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前几天又听说一个很有钱的抑郁症病人跳楼了,为什么一些人有钱后就容易抑郁呢?

老味馆168


有没有钱的重度抑郁症患者都有可能自杀。所以对没有住院治疗的重度患者家属有看护和监护责任。


会有那么牛


抑郁和有钱没钱关系不大。我一个好哥哥,有钱不说自己还很有能力很有才艺,大家都羡慕他。当时我们关系比较近一点,还有另外一个玩艺术的老大哥。经常都会在酒吧聊聊天。他经常对我说,他说也不知道为什么,找不到一个让自己轻松的方式。总觉得生活没意思。我当时还调侃说,你这么多钱,妻子也漂亮,身边人人羡慕,有家庭有事业。没意思就把钱给我得了。他总说感觉内心好像丢了什么,就像什么东西没了一样很痛苦。总是找不着那个东西。他告诉我,心里的痛苦远比肉体的痛苦大,当心痛到一个位置,肉体就不会再有疼得感觉。我没在意,我当时只是想有钱人真闲的慌。。没多久因为要过年了,我一个人也没意思,我就去外地玩去了,然后大年三十晚上,接到老大哥电话,说这个哥走了,我问去那里了,老大哥说去世了,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连夜赶回去。这个哥哥喝硫酸自杀了,喝的是硫酸,一整瓶可乐瓶子,而且是大瓶那种。我才知道什么是心里痛苦。。事隔没多久,一个妹妹也自杀了,也说心里痛苦,平时身边朋友都说,不缺吃不缺穿不缺钱的,也没谁和他吵闹,家庭都很温暖。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说心里很痛苦,就像丢了什么找不到了。。现在一个朋友的姑娘,昨天晚上给我说,她说她恨透了自己爹妈。他心里好像丢了什么找不到,我开导了一早上。。也许所谓的抑郁,并没头那么简单。


默良729


和有钱没钱没关系,我家有个亲戚穷的从结婚到五十多岁年年有外债,他就抑郁症,这种病很需要身边人的陪伴理解开导,就是自己与自己的情绪作斗争的过程,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无助孤独挺痛苦的,每年都会上我们这医院住院,


用户豆豆


1

内外不一的“分裂”,会诱发抑郁。

Sam是我一位来访者,他说自己得了抑郁症。

在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淡然地说,自己不缺钱。确实,作为一家私营企业的企业主,一双儿女都在国外读书,太太的父母、兄妹住的房子都是由他来提供的,而且是房价颇高的一线城市。几个简单的信息,他的财力可见一斑。

用Sam自己的话说:

“即便现在退休不干了,这辈子也丝毫不用为了钱而感到担忧”。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感慨:既然都这么有钱了,为什么还不快乐呢?很多人挣扎在贫困线上,还活得开开心心的,怎么一个亿万富豪会得抑郁症了呢?

这也是Sam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他不明白,金钱的充足为何没有给他带来想象中的快乐。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其实都可以分为两个层级,一个层级叫做“浅表”,它对应的是外在形式,是他人眼里的样子;一个层级叫做“内里”,它对应的内在需求,是自己渴望的模样。

当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需求和谐一致的时候,我们说,这个人处于“整合的状态”,Ta必然也是开心的、愉悦的;

可若内外不一致,我们则认为这个人处于“分裂”的状态,Ta自己肯定是痛苦的、难受的。

从Sam的表达——“金钱的充足,没有给我带来想象中的快乐”可以看出,富裕多金,是他生活的表象;渴望快乐,是他生活的实质。

而对于Sam来说,他符合大多数人对于“成功”的定义,无论是飞去伦敦喂鸽子,还是随便换一台新出的豪车,对于他来说,似乎都不是什么难事儿。但这只是他生活的表象。

这些表面存在的东西,不能够满足他内在真正的需求。这才是Sam抑郁的原因。

可是,他内在需求到底是什么呢?

2

对金钱的追求,源于匮乏感。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驱力。

就好像你喜欢的是某一类型的异性,这背后的驱力可能是潜意识的吸引;大家都喜欢用美颜相机拍照,这行为后面的驱力是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恋。

同样,对于Sam来说,拼命赚钱的背后,肯定也藏着他未曾意识到的驱动力。

据Sam回忆,在自己两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兄妹三人是被严厉的父亲养大的。

小时候家里很穷,有时候父亲会让他拿着碗去隔壁邻居家借米煮饭,为此,他受过不少冷脸白眼。不止于此,父亲有时候做工回来,会因为喝多酒或者心情不好,对他们兄妹几人暴打一顿。

Sam说,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内心就清楚地知道,他长大后一定要钱。

故事讲到这儿,相信你已经找到了关于Sam赚钱背后的驱力,没错,是源于小时候的匮乏。

每个人对于自身匮乏的东西,都会本能地去追求并以此获得补偿性满足,这是人类所共有的本性。

按理来说,当匮乏被满足的时候,就应该快乐了呀,可是为什么Sam还是郁郁寡欢呢?

