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人为什么会上瘾?生理上的瘾和心理上的瘾有什么不一样吗?

羅日新


上瘾是指对某一事物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喜好驱动着自己去产生重复性的行为。这也可以说类似是一种强迫症吧。生理性的上瘾和心理性的瘾是不相同的,只是它们是相辅相成,有一种互生关系。

就拿毒瘾来说吧,为什么我们把它定义为毒品,正因为毒品对人体的伤害性,人体对它的依赖性以及对毒品的耐受性,导致它控制着人的生理感受,迫使人们在这种痛苦的欲望下只能再次用更高的药量来达到内心的那份欣快感。科学家发现人类的成瘾机制是与大脑中的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有关。有关研究表明:多巴胺就像血清一样,是一种神经传递素,将神经元的信息从大脑中的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血清素与情绪的悲伤和低沉有关,而多巴胺则与兴奋和欢快有密切联系。有时一个拥抱、一个接吻、一句赞扬的话甚至赢了一副扑克牌都会引起多巴胺的升高,那种强烈的兴奋情绪就像毒品的作用一样。研究人员甚至相信,多巴胺不仅是传递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而且是导致上瘾的"罪魁祸首"。当毒品侵入大脑,逐渐替代了多巴胺带给人类的那种欣快感,导致人类不得不反复地寻求毒品寻求更多持久的刺激。最后海洛因会伤害人的免疫系统,吸毒行为让自己很容易患上各类疾病;而冰毒则是脑神经元受到难以逆转的伤害,产生各种幻想,或许最后就变成精神病人。

而心瘾这是在毒品作用下的神经功能的变化,吸毒者即使在消除了毒品的戒断反应后,仍无法忘怀毒品带给他们的美妙感觉和异常欣快感。他们对毒品心理上的欲望和渴求,往往超过生理上所承受的痛苦。因为这种感受比较深刻,并且与自己的生活很多的情景产生条件发射的相互作用关系,所以比较持久地影响着自己去对毒品产生渴求感。反过来又刺激着去寻求毒品。

不得不说,毒品的确是很难戒断的,根据统计,复吸率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五,所以常言说一朝吸毒终身戒毒。然而,并不是不能戒断掉,就像我们看过霍元甲被日本人陷害导致鸦片成瘾,后来也是在强大的毅力下戒断了。戒毒首先在于自我的能动性,当自己不想戒时,别人是帮不上什么忙的。当自己想戒掉,可以寻求当地的社会工作者帮助或者是精卫中心戒毒门诊治疗,也可以拨打24小时免费戒毒咨询热线:4000870626寻求帮助。


鹈鹕心理


一、何谓“成瘾”

生物大脑中的奖励机制塑造了个体的行为模式和性格(大脑的奖励机制具体来说就是我们作对一些事情,大脑就会分泌一些多巴胺,增加网状神经沟通速率,宏观表现就是我们爽了一下~),这种对于奖励产生的习惯性护依赖性我们称之为“成瘾”。

那么是诱发我们做出特定行为而被大脑奖励的事物就是成瘾源。

比如玩网游会让我们持续地爽,那么网游就是成瘾源。

二、经典心理学实验“老鼠乐园“

1979年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的心理学家设计了一套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老鼠乐园”

将两群同样大的老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饲养在非常狭窄的“笼子”里,另一组饲养在面积是上一组200倍大、有玩具、采光好、提供新鲜食材的“老鼠乐园”中。同时给两组老鼠提供两种水,一种是普通水,一种是吗啡水(吗啡溶于水非常苦,所以添加糖来调整味道)

实验证明,“笼子”里的老鼠比“乐园”中的老鼠更加喜欢吗啡水,也就是说“笼子”里的老鼠更容易上瘾

而后心理学家又将4组老鼠分别安排在“笼子”和“乐园”中做了以下处理:

第一组,养在笼子里80天

第二组,养在乐园里80天

第三组,在笼子里养65天,在乐园里养15天

第四组,在乐园里养65天,在笼子里养15天

大家猜一猜,哪一组的老鼠更容易对吗啡水上瘾呢?

