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評價範偉?

海濱遊中國


2016年11月26日,臺灣金馬獎頒獎禮上,54歲的範偉以《不成問題的問題》拿下第53屆金馬獎影帝,這不是他第一次拿影帝了。

範偉16歲拜師學相聲,18歲考入遼寧鐵嶺民間藝術團,開始從事相聲表演。鐵嶺還有一位牛人,那就是趙本山,範偉到鐵嶺時,趙本山剛剛成名後調離了,兩人就此擦肩而過。真正合作是1995年的春晚,這是範偉和趙本山在春晚上小品(《提幹》)的首秀。之後,他們合作了《三鞭子》《紅高粱模特隊》《拜年》《將心比心》《賣柺》等一系列小品及影視劇《劉老根》《馬大帥》。可以說,他們相互成就了對方。

近幾年,離開趙本山後的範偉參演的電視劇有《星光燦爛2017》《老大的幸福》《雷人老範》,電影《父子雄兵》《沒完沒了》《一句頂一萬句》《耳朵大有福》《即日啟程》《南京!南京!》等。可以說,現在的範偉戲路越來越寬了。

這些年,範偉一直是以演小人物的路線征服觀眾。他演的小人物,大多憨厚和質樸,有著明顯的“範式幽默”,有那麼一點善良,還有那麼一點小聰明。可以說,範偉塑造的這些可愛的大叔們,是作為演員的他給中國影視界小人物形象的一種貢獻!


書房記


給觀眾第一映像,就是憨厚老實巴交,從與趙本山合作小品到電視劇,再到電影總能看到範偉憨傻的形象。有時連話都說不利索,誰能想到這麼個老實人,也能有事。其實人老實不老實,從表面上還真是看不出來,得看他幹過什麼事。上一文我已經分析過了,他是“裝老實的聰明人”不再重複。前兩天崔永元微博警告了範偉,範偉選擇了沉默,不過他的日子並不好過。

最近兩天崔永元微博猛料不斷,曬出一抽屜合同。我想不光是範偉日子不好過,其他參與《手機2》的人也一樣不好過。說不定誰哪天就被爆出來?無論怎樣範冰冰還出來聲明一下呢,那麼作為老實人的範偉怎麼就沉默了呢?很難讓人不懷疑他有問題。範偉的那一句廣告詞,現在更像是在忽悠大眾:“老實人,不忽悠”其實仔細想想,廣告不就是忽悠人的嗎。看看下圖這一堆合同,就問範偉你怕不怕,噓不噓!敢不敢出來說句老實話。這裡其中就有範偉你的。


筆者認為:演戲可以裝傻,但現實中的大是大非,絕對不能裝傻充楞。事到了今天這地步,我們可以斷定,範偉以前的憨厚老實的形象,全是假的裝的,不然早就出來澄清了。你不說話並不代表沒人說,現在也用不著你說了,我們的崔老師給你留那麼長時間你不說,只好崔老師幫你說了。看下圖:




所以筆者認為:範偉不厚道,一切都是裝的。雖然範偉得過很多獎,還得了金馬影帝。得獎再多,也換不回來一個人的誠信。演技再好,也不能換回一個人的品德。

是時候整頓娛樂圈了,讓那些虛偽的人無處遁形。其實有些時候,看上去很老實的人,比那些看上去很可恨的人更可恨。突然範偉給我的感覺很討厭,你就繼續拍你的《手機2》吧!你就這樣沉默?別出來說老實話啊!!那麼範偉的作品,不知道以後大家還有沒有人去看?去支持?


