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希特勒聽從古德里安等名將的正確意見,二戰格局會怎麼樣?

手機用戶57373708194


我是軍事妹子,希特勒說德國將軍們不會打仗,他要是聽了將軍們的正確建議,那麼雖然二戰德國戰敗仍無法避免,但盟軍將會遭受更大的損失。

在德國擴張的初期,在軍事指揮上的威望不足的希特勒是聽從手下將領正確意見的,黃色計劃的實施就是最好的證明。但是,希特勒也正是因為黃色計劃時的“高明見解”才導致了希特勒巴巴羅薩行動時處處以自己的見解去理解戰爭,去指揮戰爭,希特勒的剛愎自用可以說是德國二戰戰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圖為希特勒

假如,希特勒在1941年8月15號的會議中沒有對古德里安進攻莫斯科的意見反對的話,蘇聯都可能抗不到雨季和冬季來臨。即使從今天的視角來看,希特勒在莫斯科、明斯克的選擇上也並非錯誤。畢竟,戰略資源決定著整個計劃的進行。但是,假如不能在戰役層面取得勝利,整體的戰略也會受到影響。

圖為明斯克戰役

希特勒錯的不是干預古德里安等名將的行動,而是錯在束縛住了這些德國名將的思想。正如古德里安所言,明斯克戰役結束後,畏懼希特勒威嚴的德國將軍們已經不敢對希特勒的錯誤決定提出質疑,白俄羅斯戰役是這樣,柏林戰役也是一樣。二戰後期,別說是正確意見,就是忠言都已經很少了。

圖為希特勒和將軍們

此外,希特勒的想法總是很美好,魚我要,熊掌我也要。然而事實上,德國名將所能做到的就是幫助希特勒獲得“熊掌”,這也使得一直想得到一切的希特勒一直都在批判自己的將軍們不會打仗。這恰恰導致了德國後期的軍事行動越來越謹慎,越來越沒有主動權以及創造性。


雙馬尾班長


對於戰爭,前陸軍下士希特勒肯定不如這群出身總參謀部的德國軍官團,畢竟,德國軍官團即便放在世界範圍也是首屈一指的,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人,自不必說,德國國防軍的將軍們在戰場上的出色表現,即便是他們的敵人恐怕也得在心裡給豎個大拇指。

不過,我親愛的同志哥,戰爭可不僅僅是一種軍事行為,更多的是一種政治行為,以今天的眼光看,希特勒絕對是人類公敵,但以當時的眼光看,希特勒帶領德國重新崛起,從一名毫無背景,出身平凡的前陸軍下士,一步一個腳印走到德國元首的位置上,鄙人不是德棍,但希特勒絕對稱得上政治家這個稱號,令人佩服的是,人家可不是通過武力奪取政權的,是正兒八經議會選舉上臺的,牛不牛?

從西線戰役期間,希特勒力排眾議,發動了對西歐的進攻,結果證明,希特勒的戰略眼光遠強於德軍高層將帥,也是在這個時候,德軍高層才對這個前陸軍下士刮目相看,但在蘇聯,當納粹體制與蘇聯集權體制激烈廝殺的時候,在戰術上,德軍明顯佔據上風,但在戰略上,在沒有解決英國的情況下,希特勒犯下了一戰中德軍兩線作戰的錯誤,這個時候,德軍高級將領大部分都經歷過一戰,明白兩線作戰的風險,但希特勒當時只是個士兵,對兩線作戰的可怕沒有足夠了解,在蘇聯的消耗戰裡,德國已經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這個時候,不管希特勒是否聽從德軍將帥的意見,事實上,都已經無法挽救第三帝國毀滅的命運,兩線作戰消耗了德國太多的國力,尤其是在美國參戰後,就只剩下戰爭會持續多久的問題了,除非聽從德軍部分高級將領的意見,與美英媾和,但這不僅意味著德國將把相當一部分歐洲佔領區吐出來,希特勒本人的地位也將被動搖,這對納粹政府來說根本無法接受。

要打一場戰爭很容易,只需要煽動起民眾的狹隘民族主義和盲目愛國主義,再製造一個藉口就行,但如何結束一場戰爭,才是最考驗政治家智慧的,既不能損失太多利益,又要讓國內民眾狂熱的頭腦冷靜下來。很可惜,希特勒駕駛的德國戰車一旦開動,就再也停不下來了,最終的結果,就是讓整個德國人民為他的個人錯誤買單,或者說為納粹主義買單,所謂興亡百姓苦,古今中外概不例外。