实验结果表明,不论从前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只要进到笼子里,老鼠都会染上毒瘾,而且后来吗啡水中不加糖,笼子里的老鼠也是愿意喝的,尽管味道很苦。

值得关注的是,第三组小数在笼子里关了65天时也都染上毒瘾,担当他们被放置到乐园后很快便戒掉了毒瘾

由此可见,形成毒瘾除了生理因素外,环境因素占比更多。生活中本来有很多选择,到处是快乐的老鼠是不容易陷入毒瘾的

三、启示

看完了上面老鼠乐园的心理学实验,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上瘾,往往都是我们在环境中得不到满足才变相从其他媒介中获取快乐。

比如,当我们网络游戏成瘾时,我们不应将原因归为自己的意志力薄弱或没有出息。而是应该放眼自己的生活,对比生活与网络世界的差异,比如网络游戏中我们可以与他人结盟,找到归属感,现实生活中有吗?网络游戏中我们可以通过战斗打败对手获得成就感,现实生活中有吗?网络游戏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做任务让自己有虚幻的充实感,现实生活中有吗?

然而,网络毕竟是虚拟的,就像是药物刺激不能使兴奋长久一样,这些外界的刺激会使我们上瘾,却不能带来长久的满足感

所以,当我们对于一件事物成瘾,想要戒断的最好方法就是在生活中找乐趣,让现实的美好取代虚拟的爽一爽

不要让我们的大脑被某一件事物劫持,要让美好的感觉自然的发生,自然的消长

愿我们每个人都被生活温柔以待,愿生活可以更加美好而充满价值感


容安心理psy


我们都知道毒品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的脑疾病,具有复杂的心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病因机制,表现多样,并不仅仅只是躯体上的戒断症状而已,它还包括神经系统、各种躯体并发症之类的生理功能障碍以及心理、家庭、社会功能方面发生的一些损害。人为什么会上瘾?

平常说的吸毒上瘾其实是毒品进入人体后刺激多巴胺分泌让人产生欣快感,多巴胺分泌过多,此时的身体内平衡就被打破了,自身分泌的多巴胺就会减少,一旦不再吸食毒品,在自身分泌多巴胺同样减少的情况下就会感受到难以忍受的疼痛感,所以此时会非常渴求毒品的摄入。

毒品的生理瘾是作用于人的躯体的,多是出现在吸食传统毒品的患者身上,产生体瘾者很多是感觉到浑身如同蚂蚁啃食的痛感,很多吸毒者熬不过体瘾,只好继续复吸毒品;心瘾则是吸毒造成的心理依赖,就是吸时毒品时产生的那种欣快感诱惑人不断想吸毒。

体瘾和心瘾虽然都会让人上瘾而继续吸食毒品,但是还是很不一样的,往往体瘾比心瘾更加痛苦,而且症状表现更加明显,我们可以看到以前抽大烟、吸鸦片的人都是面色蜡黄、瘦骨嶙峋的,以至于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一名“瘾君子”。

而吸食新型毒品的吸毒者是心瘾显著,心瘾不同于体瘾,外在一般没有过多的表现症状,多数是作用于心理、精神方面,吸毒者产生精神症状、心理问题居多。


精神科专家梅医生


心理学研究者龚勋研究指出,药物成瘾是指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和身体状态,表现为个体的一种强迫性持续定期吸食药物的行为及其他反应。心理学研究指出,药物成瘾包括心理依赖和躯体依赖两个方面。根据心理学研究者汤遂伶研究,药物成瘾具有以下四个最核心的特性:1.个体强烈的欲望且强迫性的重复使用某药物;2.心理依赖性,也伴随躯体依赖性;3.个体会有逐渐增加药量的趋势;4.个体对人和社会具有危险性。根据以上界定可以看出,药物成瘾不仅具有躯体依赖性,而且还具有心理依赖性。

针对药物成瘾具有躯体依赖性与心理依赖性的特点,临床上戒毒主要分生理脱毒和心理脱毒两个方面,生理脱毒主要依靠对药物成瘾个体进行药物治疗,基本可达到较好效用,心理学研究者张建军和曹长安研究表明,即使生理脱毒可以达到较好效果,复吸也己经成为成瘾者中普遍现象,复吸主要原因包括以往吸毒人员等的劝导以及心理成瘾等。其中根据大量关于戒毒的研究,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成瘾是戒毒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并且,部分心理学家如Longshore及Teruya以及中军、汤永隆、李哲、刘晓军等认为在阻断心理成瘾中,戒毒动机是影响戒毒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是能够维持吸毒者的戒毒行为,帮助他们减少毒品使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


希朴羊


说到上瘾这个问题,下面咱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上瘾:

标准来讲,瘾指具重复性的强迫行为,就算清楚某个行为影响不好,但却难以停止;具有一定依赖性,而被依赖的可能是物质,如尼古丁、酒、药物,也或许为非物质性,如性、网络、赌博等。

