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齐桓公为什么不给管仲社会地位,而是给他很多财富?


文|小河对岸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最为著名的国相,其辅佐齐桓公治理齐国,而使齐国国富民强,并使齐桓公成为公认的春秋第一位霸主。孔子曾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没有管仲的话,我们将沦为蛮夷)。诸葛亮躬耕於隆中之时,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

那么,贵为齐国国相,并有大功於后世的管仲,却为何只能受下卿之礼呢?据《左传·僖公十二年》记载:..冬,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使隰朋平戎于晋。(周襄)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王曰:舅氏,余嘉乃勋,应乃懿德,谓督不忘。往践乃职,无逆朕命。管仲受下卿之礼而还。君子曰:管氏之世祀也宜哉!让不忘其上。

齐桓公派管仲助周襄王平息内乱,周襄王以上卿之礼接待管仲。管仲推辞拒绝,并表示齐国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倘若自己接受了上卿之礼。那么,国氏、高氏若前来禀承王命,将以何礼待之?最终,在周襄王的坚持之下,管仲勉强接受了下卿之礼。

从中可以看出,管仲虽为齐国的相国,但其地位却远不如国氏、高氏。国氏、高氏皆为齐国公室的旁支,并受周天子的册封,辅佐齐侯治理齐国。故而,国氏、高氏世为齐国上卿,而被称为“天子二守”。

而管仲为管叔之后,虽也是源於周之宗室,却因管叔、蔡叔等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叛乱。最终,周公旦平定了武庚、管叔等人的叛乱,管叔被杀,管国也由此被废,管叔的子孙也便离散到各地。故而,管仲的家世极其寒微,曾与鲍叔牙经商为生。据《吕氏春秋》记载:..管仲与鲍叔同贾(经商)南阳,及分财利,而管仲尝欺鲍叔,多自取。鲍叔知其有母而贫,不以为贪也。

而据《左传·庄公九年》记载:..鲍叔帅师来(鲁)言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管、召、仇也,请受而甘心焉。乃杀子纠於生窦,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受之,乃堂阜而税之。归而以告曰:管夷吾治於高傒,使相可也。公从之。

可见,管仲还曾为齐国高氏的家臣,因治理齐国高氏封邑政绩斐然,才被鲍叔牙推荐给齐桓公小白为相。而春秋时期,都是“世卿世禄”制,虽然管仲以其才能而位居齐国国相,但其出身甚低,故其地位也只能位居国氏、高氏之下。而管仲之后,管氏在齐国的地位更是微乎其微,远不能与国、高、栾、崔、庆、鲍、田(陈)、晏等家族相比。

参考史籍:《左传》、《国语》等等;


有知社


题目中的社会地位是指什么?

管仲在齐国是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社会地位极高,甚至比齐桓公的老师鲍叔牙还高。

管仲后人则享受大夫待遇,也是极高的社会地位。

题目中又提及爵位。提到爵位,春秋时期的爵位主要是指公侯伯子男,这个需要周天子册封,诸侯国的卿大夫是没有资格获得爵位的。

管仲本身也是姬姓,祖上在齐国也是大夫,父亲一辈就没落了。

题外。齐国的上卿只有两家,国氏和高氏。这两家是世袭的,连齐侯也没有权力废除。其他都是大夫阶层,包括管仲鲍叔牙。如果题目说的是管仲没有收封上卿的话,那么很明显,齐桓公没有权力封管仲上卿。


阿错


这个问题大家都清楚,给了管仲地位还有财富。

至于爵位,那是真没办法,不是齐桓公不尽力。封爵要想正统非要周天子封不可,但是封爵是有规矩的,你得为周天子立功才行。

管仲常年在齐国当官,怎么为周天子立功?


平阳侯


题主,你这个问题问错了,什么叫齐桓公不给管仲社会地位?齐桓公继位之初就听从师父鲍叔牙的建议拜有射带钩之仇的管仲为相,并尊称管仲为“仲父”,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直到去世,管仲几十年都是齐国的相国齐桓公的“仲父”,这算不算是社会地位?到春秋晚期,晏婴辅佐的齐景公提到管仲时仍然尊称“管仲父”,后人则普遍尊称管仲为“管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