深遠防務觀察


其實一開始希特勒採用鯨吞戰略就已經註定德國會失敗。古德里的建議只能從時間上起到延緩的作用而已。

二戰時德國的人口八千萬,軍隊一千六百萬,已經是超負荷運行。

其實男女按1:1的比例,德國的男人有四千萬。再按少中老分三個階段,那麼德國的成年人大概一千三百萬左右。但他們的絕對已經有一千六百萬軍隊了。就是把部分女兵算進入。那麼動用老少的量降低點。

問題是整個後勤也需要人,維持各種軍工糧食機械生產等等也需要人。當然也抓了很多俘虜進行生產,但是仍然需要看管力量。

這時候德國已經是高度超負荷運轉,他佔領的土地越多,那麼需要守衛的地方就越多,兵力隨著戰線的推進而變的稀薄。而且每次推進都會付出傷亡的。這就已經註定了最後希特勒的結局。

古德里是想先拿下莫斯科,拿下莫斯科的確可以切段蘇聯南北之間的軍事聯繫。但是拿下莫斯科的代價絕對不會比拿下基輔小。拿下莫斯科後德國也會成為強弩之末,想再往東推進也已經變的很困難。一個是兵力問題,一個是補給線問題,都將制約著德國軍事力量的前進。

希特勒的失敗在於將攤子拉的太大,而且西邊還有英法聯軍,但是英法聯軍本身也有一個問題,他們的兵力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上。德國能很快的擊敗法國壓制英國,也是因為德軍在海外的殖民地比較少。相當於德國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拳頭上,一拳把法國打趴,把英國打傷。

其實整個二戰之前,所有法西斯國家在海外都沒有什麼殖民地,而西方反法西斯國家,都是殖民國家,唯獨中國是個例外。美國也算一個殖民國家,他從東邊往西邊殖民,蘇聯也是沙俄殖民地的繼承者。

二戰是一個什麼樣的性質?大家去想去吧。

不說希特勒兩線作戰,就單和英法對峙,如果不能迅速攻陷英國本土,那麼等待的是,英法源源不斷的從殖民地抽來兵力和資源和德國消耗。不過英法各地的殖民地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兵力同樣被牽制。只不過時間上對德國不利,德國要全面消化搶奪的地盤怎麼說也要五十年。這個時間內英法的牽制後佔領地的地下反抗也會把德國榨乾。

以希特勒這樣的人他是等不起,因為德國人民同樣等不起,長時間的戰爭狀態會讓人出現各種負面情緒。

所以希特勒選擇鯨吞的方式擴大地盤本身就已經註定了失敗的結局。如果他從來蠶食的方法,那麼現在德國可能是世界第一強國。

當然如果現在德國還是世界第一強國的話,二戰還未結束,現在的世界局勢依然在戰爭狀態。


一號風手


希特勒早期是信任他的軍官團的,但是後期希特勒變得獨斷而多疑,不再信任任何人。1944年,希特勒遇刺之後,希特勒更是如此。與希特勒不同,斯大林其實一開始不怎麼信任他的將領,但是在戰爭最困難的時刻,斯大林選擇了信任朱可夫。戰爭越打的激烈,斯大林越信任他的將領。隨著戰爭進程的推進,斯大林對手下將領們的信任與日俱增。希特勒最後只信任他自己一個人,連海軍元帥鄧尼茨他都不怎麼信任。而希特勒的軍事才能並不突出,他原居萬里之外,對戰場上的實際情況,可謂並不瞭解。所以,希特勒經常是瞎指揮。真正的天才將領,比如古德里安這些人,反而失去了信任,被置於沒有實權的地位。

軍事歷史學家認為,古德里安對納粹德國的早期勝利至關重要。其實,德國的軍事實力並沒有超過法國多少,之所以德國軍隊可以連續取得戰場上的勝利,是因為採取了“閃擊戰”。坦克裝甲軍團的快速突進,讓對面的對手在獲得支援部隊救援之前,就已經被擊潰。“閃擊戰”的核心就是速度。古德里安提出“機動性,火力,速度”三大要素,速度非常關鍵。如果德軍沒有古德里安這樣的天才將領,希特勒在1941年可能就已經失敗了。不過,戰爭不是依靠幾個優秀的將領,還有綜合國力和人心向背等,所以即使希特勒無限的信任古德里安 也不可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懷疑探索者


你好!由冬眠蛇來回答此問題。

如果這樣的話,二戰格局會發生改變,但總的趨勢不會改變。很多人認為德國的失敗是軍事戰略或戰術層面的失敗,或者說是缺乏燃油和人口造成的,或者是認為沒有足夠的領土缺乏戰略縱深造成的,雖說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不過不是核心問題,下面就由我來給大家推演下接下來的發展吧。

古德里安是閃擊戰的創始人,他主張坦克集中使用,利用速度對敵人進行奇襲,其他兵種則配合坦克集群的行動,從而達到包圍,分割,殲滅敵軍的效果。這一套的確厲害,只是在人類沒有發明對策之前,不是嗎?

