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廣東查處教育系統系列腐敗案件:揪出啃噬教育資源的“蛀蟲”

2017年11月,廣東省紀委駐省教育廳紀檢組查處了省教育廳工作人員盧某等人的系列違紀案件。

經查,盧某在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工作期間,利用工作便利,多次接受請託人和管理服務對象宴請,並收受高檔菸酒、手機、購物卡等貴重物品;收受、索取請託人和管理服務對象好處費6.55萬元、購物卡1萬元;與多名公職人員結交,以權謀私,涉案金額達70多萬元。

廣東查處教育系統系列腐敗案件:揪出啃噬教育資源的“蛀蟲”

廣東省教育廳召開警示教育大會,通報相關人員違紀問題,研究部署整改工作。

在追捧聲中迷失自我

2014年初,盧某剛到廣東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工作時,負責協助管理學籍學歷工作,主要就是在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上為廣東省內的高校學生進行學籍學歷註冊和學籍異動管理。

“他在工作中很積極,肯吃苦,很快取得領導、同事的信任和認可。”駐省教育廳紀檢組辦案人員介紹,根據處室工作安排,盧某從2015年初開始全面負責學籍學歷管理工作,手中有了一些權力。

從那時起,追捧盧某的人慢慢多了起來。“盧科!”一些高校老師這樣稱呼本是普通工作人員的盧某,這讓他的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從最初的不自在、不適應變成自我感覺良好,欣然應之。伴隨其虛榮心成長的,還有私慾。面對一些人的追捧“圍獵”,盧某從半推半就接受吃請、泡溫泉開始,一步步發展到收受茶、煙、酒,再到討價還價主動索要錢財。

2016年11月的一天,浙江某證章公司經理徐某請盧某吃飯,一番酒酣耳熱後,徐某提出希望盧某幫忙向省內學校推薦其公司負責印製證書,並表示會支付介紹費,盧某表示“可以試試看”。隨後一段時間裡,徐某費盡心思打出“糖衣炮彈”,三天兩頭請盧某吃飯、泡溫泉,還送給盧某女兒一個黃金首飾。

面對徐某的“頻獻殷勤”,盧某自然懂得“投桃報李”。2017年5月,盧某向廣東某師範學院成教學院的李某推薦了徐某的公司。不久,李某便從徐某的公司定製了7300份畢業證書。兩個月後,徐某以業務費的名義送給李某6000元好處費。李某轉手以感謝為名給盧某送去1000元。利益關係建立後,盧某又借業務之便,幫助李某處理工作中的問題,李某則先後5次通過微信給盧某轉賬6500元。

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盧某在貪慾的泥沼中越陷越深,膽子越來越大,藉著所在處室的工作平臺四處找各高校老師幫忙辦事,並從中獲取好處。

利用掌握的信息抱團斂財

因為所處工作崗位的便利,盧某可以提前瞭解一些與高校招生、學生轉專業和轉學相關的信息。於是,政策和信息不對稱就成了他和個別教育系統工作人員的另一個“生財之道”。

因業務關係,盧某與廣東省教育廳另一處室的技術員陳某結識。陳某知曉盧某負責管理學校學籍系統,在各高校教務部門有人脈資源,於是在2015年7月的一天找到盧某,並介紹其朋友王某與盧某認識,希望盧某幫忙解決王某女兒轉學一事。初次見面,王某就向盧某贈送了高檔菸酒等貴重物品。事後,王某又送給盧某兩張購物卡。而在這一次請託中,陳某則收受了王某5萬元現金“感謝費”。

盧某看到了裡面的“商機”,很快胃口就變大了,甚至發展到自己伸手要。

2015年9月,四會市某企業高管張某找到盧某,向其諮詢是否可以幫忙辦理朋友孩子轉專業之事。盧某提出需要2至3萬元“活動經費”。張某聞訊,當即駕車前往約定地點,將裝有2萬元現金的信封交給盧某。盧某收到錢後嫌少,便馬上打電話聯繫張某說錢不夠。張某遂又將1萬元轉賬至盧某妻子的賬戶。

“這些家長根本就是在花冤枉錢,還助長了一些教育工作者的不良風氣。”駐廣東省教育廳紀檢組相關負責人介紹,各高校一般規定學生在第一學期或第一學年末可以申請轉專業,只要符合政策規定就行,轉學也是,符合規定者正常履行轉入、轉出學校以及教育廳的相關手續即可。

