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希特勒听从古德里安等名将的正确意见,二战格局会怎么样?

手机用户57373708194


我是军事妹子,希特勒说德国将军们不会打仗,他要是听了将军们的正确建议,那么虽然二战德国战败仍无法避免,但盟军将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在德国扩张的初期,在军事指挥上的威望不足的希特勒是听从手下将领正确意见的,黄色计划的实施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希特勒也正是因为黄色计划时的“高明见解”才导致了希特勒巴巴罗萨行动时处处以自己的见解去理解战争,去指挥战争,希特勒的刚愎自用可以说是德国二战战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为希特勒

假如,希特勒在1941年8月15号的会议中没有对古德里安进攻莫斯科的意见反对的话,苏联都可能抗不到雨季和冬季来临。即使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希特勒在莫斯科、明斯克的选择上也并非错误。毕竟,战略资源决定着整个计划的进行。但是,假如不能在战役层面取得胜利,整体的战略也会受到影响。

图为明斯克战役

希特勒错的不是干预古德里安等名将的行动,而是错在束缚住了这些德国名将的思想。正如古德里安所言,明斯克战役结束后,畏惧希特勒威严的德国将军们已经不敢对希特勒的错误决定提出质疑,白俄罗斯战役是这样,柏林战役也是一样。二战后期,别说是正确意见,就是忠言都已经很少了。

图为希特勒和将军们

此外,希特勒的想法总是很美好,鱼我要,熊掌我也要。然而事实上,德国名将所能做到的就是帮助希特勒获得“熊掌”,这也使得一直想得到一切的希特勒一直都在批判自己的将军们不会打仗。这恰恰导致了德国后期的军事行动越来越谨慎,越来越没有主动权以及创造性。


双马尾班长


对于战争,前陆军下士希特勒肯定不如这群出身总参谋部的德国军官团,毕竟,德国军官团即便放在世界范围也是首屈一指的,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人,自不必说,德国国防军的将军们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即便是他们的敌人恐怕也得在心里给竖个大拇指。

不过,我亲爱的同志哥,战争可不仅仅是一种军事行为,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行为,以今天的眼光看,希特勒绝对是人类公敌,但以当时的眼光看,希特勒带领德国重新崛起,从一名毫无背景,出身平凡的前陆军下士,一步一个脚印走到德国元首的位置上,鄙人不是德棍,但希特勒绝对称得上政治家这个称号,令人佩服的是,人家可不是通过武力夺取政权的,是正儿八经议会选举上台的,牛不牛?

从西线战役期间,希特勒力排众议,发动了对西欧的进攻,结果证明,希特勒的战略眼光远强于德军高层将帅,也是在这个时候,德军高层才对这个前陆军下士刮目相看,但在苏联,当纳粹体制与苏联集权体制激烈厮杀的时候,在战术上,德军明显占据上风,但在战略上,在没有解决英国的情况下,希特勒犯下了一战中德军两线作战的错误,这个时候,德军高级将领大部分都经历过一战,明白两线作战的风险,但希特勒当时只是个士兵,对两线作战的可怕没有足够了解,在苏联的消耗战里,德国已经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这个时候,不管希特勒是否听从德军将帅的意见,事实上,都已经无法挽救第三帝国毁灭的命运,两线作战消耗了德国太多的国力,尤其是在美国参战后,就只剩下战争会持续多久的问题了,除非听从德军部分高级将领的意见,与美英媾和,但这不仅意味着德国将把相当一部分欧洲占领区吐出来,希特勒本人的地位也将被动摇,这对纳粹政府来说根本无法接受。

要打一场战争很容易,只需要煽动起民众的狭隘民族主义和盲目爱国主义,再制造一个借口就行,但如何结束一场战争,才是最考验政治家智慧的,既不能损失太多利益,又要让国内民众狂热的头脑冷静下来。很可惜,希特勒驾驶的德国战车一旦开动,就再也停不下来了,最终的结果,就是让整个德国人民为他的个人错误买单,或者说为纳粹主义买单,所谓兴亡百姓苦,古今中外概不例外。


