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煲汤是喝汤有营养,还是吃肉有营养?

用户64530842466


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煲汤喝一直是每个家庭最喜欢的事,冬天来上一碗热乎乎的鸡汤,别提多舒服了,当然南方人对于煲汤特别情有独钟,尤其广东沿海地区,会在汤里放上一些滋补类的食材,炖上一锅汤,他们也认为炖汤喝可以滋补美容,父母给孩子炖汤也会说,多喝汤,少吃肉,人们普遍认为肉类经过长时间的煮制后,肉类当中的营养全部溶解到了汤里,所以认为吃肉不如喝汤,出现“只喝汤,不吃肉”的情况,甚至于喝汤弃肉的做法,那真的吃肉不如喝汤吗?

可以肯定的是,喝汤肯定不如吃肉,肉在汤中经过长时间的煲煮,肉中确实会有一些游离氨基酸、脂肪酸、短肽、嘌呤等会溶解在汤水中,还有就是谷氨酸盐,也会被煮出来融入在汤中,这正是当我们感觉汤水鲜美的主要原因。但是这并不是说肉的所有对人体有营养的物质都煮到汤里了,肉汤中蛋白质只有1%-2%,绝大多数的营养物质还保留在肉里,那是不是汤中一点营养没有呢,那倒也不完全是,前面提到过,汤中还是有少部分营养物质存在的,所以对于消化吸收不好的人群或是大病初愈的人群,消化能力相对较弱,喝一些汤还是很好的,但是对于身体良好的正常人群来说,吃肉和喝汤应该一起,才能充分获取营养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喜欢长时间的煲煮汤,其实这种做法不太科学,因为长时间煮制,很容易造成汤中嘌呤含量过多,对于痛风病人来说就不是美味了。

所以,煲汤后的汤和肉都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而且大部分营养都在肉里,如果消化功能正常的话,建议各位小伙伴连同汤和肉一起吃,学习更多营养知识,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更健康。

参考文献:1.煲汤时间的长短与营养价值的探究 陆嵘辉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2-09-25

2. 煲汤食品的安全性研究 许荣华; 高洁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9-09-15

3. 中华传统肉食煲汤的基本营养成分 陆路; 金振涛; 马勇; 蔡木易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0-01-31


沈夏冰营养师


可以肯定的说,汤中的肉比汤更有营养。

汤看似煲了很久,汤中的营养素却并不多,只有部分可溶性的肌蛋白、游离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溶入了汤中,肉汤中蛋白质只有1%-2%,绝大多数的营养物质还保留在肉里。


吃汤中的肉可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

畜肉(如猪肉、牛肉、羊肉)和禽肉(如鸡肉、鸭肉)含有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铁、锌、钾、镁等营养素。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蛋白质作为生命的物质基础,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孕期的女性和恢复期的病人尤为重要。

2、铁可以提人体免疫力,同时还有补血功能,红肉是铁的很好来源之一。婴幼儿、孕妇、乳母容易发生铁缺乏,需注意补铁。

3、硒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白内障的形成、衰老,补硒还可以降低肝癌、肺癌、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4、维生素A,大家都知道它有维持我们正常视觉的功能,很少有人清楚维生素A 与孩子身高的生长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5、对骨骼健康有益的不只是钙,镁也是维持骨骼生长的重要营养素之一 。


喝汤还需注意的事

1、 肉中含有嘌呤物质,患有痛风的人群不宜喝肉汤

2、 哺乳期女性、体弱人群应选择清淡少油少盐的汤

3、 煲汤时间不宜过长,煲肉汤1小时左右就好,最长不要超过2小时。

答题人:舵手~范俊


营养海贼团


营养上来说必然就是吃肉的营养更多,喝汤提供不了什么营养。

菜汤的话就不同了,蔬菜中水溶性维生素比较丰富,而且油脂少,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汤里,我们喝菜汤不会摄入较多油脂,而且还能够得到不少维生素成分,是很好的选择。但肉汤就不同了,肉中的脂肪更容易溶于汤里,但其中更多蛋白质成分却还是保存在肉里的,所以说,如果是肉汤的话,适当吃点肉更好,少喝点汤。乳白乳白的肉汤里面脂肪含量较高,比如排骨汤、猪蹄汤,乳白色刚好也就是脂肪的颜色,所以,可不要相信肉汤补身体大量喝汤,不一定补了身体,反而还会长胖。