不少學生家長坦言,因為自己對高校相關政策瞭解不全面、不透徹,又怕萬一有閃失耽誤了孩子的前途,所以心甘情願這樣不惜代價託人找關係。

在一來二去“託關係辦事”的過程中,盧某還逐漸尋找到了固定的“合作伙伴”。

2017年3月,因為開會相識的廣州某職業院校的劉某突然拜訪盧某。原來,劉某的妻妹通過了某高校的研究生初試,想託盧某協調關係幫助其順利通過複試。為此,盧某找到同事陳某,謊稱自己妻子的表妹報考了省內某高校,希望在複試時能被“關照”一下。陳某答覆至少需要2萬元“活動經費”。於是,盧某將可以辦理此事的信息轉告劉某,但表示需要2.5萬元“活動經費”。劉某遂將“活動經費”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匯入了盧某妻子的賬戶。兩天後,盧某取出其中2萬元交予陳某,餘下的5000元留在了妻子的賬戶中。

據事後查證,陳某隻是利用工作之便了解到該高校該專業當年的報考人數不多,且所有考生筆試成績不錯,正常情況下都會被錄取。在提前一天知道該考生已被錄取的情況後,陳某故弄玄虛說自己動用了各種關係才促成此事,讓劉某備受感動。就這樣一來二去,盧某和陳某利用各自的工作便利形成了一個相互請託、公開要價、利益共享的“小圈子”。之後盧、陳兩人逐步擴大利益圈,不斷髮展其他成員,合夥大肆賺取“信息費”,涉案金額70多萬元。

心存僥倖欲串供 火燒眉毛不捨財

2017年10月13日,因為其他案件牽連,駐廣東省教育廳紀檢組就盧某向高校推薦浙江某證章公司一事找其核實情況。當晚,盧某趕緊電話聯繫了徐某及另一名涉案人員李某,就交往的時間點、錢物往來編造謊言,對抗審查。

因害怕自己其他違紀行為被調查,盧某立即進行各種善後工作。兩天後,他約見了劉某,對劉某說:“如果有人找你核實之前你轉到我老婆銀行卡上的2.5萬元,你就說那筆錢是我向你借的。”盧某當場偽造了借條,兩人都在借條上籤了字。

當天下午,盧某又馬不停蹄約見了四會市的張某,同樣偽造了一張借條。這期間,張某提議讓盧某把錢退回到張某當時轉賬的銀行卡上,再由張某取現金給盧某。盧某表示贊同,很快就把1萬元錢退回到張某的銀行卡上。張某收到錢後,又取出來送給盧某,盧某毫無推辭之意,坦然收下。

盧某拙劣的演技並沒有騙過辦案人員的眼睛,反倒使駐省教育廳紀檢組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加大了審查力度,最終使盧某等人的系列違紀行為浮出水面。經查,這起違紀案涉案人員6人,涉案金額70多萬元。這些涉案人員利用工作便利,接受他人吃請,收受好處費。有的通過違規為他人研究生複試打招呼、打探職稱評審專家信息、幫助解決高校學位授權問題;有的違規幫助他人修改學籍信息,為他人轉學、轉專業牽線搭橋,幫助企業老闆向學校推薦證書業務;有的違規為他人提供職稱評審專家名單。其中一名涉案人員,在去年9月一個月時間裡就接受吃請十幾次,甚至在工作中形成“有打點就幫忙解決,沒有打點就拖著不辦”的惡劣習氣。

作為省教育廳一名普通工作人員,盧某從最開始的接受吃請等輕微違紀,發展到最後與多名公職人員形成利益共同體進行以權謀私,性質惡劣,影響很壞,同時也暴露出教育系統存在的一些問題。“必須警鐘長鳴,引以為戒。”廣東省紀委駐省教育廳紀檢組相關負責人說,案件查辦完結後,紀檢組注重做好查漏補缺後續工作,督導廳機關和所屬單位開展黨風廉政建設警示教育大會,建議並指導教育廳機關強化管理責任,完善日常教育、管理和監督等10餘項制度規定。目前,相關整改工作正在進行中。(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 譚永豐 通訊員 鍾成材 劉怡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