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东城启动“大部制”改革 社区事务有“专员”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马晓晴)从原来街道不同科室共几十块“牌子”,整合为大部制的“六部一队四中心……东城区在东直门街道、东四街道、朝阳门街道开展街道管理体制试点改革,这些街道将全面梳理职能,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中当好“吹哨人”,东城区也是北京首个进行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区。

另据记者了解,在“大部制”改革后的街道中,还将设立社区专员这一新的职位,直接面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大部制”改革 多科室变“六部一队四中心”

“大部制”改革怎么改?据东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六部一队四中心”的新型管理体制,街道将综合设置6个部、1个队、4家事业单位。“六部”为综合保障部、党群工作部、社区建设部、民生保障部、社区平安部、城市管理部,分别由街道原有科室整合而成,并根据职能对应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六部”部长由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副主任兼任。纪工委(监察组)单独设置,撤销原内设机构加挂的“北京市东城区XX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分中心”牌子。

“一队”指的是以街道城管执法队为主体,从公安、工商、食品药品监管、交通、消防等部门抽调执法人员组建街道综合执法队,将人员、责任、工作机制、工作场地相对固化,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基层、综合执法。

街道所属事业单位“四中心”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具体变化为:成立党建服务中心;保留社区服务中心(不再加挂“社区文体中心”牌子);社保所更名为政务服务中心;整合为民服务分中心和环卫所,组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加挂“综治中心”牌子。

“原来我们街道有25个科室,现在是六部一队四中心,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东直门街道办事处主任石崇远说。

以前,东直门街道只有一支22人的城管执法队,现在在城管执法队的基础上,公安、消防、工商、食药、交通等部门又派来9人,组成了一支31人的综合执法队,多部门联合综合执法。除上述部门外,其他部门一“吹哨”便能随叫随到,解决居民问题。

设立社区专员 干部下沉到社区

记者注意到,“大部制”改革后的街道中,还将设立社区专员这一新的职位。据了解,社区专员由社区建设部管理,原则上由正科级领导干部担任,在社区安排有办公设备。每名社区专员负责1-3个社区的工作。社区专员作为街道工委、办事处派驻社区工作的专职干部,指导、协助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开展全面工作。对社区反映的情况问题社区无法解决的向街道“吹哨”。

“街道正科级领导干部下沉到社区,工作岗位在社区,密切联系群众,直接面对群众,可以随时解决社区各种困难和问题。这样可以增长才干,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该负责人说。

新型管理体制落实后,也将为辖区居民带来看得见的好处。社区服务中心将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各种便民家庭服务、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文体健身娱乐服务、婴幼儿教育服务、养老服务、心理咨询服务等。而政务服务中心作为街道政务服务大厅,承担政务服务、社会保障、住房保障以及其他直接面向群众和驻区单位提供政务服务受理的事务性、辅助性工作。今后居民办事将更直接便利,社区居民自治能力也将不断增强。

目前,东直门街道已有10位正科级干部下到社区做社区专员,东直门街道办事处办公室主任江鹄冲就是此次下到社区的社区专员之一,他曾在东直门街道组织部、工委办、精神文明办及东城区重大项目办等部门工作过11年,从今天开始他将到东直门街道新中西里报到,做一名社区专员。

江鹄冲说,社区专员是街道办事处与社区的纽带,直接面对居民群众,社区专员的任务是协作社区党委、提高社区工作水平、推动社区工作落实,让老百姓能直接接触到街道工作人员,反映问题。“我上岗以后会多听、多看、多走、多了解情况,如社区有多少党员、有多少困难群众、各个家庭有什么诉求、对政府有什么期待等,我将把这些问题整理成资料,汇总给街道。”江鹄冲说,能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工作起来更有成就感、更有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