肉汤里融入的嘌呤、胆固醇含量也更高,比如高尿酸血症、有痛风的患者就不宜喝肉汤,因为其中嘌呤过高,恐造成痛风发作。

一些家里喜欢给孕妇、哺乳期母亲喝肉汤滋补,认为汤是滋补好物,实际上,并非如此。给孕妈妈过量喝肉汤,会让她们摄入过多油脂热量,却得不到更多肉中的蛋白质有利成分,长期下去可能会造成肥胖,加重妊娠高血糖的风险。哺乳期的妈妈喝了肉汤也不见得下奶,过油的汤喝下去反而还可能堵奶。还有一些朋友给生长发育期孩子大量喝肉汤,以为能够让他们更强壮,但实际上却给他们提供了高脂饮食,但更重要的蛋白质却不一定够。什么人适合喝肉汤?如果身体很虚弱,需要提供能量的人可以喝点汤,日常还是多喝菜汤,少喝肉汤。


只有营养师知道


在我们国家,最喜欢煲汤的地方应该是广东,他们的汤一煲就是两三个小时。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将肉在汤中煲这么长时间,肉中的精华会全部融入鲜美的汤中,而煲汤后的肉没有了原来的鲜味,也就没什么营养了,因此弃之。

实际上肉在汤中经过长时间的煲煮,肉中确实会有一些游离氨基酸、脂肪酸、短肽、嘌呤等会溶解在汤水中,还有就是谷氨酸盐,也会被煮出来融入在汤中,这正是当我们感觉汤水鲜美的主要原因。但是这并不是说肉的所有对人体有营养的物质都煮到汤里了。

研究发现,鸡汤也好鱼汤也罢,其中所含的蛋白质比例仅有1%左右。更有数据显示鸡汤中蛋白质含量仅有0.61%,比如说喝了250ml的鸡汤,也只有摄取1.5g蛋白质。所以,肉中的蛋白质并没有离开肉而跑到汤中,不光是蛋白质,钙和磷等这些营养元素也不会被溶解。

那肉中的什么物质跑到汤里了呢?

除了我们上面说的一些游离氨基酸、脂肪酸、短肽、嘌呤以外,肉中还会有一些谷氨酰胺、B族维生素和钠离子会从肉中跑到汤中。所以,汤里也不是一无事处,这些物质对于消化吸收功能不好的人来说还是有益处的。

结论是:如果是消化吸收正常的健康人来说,汤和肉要一起。但是对于消化吸收比较弱或者是术后急需营养的人来说,肉中的蛋白质分子大,而汤中的氨基酸分子小易吸收,更适合他们。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


营养百事通


一些人常说吃肉不如喝汤,究竟是汤的营养多还肉的营养多?

本来我以为这个问题没啥争议的,但是翻看了一下几个回答,我觉得还是来说说吧。先直接说观点吧:从美味的角度来说确实是吃肉不如喝汤,但是从营养的角度来说必然是喝汤不如吃肉。

有些朋友稍安勿躁啊,咱们慢慢说。首先煲汤这种料理,肯定是汤水更遭人喜欢,经过长时间的煲煮之后,不管用什么肉差不多都已经失去口感和肉的鲜味了,而汤中溶解了大量的油脂和少部分水解的游离氨基酸,反而汤味醇厚鲜美。所以我认为从美味的角度来说,确实是吃肉不如喝汤。

但是如果说到获取营养,那真的是不管用什么肉煲汤,喝汤获得的营养都比不上吃肉。因为食材中能溶解于汤中的物质都很有限,汤煲煮的再久,里面最主要的还是大量油脂和极少的氨基酸而已。并且随着煲煮的时间越久,虽然呈味氨基酸释放的多、汤味更鲜香了,但是其他一些不耐久煮的营养物质基本被破坏的也差不多了。

事实基本上就是这样,能溶解于水的肉中营养物质是极其有限的,这个跟用什么方式煮、煮多久都没有多大关系。而很多人喜欢喝汤,就是因为汤味鲜美而已,至少在热衷于煲汤的广东,我的很多广东朋友都是如此,他们也都知道用来煲汤的肉这样的干物质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是占绝大多数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对汤的喜爱。

以上只是就事论事,阐述一个事实情况,我对于煲汤没有任何不好的看法,我们家也时常煲汤来喝的。最后欢迎大家评论分享一下你的观点哦,以及你有哪些很喜欢的汤呢?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哑巴美食家


“多喝点骨头汤,营养好啊,还能补补钙,肉吃不下了没关系,汤一定要喝完。”

但也有人说:

“煲汤喝,吃肉营养可比汤高多了。”

那究竟煲汤后,是喝汤有营养呢,还是吃肉有营养呢?