这是因为,拼命赚钱的背后,其实还暗合着一条心理暗线:Sam赚钱,并不是仅仅为了弥补物质的缺失,更是因为小时候物质的匮乏,与之捆绑他人的嘲讽和白眼,他希望成年后的物质丰富,可以换来别人的尊重乃至敬仰。

用更直接的表达,似乎是这样的:他拼命赚钱,是因为不想再被人瞧不起。

也就是说,在Sam的潜意识里,“钱”与“瞧不起”这样的字眼是捆绑在在一起的。只要想到钱,或者想到物质,他内在的匮乏感就会如影随形地被唤起。

因为有钱,Sam也的确换来了很多人的尊重,但在他看来,那些人之所以尊重他,是因为钱,而不是因为他。如果他一旦没钱了,尊重也必然会随之消失。

对Sam来说,生活里的一切,似乎都是虚假的,是徒有其表的。

3

一个人的快乐,源于懂得拒绝 。

每个人都有通过自我肯定和通过人际关系而体验自我的习性,对于前者,我们可以叫作“自我界定”,对于后者,我们可以称为“人际中的自我”。

对于Sam来说,他体验到的“人际中的自我”,似乎是非常美好的:人们会夸奖、称赞、投来羡慕或者崇敬的目光。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不相信这些是真实的。

而之所以不相信,其实就源于他的“自我界定”。这种自我界定不是意识层面的,而是潜意识层面的。

也就是说表面上看,Sam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厉害,很多人都很在意他,但在潜意识深处,由于父亲的严苛、邻里的挑剔,他根本不相信自己的美好,他更相信自己不够好、有缺陷、不被爱、不被尊重,这才是Sam对自己真实的“自我界定”。

事实上,大多数人的抑郁,其实都源于这种内在的自我谴责、自我嫌弃,它是通过“内摄”了早年父母或其他重要养育者对我们的态度而形成的某种人格特质,因此,这类型的抑郁,也被称为内摄型抑郁。

这种根深蒂固的自我偏见,就像骨髓一样,融入了Sam的身体里,已经成为了他的一部分。所以,想要让他从潜意识上相信,没人瞧不起他,很多人爱他,实际上是非常艰难的。



马哥游钓


人抑郁的原因,就是放不下过去,而且是放不下过去的不开心的事,又对未来充满不确定,对自己的不认同!不能够活在当下!心理学的本我和超我的不合一,为什么道家讲天人合一,佛家讲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是本我和超我合一的境界,如果一个人能够活在当下就是不念过去,不畏未来!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会思考,过去的事情总去咀嚼,未来的事又总在担心。动物都是活在当下的,当然不是说做动物好。而是说人要学会活在当下!都说活在当下,那么什么是活在当下呢?一个人为什么喜欢游泳,为什么喜欢爬山?因为当那个时刻那种感觉就是当下!一个人只有在当下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心神合一的时候才是最美好的时刻!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活在当下,和自己在一起!不念过去,不畏未来!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来!活在过去将没有未来,因为当下下就是过去的未来,当下也是未来的过去!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幸福愉悦!活出内心的富足美好!


教育之道123


真实事件:杭州一个头条杨姓好友,四川人,孤儿女36岁,杭州两个经营门类及装修材料门市部,家住别墅很富有,08年初头条相识,通过聊天她吐露出厌世心里,时刻想陪同已故父母,得知她有抑郁症,从那时开始以父女之称,聊天来缓解她的压力,几个月来她心态好了许多,08年9月9日住院时,趁人不备自杀身亡,心病抑郁症真可怕。


念战友情


先让我们对抑郁症做个大概的了解,《我战胜了抑郁症》一书说到,这病如今成为了全球第四大疾患,百分之二三十的人群有轻度抑郁症。我国患者数量超过2600万,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伤行为终身发生率86.%,而其中只有10%的接受过专科治疗。

这种情况与我们多数人对抑郁症仍有大量的误解有关,认为全都是心理疾病,受过刺激,属于主观问题,只要“想得开”就能痊愈。

可事实上,成因非常复杂,任何人都有可能患该病,不仅仅是有钱人,或者是后来变成了有钱人才患。

病因主要与遗传,压力,人格,性别等有关,比如女性的产后抑郁,与金钱无关,与年龄也无关,也有孩子患者。

现实中,可能对得了抑郁症的有钱人关注过多吧,或者说,更多没钱的人总是感叹有钱就好了,认为有钱就是幸福快乐!很少忧愁抑郁,更不可能患抑郁症了,我认为,主要是源于误解。

无论是有钱还是没钱,只要积极治疗,都是可以战胜的,只是需要我们更多的去了解。





北祁红云


现在相对来说,确实有钱人比穷人更容易的抑郁症,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当你没钱的时候,你考虑的自然就少了,目标很简单,就是吃饱喝好。