明辨是非123


範偉演技有多牛,低調跟隨趙本山多年,獲得金馬獎影帝

這是我不敢再看第二遍的影片,它真實的讓我害怕。

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改編自老舍的同名小說。由範偉主演,並憑此片獲得了金馬獎影帝殊榮。

整部電影鏡頭簡潔,沒有多餘的修飾,全憑演員的一舉一動帶動故事發展。電影採用黑白畫面,彷彿在敘述一個很遙遠的故事,看似拉開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實則太過真實又貼近生活的劇情在觀影過程中已經慢慢將觀眾帶入了一種幻覺情境。具有年代感的黑白鏡頭,上演的內容卻又活似取材身邊事例一般,這似真似假的感覺很是微妙。

電影講述了發生在重慶抗戰時期一家名叫樹華農場的地方,這是一間物產豐富卻總是賠錢的農場,管理者丁務源管理能力不行,但哄人能力一流,精通人情世故,在他治理下,大家整日對工作懶散懈怠,打牌混日子。突然來了個流氓藝術家秦妙齋,情況就開始變得亂七八糟,對農場收益頗有微詞的股東們開始找來新主任尤大興準備將其替換,由此衍生出來了種種風波。電影將故事娓娓道來不急不許,像一鍋滷煮細火慢燉,等出鍋的時候味道也早已滲透進去。

電影裡的三個主人公代表了三種面孔。

首先出場的是由範偉飾演的丁務源。小說開場就把丁務源整個人從裡到外交代出來,打扮得體,搭配講究,面容發亮帶有親和力。

文中這樣說到“丁務源是哪裡的人?沒有人知道。他是一切人,中外無別的鄉親。他的言語也配得上他的籍貫,他會把他所到過的地方最簡單易學的話掛在嘴邊,拉近與對方的距離。”長相普通卻又親切討喜,作風穩重又使人信服。

然而他對於別人拜託他的事,口頭上說著“沒有問題”,說完就開始甩到一邊,等對方不斷催促,他又恰到時機的找個託詞再把農場的東西當成彌補送給對方糊弄過去。天下的事都絕對沒有問題,因為他根本不去辦。這與實幹家尤大興大相徑庭。就像職場中某一類人,既不會搞事也同樣不會辦實事。可就是這樣一個無能無才但又圓滑老練,同時左右逢源上下貫通的人,在整個故事中不顯山不露水的謀求到了他想要的一切。

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俗稱老好人。對人禮貌熱情沒有攻擊性,但其實做事有分寸守得住自己的利益底線,善於用蠅頭小利獲取別人的好感,為人處世可以說把虛實二字用得爐火純青。

其次是張超飾演的秦妙齋,一個一事無成,不著實際自稱藝術家的無賴。

平日裡假模假樣,假清高,最喜歡被吹捧為“藝術家“。雖然身為財主的兒子,卻早和家裡決裂,變得身無分文。偶然間來到了樹華農場,嘴上說著要租住,實際上一個子都付不出來,索性乾脆賴在農場。

在丁務源要不到房租快要翻臉的時候最棘手的事情出現了,他讓秦妙齋可以有用武之地,更可以名正言順的在樹華農場住下去。

秦妙齋就像職場中那種既不屑於工作,又瞧不起同仁,用自負討生活的“行為藝術家”。相較於丁務源的老謀深算,他的虛假與花招還稍欠火候。反而有一種小聰明總被看穿的既視感。

最後是王一鳴扮演的尤大興,一個懷著滿腔愛國熱血,從國外學成歸來的有為青年。他有抱負有理想,努力肯幹,滿腹才能辦事認真卻不善應酬。

文中說“大興的努力·正直·熱誠·使自己到處碰壁。他所接觸到的人會慢慢很巧妙地把他所最珍視的“科學家”三個字變成一種嘲笑。”

尤大興的到來在樹華農場掀起了不小的風波,首先他第一個得罪了秦妙齋,責令沒有付過房租的秦妙齋搬出去,丁務源趁機與秦妙齋結盟設計趕走了尤大興。其次尤大興的嚴格管理使偷奸耍滑成性的員工十分不適應,雖然他們看得出尤大興有才能又以身作則,學問也高。並且賞罰分明,對員工盡心盡責,業餘時間還開展技能培訓,一開始大家也感受到了進步的氣息與生機,然而人的劣根性總是那麼容易跑出來。