上瘾就是大脑奖励系统产生了问题,此系统是多个相互连接大小不同的大脑区域,位于大脑中央偏下及脑门儿位置。

瘾发作时会出现以下表现

瘾犯了,整个人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会出现心情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渴望性强等。如,抽烟的人犯了烟瘾,若是不能满足需求,就会出现以上情况。

瘾有生理和心理之分,两者具有以下区别:

生理上的瘾

一般指药物、毒品等,对人体及生理造成的化学作用。当化学物质进到人体后,会在人体里产生化学反应,对人体细胞、神经形成刺激,令体内环境产生改变,让人变得精神亢奋,出现快感甚至幻觉。时间长了当新常态产生之后,缺少或离开此化学作用,人生理功能便无法正常运转,这时已形成生理依赖,就是所谓的生理上的瘾。若化学物质无法及时进行补充,人体细胞便出现饥渴感,造成人体有疼和痛苦感。

生理依赖,可进行正规医学干预,逐渐减量,也可选择药物治疗、替代,慢慢改变人体内环境,将其调整正常。

心理上的瘾

一般和生理依赖相伴存在,化学物进到人体产生反应后,刺激到人体细胞、神经同时,也会刺激到大脑,令感受分区不停的收到兴奋信号,于这种反复刺激下,形成亢奋,由于刺激时间的持久,刺激阈值也会逐渐增强,这样大脑神经变的更加亢奋,久了便造成大脑及心理均对化学物质形成依赖,一旦离开这种刺激,大脑神经便萎靡,心理也会出现极度空虚感。

心理上的瘾需靠自我意识来戒除

心理依赖,相对不易戒除,所以说,心瘾难戒,必须能充分认识这种依赖的危害,和具有强大的自我控制能力,远离不良诱惑,且避免复发。


养娃视频


所谓上瘾就是一种让人不断重复某种行为,而这种行为很难停下,它分生理和心理上两种。

生理性的多是由于物质性的某些东西对人生理产生的强迫重复性行为。例如毒品、烟酒等,由于化学作用,他们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感官及神经,令人产生愉悦、亢奋的感觉,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停止摄入这类物质,人就会出现各类不舒服的感觉。

心理性的上瘾会由生理上的刺激引起。例如发生生理性上瘾之后,人们的精神和情绪会受到相应的控制,对于导致上瘾的物质产生极大的依赖性。如果停止摄入,人的内心会产生空虚、无所适从的感觉。

心理上的瘾是独立出现的,一些能够让人产生愉悦、快感、满足感的事情就会让人产生依赖,而脱离的时候的空虚感让人无法忍受。



大家都知道吸毒的危害,有人认为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自制力怎么会控制不住呢?其实这就是毒品的危害性,毒品会让人从心理和生理上都难以脱离。吸毒成瘾后如果脱离毒品人体会出现身体疼痛难忍,而吸毒后得到的快感是非常极致的。

人们会上瘾,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人们对于某些感觉、某些情绪太过追求一些极端的体验。有一些人因为想要刺激、有一些人因为厌倦生活、有一些人因为想要更大的满足、有一些人因为想要更多的快感,才会去碰一些上瘾的东西。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心伙伴


现代医学认定的上瘾(或成瘾)是一种慢性复杂性的脑部疾病。

上瘾的物质和行为,能给人带来两种结果,一是获得快感、二是减少痛苦。人的一生其实都在追求快感,所谓的荣誉、成就、幸福、快乐,都是快感的一种表现。同样的人们不喜欢痛苦,会想尽办法避免。

主导快感产生的就是人体大脑中的奖赏回路,正常情况下的快感,是我们通过努力拼搏,不懈工作的结果。但是现在的一些物质,例如毒品能直接刺激奖赏回路,让人迅速产生快感,这种借助外力,不劳而获的快感,对于很多人来说就会产生严重依赖,从而沉迷于其中,这就是上瘾的基本原理。

成瘾其实又分很多种,例如物质类的成瘾,非物质类的成瘾。物质类成瘾就饱含了生理成瘾和心理成瘾,非物质类成瘾则是一般的行为成瘾。

物质成瘾原理是通过影响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而达成的,人类的精神活动诸如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都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完成的,长期使用某类物质就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与结构的改变为,从而上瘾。

而精神成瘾行为则包括了如性瘾、赌瘾、手机成瘾、手淫成瘾等一种心理类疾病。与物质成瘾的躯体反应不同的是,当这些行为没有满足时,就会变现的焦虑、不安、敏感、暴躁等不舒服感觉。