如果當時按照古德里安的策略,中央集團軍群不南下包圍基輔,而是直取莫斯科,莫斯科因為沒有足夠時間建立有效的防禦,必然被攻破,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即使莫斯科被攻破,蘇聯仍然不會滅亡,因為烏拉爾山的工業還在,斯大林格勒的糧食和巴庫油田還在,遠東一百多萬軍隊還在,蘇聯完全可以接著打,並且戰局不一定就按照德國想的那樣發展。



即便德國滅了蘇聯,戰爭仍然不會結束,因為這是納粹本質決定的,跟軍事本身沒有關係。納粹會接著進攻美國,這一點不用有任何懷疑,因為納粹黨的宗旨是讓德國人生存,其他人都得死,德國人民是不會看著美國人活著而無動於衷的,而且他們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打仗,所以戰爭會繼續 。


你要認為他拿下全世界戰爭就會結束,你就大錯特錯了,戰爭會繼續,鎮壓全世界人民的反抗,消滅外星人,反正事情多的是,只要是納粹執政,戰爭就不會結束。

所以無論希特勒接受不接受古德里安的正確意見,二戰格局如何發展,只要納粹不死,人類的浩劫將永遠不會結束,這是納粹本身奉行的政治制度決定的,不管怎樣發展,他都會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對而最終被滅亡。因為對於人類來說,瘋狂總是瞬間的,過正常日子才是永恆的。



感謝您的閱覽,喜歡本蛇回答的請記得點贊和關注哦!


史書上冬眠的蛇


戰爭談戰略,戰役談戰術。

大國經典戰爭,動輒投入數百萬兵力,上千架飛機、坦克,靠的就是扎硬寨打呆戰。沒有這份絕對實力,想要依靠戰術上的取巧,就能贏得大國戰爭,不可能。可能會有人舉例說,閃電戰不是一舉就滅掉了法國嗎?我只能說:呵呵。英法兩國經歷了慘烈的一戰,損失巨大,明顯懼戰,二戰開始他們一直希望把戰火引向蘇聯。沒想德國在波蘭虛晃一槍,掉頭攻打西歐,不是什麼閃電戰贏得了德法大戰,根本就是法國自身準備不足,戰略縱深不夠,不能為他贏得動員時間。

二戰法國慘敗,恰恰說明,大國之間的戰爭根本不能取巧。再以德國為例,在北非沙漠之狐前期打的英軍滿地找牙,美援來了後,他能取得什麼勝利。在絕對實力面前,所謂戰術都是渣渣。

再說回蘇德戰爭,在經歷初期被德國偷襲的狼狽,蘇聯真正全面動員之後,德國贏得過一次像樣的大型戰役勝利嗎。我承認古德里安是個優秀的戰術大師,即便希特勒按他的想法去打,依然什麼都改變不了。

戰爭談戰略,我到現在都沒整明白,德國發動二戰想要贏得什麼。


茶亭浪子


二戰時期,德軍其實是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國防軍,即傳統意義上的正規軍,像古德里安和隆美爾都是屬於這類。二是黨衛軍,原是納粹黨的禁衛軍,後經過擴編,也成為一隻重要軍事力量。

希特勒從骨子裡看不起這些正規軍,尤其是對這些將軍們很不信任,感覺他們對納粹德國不會忠誠。所以在進行軍事會商時,他更多地是聽取黨衛軍將帥的意見,而對於正規軍將領,哪怕是元帥的建議,也滿是狐疑。在戰爭後期尤為嚴重。這也引起國防軍將領的不滿。幾次刺殺希特勒的未遂事件,都是由國防軍軍官發起策劃和實施的。更讓希特勒產生杯弓蛇影般的心理扭曲,以致到最後時光,在狼堡,圍繞其周圍的盡是黨衛軍軍官和納粹黨高官了。

