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安史之亂之後的唐朝為什麼萬國來朝?

吾乃李一一健的爺爺


安史之亂以後的唐朝你可以看成是平王東遷以後的東周,外有強藩內有宦官。國力衰微早已沒有了貞觀、開元時代的盛況。雖無力對外擴張,但守成有餘。

廣德二年(764),党項入寇同州,郭子儀使開府儀同三司李國臣擊之,斬俘千餘人。

永泰元年(765)九月,懷恩引回紇、吐蕃、吐谷渾、党項、奴刺兵數十萬入寇。郭子儀大破之。

大曆二年(767)九月,吐蕃圍靈州,遊騎至潘原、宜祿。郭子儀親自帥河中兵三萬鎮涇陽,京城戒嚴。十月一日,朔方節度使路嗣恭敗吐蕃於靈州城下。殺二千餘人,吐蕃乃退。

同年,南洋“崑崙闍婆”進攻安南地區州城,安南經略使張伯儀與武定都尉高正平聯手,成功擊破崑崙闍婆。

建中元年(780)八月三日,振武留後張光晟帥兵襲擊回紇董突等人,並九姓胡盡殺之,只留一胡人,使其回國為證。這一事件極大地震懾了諸胡,使之在很長一段時間氣焰有所收斂。

貞元十一年(795)四月,幽州唐軍擊退奚六萬餘眾。

鹹通元年(860)十月,安南都護李鄠對南詔用兵,收復位於黔中道的播州。其後蠻酋杜氏卻聯合南詔,合共兵力三萬攻安南交趾。鹹通二年正月,邕州唐軍抗擊南詔,六月,李鄠率武州兵擊退南詔軍。

自大中二年(848年)起歸義軍收復瓜沙二州,三年收復甘肅二州,四年收復伊州,鹹通二年(861年)收復涼州,“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得地四千餘里,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歸”。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大唐雖然幾經內亂但是收拾入侵本土的外族可以的。


蛋哥侃史


這是對萬國來朝的朝有誤解吧?

朝貢在中國封建王朝的角度看,算是“貢獻方物,以示賓服”,算是藩邦對宗主國的禮節,所以是來進貢,禮儀上的恭順比經濟上的得失重要得多。

但從那些來朝貢的小國家來說,就完全不是這樣了。因為那些所謂的來朝貢的使團本質上都是商業性的,只要能夠從中國獲取他們所需要和販賣的商品,在禮節上姿態放低一些,對他們並沒有什麼損失。所以那些來朝貢的小國的主要目的都是做生意,用他們的特產來進行貿易交換,再把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之類的東西販賣回去。

打個比方,作為一個人口五千萬的國家,別人和你做了一樁價值一百萬美元的生意,你看到的是別人對你恭恭敬敬的姿態,經濟上的得失不足掛齒,但對那個只有十萬人口的小國來說,這樁生意簡直太重要了。

從這個角度看,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那些周邊小國那麼樂於到中國朝貢了,因為這是一本萬利的暴利買賣。

所以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一些小國,在19世紀晚期被英國打敗,變成英國的保護國的時候,都在談判投降的條件中堅持一條,也就是要保持對清朝的朝貢,要英國保證允許他們到北京去朝貢的權利。

同樣的,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明朝中期和不同的蒙古分支之間的朝貢往來中,蒙古人的朝貢使團規模越來越大,從初期的幾十個人,到後面的幾百人,再到後來的乾脆好幾千人。就是因為他們要藉著朝貢的名義,把他們在草原上收購的馬牛羊驅趕到長城附近的漢地交易,然後他們再空手到北京去領取朝廷的例行賞賜。明朝不讓朝貢,他們就會直接組織成軍隊南下劫掠。

唐朝在安史之亂後確實失去了大片土地,而且華北地區藩鎮割據,朝廷和各藩鎮之間的博弈、拉鋸和戰爭持續不斷,但是大體上仍然維持著均衡的局面,單個的藩鎮無力徹底脫離朝廷而變成獨立政權,朝廷也無力徹底消滅藩鎮來重新加強中央集權。所以從表面上看,唐朝確實已經衰落了。

但如果從經濟上來看,唐朝朝廷徹底失去控制權的那些地方的經濟價值並不大,保留下來的地區仍然是一個龐大的經濟體,至少對周邊的小國家和部落來說是足夠龐大的。所以那些小國仍然樂於到長安來朝貢,就是因為他們仍然可以從長安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種商品,再販運回國。

所以用仍然萬國來朝來證明安史之亂後的唐朝仍然經濟上繁榮還可以,但是要用它來證明唐朝仍然強大,那就不太可能了。如果要這麼算的話,明朝到崇禎時期,還有各種歐洲傳教士來傳教,沿海的海洋貿易也仍然在持續,又說明什麼?