生理成瘾,简单来说就是改造人体机能,让使用者的躯体产生依赖,典型代表莫过于海洛因毒品,这是一种生理成瘾极强的物质。

人体中有一种掌管止痛功能的内啡肽物质,这是我们躯体与生俱来的一种物质,是内成性(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通俗的说就是人体内的吗啡物质。我们人体的肢体关节每天都在摩擦,如果没有自身分泌内啡肽止痛物质,光是关节摩擦的疼痛就让我们无法自由行动,更不用说一些高强度的工作。可以说人类躯体能自由行动,就是因为有了类吗啡物质。这些肽类除具有镇痛功能外,尚具有许多其它生理功能,如调节体温、心血管、呼吸功能。而海洛因进入体内后,这种外来的类吗啡肽物质,势必会减少并抑制自身吗啡肽的分泌,直到让其失效完全停止分泌,直到最后吸食者就只能依靠海洛因这种外来的类吗啡肽物质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


所以,一旦停止了吸食这种外来吗啡肽物质,人的生理机能就会紊乱,浑身疼痛难忍,犹如万蚁噬骨,这就是毒瘾发作的原理。在医学界把这定义成“反跳”或“戒断症状”,此时,只有再供给吗啡物质,才可能解除这些戒断症状,这就是所谓的“上瘾”。


心理成瘾,又叫精神依赖,这是由于外部物质长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效应。在奖赏效应(欣快感)和习惯驱动下,使用者对物质使用失去控制,有强迫性用药及强烈渴求感。

简单来说就是奖赏回路在外部的刺激下,让使用者产生了行为习惯,久而久之对这些行为失去控制,产生严重依赖。尽管心理成瘾没有生理成瘾那么痛苦的戒断反应,但是毒瘾一来,依然让使用者非常不舒服,脑海一直会反复出现要吸一口的念头,整个人会有抓心挠肝般的难过。


毒言毒语


  • “明知道抽烟有害身体,但是看到别人抽烟、打火、闻到烟味,自己就不由自主地也掏出了烟。”

  • “原来和半杯咖啡就能熬一晚上夜,现在连喝三杯才能集中注意力。”

  • “想要‘剁手’控制住购物的欲望,但是一旦有一段时间不购物,心里就非常的空虚、焦虑。”

这些,都可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上瘾表现。很明显,除了生理上的瘾,我们也有可能会形成心理上的瘾。那么,从心理上和生理上看,成瘾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人会上瘾呢?上瘾时我们的大脑发生了什么变化?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图自Nathan Dumlao)

什么是成瘾?

成瘾,是指人们对某一种事物带有一种长期的、反复的、无法克服的渴求,并逐渐失去对它的控制。

当这种渴求被满足时,人们通常能获得短期的快感,但长期来看却并不健康,可能导致大脑中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受损,影响人们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

具体来说,成瘾分成两大类别:

  • 物质成瘾:比如对酒精、烟草、咖啡、及毒品上瘾,等等

  • 行为成瘾:比如对工作、运动、啪啪啪、购物、在游戏中花钱抽卡上瘾,等等。

这两种上瘾,在行为表现上有三个共同点:

  1. 即使知道负面后果,也会控制不住自己去要摄入物质或实施行为。

  2. 成瘾的物质或行为产生“耐受性”,即你需要摄入更多的物质、进行更长更剧烈的行为,才能获得和之前同样的满足。

  3. 产生“戒断反应”,即一段时间不摄入该物质、进行该活动,你就会有负面感受,比如空虚、失落、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感觉自己像生病一样等。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成瘾呢?这就要说一说物质和行为对我们大脑的影响了。


人为什么会成瘾?

人们之所以会感到快乐和兴奋,是因为大脑中多巴胺的传递。多巴胺,是神经系统中的一种化学物质。任何物质或者行为,只要是能给我们快感的,都是因为它刺激了大脑分泌多巴胺。

多巴胺和上瘾,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从上瘾的三个行为特点来解释:

1. 渴望上瘾物质/行为

我们的大脑中掌管学习和记忆的部分,会记住是什么事情让你产生了多巴胺与快感(Harvard Medical School, 2008)。当你再次身处于类似的环境时,我们的记忆就会提醒“这里可以获得快感!”,身体就会产生对成瘾物质/行为的渴求。

举个例子,为什么烟这么难戒?这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和吸烟有关的提示,只要有人在抽烟、或是闻到烟味、听到打火机的声响,我们的记忆就会被触动,产生渴求。

2. 耐受性:

我们的大脑对多巴胺是有适应能力的,如果频繁地产生大量的多巴胺,大脑就不再会像往常一样兴奋了,此时就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产生原有的兴奋感,这就是所谓的“耐受性”。

比如,很多人都会发现,原来和半杯咖啡就能熬一晚上夜,现在喝几杯都不管用了,这就是因为大脑适应了咖啡因的刺激。

3. 戒断反应:

或许你会想,我吃美食、啪啪啪也很开心,怎么没上瘾呢?

