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端午节在哪个年代开始盛行的?有哪些故事?

途说菌机


端午的由来,各地区均有不同的说法。而珠江流域的粤语区域,则多认为源于2000多年前的龙母拜祭活动。

我国南方越人自古有龙图腾崇拜,而相传龙母的诞生日是农历五月初八。



古时的端午,是指农历五月的第一个午日。(详见我的悟空问答:为什么瑞午的午不是五。)龙母拜祭活动便是由此日开始。拜祭活动包括:演戏娱神、扒龙舟、制龙船饼、包粽子等。现在广州的龙舟活动仍带着浓厚的氏族文化色彩。

传说中,龙母是氏族母系社会时期活跃于珠江流域的一个氏族首领,姓温。故事在宋代《太平寰宇记》有录。一日,“忽于水侧遇一卵,其大如斗,乃归置器中,经十许日,有一物如手掌,长尺余,穿卵而出。……常游波中潔回媪侧,媪后治鱼误断其尾,遂逡巡而去,数年乃还。媪见其辉光炳耀,谓曰:此龙子也!今复来,因得之。蟠旋游戏亲驯如初。”



后来,秦始皇得知此事,又加封龙母为珠江河神,至今已过去2200年了。 依此,珠江流域民众便将温氏女首领尊为“龙母”,世代不忘其恩泽,建龙母庙、年年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而那条被误断龙尾的小龙,就是粤语中的“掘尾龙”了。前几日,广州大雨成灾,便见有一长者称其是:“掘尾龙拜山。”(实为贺寿,龙母的升仙日是在中秋节)。


诗词书院


传统节日“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为纪念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

公元前278年,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屈原始终不能舍弃自己的祖国,在5月5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的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其实端午节在我们苏州江浙一带流传也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的伍子胥!

我也经常听我们老苏州人说起,苏州人过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欢迎阅读本文欢迎点评”(图片源于网络)


晓霞181558838


盛兴于春秋战国时代。起因:为纪念诗人屈原。

也有传说是为纪念伍子胥浙江一带过端午节的说法。

对历史研究不深刻可参阅其他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