深远防务观察


其实一开始希特勒采用鲸吞战略就已经注定德国会失败。古德里的建议只能从时间上起到延缓的作用而已。

二战时德国的人口八千万,军队一千六百万,已经是超负荷运行。

其实男女按1:1的比例,德国的男人有四千万。再按少中老分三个阶段,那么德国的成年人大概一千三百万左右。但他们的绝对已经有一千六百万军队了。就是把部分女兵算进入。那么动用老少的量降低点。

问题是整个后勤也需要人,维持各种军工粮食机械生产等等也需要人。当然也抓了很多俘虏进行生产,但是仍然需要看管力量。

这时候德国已经是高度超负荷运转,他占领的土地越多,那么需要守卫的地方就越多,兵力随着战线的推进而变的稀薄。而且每次推进都会付出伤亡的。这就已经注定了最后希特勒的结局。

古德里是想先拿下莫斯科,拿下莫斯科的确可以切段苏联南北之间的军事联系。但是拿下莫斯科的代价绝对不会比拿下基辅小。拿下莫斯科后德国也会成为强弩之末,想再往东推进也已经变的很困难。一个是兵力问题,一个是补给线问题,都将制约着德国军事力量的前进。

希特勒的失败在于将摊子拉的太大,而且西边还有英法联军,但是英法联军本身也有一个问题,他们的兵力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上。德国能很快的击败法国压制英国,也是因为德军在海外的殖民地比较少。相当于德国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拳头上,一拳把法国打趴,把英国打伤。

其实整个二战之前,所有法西斯国家在海外都没有什么殖民地,而西方反法西斯国家,都是殖民国家,唯独中国是个例外。美国也算一个殖民国家,他从东边往西边殖民,苏联也是沙俄殖民地的继承者。

二战是一个什么样的性质?大家去想去吧。

不说希特勒两线作战,就单和英法对峙,如果不能迅速攻陷英国本土,那么等待的是,英法源源不断的从殖民地抽来兵力和资源和德国消耗。不过英法各地的殖民地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兵力同样被牵制。只不过时间上对德国不利,德国要全面消化抢夺的地盘怎么说也要五十年。这个时间内英法的牵制后占领地的地下反抗也会把德国榨干。

以希特勒这样的人他是等不起,因为德国人民同样等不起,长时间的战争状态会让人出现各种负面情绪。

所以希特勒选择鲸吞的方式扩大地盘本身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如果他从来蚕食的方法,那么现在德国可能是世界第一强国。

当然如果现在德国还是世界第一强国的话,二战还未结束,现在的世界局势依然在战争状态。


一号风手


希特勒早期是信任他的军官团的,但是后期希特勒变得独断而多疑,不再信任任何人。1944年,希特勒遇刺之后,希特勒更是如此。与希特勒不同,斯大林其实一开始不怎么信任他的将领,但是在战争最困难的时刻,斯大林选择了信任朱可夫。战争越打的激烈,斯大林越信任他的将领。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斯大林对手下将领们的信任与日俱增。希特勒最后只信任他自己一个人,连海军元帅邓尼茨他都不怎么信任。而希特勒的军事才能并不突出,他原居万里之外,对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可谓并不了解。所以,希特勒经常是瞎指挥。真正的天才将领,比如古德里安这些人,反而失去了信任,被置于没有实权的地位。

军事历史学家认为,古德里安对纳粹德国的早期胜利至关重要。其实,德国的军事实力并没有超过法国多少,之所以德国军队可以连续取得战场上的胜利,是因为采取了“闪击战”。坦克装甲军团的快速突进,让对面的对手在获得支援部队救援之前,就已经被击溃。“闪击战”的核心就是速度。古德里安提出“机动性,火力,速度”三大要素,速度非常关键。如果德军没有古德里安这样的天才将领,希特勒在1941年可能就已经失败了。不过,战争不是依靠几个优秀的将领,还有综合国力和人心向背等,所以即使希特勒无限的信任古德里安 也不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怀疑探索者


你好!由冬眠蛇来回答此问题。

如果这样的话,二战格局会发生改变,但总的趋势不会改变。很多人认为德国的失败是军事战略或战术层面的失败,或者说是缺乏燃油和人口造成的,或者是认为没有足够的领土缺乏战略纵深造成的,虽说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不是核心问题,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推演下接下来的发展吧。

古德里安是闪击战的创始人,他主张坦克集中使用,利用速度对敌人进行奇袭,其他兵种则配合坦克集群的行动,从而达到包围,分割,歼灭敌军的效果。这一套的确厉害,只是在人类没有发明对策之前,不是吗?

