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解析系列——第一卷:言语理解与表达(二)

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解析系列——第一卷:言语理解与表达(二)

先做题,再看解析呦!


31( 单选题 )

造谣传谣行为不但构成违法犯罪,更不断侵蚀社会诚信,________社会道德基础。打击网络“大谣”,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现实中,互联网的监督涉及部门众多。要及时迅速地________网络谣言,打击“大谣”,需要进一步提高“虚拟社会”的服务和监督水平。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侵入 鉴别

  • B.侵袭 认清

  • C.瓦解 甄别

  • D.渗透 破除

解析

第一步,第一空与“基础”搭配。A项“侵入”、B项“侵袭”和D项“渗透”不与“基础”搭配,排除。“瓦解基础”搭配得当,且与“侵蚀”(表示因不断侵害腐蚀而使渐渐变坏)词义相近。锁定C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甄别网络谣言”符合表达习惯。因此,选择C选项。

32( 单选题 )

如今,改革进入深水区,无论简政放权还是调节收入,仍有部门、地方的利益________,仍有保守、畏难的观念________。方此之时,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难以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难以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阻挠 藩篱

  • B.诉求 限制

  • C.掣肘 樊篱

  • D.牵制 束缚

解析

第一步,第一空由下文“难以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可知,部门、地方的利益限制很大。A项“阻挠”指阻碍、扰乱,使不能顺利进行,A项置于此处词义过重,排除。B项“诉求”指制定某种道德、动机、认同,或是说服受众应该去做某件事的理由,不符合语境,可以排除。比较C项“掣肘”和D项“牵制”。“掣肘”指拽住胳膊,“牵制”指拖住对方,使其行动受到限制,“掣肘”更能体现出部门、地方利益对于深化改革的阻碍,更符合语境。锁定C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樊篱指篱笆,比喻束缚和限制人们思想、行为的东西,修饰对象多为抽象事物。因此,选择C选项。

33( 单选题 )

近年来,男护士在医院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帮助女护士________了不少繁重的工作,也为患者家属减轻了不少________。现在医院的男护士在普通病房工作的比较少,一般都是在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________比较耗费体力的工作。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担负 分担 负担

  • B.担负 负担 分担

  • C.分担 担负 负担

  • D.分担 负担 担负

解析

第一步,第一空根据“帮助女护士……了不少繁重的工作”可知,此空有“分摊”的意思,用“分担”一词更恰当,“担负”指肩挑背负,引申为承受,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和B项。

第二步,第二空根据“为患者家属减轻了不少……”可知,此空与“减轻”构成动宾搭配,应该填入名词,C项“担负”是动词,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因此,选择D选项。

34( 单选题 )

没有心痛的感觉,认识不到中国科学界与世界的差距,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________思考,对国外的获奖者一味地追捧,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________考证,对国内的科研人员一味求全责备,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________精神,对获奖者背后付出的多年努力视而不见,一味看重奖项的荣耀,更加不是科学的态度。但喧哗过后,我们更应对诺贝尔奖热多几分“冷”思考。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严谨的 独立的 奉献的

  • B.辩证的 细致的 独立的

  • C.独立的 严谨的 思辨的

  • D.深刻的 思辨的 严谨的

解析

第一步,第一空根据“对国外的获奖者一味地追捧”,可以看出文段要表达的意思是中国科学家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要一味地追捧国外,只有C项“独立的”符合语境。锁定C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C项“严谨的考证”符合搭配。

第三步,第三空根据“对获奖者背后付出的多年努力视而不见,一味看重奖项的荣耀”可知,此处指缺乏全面的考量,“思辨”指思考辨别,强调的是全面的看待问题,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35( 单选题 )

在如今浅阅读盛行的时代,一边是快餐式、碎片式阅读的轻松,一边是慢读、细读的沉重,经典自然免不了有点________的味道。就阅读是一种学习、一种对自我的提升而言,浅阅读并不是真正的阅读,长久沉浸在浅阅读的习惯之中,也只会让人离那些最好的书籍愈来愈远。然而,只是________对经典的珍重,却不如对于经典真实的理解更为重要。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阳春白雪 提倡

  • B. 曲高和寡 呼唤

  • C. 孤芳自赏 强调

  • D. 凄风苦雨 苛求

解析

解法一:

第一步,第一空根据“在如今浅阅读盛行的时代”可知,阅读经典的人比较少。C项“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往往修饰人,不能修饰经典,排除。D项“凄风苦雨”比喻境遇悲惨凄凉,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步,第二空根据“却不如对于经典真实的理解更为重要”可知,作者强调应从实践层面去读经典、理解经典,该空应与该句构成转折关系,即只是在口头上或意识层面上强调珍重经典。A项“提倡”指鼓励大家使用或实行,侧重具体实行,与语境意思不符,排除。B项“呼唤”有口头强调的意思。因此,选择B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第一空需填入一个形容词修饰“味道”,且由前面提到的“在如今浅阅读盛行的时代”可知,阅读经典的人比较少。A项“阳春白雪”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不作定语,排除。C项“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往往修饰人,不能修饰经典,排除。D项“凄风苦雨”比喻境遇悲惨凄凉,和文段文意不符,排除。锁定B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同上第二步。因此,选择B选项。

