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端午節在哪個年代開始盛行的?有哪些故事?

途說菌機


端午的由來,各地區均有不同的說法。而珠江流域的粵語區域,則多認為源於2000多年前的龍母拜祭活動。

我國南方越人自古有龍圖騰崇拜,而相傳龍母的誕生日是農曆五月初八。



古時的端午,是指農曆五月的第一個午日。(詳見我的悟空問答:為什麼瑞午的午不是五。)龍母拜祭活動便是由此日開始。拜祭活動包括:演戲娛神、扒龍舟、制龍船餅、包粽子等。現在廣州的龍舟活動仍帶著濃厚的氏族文化色彩。

傳說中,龍母是氏族母系社會時期活躍於珠江流域的一個氏族首領,姓溫。故事在宋代《太平寰宇記》有錄。一日,“忽於水側遇一卵,其大如鬥,乃歸置器中,經十許日,有一物如手掌,長尺餘,穿卵而出。……常遊波中潔回媼側,媼後治魚誤斷其尾,遂逡巡而去,數年乃還。媼見其輝光炳耀,謂曰:此龍子也!今復來,因得之。蟠旋遊戲親馴如初。”



後來,秦始皇得知此事,又加封龍母為珠江河神,至今已過去2200年了。 依此,珠江流域民眾便將溫氏女首領尊為“龍母”,世代不忘其恩澤,建龍母廟、年年祭祀,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而那條被誤斷龍尾的小龍,就是粵語中的“掘尾龍”了。前幾日,廣州大雨成災,便見有一長者稱其是:“掘尾龍拜山。”(實為賀壽,龍母的昇仙日是在中秋節)。


詩詞書院


傳統節日“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為紀念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

公元前278年,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屈原始終不能捨棄自己的祖國,在5月5日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屈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的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其實端午節在我們蘇州江浙一帶流傳也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的伍子胥!

我也經常聽我們老蘇州人說起,蘇州人過端午節,也是為了紀念伍子胥!



“歡迎閱讀本文歡迎點評”(圖片源於網絡)


曉霞181558838


盛興於春秋戰國時代。起因:為紀念詩人屈原。

也有傳說是為紀念伍子胥浙江一帶過端午節的說法。

對歷史研究不深刻可參閱其他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