蕭武


事實上,完全不是如此

例如對吐蕃的戰爭





除了在安史之亂剛剛結束後吐蕃攻佔了一次長安外,總體上,吐蕃是被唐按在地上打

末期也是大敗回鶻軍。壓制契丹,使其不得動彈。只不過中央對地方控制力差,沒有能力再進行大規模的擴張。


暱稱1213138


有這種說法的一定是明粉這種腦殘份子明粉最喜歡用貶低漢唐來抬高明朝的了可惜你找的真不是對手,首先大唐在安史之亂後確實衰敗了但是受死駱駝比馬大唐朝依然吊打周邊民族,契丹奚族黨項女真都是被中唐晚唐打廢的至少打的他們一百多年沒敢生事端,至於唐朝大敵吐蕃除了節度使故意放水被吐蕃攻陷過一次長安外其他時間吐蕃依然是被大唐痛扁包括吐蕃攻陷了長安那次最後那支吐蕃軍隊的下場唐書上有明確記載的十萬大軍只活著回去了幾百人最後吐蕃的肢解其實就是在大唐長久壓制下的結果,相比之下至於後世的明朝那真是丟人都丟到家了滿清區區六萬人賊寇就敢洗劫中原明明可以讓他們是有來無回的結果除了盧象升公的天雄軍追著拼死力戰堵截滿洲人之外其他大多數明軍都是觀望相送的垃圾甚至殺良冒功的王八蛋害得盧公無功戰死也沒能達成圍殲滿洲的戰果夙願而崇禎大帝對待盧公的態度更是讓人心寒居然已沒找到屍體為由拒絕褒獎撫卹……這就是你們所謂的剛明


唐城三少


額,首先安史之亂後唐朝確實衰敗了,首都幾次淪陷,唐玄宗逃跑,唐玄宗的孫子,唐玄宗的曾孫逃跑,唐玄宗第n代孫逃跑,這在貞觀開元時代都很難想象

但這並不說明唐朝萬國欺負。唐朝在安史之亂後還組織了一次大反攻幾乎打垮吐蕃,還有沙洲歸義軍,在朝廷政治混亂,上任皇帝遭遇宮廷政變的唐武宗時邊關一個節度使就能兩次打敗回鶻,甚至差點殺了回鶻可汗。說到底,唐朝的衰弱在於中央權威的瓦解,唐朝政府政令不出西安城,國力大量消耗於各種窩裡鬥和藩鎮割據戰爭,但對外仍然能勢均力敵甚至吊打外國。唐朝真正不行是在黃巢起義抹掉中央最後的權威並打破各種政治平衡,


沐森君


因為國家人力物力消耗太大,皇帝唐肅宗李享重用宦官,地方割據軍伐崛起,國運勢下,小人得道能人受排擠像郭子儀等人被慢慢剝奪兵權。山河日下,宦官橫行,忠良之士盡散皇帝昏庸。權力掌握在宦官手裡,地方不聽中央指揮,皇帝比較短命,慢慢的權力旁落,以後的皇帝由宦官說的筸,像李純要中心大唐都被太監暗殺掉,有心改革,無力迴天,這就是後來的大。


鐵木真165163663


個人認為,原因有三,第一,安史之亂後國家已經分裂了。第二,軍權旁落,中央政府不掌控兵權。第三,唐朝對番邦和稅收管理非常寬容,在盛世當然沒什麼,一旦遭遇安史之亂後,番邦脫離,稅收受損,中央又控制不了軍權,體制土崩瓦解


北冥羽翼仙


可笑的標題,吐蕃不過攻入長安一次就說什麼萬國來肏。唐中期誰肏過?吐蕃被衰退的唐朝連敗數仗,導致國力消耗內部矛盾重重,最後導致內部起義吐蕃滅亡。唐中後期不過是無力大規模擴張,但反擊各個打的精彩


七戒啊


唐朝安史之亂以厲屹立不倒,重要原因是還有一支神策軍,到了唐末,神策年巳經一百五十歲,宦官田令孜掌握左神策軍中尉時,兵卒皆為市井之徒,帶領人太監腐敗透頂,經歧王李茂貞挾持昭宗後,神策軍基本上玩完,唐廷遂為碭山朱晃所制,等於行屍走肉了。


victor35000


國之不穩,必引來四方覬覦之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