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普奥战争后俾斯麦要废掉汉诺威国王?

许凯伦


汉诺威被吞并本质上是俾斯麦为首的普鲁士高层对德意志贵族和德意志民族主义者间互相让步的结果。



众所周知当时德意志地区的反普三豪杰就是奥,萨,汉三国,萨克森和汉诺威各自作为当时南德北德最大的反普邦国,与奥地利并肩与普鲁士为首的其他德意志邦国2心斗角,在1848年-1850年,在奥地利的挑唆下这两货甚至直接退出了德意志联盟。奈何普鲁士那时内忧外患只能忍气吞声受这奇耻大辱。

普奥战争之后,奥地利兵败萨多瓦,萨汉两国面临灭国之境,本来普鲁士内部的确是想直接把萨汉两国直接吞并的,因为普鲁士一直都很喜欢搞兼并这一套。


但俾斯麦权衡再三,如果把两大王国直接吞并可能会开一个很不好的头,像梅克伦堡,黑森-卡塞尔,以及那些被法国威胁的南德势力,这些支持普鲁士的邦国都可能会产生一种会被普鲁士吞并的危机感,这对于可能即将和法国兵戎相见的普鲁士是很不明智的选择。于是,俾斯麦决定不吞并萨克森。

于是乎,汉诺威就是俾斯麦对德意志民族主义者的让步的牺牲品。大家都知道俾斯麦当上宰相靠不少民族主义者撑腰的,如果俾斯麦对这两大块战利品置之不理,仅仅是以邦相待,这些推崇大德意志主义的人怕不是第二天就把宰相的办公楼炸个稀巴烂。

其次,汉诺威王室与隔壁英国有着不可描绘的渊源,俾斯麦也不可能允许一个给英国机会插手德意志帝国内政的邦国一大个伫在普鲁士旁边,于是乎,汉诺威就这么凉了。


再说巴伐利亚,作为德意志地区第三强大的邦国,号称普奥矛盾仲裁者的它,在普奥战争时虽然未能保持中立,选择与奥地利勾肩搭背,但却只是表面兄弟,巴伐利亚甚至没有对普鲁士做出任何实质性的威胁行动,等到普奥打完俾斯麦还是得笑容满面的拉拢这个强大的“仲裁者”,才使得之后的普法战争中南德北德同仇敌忾对抗法国。而巴伐利亚人在普法战争中也是出力颇多,在1871年1月,巴伐利亚的几个师在韦德尔将军指挥下击溃了数倍于己法国的东部军团,一路撵着其逃向瑞士,最后惨遭瑞士人缴械。

这样的邦国普鲁士是不可能也不敢吞并的。


用户3222727529


1866年的普奥战争,新兴国家普鲁士仅用了短短七个星期就击败了强大的奥地利帝国及其众多盟友,成为德意志诸邦国唯一的领袖。而为了快速结束战争,减小德意志统一的阻力,普鲁士对于萨克森、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等对手都没有追究,就是奥地利都得到了体面的和平,汉诺威王国成为唯一一个被普鲁士消灭吞并的王国,这是为什么呢?

要了解普鲁士消灭汉诺威王国的原因还要先讲讲欧洲当时的形势。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帝国覆灭后,欧洲各国通过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的维也纳会议建立了欧洲新秩序,会议的重点就是防止如拿破仑般主宰欧洲的势力再次出现,而大德意志地区的统一就是严防死守的重点。在沙俄、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强国的博弈下,德意志地区分成了三十九个邦国组成了一个松散的德意志邦联,而为了防止奥地利彻底掌控德意志邦联,普鲁士被扶持起来和奥地利打擂台。也就是说德国的统一进程必定打破“维也纳会议”的规则,会受到欧洲其他强国的阻挠。

在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铁血宰相俾斯麦是一个关键人物,他对于欧洲的局势有着清醒的认识,普鲁士要想统一德国必须消除英国、沙俄等国的干扰,这就要求战争的时间必须要短,不给其他国家干涉的时间和借口,所以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基本上都是短时间内决出胜负。而要想实现短时间结束战斗就要减小德意志其他邦国的抵抗意志,因此在将要建立的德意志帝国中,各邦国都保留了很大的权力,拥有独立的外交及军事人员。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后,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占帝国6成的领土并拥有最多人口、最强大的军队和经济实力,也就是说普鲁士王国可以轻易压服内部任意一个成员国的实力是德意志帝国稳定的基石,但是一旦其他成员国联手就会给普鲁士造成大麻烦,而汉诺威王国要是存在于德意志帝国内部就有造成麻烦的能力,这也是德国统一过程中将奥地利排斥在外的原因。