對已經被放任的懶散慣了的員工來說,他們更懷念丁務源在的日子,不用太努力,混著過完一天。

文中用這句話來總結這種微妙情況“向上的路是極難走的。理智上的崇高的決定,往往被一點點浮淺的低卑的感情所破壞。情感是極容易發酒瘋的東西。”

員工終究還是被秦妙齋蠱惑慫恿一起趕走了這位“科學家”

老舍的《不成問題的問題》裡所描寫的職場爭鬥,現在看來似乎是一個永不過時的人間寓言。

在當代職場,有幾個上司是願意栽培下屬的,大部分都希望把你的大腦當成自己的“跑馬場”。員工的跳槽和離職除了自身原因以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來源於在工作環境中看不到自身的前景,公司沒有一個合理的晉升培養的發展機制,人人都是螺絲釘,用壞了就換,你只需埋頭苦幹,把犧牲奉獻供奉為工作宗旨就好,長久下去人變得麻木喪失了工作的活力更不用提向上的生機了。在電影中出現了這麼一位“稱職”的上司尤大興,他著力培養員工,讓大家有理想的工作,自律的生活,可好逸惡勞的員工“出賣”了這位改革家。文中尤大興曾憤恨的說道“他們就像沒開化的蟲子一樣,只知道吃喝偷懶”。

“苟且性命於亂世,有一口氣活著就好。”這是丁務源對自己行為的總結,把自己當成在動盪的大時代背景下想存活的小人物。然而這樣的人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有。在職場上拉圈子找靠山排擠競爭者,丁務源深知用人情利益去牽制各方比埋頭搞技術更能讓他立於不敗之地,農場裡的員工偷奸耍滑也有工錢拿,他把他們養懶養廢,不時拿農場的東西討好股東們,他溫和的融入大家的需求之中,讓誰都離不開他。

他的可怕之處在於告訴你靠本事,業務能力,科學都不如處事圓滑老練打通各種關係來的有用。實實在在用行動嘲諷了尤大興這類實幹派。在同名電影中,開篇丁主任出門前要對著鏡子練習微笑,還要搭配著動作,拿捏有度的讓它們看起來連貫又能拉近與別人的距離。表面一張和事笑臉,精明可恨之處隱藏在內心。

我並不想再重溫這部佳作,它充滿著生命力,真實的讓我害怕,它把鮮血淋漓的人性一絲不苟的嚴謹呈上,影片中很多話對應當今社會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映射,無論歷經多少個時代,核心問題一直存在,縱使如何改頭換面,本質依舊如此。


蛋蛋環遊全世界


如果說到目前國內首屈一指的喜劇男演員,你會最先想到誰?黃渤、沈騰還是葛優?其實,我們似乎遺忘了曾經的“喜劇之王”,他就是許久沒有在大眾視野出現的範偉。很多人都很好奇,以前無比風光的國內一線喜劇演員,為何會像突然消失一般,不再得到人們的關注?這些年他究竟在做些什麼?不過,他即將攜新片《長安道》和觀眾見面,到時答案自會揭曉。

1995年,範偉第一次登上春晚舞臺,也開啟了他的喜劇小品之路。在趙本山身邊,範偉甘願充當綠葉,然而,這一次的亮相併沒有讓他一炮而紅。當時範偉的形象斯斯文文,中規中矩,雖然在表演方面沒有太大的問題,卻沒有表現出足夠的喜劇天賦。甚至可以說,小品中所有的光芒都被趙本山一人佔據,春晚過後,也沒多少人記住範偉的名字。直到2001年的小品《賣柺》,他那種憨厚呆傻的喜劇感才被徹底釋放出來,和趙本山給觀眾帶去的“油嘴滑舌”形象,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如此一來,範偉的事業也逐漸走上正軌,從此展開了他真真正正的喜劇人生。