如果当时按照古德里安的策略,中央集团军群不南下包围基辅,而是直取莫斯科,莫斯科因为没有足够时间建立有效的防御,必然被攻破,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即使莫斯科被攻破,苏联仍然不会灭亡,因为乌拉尔山的工业还在,斯大林格勒的粮食和巴库油田还在,远东一百多万军队还在,苏联完全可以接着打,并且战局不一定就按照德国想的那样发展。



即便德国灭了苏联,战争仍然不会结束,因为这是纳粹本质决定的,跟军事本身没有关系。纳粹会接着进攻美国,这一点不用有任何怀疑,因为纳粹党的宗旨是让德国人生存,其他人都得死,德国人民是不会看着美国人活着而无动于衷的,而且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打仗,所以战争会继续 。


你要认为他拿下全世界战争就会结束,你就大错特错了,战争会继续,镇压全世界人民的反抗,消灭外星人,反正事情多的是,只要是纳粹执政,战争就不会结束。

所以无论希特勒接受不接受古德里安的正确意见,二战格局如何发展,只要纳粹不死,人类的浩劫将永远不会结束,这是纳粹本身奉行的政治制度决定的,不管怎样发展,他都会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而最终被灭亡。因为对于人类来说,疯狂总是瞬间的,过正常日子才是永恒的。



感谢您的阅览,喜欢本蛇回答的请记得点赞和关注哦!


史书上冬眠的蛇


战争谈战略,战役谈战术。

大国经典战争,动辄投入数百万兵力,上千架飞机、坦克,靠的就是扎硬寨打呆战。没有这份绝对实力,想要依靠战术上的取巧,就能赢得大国战争,不可能。可能会有人举例说,闪电战不是一举就灭掉了法国吗?我只能说:呵呵。英法两国经历了惨烈的一战,损失巨大,明显惧战,二战开始他们一直希望把战火引向苏联。没想德国在波兰虚晃一枪,掉头攻打西欧,不是什么闪电战赢得了德法大战,根本就是法国自身准备不足,战略纵深不够,不能为他赢得动员时间。

二战法国惨败,恰恰说明,大国之间的战争根本不能取巧。再以德国为例,在北非沙漠之狐前期打的英军满地找牙,美援来了后,他能取得什么胜利。在绝对实力面前,所谓战术都是渣渣。

再说回苏德战争,在经历初期被德国偷袭的狼狈,苏联真正全面动员之后,德国赢得过一次像样的大型战役胜利吗。我承认古德里安是个优秀的战术大师,即便希特勒按他的想法去打,依然什么都改变不了。

战争谈战略,我到现在都没整明白,德国发动二战想要赢得什么。


茶亭浪子


二战时期,德军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国防军,即传统意义上的正规军,像古德里安和隆美尔都是属于这类。二是党卫军,原是纳粹党的禁卫军,后经过扩编,也成为一只重要军事力量。

希特勒从骨子里看不起这些正规军,尤其是对这些将军们很不信任,感觉他们对纳粹德国不会忠诚。所以在进行军事会商时,他更多地是听取党卫军将帅的意见,而对于正规军将领,哪怕是元帅的建议,也满是狐疑。在战争后期尤为严重。这也引起国防军将领的不满。几次刺杀希特勒的未遂事件,都是由国防军军官发起策划和实施的。更让希特勒产生杯弓蛇影般的心理扭曲,以致到最后时光,在狼堡,围绕其周围的尽是党卫军军官和纳粹党高官了。

