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麻辣燙製作流程

配方:

2.1、主要配製大料:

①.一隻手的滿把: 即用右手抓滿一下的量.;

②.一隻手的大半把: 即右手抓一半多一點(比第①項用量少一小半左右);

③.以個數計的:直接按個數就可以了.

白寇(用量:一隻手的大半把) ;香砂(用量:一隻手的大半把) ;桂皮(用量:折成小段,一隻手的大半把) ;小茴香(用量:一隻手的大半把) ;大茴香(用量:一隻手的滿把再多一點) ;草果(用量:6-7個) ;孜然(用量:一隻手的滿把) ;丁香:(用量:一隻手的大半把);香葉(用量:一隻手的滿把) ;涼姜(用量:6-7個)

花椒(用量:一隻手的滿把再多一點,在麻辣燙中此料是“麻”的關鍵,能吃“麻”則在此用量基礎上增加,反之則減少)

辣椒用量:一隻手滿把,想辣就多加一點,不想太辣就少加一點,在麻辣燙中此料是“辣”的關鍵,能吃”辣“則在此用量基礎上增加,反之則減少)

注:每次配料時,習慣一下配三天的料;以上的配方是配三天料的用量,但是炒料這前一定要把三天的用量分開,即每次只炒三分之一的用量就可以了,當然如果你不習慣一下配三天的料,那你也可以每次只配一天的用量,也就是說每種料的用量要除以3,即是每天的用量,這一點重要。

試做時草果、香砂、丁香這三種大料一定要按照用量去做,一定不能多加,如果加多了很容易造成湯比較苦,味怪。

2.2、炒料時輔料;(主要為炒料,油燒熱時,放入油內起到炸香的作用)

生薑(0.3斤左右,切片) ;大蒜頭(整2個,刀切一分為二,不用切的太小) ;山東大蔥(2根,切成3寸的段)

2.3、湯內增鮮的輔料:

(不鏽鋼湯桶內注入水時,直接放入湯桶內)

牛腿骨(1個,大概4-5斤左右。也可用牛身上其他部分骨頭,但腿骨比較好) ;

冷凍雞架(2個,即那種沒有多少肉的雞骨頭,一般的菜市場即可有售 )

注:試做時,增鮮的東西加的多一點可以,加的越多就越鮮(如牛骨、雞架)

2.4湯內輔料:

火鍋底料(重慶三五牌,用1袋150克) ;陴縣豆辦醬(200克,選用桶裝的四川陴縣紅油豆辦醬; 試做時,為了節省材料,可以買袋裝的那種也可以)

3.炒制大料過程:

3.1、先把之前一次配三天的用量,平均分成三分;(因為之前一次配的是三天用量,現在只炒一天的料就可以了,如果說你配料時,只配了一天的用量,那就不用分了).

3.2、炒鍋置旺火,先加入牛油400克熬化,再加入色拉油300克,燒到7-8成熱時,再加入2.2的輔料炸香。

3.3、再加入2.1的大料

用大火炒出香味.(炒料這一步其實也沒有什麼,基本上日常家裡面炒菜的過程相同,但也不要把大料炒糊了)

4.熬湯過程

4.1 然後在不鏽鋼桶(選用直徑35釐米,深為38-40釐米的不鏽鋼桶,此桶大概能裝25公斤水左右)先加入2.3增鮮的輔料;桶內注滿水用中火把湯熬開(熬湯過程中,注意隨時把湯表面上的一層浮沫撇除,如果想湯味比較鮮一點,湯熬開後,可以改成小火再適當的多熬一會兒);,再放入2.4的湯內輔料和炒好的大料,用中小火進行熬製,大概再需用半小時左右。

4.2 用網狀的漏勺把熬好的湯和大料分開,湯放入另外一個桶內(此料即後來燙菜用的湯和加入碗內喝的湯),在裝大料的桶內重新加入水,可反覆熬製三桶湯料左右.

4.3 第二鍋和第三鍋湯料是用中小火熬開後,然後再改用小火再多熬20分鐘左右.

