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阿里巴巴是不是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了?

阿里巴巴是不是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了?

所謂大而不能倒,是因為會發生無法制止的連鎖效應導致嚴重的社會危機。

第一、

阿里巴巴的傳統業務是作為商業領域的信息中介,

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其可替代性非常強。天貓淘寶的商業優勢從來都是越大越好,配合阿里巴巴的供貨商渠道,取得了非常可觀的集聚優勢。

(不好一點就是馬太效應,壓制了其他更具創新性的模式,形成了很多依託淘寶網機制的投機行為。)

作為一個每時每刻發生無數交易的平臺,無論是前端還是後端,一旦因為某些原因陷入管理與運營混亂,必然第一時間反應在用戶的操作上。參考易趣網的先例,每發生一次事故,必然有部分用戶逃離。

所以從整體來看天貓淘寶:

1、問題總會第一時間暴露,無法積累成突然爆發而拖垮公司惡性隱患。

2、但如果問題常常出現,用戶就會逐步流失。這對於社會來講又是一個很好的危機緩衝機制。

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部分可以說是越大越好,再大也不是大而不倒。一個商戶在淘寶、京東、微商等平臺同時銷售也不存在衝突,出了問題也不在同一個籃子裡。

這裡唯一的問題就是客戶備付金,比如之前紛紛倒閉的共享單車最後社會不良影響都出在退押金這裡。但是在17年4月新備付金制度改革後,存管銀行不再支付利息備付金,並逐步提高繳存比例到全部集中存管,當然這一部分資金的性質也不再屬於銀行吸收的存款。另一方面銀聯結算模式上線,商業銀行徹底成為資金代保管的機構,第三方支付平臺也不能躺著吃利息與隨意挪用資金,這就需要提供更多互聯網金融產品、服務以提高過路資金利用率。在這種國家主導的格局下,客戶的利益從制度上得到保證。

第二個金融部分。

天弘基金下規模最大的餘額寶因為是貨幣基金,所以本來風險就是非常低的。基金公司本來就有嚴格的監管,所以要出現問題也不僅僅是阿里的問題。

阿里旗下目前最容易出現連鎖反應的就是螞蟻金服下的小貸公司:

阿里巴巴是不是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了?

阿里巴巴是不是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了?

這裡才是目前最值得關注、最容易出現大而不倒部分的地方:

藉助阿里巴巴的用戶規模一邊利用吸收存款一邊放貸,本來網貸審核就要寬鬆很多。一旦3000億的放貸規模壞賬率稍微偏高那就有可能讓這兩家破產。但3000億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還不到阿里巴巴總市值的十分之一,但這38倍的槓桿以及借唄花唄兇猛的增長勢頭,就足以讓監管部門側目了。

因為這些小額貸款都是以信用做保證進入消費領域,比起有抵押物、進入投資領域的銀行貸款,其抗風險能力更差、分散的資金收回難度也更高。如果不盡早介入,等到規模擴張到上萬億,面對愈演愈烈的金融創新,誰敢保證為了螞蟻金服自己的資金鍊安全,低質量的貸款不會被打包成債券產品將風險擴散、綁架整個金融系統呢?

08年金融危機就是由房地產次級貸款所引發的一連串反應拖累華爾街。

阿里巴巴是不是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了?

即便沒有其他金融機構接盤,按照現在網貸公司將貸款賣給討債公司已收回部分資金的套路,其產生的社會負面效應也是難以想象的。

3000億的貸款規模,以如今阿里的體量與利潤水平,可以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但看看美國08年的經濟危機的最後處理結果,有國家託底又有什麼又是大而不能倒的呢?只不過,後果需要普羅大眾承擔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