在喜劇這條路上,範偉算是“黃金配角”,雖然沒有主角那般高大的形象,卻有他對喜劇獨到的見解。他通過一個個小人物,表現出自己專屬的表演風格,同時也收穫了觀眾對他的喜愛。憨厚老實,有點小聰明,看上去總是被欺負,想做的事情總是做不成,這就是他在觀眾心目中的固有形象。雖然一直給別人當配角,但他同樣能在僅有的戲份中被大家記住,似乎光是看到他的臉,就能夠引人發笑。

然而,隨著趙本山逐漸退出春晚舞臺,範偉的亮相次數也在跟著減少。逐漸轉型為電影演員的他,其實並不僅僅想讓外界記住他搞笑的一面,也想讓大家知道他是個有演技的好演員。2016年的《不成問題的問題》,讓他因此拿下金馬獎最佳男演員,也算是一個“爆冷”的結果。但實際上,範偉的演技是有目共睹,並不會因為他是喜劇演員出身,就影響了他在其他類型作品中的發揮。從小品演員範偉到影帝範偉,他已經經歷了20多個年頭。

然而,雖然演技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外界對於他的關注程度卻是越來越低,他的作品數量也在不斷減少。和從前的巔峰時刻相比,如今的這番情景著實令人唏噓。如此演技精湛的好演員,憑何會被其他人後來居上,甚至大部分人已經忽略了他的存在?說到如今人氣頗高的喜劇男演員,黃渤、沈騰、徐崢等人都算髮展不錯,就連曾經一度陷入平淡的葛優,如今熱度也逐漸恢復。在這種情況下,範偉有沒有可能重回一線行列,得到觀眾的關注呢?

不久之後,範偉主演的新片《長安道》即將上映,他在劇中飾演的萬正綱是一名歷史老師,很早便和妻子離婚。表面上是個名望頗高的歷史學教授,實際上對身為刑警的女兒頗為愧疚。他一直想做出一些補償,但又無法擺脫現任妻子的控制。新片之中,範偉似乎已經徹底跟喜劇沒了聯繫,即使即將步入花甲之年,他也還是沉浸在拍戲的快樂之中。

如果大家還想看到範偉老師的大師級喜劇表演,也可以關注2019年年末即將上映的,葛優主演的電影《兩隻老虎》,範偉也會在片中亮相。某種程度上,葛優和範偉有些相似,他們都經歷過萬眾矚目的人生巔峰,也同樣經歷過一段時間的沉澱期。表面上看像是沒了消息,實際上他們一直沒有停下腳步,只是在等待更好的機會和時機。如今,葛優已經重回大眾視野,演技再次得到觀眾的認可,相信範偉的新片上映之後,他也會收穫不少好口碑。

只能說,演員這個職業本來就伴隨著浮浮沉沉,沒有人會一直一帆風順,短時間的“暫時一別”,實際上是在積攢能量,等待下一次的大爆發。對於範偉這樣的老戲骨而言,其實到了這個年紀,事業上的進步已經不是第一要素,做什麼事、拍什麼戲,都要遵從自己的內心。頭髮會逐漸變得花白,臉上的皺紋也會不斷增多,但永恆不變的還是做演員的初心。只要還對演技抱有熱情,就不會在乎年齡的多少。相信範偉這樣的實力派不會被人遺忘,而是再次走上巔峰。


劇毒影響


範偉作為一名東北黑土地上的土產明星,還是有很好人緣基礎的。

最早知道範偉這個演員,還是若干年前,那時他還是一名相聲演員,說的相聲有聲有色,據說還獲得了一個什麼獎項,貌似很知名的。

後來的情況是,範偉的相聲連同相聲這個行業都日漸式微,越來越不招人待見,也就有些日暮途窮的意味了,範偉就在此時成功轉型,成為了一名小品喜劇演員。

還別說,範偉的成功轉型,還真是招徠了不少人氣,尤其是他和趙本山、高秀敏的合作,更是被全國人民普遍接受,他們三人組成了一個鐵三角,在春晚的舞臺上風光無限,受享非常。範偉這個傻乎乎的直腸子也被趙本山忽悠得兩腳一長一短成了殘疾人,“嘎兒”一聲,說抽就抽,醜態百出,演盡了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