答案抢先看:

吃肉和喝汤要一起,两者都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是大部分营养都在肉里,且大骨汤补钙的功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不过煲汤、喝汤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不要不相信,看下面超哥给大家说道说道。


【肉和汤各自的营养价值,大部分营养还在肉里】

都说肉的营养比汤高,那究竟高多少呢?

就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猪骨汤为例,请看下表:




从表中,我们不难知道:

煲汤的过程其实就是肉和骨头的物质受热、分解、在水里扩散的过程,汤里多是肉经过煨、煮后,一些可溶性物质从肉里面出来,对于蛋白质、矿物质等难溶性物质含量,汤远比肉少得多。

不管是什么肉煲出来的汤,大部分营养都在肉和骨头里,想要补营养,肉的营养还是更高一点。

不过,体质虚弱或者刚做完手术的人,肠胃功能有所下降,不能很好的消化食物,这时适当的喝汤有利于身体恢复,建议少吃点肉避免消化负担过重。

但是有心血管等疾病或者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喝过多的汤,因为汤里会有许多油脂,反而会对病人身体造成不好影响{5]。

当然,对于消化系统良好的人,超哥建议:

吃肉和喝汤要一起。

【煲汤喝汤应注意】

喝汤是有讲究的。

不是各种汤水都老少皆宜,不适合的汤水,不但对身体无益,更可能引发潜在的健康危机。

根据相关研究[2],让超哥给大家讲讲煲汤、喝汤应注意的地方。

(一)、煲汤时间过长营养流失严重

煲汤的时间和火候都有讲究。

熬得太久的汤不宜喝,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者尤应警惕。

一般开锅后:

鱼汤文火半小时左右;鸡汤、排骨汤文火1小时左右比较适宜;煲参汤的最佳时间在40分钟左右。


(二)、骨汤补钙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

大家都知道,动物骨骼中含有丰富的钙等矿物质,有很多人认为骨汤是补钙的佳品,但是在骨头中主要以羟磷灰石结晶形式存在的钙盐很难溶于水。

根据研究[3-4],证明了:

一般的熬汤方法难将骨中钙盐溶解,作为人体钙营养补充意义不大。

如果急需补钙,骨汤并非首选。


(三)、长期大量喝汤可能引发痛风

血脂偏高者如果要补充蛋白质,可以用豆腐菜汤取代肉汤。

同时,肉汤中嘌呤含量高,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者应慎食。

【总结】

煲汤后,汤和肉都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而且大部分营养都在肉里,如果消化功能正常的话,超哥建议大家最后汤和肉一起吃,不要浪费。

随着科学养生保健理论的普及,关于喝汤进补我们也有更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学习,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请戳“超哥话食”,欢迎大家和超哥一起讨论更多营养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瞿明勇,张瑞霞,赵思明,熊善柏.工艺参数对排骨汤营养特性的影响[J].食品科技,2007(12):123-126.

[2]龚秀英.走出喝汤的营养四误区[N].中国食品报,2009-11-27(001).

[3]蒋卓勤,王充,王俭,宋立红,潘丹峰,黎艺.不同烹调方法对骨汤中钙含量的影响[J].食品科学,1999(03):65-67.

[4]赵钊,钞虹,吉爱国.烹制骨汤中钙等矿物质含量的测定及营养评价[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12):126-129.

[5]郭之东.喝汤还是吃肉[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03):49-50.


超哥话食


对题主所提出的问题,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相对于3O年前人们那个时候还没有象现在这样,天天有肉,有魚,有虾。总之晕素不离,仅仅是人们对肉也好,更谈不上肉汤了,只就根本没有那个欲望啦。

至于对肉的营养成分,究竟还是在肉里?还是在汤里?主要看你对肉的烧法可能有所不同?如果是炒肉片,我估计有可能营养成分还是肉片的营养成分相对高一点,如果是顿肉,因为需要时间慢慢顿,这样才能把肉的营养成分通过慢慢小火,肉的营养成分进入汤中,所以说各种烧法不一样,最后决定是肉,而不是汤。

当然应从整体来衡量烧红烧肉,还是顿白汤肉,营养成分大都数已经进入汤中,为什么现在人对肉汤都不敢吃了,就是怕肉汤容易产生胆固醇升高。这也是,为了健康,大家应该注意!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顾云孙


汤有营养,煲汤的味道食材都在汤里面了。


流年—那么伤


当然是汤的营养多。关键在于看你怎么煲这个汤了。通常情况一定要把肉肉焯水,之后大火把汤料与肉肉煮开,然后中火煮个半个小时,之后再用小火焖煮2个小时,出锅前十分钟调味即可。味道很清,吃着很舒服,不腻


苏菲儿suxiya


汤的营养多一点,但是肉好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