首先欧洲也是讲究名正言顺的,传承越古老、地位越尊贵的贵族在当时的欧洲越有号召力。自1692年开始,汉诺威的统治家族就是神圣罗马帝国最尊贵的九位选帝侯之一。什么叫“选帝侯”?也就是说“德意志皇帝”必须由这九家选举产生,奥地利和普鲁士当年也只是选帝侯之一罢了,不看国家实力,单比历史传承威望,汉诺威不比普鲁士差出太多,在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中汉诺威要是有了一席之地很容易就会在议会中拉起一帮人和普鲁士作对,因此汉诺威留不得。咱们研究就可以发现德意志帝国中保留下来的巴伐利亚、萨克森、符腾堡、巴登等国的统治者基本上都是拿破仑扶植起来的,名不正言不顺,他们在拿破仑失败后能保留下来是政治博弈的结果,缺乏号召力。

其次汉诺威王国有一个大后台,英国。1714年英国安妮女王驾崩,斯图亚特王室嫡系血脉绝嗣,根据英国议会于1701年通过的“嗣位法”规定,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路易继承英国王位,这就是乔治一世,英国进入汉诺威王朝统治时期,汉诺威和大不列颠以及爱尔兰拥有了同一个国王。虽然1837年的时候英国王位由维多利亚女王继承,而德意志地区禁止女性继承王位使得汉诺威王位由别人担任,但是两国还是一家人。最重要的是1814年10月的维也纳会议上,欧洲各国同意给予英国国王在德意志事务上的发言权,这就使得英国插手德意志名正言顺,而普鲁士是绝对不会允许德意志帝国存在第二个声音的。

汉诺威王国的灭亡可以说是普鲁士主导德国统一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拥有能够威胁到普鲁士领导地位的威望,却缺乏相应的实力,自然难逃被吞并的命运。 1866年普奥战争期间,普鲁士军队第一时间占领汉诺威王国,冒着和英国王室成为世仇的风险将汉诺威变成了普鲁士的一个行省。


当狗容易做人难


以我研究德国古珍邮票来看,觉得1866年普奥战后,俾斯麦废掉汉诺威国王有如下原因:

普奥战后,巴伐利亚、巴登、萨克森、符腾堡及汉诺威等邦国虽还站在奥地利一方,但已无法和奥地利联合起来对付普鲁士了,俾斯麦为了统一德国,必须首先要争取得到巴伐利亚和汉诺威二个邦国的支持。


巴伐利亚作为德意志邦联最大的邦国,也是实力近似于奥地利和普鲁士的第三大强国,因此普鲁士只能采用怀柔方式统一。以上是1850年巴伐利亚王国首枚邮票----红色3芬尼票。

从以上古珍邮票上可以看出来德国统一后,巴伐利亚王国还自行发行邮票,以上是巴伐利亚王国1918年发行的邮票。这说明巴伐利亚王国在普鲁士统一德国多年后还享有高度的自主权。

而汉诺威王国虽实力不济,但它却是德意志民族的核心,虽然汉诺威王国是英国的共主联邦之国,但为了统一德意志地区,普鲁士哪怕面临与英国结仇也必须要完全得到它,这就是普奥战后俾斯麦为何要废除汉诺威国王的原因。之后普鲁士与英国成了世仇,但因为巴代利亚和汉诺威的归附,其它德意志邦国都归附了普鲁士,1871年德国最终完成了统一。以上是汉诺威王国1850年首枚邮票。下面再给大家展示一下德国主要邦国发行的最早期珍邮。

以上是巴登最早期9克娄泽珍邮,此票有一枚错色票曾拍卖过世界最高价,本馆还珍藏一枚1850年巴登3克娄泽错色邮票。

萨克森第一枚错色3芬尼邮票的名信片,此枚票是德国的“国宝”。

符腾堡早期邮票欣赏。



总之,俾斯麦虽然最后没能让普鲁士把奥地利统一过来,但通过废除汉诺威国王,占领了德意志民族的核心,同时让最大的王国巴伐利亚脱离奥地利的掌控而归附自已,最后使众多德意志邦国主动归附普鲁士而完成了德国的最终统一,俾斯麦这样做算是相当聪明的一脚妙棋。

喜欢古珍邮票下最直观最形象的近代历史的朋友,请关注“湘平古珍邮馆”。


湘平古珍邮馆


汉诺威国王是英国国王兼着呀。第一次世界大战基本上是德奸在欺负德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