後來馮小剛慧眼獨具,安排範偉在《天下無賊》飾演了一個好色的打劫者,不想這一舉動在影視界傳為經典,範偉稚拙、木訥、憨玩的表演深入人心,一時間範偉的表演得到了許多導演大咖的抬舉,有的甚至安排出演男一號,並藉此獲得了影帝稱號,可謂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成為炙手可熱的表演型人才,被譽為不可多得的表演藝術家。

雖然範偉在影視圈兒玩得風生水起,但卻留給人們一個莫大的遺憾——那就是他和趙本山的分道揚鑣,雖然給出的理由莫衷一是模稜兩可,但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範偉是久居人下,處於蟄伏的尷尬狀態,被趙本山的光焰徹底壓制住了,所以範偉的出離也叫成功逃離,被譽為理想的“勝利大逃亡”。

不管怎麼說,範偉的表演天賦得到了正常發揮,也得到了全國觀眾的普遍認可與接受,成為了馮氏電影的“御用”角色,也在情理之中。

真的期待範偉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延續他一貫的表演風格,為我們帶來更多、更好的影視作品。


龍吟148119260


崔永元昨天發佈的一條消息,同之前的“陰陽合同”事件有關,直接說了範偉的名字,以範偉在娛樂圈的人緣來看,崔永元直接點名範偉,可能還是同《手機2》的開拍有關,範偉將在《手機2》中出演。範偉合同的事情很可能就是確實存在,但在電影圈普遍存在這種合同的情況下,幾乎已經成為了圈內人心知肚明的潛規則,也很難對範偉有太多指責,只能說是電影圈整體不健康狀況的一個縮影。



範偉去年剛剛憑藉主演《不成問題的問題》,摘得金馬獎影帝的桂冠,也是他個人演藝生涯的一個新高峰,他的演技也進一步得到了業界的公認,而且憑藉這次表演,他身上的標籤會更加多元,現在他在公眾中的形象真正有了電影表演者這個面向。



早些年憑藉與趙本山,高秀敏在春晚上的小品,範偉的名聲傳播開來,受到大眾的喜愛,包括他在馬大帥中飾演的範德彪一角,都是經典形象。



小品演員和電影表演者這兩個面向都會伴隨著範偉,而且電影表演者的部分會越來越重要,這一次崔永元的爆料對他的影響應該不大,以他現在的狀態應該也很快會處理好這個狀況,繼續新的表演。


老李有刀


自從和趙本山解除關係,範偉的名氣確實大不如以前,星路有些坎坷。回顧之前範偉演過的作品,都是經典的代表。曾經家喻戶曉的小品《賣柺》,“範式幽默”的影響一直持續至今。

範偉是喜劇表演藝術家,也是國家一級演員。出道幾十年的範偉積累了無數的表演經驗,其本身擁有搞笑光環,卻總能在熒幕上變換自如。

無論是《芳香之旅》裡的開車師傅,還是《大耳朵有福》裡的王抗美,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憑藉此角色獲得了第9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獎。

他“買拐”,他“買車”,範偉以飾演的弱者的單純和善良震撼觀眾,以小人物的憨厚和質樸溫暖熒屏。在春晚愈發名利化的磁場,他毅然抽身而退,專注自我。在範偉和趙本山曾是一對“黃金搭檔”,幾屆春晚中的巔峰之作,讓他火遍大江南北。