由於意見分歧嚴重,最後代表納粹德國向盟軍投降的,也盡是國防軍將領。而同期進行柏林保衛戰的是黨衛軍。

這種軍隊二元化體制,最終因為內耗而導致整體戰鬥力削弱,也成為納粹德國失敗的一個原因。


新文化街男孩


希特勒的三大金剛,曼施坦因,隆美爾,古德里安是戰術大師,但是從戰略角度來說,比希特勒差遠了。戰爭不單單是殲滅敵人的問題,當年瑞典和俄羅斯的戰爭,瑞典幾乎每一仗都打贏,但卻輸了戰爭,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蘇德戰爭,不僅僅是蘇聯和德國的戰爭,英美的因素更加重要,實際上,英美不斷的對蘇聯進行軍事援助,利用蘇聯的人力資源,不斷的消耗德國。比如德國打列寧格勒的時候,盟軍拼命通過摩爾曼斯克港援助蘇聯,列寧格勒就沒有打下來,斯大林格勒會戰的時候,盟軍通過波斯灣大量援助蘇聯,斯大林格勒也沒有打下來。因此蘇德戰爭一開始,德國的將軍們都主張先打莫斯科,打下莫斯科,就可以贏得戰爭勝利了。但是希特勒主張先打烏克蘭,以獲得寶貴的戰略資源。如果德國在佔領基輔後,不去打莫斯科,而是直接進攻斯大林格勒,情況恐怕要好的多,有了高加索的石油,德國至少可以把戰爭進行下去,不至於到最後落得油盡燈枯。其次,有些戰術德國是不能使用的,要考慮其他因素。比如,斯大林格勒會戰失敗後,曼施坦因通過彈性防禦,也就是找後撤再反擊,擊敗了蘇軍,穩住了南部戰線,但很快被希特勒撤職。大家應該仔細想一下,德國佔領蘇聯領土後,一旦後撤,佔領區的老百姓必然遭到蘇聯報復。所以希特勒要求,凡是德國佔領的地方,一定要守住。否則,就沒有人敢支持德國了。


旅行到宇宙邊緣abc


希特勒沒對退守諾曼底的英法聯軍做徹底圍殲,是戰略考慮,英國實力比德國強大的多,德國第一步目的是統一歐洲大陸,犯不著提前將主力和英國血拼,他當時甚至有大日耳曼人主義(英國人也有部分日耳曼血統的)聯英抗蘇,對待強敵,窮寇莫追也是軍事戰術。即便全殲英法聯軍,也不見得英國一定投降,英帝國瘦死駱駝比馬大。

看希特勒整個二戰過程,前期利用機械化部隊閃電戰效果顯著,這是小國出奇制勝的戰術,是成功的。但希特勒犯了幾個錯誤:1攻打蘇聯時機把握不佳:對付幅員廣闊,高度集權化的蘇聯半年在冬季之前解決戰鬥太高估自己了。2沒找準克蘇的命門,蘇軍最怕多點受制,戰略伙伴選擇錯誤,意大利更是豬隊友,蘇聯最薄弱的南方沒軸心國夥伴。3沒以殲滅蘇軍有生力量,轟炸蘇軍工能力為戰役為始終目標。爭奪蘇聯城市毫無意義。戰術上對蘇軍以多打少的運動戰沒有效反制辦法。4後勤保障不到位。以當時德國實力根本沒法降服蘇聯,正確的辦法不要對蘇開戰,鞏固做強歐洲大陸才是希特勒最應該做的,可歷史不容假設。


青篋


格局會怎麼樣,再說不出來。二戰的時候,德意志曾經離勝利女神如此知己,但卻真的是無可奈何的擦肩而過。如果單從幾次戰役的角度來分析,希特勒如果做出不同的決定,會如何的話,我這裡倒是有幾個分析,可以聽一下。

首先是關於敦刻爾克,這一條上來說應該就是作者想要說的那件事,關於這一場戰力的話,希特勒如果聽從古德里安的意見,直接派裝甲部隊突擊敦刻爾克,會出現什麼情況呢?有人說窮寇莫追,也有人說裝甲部隊在職出擊的話會造成太多的傷亡,會影響戰果,但我實際上要說戰爭不就是小妹地方的有生力量為主嗎?你的空軍當初哥林信誓旦旦說空軍能夠消滅嗯,在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但實際上還是讓人家給跑了,你這戰略目的沒達到。如果派遣裝甲部隊前去哦,雖然說裝甲部隊可能說傷亡會很大,或者說是根本打不過對手。但至少來說,敦刻爾克不會撤出那麼多的不對。這就給了英國人一喘息之際。所以在敦刻爾克作戰行動失敗以後,希特勒可以說是對戈林大為火光。我覺得希特勒如果當時聽從古德里安的意見。那麼接下來洗頭了,估計就是下一步的行動就是進攻英國,因為英國你損失這麼多部隊,你不可能這麼長短時間內緩過神來。接下來,德軍的進攻將會更加聲勢浩大,大英帝國也將更加岌岌可危。邱胖子估計會說話說得更加大聲兒。倘若德國能夠一起將英國哪下那麼。美國藉助英國這個跳板對德國實施戰略轟炸的企圖,短時間內將無法實現,這樣對於東線戰場的控制。蘇聯將會打得更加艱難。