这是因为,正常范畴内的美食、啪啪啪所带来的多巴胺,其实相对于平时来说,只是稍微高了一点点,因此当快感消失时,你并不会有很大的失落感。

但是毒品会在短时间内,给人带来10倍于平常的快感,而且迅速消失,这种落差就带来了身体和心理均无法承受的影响。比如,在快感消失后感觉空虚和痛苦。

这也就是为什么,毒品上瘾那么地难以戒除。因为你的身体和大脑,已经习惯了那种10倍于正常的快感。

最后想说,不论你对什么上瘾,希望你能从生活中找到更多能给你快乐的人和事,帮助你更自由地生活,而不是被一件事物所束缚。

如果看到这篇回答,你意识到自己有某种严重的成瘾问题,也请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比如医生、心理咨询等等。

以上。


关注KnowYourself微信公众号,可预约国内最专业心理咨询师。


知我心理学


在我看来,人之所以会成瘾,大多是因为孤独。越是孤独和隔离,我们就越会用一些快捷的方式来排遣,也就是自我疗愈。尤其是现在的社会,大家越来越把自己封闭起来。比如你不开心的时候,以前会找几个朋友出来吃吃饭,现在的人会觉得这样其实蛮矫情的。有什么事好不开心的,不就是上课听不懂吗,不就是挣不到钱吗,说出来多丢人。那怎么办呢?于是我们就找最方便的办法,像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烟来,把它点燃,然后吐一口烟,你就会觉得好一点了。活着掏出手机来,拿朋友圈刷新一下,看看大家在干嘛,然后你就觉得好一点了。这些简单的方法见效很快,虽然不会让生活真的好起来,但至少在那一刻不用去面对让人烦恼的事情。所以,成瘾是和孤独联系在一起的。

虽然心瘾并不只是因为孤独,但孤单的感觉是最让人容易维持成瘾的感觉的,也是最容易继续成瘾行为的,甚至是恶性循环。越孤单,越成瘾,越成瘾,越孤单。

而生理上的瘾是不同的,它主要是通过大脑的奖赏效应或强化作用。有研究表明伏隔核和腹侧被盖区(VTA)是产生强化效果的关键部位,这些物质可以使相关脑区的多巴胺类物质增加。其方式主要有三种:1)直接使多巴胺的释放增加;2)阻止神经元内多巴胺的再摄取;3)减少多巴胺抑制性激素水平,如γ-氨基丁酸(GABA)等,造成多巴胺释放量增加。

但不管是心理上的瘾,还是生理上的瘾,我们一旦依赖了那些简单的物品或行为,选择了这条容易的路,我们就很有可能会失去对生活的控制,迷失沉沦。


鹈鹕心理陈小康


成瘾,并无生理、心理之分。一切成瘾,都是以生理为基础,心理为中介,以反复重复某一特定的行为为外在表现。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所谓的成瘾就是一种“本能劫持”或者“情感劫持”。



人和所有生命一样,都具有两大本能:“生存本能”和“繁衍本能”。在这两大本能的基础之上,发展出各种情绪、情感,从而出现各种复杂的需求。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脑啡肽等神经递质,对身体进行奖赏,帮助个体巩固相应的行为。当这些需求的满足受到阻碍时,大脑就会减少奖励性神经递质的分泌,造成身体的痛苦,从而减少相应行为的出现。


在正常情况下,这个过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受我们的自我意识的调整。也就是说,我们的自我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神经递质奖惩机制对我们行为的控制。有些时候即使很痛苦,在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干预下,我们依然能够坚持某一种行为。有时候,尽管很快乐,我们的自我意识也能够终止相应的行为。

同样,我们的自我意识也能够加强相应的神经递质所引发的奖惩机制。这个时候,我们就称自我意识被相应的本能、情感“劫持”了。一旦我们的自我意识被这些本能、情感所劫持,我们的行为就会变得僵化,重复某一特定行为的几率就会加大。就会更容易“成瘾”。



当然,对于“毒瘾”来说,毒品能够直接作用于我们大脑的奖惩系统,使大脑本身的奖惩机制失调。必须借助于不断补充相应的药物,才能维持正常的奖惩功能。同时,造成我们自我意识的损害,从而导致更加强烈的重复性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