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找樂吧,天津麻花有嘛可買的?

找樂吧,天津麻花有嘛可買的?

突然就想起麻花的味道來了。

上大學的時候,高中好友考到天南地北,逢假期喜歡互相串門,到哪都要問一句:有啥特產?

我在天津,這個問題只好回答:麻花。

現在一說麻花總想到開心麻花,以前都只會想到天津十八街麻花。十八街麻花在天津賣出了氣勢,賣成了產業鏈,是名副其實的特產。

天津童鞋不滿意了,我們哪能只有麻花呀,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嘎巴菜、小寶栗子……叭叭叭數一堆,全是要趁熱吃的。可是哪個能帶走呢?

只有麻花嘛。

也有能帶走的工藝品,泥人張、風箏魏、楊柳青年畫。

泥人張倒是好,但那會兒有點欣賞不來,好一點的泥偶都太貴。

風箏魏也好,可我們不玩啊。

楊柳青離學校有點遠了,極少去逛。

找乐吧,天津麻花有嘛可买的?

那就只能買吊錢兒了,一到過年,天津凡是有窗戶有門楣的地方都貼這玩意兒,看著倍兒喜慶。舍友金鎖是老天津,給我帶了兩回,拿回廣西,很受親戚們歡迎。一度考慮搞個代購點。

但是要送人的話,還得是麻花。

上哪買呢?就向土著們打聽,答案不一而足。大抵是年輕學生尚未持家,購物經驗也不多,不知道哪裡好。我和舍友張銳特意跑到南市食品街去看過,各式各樣的麻花,有加冰糖的,加什錦的,有小的有大的有巨型的,鋥光瓦亮,像模型,像工藝品,不像食品。嚐了嚐,油大,火大。

去北京看望同學,買了點,同學早就聽說天津麻花,想嚐嚐什麼味兒,吃過也就不置可否了。

“對了,就是那麼回事兒,騙外地人的,我們自己都不吃。”金鎖說。

那吃嘛呢?

為了改觀我對大天津的印象,金鎖邀我去家裡小住,老小區,老到快要拆遷了,周圍的街區透著一股老天津街坊的熟悉勁兒。

找乐吧,天津麻花有嘛可买的?

一早起來,直奔早點鋪,小店小攤兒的主人跟誰都能打聲招呼。炸油條、泡油餅、磨豆漿、攤煎餅、蒸包子、嘎巴菜配腐乳醬、煮餛飩飛倆雞蛋……看著也挺簡單,放在一起就是濃濃的市井煙火氣兒,熟門熟路,街坊們是最好的質量監督員,這早點的味道就是好,吃得放心,熨帖。

金鎖非得讓我嚐個遍,一套煎餅果子,一個糖油餅、一碗豆漿、一屜包子、一碗嘎巴菜,撐到動彈不得。

據說這招成了他待客的必殺技。

這樣的早點我只吃過兩三頓,金鎖吃了三十年,他現在起碼比我重三十斤。

細究起來,麻花也沒什麼錯,一種麵食,要強調保質期長,便攜,好看,那它離美味的距離也就遠了。但畢竟,人家是搞外交的,見的是大世面,要的是面子。街頭巷尾的小吃,圖的是實實在在,天長地久,是真正的美味。不需要上什麼檯面,是穩穩當當過小日子的必備。

天津人就愛這點踏實和安逸,不明就裡的人以為他們不思進取,其實哪能呢?不信你看看天津現在的房價。再不信你和我那些天津哥們聊聊,分分鐘教會你維護世界和平,哏兒。

聲音:金鎖

配圖來自網絡

找乐吧,天津麻花有嘛可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