人民币左右。

不过,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上述协议规模实现,更多的是具有象征意义,因为仅在2016年我国对日本的双边贸易总值为1.82万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