由于意见分歧严重,最后代表纳粹德国向盟军投降的,也尽是国防军将领。而同期进行柏林保卫战的是党卫军。

这种军队二元化体制,最终因为内耗而导致整体战斗力削弱,也成为纳粹德国失败的一个原因。


新文化街男孩


希特勒的三大金刚,曼施坦因,隆美尔,古德里安是战术大师,但是从战略角度来说,比希特勒差远了。战争不单单是歼灭敌人的问题,当年瑞典和俄罗斯的战争,瑞典几乎每一仗都打赢,但却输了战争,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苏德战争,不仅仅是苏联和德国的战争,英美的因素更加重要,实际上,英美不断的对苏联进行军事援助,利用苏联的人力资源,不断的消耗德国。比如德国打列宁格勒的时候,盟军拼命通过摩尔曼斯克港援助苏联,列宁格勒就没有打下来,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时候,盟军通过波斯湾大量援助苏联,斯大林格勒也没有打下来。因此苏德战争一开始,德国的将军们都主张先打莫斯科,打下莫斯科,就可以赢得战争胜利了。但是希特勒主张先打乌克兰,以获得宝贵的战略资源。如果德国在占领基辅后,不去打莫斯科,而是直接进攻斯大林格勒,情况恐怕要好的多,有了高加索的石油,德国至少可以把战争进行下去,不至于到最后落得油尽灯枯。其次,有些战术德国是不能使用的,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斯大林格勒会战失败后,曼施坦因通过弹性防御,也就是找后撤再反击,击败了苏军,稳住了南部战线,但很快被希特勒撤职。大家应该仔细想一下,德国占领苏联领土后,一旦后撤,占领区的老百姓必然遭到苏联报复。所以希特勒要求,凡是德国占领的地方,一定要守住。否则,就没有人敢支持德国了。


旅行到宇宙边缘abc


希特勒没对退守诺曼底的英法联军做彻底围歼,是战略考虑,英国实力比德国强大的多,德国第一步目的是统一欧洲大陆,犯不着提前将主力和英国血拼,他当时甚至有大日耳曼人主义(英国人也有部分日耳曼血统的)联英抗苏,对待强敌,穷寇莫追也是军事战术。即便全歼英法联军,也不见得英国一定投降,英帝国瘦死骆驼比马大。

看希特勒整个二战过程,前期利用机械化部队闪电战效果显著,这是小国出奇制胜的战术,是成功的。但希特勒犯了几个错误:1攻打苏联时机把握不佳:对付幅员广阔,高度集权化的苏联半年在冬季之前解决战斗太高估自己了。2没找准克苏的命门,苏军最怕多点受制,战略伙伴选择错误,意大利更是猪队友,苏联最薄弱的南方没轴心国伙伴。3没以歼灭苏军有生力量,轰炸苏军工能力为战役为始终目标。争夺苏联城市毫无意义。战术上对苏军以多打少的运动战没有效反制办法。4后勤保障不到位。以当时德国实力根本没法降服苏联,正确的办法不要对苏开战,巩固做强欧洲大陆才是希特勒最应该做的,可历史不容假设。


青箧


格局会怎么样,再说不出来。二战的时候,德意志曾经离胜利女神如此知己,但却真的是无可奈何的擦肩而过。如果单从几次战役的角度来分析,希特勒如果做出不同的决定,会如何的话,我这里倒是有几个分析,可以听一下。

首先是关于敦刻尔克,这一条上来说应该就是作者想要说的那件事,关于这一场战力的话,希特勒如果听从古德里安的意见,直接派装甲部队突击敦刻尔克,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有人说穷寇莫追,也有人说装甲部队在职出击的话会造成太多的伤亡,会影响战果,但我实际上要说战争不就是小妹地方的有生力量为主吗?你的空军当初哥林信誓旦旦说空军能够消灭嗯,在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但实际上还是让人家给跑了,你这战略目的没达到。如果派遣装甲部队前去哦,虽然说装甲部队可能说伤亡会很大,或者说是根本打不过对手。但至少来说,敦刻尔克不会撤出那么多的不对。这就给了英国人一喘息之际。所以在敦刻尔克作战行动失败以后,希特勒可以说是对戈林大为火光。我觉得希特勒如果当时听从古德里安的意见。那么接下来洗头了,估计就是下一步的行动就是进攻英国,因为英国你损失这么多部队,你不可能这么长短时间内缓过神来。接下来,德军的进攻将会更加声势浩大,大英帝国也将更加岌岌可危。邱胖子估计会说话说得更加大声儿。倘若德国能够一起将英国哪下那么。美国借助英国这个跳板对德国实施战略轰炸的企图,短时间内将无法实现,这样对于东线战场的控制。苏联将会打得更加艰难。