4.4把熬好的湯上面一層辣油用勺子撇起,裝入另外的一個小桶內備用.

注;因這個辣油比較香、麻、辣,如果不撇開的直接放在湯內的話,對不能吃辣的朋友,吃的時候會受不了;當然如果你能吃辣,麻辣燙裝碗前可根據口味直接加入碗內,或者燙到最後,湯內沒有什麼味道,也可加入一點此辣油。

5.調製燙料:

5.1 三桶湯料熬好以後,把三桶湯料進行混合(因第一鍋湯內大料的味道比較重,第三鍋的味道比較淡;混合的目的,就是讓其味道比較平均)

5.2 湯混好以後,根據個人在口味,在湯內加入適量的鹽,再加入味精、雞精、湯料王(湯料王選用排骨味的那種)

注:調湯時,味精不能多放,多放味道會苦;雞精和湯料王一定要加很多,多到相當於我們日常家庭用量的5倍以上;當然也有的朋友不喜歡把味米\\雞精和湯料王直接加到湯桶內,那麼你也可以把這些調料直接加到碗內也可以,但是鹽是直接加到湯桶內的,如果不直接加到湯桶內,則燙出的菜會沒有什麼味道.

麻辣燙製作流程

另外,以下幾要點需要掌握:

1.炒制大料時,加入鍋內的油一定要多,基本是用的油差不多要淹過大料.(如果油太少,湯熬好後,表面油太少,就無法提煉辣油)

2.炒制大料時,油燒熱時,要用大火炒制(炒制大概需要3-5分鐘),但是要注意大料一定不要炒糊了。

3.炒好的大料,加入多少水進行熬製一定要控制好:如果加入的水太少,熬出的湯就會發黑,味道會苦且不好吃;如果加入的水太多,則熬出的湯就會比較淡(打個比方來說:我們日常買的辣椒都有辣和不怎麼辣的;所以每種調料的味道,都有味重和味不重的;所以你們剛開始試做時,燙熬好後,如果苦,則水的用量再增加一點;如果味道淡了,則水的用量要再減少一點;“麻辣燙”湯料的好壞,在這一點特別重要,有很多朋友試做時,遇到的問題,基本上是出在這個方面。

4.另外有些朋友就是搞不懂所謂的“紅湯”與“白湯”的區別:其實熬好的湯上面有一層紅紅的辣油;如果把這一層辣油完全撇開,湯則變成清湯(當然這個湯也不能完全說是清湯;也是有麻辣味的,只不過口味沒有那麼重);如果比較能吃麻、辣的朋友;可以在清湯裡面加入這個撇開的辣油,也就變成了所謂的“紅湯”

5.建議各位試做時,如果為了避免太浪費原料,可以按照我提供的大料和水的配比;縮小比例進行試做.

6.熬好的燙上面的一層辣油,一定要分開,如果不分開,你喝湯時會覺得湯比較麻辣,對於不能吃麻辣的朋友也許會覺得受不了;能吃辣的朋友,可以在碗裡面加入這個辣油。

7.現在有的朋友不喜歡太麻、辣的麻辣燙,比較喜歡那種有三鮮味但又稍帶一點麻辣的麻辣燙;如果你喜歡三鮮的那種,那麼你做這種麻辣燙時,就重點把骨頭和雞架等增鮮的原料多一點,但大料的比例要減少一點,至於怎樣能達到你的要求,你自己則要多試驗幾次。

8.再次說明一下,這個配方確實很不錯,也許有的朋友第一次試做,有可能用量方面把握不信,造成第一次試做不是太理想;如果真有這種情況,那你也不要灰心,你可以打電話給我,我們再進行溝通一下,看問題到底出在那裡。

9.因有的朋友第一次試做,如果買少批量的牛油,太好買;那你試做時,也可以用雞油來替代,(雞油買那種半成品,自己回來提煉),如果沒有牛油和雞油,那麼也可以用豬油來替代,不過豬油是效果最差的;如果試做時不方便買牛骨,那也可以用豬骨來代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