去年範偉主演的《不成問題的問題》一播出就受到廣泛關注,他更是憑藉此電影獲得了金馬獎最佳男演員的稱號。

故事圍繞著“會做人戲精”丁務源、“遊手好閒藝術家”秦妙齋和踏實做事尤大興三人之間展開。男主角範偉在其中的表演入木三分,對人性複雜的詮釋非常到位,被人稱為“戲精”。

被採訪詢問角色與自己的契合度時,範偉說其貌不揚又不讓人討厭,這種感覺可能就是我。平心而論,範偉真的屬於難得一見的好演員,踏踏實實做自己,踏踏實實地拍戲。

範偉是公認的演技派,他雖然沒有帥氣的外表,但是範偉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力,角色的重塑性。他會較真,更會動真格。他從不吝嗇自己的才華,如果哪裡不合適他會主動跟導演討論。

《不成問題的問題》原著是老舍,小說裡的描寫不同於劇本,老舍的人物更狠,從不留情面。範偉和導演商討,希望劇本更豐富一些,一演確實是這麼回兒事。

“範式幽默”不會死去,範偉更不會消失,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位新晉的金馬影帝可以帶來更精彩的作品。


獨狼映畫


去年這個時候,《不成問題的問題》剛拿了第2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隨後又斬獲了第5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這讓第一次做導演的梅峰從北京電影學院的校區走上了國際舞臺,走進了大眾視野。

做了多年教授、編劇,梅峰更願意別人稱呼他為老師。如果不是因為2015年青年電影製片廠的“新學院派”計劃,梅峰不會想到去做導演。他一直在北京電影學院教世界電影史,因為學校鼓勵老師帶學生做創作,梅峰就報了一個項目,很快就通過了,這就是影片《不成問題的問題》。

《不成問題的問題》根據老舍的同名小說改編。細數老舍的作品,被改編成電影的不在少數,《我這一輩子》、《龍鬚溝》、《駱駝祥子》、《茶館》,多數改編都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

“老舍先生廣為人知的作品都被改編完了,我想拍別人沒拍過的,不想去做一個重拍片。當時看了《不成問題的問題》,覺得很有意思,就定下來了。”

“高”而不“冷”

《不成問題的問題》是一部風格突出的電影,因為它採用了黑白的影像風格,在這當今的電影市場上是極為少見的。梅導解釋說:《不成問題的問題》講的是1943年的故事,那個年代的影像資料都是黑白的,今天用彩色表現出來的民國,恐怕都是主觀想象。“我不太允許自己用當代性的視聽語言去拍一個民國故事,突然有一個靈光一閃的念頭,為什麼不用黑白去完成一個更接近於那個時代的感受呢?雖然不能真正按照那個年代的電影拍攝方式來拍,但黑白絕對是屬於《不成問題的問題》的顏色。”

影片的拍攝從頭到尾只用了一臺機器,而且用的是上個世紀50年代的老鏡頭,片中有大量的固定鏡頭、長鏡頭,甚至還有不少搖晃的鏡頭。但這並非出於成本考慮,而是梅導個人的審美追求使然。“拍攝過程沒用搖臂,基本都是手持肩扛,那些花裡胡哨的技術拍出來的畫面,視覺的運動感太工藝了,我故意想要製造出一點生澀感,哪怕在抖動。”

一黑一白,一桌一椅,一動一靜,梅導讓這部電影迴歸到一種古典的視覺感受。雖然失去了畫面的穩定和精緻,但換來了一種更為真實的年代感。

影片用到的道具也少得可憐,幾個辦公桌、一幅國畫、一個條幅,辦公室的大堂布置簡單,室內也沒有多餘的陳設。梅導回憶:開始的時候,屋角都擺滿了道具,丁務源坐的長藤條沙發,兩邊放的花架子,桌上擺的茶海,但後來在現場一件一件都拿掉了。“老爺們都不來,搞那麼優雅和繁複,根本不符合生活邏輯。”

