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阿里巴巴是不是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了?

阿里巴巴是不是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了?

所谓大而不能倒,是因为会发生无法制止的连锁效应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第一、

阿里巴巴的传统业务是作为商业领域的信息中介,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其可替代性非常强。天猫淘宝的商业优势从来都是越大越好,配合阿里巴巴的供货商渠道,取得了非常可观的集聚优势。

(不好一点就是马太效应,压制了其他更具创新性的模式,形成了很多依托淘宝网机制的投机行为。)

作为一个每时每刻发生无数交易的平台,无论是前端还是后端,一旦因为某些原因陷入管理与运营混乱,必然第一时间反应在用户的操作上。参考易趣网的先例,每发生一次事故,必然有部分用户逃离。

所以从整体来看天猫淘宝:

1、问题总会第一时间暴露,无法积累成突然爆发而拖垮公司恶性隐患。

2、但如果问题常常出现,用户就会逐步流失。这对于社会来讲又是一个很好的危机缓冲机制。

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部分可以说是越大越好,再大也不是大而不倒。一个商户在淘宝、京东、微商等平台同时销售也不存在冲突,出了问题也不在同一个篮子里。

这里唯一的问题就是客户备付金,比如之前纷纷倒闭的共享单车最后社会不良影响都出在退押金这里。但是在17年4月新备付金制度改革后,存管银行不再支付利息备付金,并逐步提高缴存比例到全部集中存管,当然这一部分资金的性质也不再属于银行吸收的存款。另一方面银联结算模式上线,商业银行彻底成为资金代保管的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不能躺着吃利息与随意挪用资金,这就需要提供更多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以提高过路资金利用率。在这种国家主导的格局下,客户的利益从制度上得到保证。

第二个金融部分。

天弘基金下规模最大的余额宝因为是货币基金,所以本来风险就是非常低的。基金公司本来就有严格的监管,所以要出现问题也不仅仅是阿里的问题。

阿里旗下目前最容易出现连锁反应的就是蚂蚁金服下的小贷公司:

阿里巴巴是不是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了?

阿里巴巴是不是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了?

这里才是目前最值得关注、最容易出现大而不倒部分的地方:

借助阿里巴巴的用户规模一边利用吸收存款一边放贷,本来网贷审核就要宽松很多。一旦3000亿的放贷规模坏账率稍微偏高那就有可能让这两家破产。但3000亿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还不到阿里巴巴总市值的十分之一,但这38倍的杠杆以及借呗花呗凶猛的增长势头,就足以让监管部门侧目了。

因为这些小额贷款都是以信用做保证进入消费领域,比起有抵押物、进入投资领域的银行贷款,其抗风险能力更差、分散的资金收回难度也更高。如果不尽早介入,等到规模扩张到上万亿,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创新,谁敢保证为了蚂蚁金服自己的资金链安全,低质量的贷款不会被打包成债券产品将风险扩散、绑架整个金融系统呢?

08年金融危机就是由房地产次级贷款所引发的一连串反应拖累华尔街。

阿里巴巴是不是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了?

即便没有其他金融机构接盘,按照现在网贷公司将贷款卖给讨债公司已收回部分资金的套路,其产生的社会负面效应也是难以想象的。

3000亿的贷款规模,以如今阿里的体量与利润水平,可以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看看美国08年的经济危机的最后处理结果,有国家托底又有什么又是大而不能倒的呢?只不过,后果需要普罗大众承担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