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最好的時機在什麼時候?

最好的時機在什麼時候?

說起時機,可能會想到的是 恰當的時間做恰當對的事。

還有一個說法是天時地利與人和,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如果做事具備了這些條件, 簡直如魚得水。

可是,即使知道這些,有時遇到事情還是不知道怎麼下手。

面對這些問題,我想說的是: 只要開始了,就有機會把它做的更好。

一般如果決定做一件事,首先會問自己:

1.想要什麼?

2.目前有什麼?

3.能做的是什麼?

這三個問題很關鍵,就像一個導航一樣,直接導向問題。

不容易偏失,座標清晰明確,從小處著手。

有時候在做選擇時容易把自己難住,用問題把自己纏來繞去的暈頭轉向。

究其原因 不知道想要什麼,像無頭蒼蠅,更不知道如何下手。

舉一個特別小的例子:寫文章

寫文章,是我喜歡做的事情,知道了我想要的是什麼,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我有什麼,這個也比較簡單。

有公眾號,有臺電腦,有記事本,基本需求已經滿足。

第三個問題:能做的是什麼?

能做的就是 有時間就寫文章。

但是在沒有邁出第一步的時候可能會想,我一沒文采,二沒文化,三沒文字功底。

這些問題都是提前預設好的,甚至會想,到底寫什麼呢?

好像也沒什麼可以寫,微信裡這麼多關係,會不會讓人取笑。

看看 一個寫文章都可以羅列出這麼多問題,而且還會持續的羅列出很多問題出來。

這樣,一件事情,還沒有開始做,就已經被許多否定的問題給阻礙掉了。

這個時候 就很有必要的問自己一個問題:

是真的想要寫嗎?如果是真的想寫,這些問題是阻礙我不寫的客觀原因嗎?

顯然不是,那既然不是這些,幹嘛要提前預設這麼多的問題出來,先做起來再說吧。

於是,狠下心,開始寫文章,一直寫到了今天。

之前預設的問題不是沒有出現,有些問題還是沒有預想到的,可還是寫了起來。

只要出發,任何時候都不晚,大多時候總是喜歡提前預設問題來阻礙自己。

歸根結底多數問題是在於不自信與太過在意別人的眼光,害怕自己做不成,做不好。

猶豫不決來回拉扯最消耗的是自己。

一件複雜的事情,就是把簡單的事情持續的做下去,做到細緻 做到入微處。

知行合一並不僅僅是指修行中的至高境界,它適合每一個人,知行合一的另一個層面來講就是不拖延。

越是大智慧,越靠近生活。

知道自己內心想做什麼,就去行動,去做,不拖延,不思前想後的考慮著種種問題。

不是說做事就是拍拍腦袋就去做,不是這個意思。

前提是符合了前面提到的三個基本標準,想要什麼,有什麼,能做什麼。

如果符合了這些標準,那就去做,知道易行就是一種智慧。

好事多磨,對我來說,不是不磨,只是不會磨太久,一直在磨而不做。

知言易行,言行如一,有勞而作,知行合一。

是在告訴我們把手頭的事做好,一件件的完成。

做完會發現,生活可以有條不紊,不緊不慢,心裡少了許多掛礙。

再回到健康角度來講,如果心裡沒有裝著太多未完成的事,身心也都是輕鬆的,也就沒有了太多掛礙。

這不就是自在的人生嘛。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說的是已經做到一定成程度了,只需要一個恰當的時機,不是說什麼也不做。

只等東風來了再做 那樣太被動了。

沒有行動支撐,風來了 立馬就過了,風來了,也容易被吹跑。

最好的時機就是:只要想做,就先做起來,一點點的完善,不斷的學習升級。

一件看上去複雜的事情,都是從簡單的做起的,簡單做好了,難也就不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