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齊桓公為什麼不給管仲社會地位,而是給他很多財富?


文|小河對岸

管仲,是春秋時期齊國最為著名的國相,其輔佐齊桓公治理齊國,而使齊國國富民強,並使齊桓公成為公認的春秋第一位霸主。孔子曾說: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沒有管仲的話,我們將淪為蠻夷)。諸葛亮躬耕於隆中之時,亦常以管仲、樂毅自比。

那麼,貴為齊國國相,並有大功於後世的管仲,卻為何只能受下卿之禮呢?據《左傳·僖公十二年》記載:..冬,齊侯使管夷吾平戎於王,使隰朋平戎於晉。(周襄)王以上卿之禮饗管仲,管仲辭曰:臣,賤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國、高在。若節春秋來承王命,何以禮焉?陪臣敢辭。王曰:舅氏,餘嘉乃勳,應乃懿德,謂督不忘。往踐乃職,無逆朕命。管仲受下卿之禮而還。君子曰:管氏之世祀也宜哉!讓不忘其上。

齊桓公派管仲助周襄王平息內亂,周襄王以上卿之禮接待管仲。管仲推辭拒絕,並表示齊國有天子之二守國、高在,倘若自己接受了上卿之禮。那麼,國氏、高氏若前來稟承王命,將以何禮待之?最終,在周襄王的堅持之下,管仲勉強接受了下卿之禮。

從中可以看出,管仲雖為齊國的相國,但其地位卻遠不如國氏、高氏。國氏、高氏皆為齊國公室的旁支,並受周天子的冊封,輔佐齊侯治理齊國。故而,國氏、高氏世為齊國上卿,而被稱為“天子二守”。

而管仲為管叔之後,雖也是源於周之宗室,卻因管叔、蔡叔等勾結紂王之子武庚叛亂。最終,周公旦平定了武庚、管叔等人的叛亂,管叔被殺,管國也由此被廢,管叔的子孫也便離散到各地。故而,管仲的家世極其寒微,曾與鮑叔牙經商為生。據《呂氏春秋》記載:..管仲與鮑叔同賈(經商)南陽,及分財利,而管仲嘗欺鮑叔,多自取。鮑叔知其有母而貧,不以為貪也。

而據《左傳·莊公九年》記載:..鮑叔帥師來(魯)言曰:..(公)子糾,親也,請君討之。管、召、仇也,請受而甘心焉。乃殺子糾於生竇,召忽死之。管仲請囚,鮑叔受之,乃堂阜而稅之。歸而以告曰:管夷吾治於高傒,使相可也。公從之。

可見,管仲還曾為齊國高氏的家臣,因治理齊國高氏封邑政績斐然,才被鮑叔牙推薦給齊桓公小白為相。而春秋時期,都是“世卿世祿”制,雖然管仲以其才能而位居齊國國相,但其出身甚低,故其地位也只能位居國氏、高氏之下。而管仲之後,管氏在齊國的地位更是微乎其微,遠不能與國、高、欒、崔、慶、鮑、田(陳)、晏等家族相比。

參考史籍:《左傳》、《國語》等等;


有知社


題目中的社會地位是指什麼?

管仲在齊國是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社會地位極高,甚至比齊桓公的老師鮑叔牙還高。

管仲後人則享受大夫待遇,也是極高的社會地位。

題目中又提及爵位。提到爵位,春秋時期的爵位主要是指公侯伯子男,這個需要周天子冊封,諸侯國的卿大夫是沒有資格獲得爵位的。

管仲本身也是姬姓,祖上在齊國也是大夫,父親一輩就沒落了。

題外。齊國的上卿只有兩家,國氏和高氏。這兩家是世襲的,連齊侯也沒有權力廢除。其他都是大夫階層,包括管仲鮑叔牙。如果題目說的是管仲沒有收封上卿的話,那麼很明顯,齊桓公沒有權力封管仲上卿。


阿錯


這個問題大家都清楚,給了管仲地位還有財富。

至於爵位,那是真沒辦法,不是齊桓公不盡力。封爵要想正統非要周天子封不可,但是封爵是有規矩的,你得為周天子立功才行。

管仲常年在齊國當官,怎麼為周天子立功?


平陽侯


題主,你這個問題問錯了,什麼叫齊桓公不給管仲社會地位?齊桓公繼位之初就聽從師父鮑叔牙的建議拜有射帶鉤之仇的管仲為相,並尊稱管仲為“仲父”,管仲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直到去世,管仲幾十年都是齊國的相國齊桓公的“仲父”,這算不算是社會地位?到春秋晚期,晏嬰輔佐的齊景公提到管仲時仍然尊稱“管仲父”,後人則普遍尊稱管仲為“管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