第二就是支援在希臘陷入泥潭的意大利部隊,從一開始,很多德軍都不認同去希臘支持意大利作戰。因為其實是希臘作戰的是英國部隊。如果與希臘開展很有可能將會被英國部隊拖入戰爭泥潭。很顯然,後來德國,因為希臘這件事被拖入到了北非作戰的泥潭是的,東線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去支援北非戰場。雖然隆美爾打得很神奇,但是很顯然在北非的作戰是失敗的,不僅消耗了很大一部分的戰爭物資,而且還什麼都沒撈到。而這一切都罪魁禍首就是希特勒過於相信墨索里尼,希特勒還沒成名之前爆索里尼就已經是法西斯的頭目,所以希特勒在對待墨索里尼的事情上是很認真的。這也就間接地造成了希特勒支援希臘的意大利部隊。納粹德國不怕打,但也怕沒完沒了的打。

第三就是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很多的作戰將領都是意圖將這場戰爭的。時間往後延長,並不是說是在。就是同意年內進行作戰,而是拖個幾年。等德軍的作戰部隊,完全成型以後,在派遣部隊進行,巴巴羅薩的作戰計劃。但是希特勒等不了,騎車認為前蘇聯的作戰實力,就好像是移動早已破破爛爛的大屋,只要幾腳踹過去,前蘇聯就會投降。而且在他的認知裡邊,美國即將參戰,所以他急於拓展自己的所謂的生存空間。這一點上來講並沒有錯,但是他過於的驕傲自大和自信導致了他嚴重低估了前蘇聯的作戰能力。而他對於國土的瘋狂執念,使得在進攻三大城市就是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三大城市的作戰計劃上。一拖再拖如果說德均嚴格執行開展之前的作戰方案,立刻攻下這三座城市兵貴神速的話,那麼前蘇聯就很難有力氣再翻身了。但是歷史就是歷史,希特勒對於國土的瘋狂執念,使得前蘇聯進攻莫斯科的軍團南下進攻基輔軍團,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但是也錯過了進攻莫斯科最佳的時機。

再次,以後再進攻莫斯科的問題上。前蘇聯的隆冬,是極其嚴寒的,這一點是所有人的共識,但是希特勒對於自己的軍隊的過於自信,使得他未曾對部隊過冬的裝備。進行突擊生產,這也是進攻莫斯科的部隊,後來撤回來的原因。

之後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問題上。德國指揮部與細頭的發生了爭執,其主要原因就是斯大林格勒是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在希特勒看來,攻下這座城市是作為進攻蘇聯的最重要的一部。但是很多當時的德軍指揮官認為這座城市已經失去了攻擊的必要性。這樣,希特勒就命令自己手底下一個尚未經歷過戰爭洗禮的參謀長,也就是鮑盧斯。去指揮擁有大軍團作戰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這就為德軍之後的一系列失敗埋下了伏筆。之後就連寶盧斯自己都認為攻擊斯大林格勒已經失去了戰略意義的時候,洗頭的人像發了瘋一樣,命令部隊迅速攻佔斯大林格勒。最後的結果大家就已經知道了。

而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以後得蘇軍發動了戰略公式之後通過曼施坦因的才智進行化解,並且德軍也轉守為攻,但是就在擊敗蘇軍的那一刻,希特勒卻命令部隊停下了進攻節奏。最後的原因有些讓人哭笑不得,洗頭的說當時德軍已經研究出了秘密武器r這種秘密武器能夠幫助德軍。贏得戰爭。這本身是一件好事兒,但是希特勒卻認為有這件秘密武器的參加,可以為德軍之後了的進攻,減少傷亡。由此命令德軍的進攻部隊停止進攻,等待秘密武器,批量裝備以後再行進攻,這樣的話就給朱可夫防禦做了充足的時間。德軍贏不下,庫爾斯克會戰的原因,與希特勒對於秘密武器的執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之後,德軍的秘密武器,並未給德軍帶來勝利反倒使德軍在東線戰場上最後一次的戰略進攻徹底流產。

在這之後,對於國土的防禦問題上,希特勒對於自己的國土,有著近乎病態的執著,他要求所有的德軍士兵都要珍視自己所攻佔的每一寸德國領土不能放棄,這就造成了德國的防禦。防線太過漫長,而德國經歷過戰略進攻失敗以後,兵力本來就捉襟見肘。所以,德國失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