第二就是支援在希腊陷入泥潭的意大利部队,从一开始,很多德军都不认同去希腊支持意大利作战。因为其实是希腊作战的是英国部队。如果与希腊开展很有可能将会被英国部队拖入战争泥潭。很显然,后来德国,因为希腊这件事被拖入到了北非作战的泥潭是的,东线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去支援北非战场。虽然隆美尔打得很神奇,但是很显然在北非的作战是失败的,不仅消耗了很大一部分的战争物资,而且还什么都没捞到。而这一切都罪魁祸首就是希特勒过于相信墨索里尼,希特勒还没成名之前爆索里尼就已经是法西斯的头目,所以希特勒在对待墨索里尼的事情上是很认真的。这也就间接地造成了希特勒支援希腊的意大利部队。纳粹德国不怕打,但也怕没完没了的打。

第三就是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很多的作战将领都是意图将这场战争的。时间往后延长,并不是说是在。就是同意年内进行作战,而是拖个几年。等德军的作战部队,完全成型以后,在派遣部队进行,巴巴罗萨的作战计划。但是希特勒等不了,骑车认为前苏联的作战实力,就好像是移动早已破破烂烂的大屋,只要几脚踹过去,前苏联就会投降。而且在他的认知里边,美国即将参战,所以他急于拓展自己的所谓的生存空间。这一点上来讲并没有错,但是他过于的骄傲自大和自信导致了他严重低估了前苏联的作战能力。而他对于国土的疯狂执念,使得在进攻三大城市就是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三大城市的作战计划上。一拖再拖如果说德均严格执行开展之前的作战方案,立刻攻下这三座城市兵贵神速的话,那么前苏联就很难有力气再翻身了。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希特勒对于国土的疯狂执念,使得前苏联进攻莫斯科的军团南下进攻基辅军团,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是也错过了进攻莫斯科最佳的时机。

再次,以后再进攻莫斯科的问题上。前苏联的隆冬,是极其严寒的,这一点是所有人的共识,但是希特勒对于自己的军队的过于自信,使得他未曾对部队过冬的装备。进行突击生产,这也是进攻莫斯科的部队,后来撤回来的原因。

之后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问题上。德国指挥部与细头的发生了争执,其主要原因就是斯大林格勒是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在希特勒看来,攻下这座城市是作为进攻苏联的最重要的一部。但是很多当时的德军指挥官认为这座城市已经失去了攻击的必要性。这样,希特勒就命令自己手底下一个尚未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参谋长,也就是鲍卢斯。去指挥拥有大军团作战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这就为德军之后的一系列失败埋下了伏笔。之后就连宝卢斯自己都认为攻击斯大林格勒已经失去了战略意义的时候,洗头的人像发了疯一样,命令部队迅速攻占斯大林格勒。最后的结果大家就已经知道了。

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得苏军发动了战略公式之后通过曼施坦因的才智进行化解,并且德军也转守为攻,但是就在击败苏军的那一刻,希特勒却命令部队停下了进攻节奏。最后的原因有些让人哭笑不得,洗头的说当时德军已经研究出了秘密武器r这种秘密武器能够帮助德军。赢得战争。这本身是一件好事儿,但是希特勒却认为有这件秘密武器的参加,可以为德军之后了的进攻,减少伤亡。由此命令德军的进攻部队停止进攻,等待秘密武器,批量装备以后再行进攻,这样的话就给朱可夫防御做了充足的时间。德军赢不下,库尔斯克会战的原因,与希特勒对于秘密武器的执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之后,德军的秘密武器,并未给德军带来胜利反倒使德军在东线战场上最后一次的战略进攻彻底流产。

在这之后,对于国土的防御问题上,希特勒对于自己的国土,有着近乎病态的执着,他要求所有的德军士兵都要珍视自己所攻占的每一寸德国领土不能放弃,这就造成了德国的防御。防线太过漫长,而德国经历过战略进攻失败以后,兵力本来就捉襟见肘。所以,德国失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