36( 单选题 )

高油价时代,如何节油成为车主们关注的焦点,于是各种节能产品________,汽油清净剂、节油贴、节油丸、省油精等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应运而生 层出不穷

  • B.供不应求 五花八门

  • C.应接不暇 举不胜举

  • D.琳琅满目 屡见不鲜

解析

第一步,第一空根据“于是”的因果关系可知,原文表达的是由于节油被关注,所以节能产品产生了。A项“应运而生”指顺应时机而产生,符合语境。B项“供不应求”指供给不足以满足需求,文段体现不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与语境不符,排除。C项“应接不暇”指景物很多,来不及欣赏,后形容人或事繁多,接待应付不过来,主语多数情况下是人,搭配不当,排除。D项“琳琅满目”指美好的事物很多,常与商品搭配,在此处不能与前文形成因果关系,不符合语境,排除。锁定A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汽油清净剂等产品层出不穷,表示不断出现,符合语境。因此,选择A选项。

37( 单选题 )

空间探测器拍摄的大量照片和探测仪器的取样分析,揭开了被测行星的大气环境和表面景观的________,让人看到了它们的真实面目。1997年美国“探路者号”探测器及“索杰纳号”火星车的大量照片和检测结果显示,如今一片荒凉的火星曾经是一个温暖、潮湿的地方,而且可能曾是一个________和维持过生命的星球。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面纱 孕育

  • B.伪装 诞生

  • C.谜底 萌发

  • D.帷幕 繁衍

解析

第一步,第一空与“揭开”搭配,“面纱”和“谜底”搭配得当。B项“伪装”含消极感情色彩,且“伪装”常与“卸下”搭配;D项“帷幕”常与“拉开”搭配,排除B项和D项。

第二步,第二空与“生命”搭配,A项“孕育”指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C项“萌发”比喻事物发生,比如思想萌发、草木萌发,但不能说生命萌发,“孕育生命”为常见搭配,排除C项。因此,选择A选项。

38( 单选题 )

自然界的各种物种之间,都有着________的联系,共同编织着错综复杂的生物链条。每一根链条的断裂,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可能招致一些未知的灾难。生活在这个________的世界,每一个物种都有着它独有的________,不要等到它成了稀有物种才想着去保护。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千头万绪 休戚与共 意义

  • B.千丝万缕 互利共荣 价值

  • C.唇齿相依 互惠共赢 属性

  • D.密不可分 弱肉强食 贡献

解析

解法一:

第一步,第一空根据“共同编织着错综复杂的生物链条”可知,该空应体现“事物间联系密切”的含义。A项“千头万绪”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不做定语,不能与“联系”搭配,排除A项。

第二步,第二空根据“每一根链条的断裂……进而可能招致一些未知的灾难”可知,这里强调物种之间相互影响而非“弱肉强食”的关系,排除D项。

第三步,第三空根据“不要等到它成了稀有物种才想着去保护”可知,横线处填入“价值”比“属性”更合适,“属性”指的是事物所具有的不可缺少的性质。因此,选择B选项。

解法二:

第一空后“共同编织着错综复杂的生物链条”强调物种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唇齿相依”、“密不可分”,这两个成语只有密切,没有复杂的意思,即可排除。“千头万绪”只能做谓语或者宾语,不能做定语,直接可以确定答案为B项。

39( 单选题 )

一个国家的文学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必然是因为其________的特质。这种特质包含两个向度的价值,一是基于民族文化________的优秀特性,二是给出开放性意义的体系。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可替代 禀赋

  • B. 难以复制 禀性

  • C. 无与伦比 传统

  • D. 独一无二 渊源

解析

第一步,第一空搭配“特质”,“特质”强调“区别于它物的”特有的性质。C项“无与伦比”强调事物完美,没有“与它物不同”的含义,排除。

第二步,第二空修饰“特性”,该空应与“特性”意思相关。A项“禀赋”强调先天条件不同于其他,与“特性”意思相近。B项“禀性”侧重强调人的性格,与“民族文化”不搭配,排除。D项“渊源”指事物产生的本源,与“特性”没有必然联系,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

40( 单选题 )

从社会角度看,“无校籍管理”对时下家长和学生的“名师”“名校”崇拜情节有纠偏作用,能够有效________择校热的升温,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遏制

  • B.扼制

  • C.控制

  • D.抑制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可知,所填的词语应说明“‘无校籍管理’对择校热的升温能够起到强有力地控制,制止其继续发展”的意思。

第二步,辨析选项。四个选项都有“控制”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A项“遏制”侧重制止之意,意思和程度轻重都符合语境。B项“扼制”侧重把守之意,比如,扼制通往内河的航道,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控制”体现不出语境中“制止择校热升温”的含义,排除。D项“抑制”是压下去,控制的意思,多与内心情感方面的内容搭配,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

亲爱的读者,欢迎您写下留言,您的支持和建议都是小编的莫大动力!

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解析系列——第一卷:言语理解与表达(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