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苏35使用的是轴对称二元矢量喷管还是轴对称三元矢量喷管啊?

比姚明高


当然是二元矢量喷管,因为只能上下偏转。

苏-35在设计上通过矢量喷管来大幅提高机动性,而且发动机喷流向下偏转时能在机翼周围产生额外的超环流,显著提高机翼在大攻角下的升力。

苏-35安装了AL-41F1S(产品117S)发动机沿用了苏-30MKI上AL-31FP的关节式矢量喷管,这种喷管由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研制,通过安装在尾喷管前方的两个转轴实现15度上下偏转,偏转速度30度/秒。

苏-35喷管的水平轴线向内偏转32度,这个巧妙的设计使宽间距喷管在推力矢量和差动操作中能同时提供纵向和横向控制。喷管既可以与平尾同步偏转也可以独立偏转,独立推力矢量控制使苏-35能在极低的甚至零空速的情况下机动,而此时气动控制面早已失效。所以该机能在航展上完成惊人的水平旋转机动。

俄系战斗机之所以采用这种关节式矢量喷管设计,是因为这种设计与全向轴对称矢量喷管(AVEN)相比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而且保留了原型的收敛-扩张喷管,超音速推力损失较小。由于AVEN喷管在矢量偏转时会损失喷管扩张性能,无法使尾喷管截面积最大化,因此在超音速进行偏转时会有一些推力损失。不过这个问题并不严重,因为战斗机超音速过载受限,也无需尾喷管进行大角度偏转。

关节式二元矢量喷管是技术和实用性折中的产物,虽然增重大(70千克),却能让苏-30MKI战斗机在很早就用上了这种喷管。


DS军美


苏35使用的是三维矢量喷管,当然了三元矢量喷管与三维矢量喷管一个意思。矢量喷管的意思就是通过改变喷口的方向来产生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对战机在作低速和大攻角机动飞行而操纵舵面几近失效的情况下利用推力矢量力矩来控制战机机动。而第四代隐身战机要求的大迎角机动能力只有矢量发动机能做到。

矢量发动机目前分为两种,分别是二元矢量发动机和三元矢量发动机,像美国的F22和俄罗斯的苏35就是代表,这两种喷管方式各有各的优点,首先说F22战机上使用的二元矢量发动机,优点就是F22使用的F119发动机只可以以上下20度进行偏转,感觉就是上下两块铁板被发动机操控,这种方式设计简单,使用的寿命较长达500小时,而且有利于隐身,但是其推力转向只能上下使用,这一点不如三元矢量发动机。

二元矢量发动机

三元矢量发动机的应用主要还要看俄罗斯的,苏35使用的三元矢量喷管就是比较成熟的,比在卖给印度的苏30MKl好很多,三元矢量喷管可以以15度进行上下左右偏转,科幻度更高,设计和控制都比较复杂,对隐身和寿命上都有不小影响,但对其战机发挥大迎角机动更好,


二元矢量和三元矢量这两种方式美俄都是有研制的,只是出于各国研制的重点不同而选择,美国重视隐身而选择了二元矢量,而俄罗斯注重机动车而选择三元矢量。还有一种美国不用的落后技术卖给日本的绕流板,可以起到一些矢量发动机的特点,但性能就不如人意,就这种绕流扳技术被用于日本人的心神小飞机。

绕流板

在三元矢量发动机中像雅克141和F35B采用的矢量喷口为了让战机拥有垂直起降能力而采用的可以让发动机喷管以90度角垂直的技术,但这这种技术只能用于短距起飞和垂直起飞,在战斗中不能使用的。而三元矢量发动机像F35的发动机呈现为锯齿形,这样也对隐身有一定效果,俄罗斯为苏57研制的第二介段发动机也是锯齿形喷管。

苏57第二介段发动机

F35发动机
苏27二元矢量验证机


F15二元矢量验证机


墨天工


俯仰角度的二元喷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