《不成問題的問題》堅持極簡主義的佈局,在視覺語言上儘可能的樸素,畫面力求簡單幹淨。這讓該片看起來不像現在的電影,倒像真正誕生在民國時期的老電影。

“這種佈景風格能讓人更加專注角色本身的發揮。”在梅導看來,只要戲劇本身是生動的,沒必要動用太複雜的技巧引導觀眾,儘量還原故事本身的純度,把更多觀眾應該產生投射的空間留給人物。

《不成問題的問題》在視覺上營造了一種抽象的感覺,在氣質上形成了比較獨特的觀感。這是否意味著影片以一種高姿態來面對觀眾呢?梅導的回答是否定的。

在改編之前,梅導就想過:改編老舍先生的作品,要考慮和當下觀眾的交流性,如果故事的情境和今天沒有交流互動的可能和空間,單純為了改編一部老舍的作品是沒有意義的。“《不成問題的問題》講的是中國式的人情社會,是天天都在發生和上演的,觀眾看了就會心領神會,不是江湖混跡大半輩子的人才看得懂,這部影片在和觀眾的交流上沒有年齡設限。”

在梅導看來,《不成問題的問題》擁有能夠穿透時代,能與當代對話的內核。雖然故事發生在幾十年前,但對現實的影射處處可見,農場本身就是大社會的縮影,每個角色都是從世俗社會移植進去的,觀眾能感同身受。

“藝術片要拿個範兒,要居高臨下,你看我是搞藝術的,普通觀眾看得懂就說你有品位,看不懂說你跟藝術沒關係,我們不是一部這樣姿態的電影。”用梅導的話說:這部電影是願意和觀眾拿故事本身去交流的,它打破了傳統文藝片與觀眾的疏離感,是一部人人都看得懂的文藝片。

劇本里走出來的演員

他梳著油頭,穿著一塵不染的長袍,熟稔地遊走於闊太太和農場工人之間,是個典型的中國小官員代表,即使後來被排擠,依然通過自己的方法回到了原來的位置。他看似沒有攻擊力,卻處事圓滑、八面玲瓏,讓人不得不拍案叫絕。

這是影片的主人公丁務源,而他的扮演者範偉,也憑藉這個角色拿下了金馬獎影帝。觀眾評價範偉貢獻了教科書般的演技,再次證實了梅導的判斷:全中國沒有比範偉更合適的。

當時,劇本剛確定下來梅導就覺得範偉是扮演丁務源的最佳人選。他開玩笑說:“範偉的氣質非常貼合這個角色,他在裡面嘿嘿哈哈那兩下就很不一樣。”

對於丁務源這個人,範偉拿捏的的確精準。梅導舉例說:丁務源落水回來跟秦妙齋對話的那場戲,範偉當時主動提出,能不能讓秦妙齋加一句:“啊,那船伕呢?”這時丁主任稍稍愣了一下,他也別那麼誇張地說:那他可能也睡著了。

“這是範偉現場發揮,劇本里沒有的。加進去的這些東西,不僅讓戲變得更有趣味,其中傳遞的真真假假,這個判斷的東西一下子變得曖昧起來了。”

通過肢體、臺詞和微妙的細節、眼神,觀眾能看到丁務源內心的江湖,讓人回味無窮。梅導評價:範偉老師是表演藝術家,給這個電影增加了很有說服力的部分。


影視圈Magazine


演過的角色深入人心,尤其是早起作品《馬大帥》,那個遼北地區著名狠人--範德彪先生,讓範偉刻畫的很傳神,將一個自以為是、愛好虛榮、自欺欺人的小人物演繹的非常好,即便是今天,這麼多年過去了,那些經典臺詞人們還記得,還會偶爾拿出來說說,這就是一種成功。

雖然近幾年可能星途稍微坎坷,不過前些日子的影帝實至名歸,不管怎樣,範偉在演繹小人物的功夫上還是很贊得。


小卡說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