然而,钱多了,顾虑就多了,整天想这想那。我们生活中会发现,越是贫穷的人往往越不喜欢计较,觉得大家都不容易,所以他们的胸怀总比有钱人宽阔。

自然忧愁就少了,很多事情都是因为自己想的太杂了,什么事情还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活着自然就累了。

当然,谁都希望有钱,也不是说有钱了就会得抑郁症,只是说有钱面对的问题更多了,这样一来,就更考验人们的心理素质了,如果你生平性格就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当然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抑郁症主要取决于你对外界的抗压能力,在逆境中成长,并且发出属于你的光,那自然是强者。

我有一个下铺,她家里非常有钱,她爸爸是著名公司的总经理,妈妈是经理。

她一到寒暑假就出国,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多么的遥远,也许做梦都梦不见这些。

有一次她周末回来给我们带了日本饼干,吃到国外的零食也是托了他的福。确实有钱人真的眼界不一样,很多东西他们都懂。也许你跟我一样很好奇,为什么那么有钱的孩子怎么不出国留学呢?

直到那一次,解剖老师叫我们自我介绍,她上去说,她选这个应用心理学这个专业主要是因为她的父母有很严重的焦虑症,每天都会通过吃药来缓解,她每次看到都好难受,她知道我们心理学上,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给熟人进行心理治疗。

但是他想通过这个专业学点这方面的知识,也可以认识这学方面的朋友。她没有去更好的学校,是因为她爸爸妈妈只有她一个女儿,舍不得她离开他们的身边。

所以,无论是有钱人还是谁,都希望你们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吧,只要天还没有塌下来,一切都不是最糟的!


小橙子心理学


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试着论述一下。

金钱,在当今时代“被充当”了承载生活目标的任务。但是,钱其实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是人们误解了金钱?还是金钱和大家开了个玩笑?以为有了钱就能拥有一切,一路走来的历史,会告诉我们真相是什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少把金钱捧为至高至上的。“粪土当年万户侯”、“富贵不能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古人内心对金钱潜在的普遍观念。

尽管那时的人们离不开钱,但不认为钱能解决一切问题。古人也得种田、经商,也得为了获得金钱而努力。但是,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非常有钱。非常有钱的人在那个时代仅仅是极个别现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非常有钱。

即便是商人相对容易获得金钱,但当他们真正拥有了金钱之后,他们也并不会由此而产生心灵上的倾斜感。因为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从来都不是以金钱为评判一个人的最高标准,因此,没人会觉得有钱能怎样。

然而今天,不得不承认,在近几十年中,整个社会确实出现了金钱至上的思潮,似乎人们的主要生活追求就是为了钱,也似乎有了钱就有了一切。

同时,高速发展的媒体在这个问题上又是推波助澜,到处传播获取财富的传奇故事,弘扬富人们的生活方式。电视上见到的是地产商、企业家们不停的演讲,青年人受到的教育很多都是如何创业、如何赚钱这样的导向。似乎赚钱就是当代人生活的唯一目标。

然而,真是那样吗?错了。因为把金钱抬到如此尊贵的位置上,它是“德不配位”。

因为,金钱从来承载不了人们在精神世界寻找心灵对话的重任,而精神世界的充实感和获得感,才是解决生命本源问题的关键。

如此一来,那些拥有很多金钱却得了抑郁症而自杀的人的行为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因为一个人的精神质量和他的财富并无必然联系。相反搞不好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一个人在没有拥有金钱之前,他来不及、也没有机会去思考“生命是为了什么?”这样深层的哲学问题,同时舆论也缺乏相应的引导。于是,他会埋头苦干,一门心思只想到怎么赚钱。他在赚钱的过程中忙的不亦乐乎,甚至是忙的非常“充实”,他以为他只要有了钱(今天有个名词叫“财务自由”也是这个意思),那么他就会幸福并拥有精神上的回馈感。

他甚至还会用很多所谓的“励志”故事来鞭策自己,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在电视里到处给青年人宣讲创业故事的人;也能成为年度人物去在各种场合接受掌声和鲜花的人……

终于,有一天他获得了金钱,目标似乎是实现了。但是他想用钱进一步去获取的那些别的东西,却一样也没有得到。

有钱人是害怕寂静的。

因为只要在寂静的夜里,才能远离喧嚣、远离周围那些靠金钱才能维系的背景,远离那些对金钱充满艳羡的目光……离开了这一切,有钱人和没钱人其实一模一样。

这时候,有钱人的心理就失衡了——我赚了那么多钱,本该与众不同啊?可怎么好像我什么都没有呢?

当他赚够了钱之后再回来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个不得不面对的哲学问题的时候,他的内心是负担沉重的。当财富和他现实中的境遇发生冲突、又无法给他解释为什么财富对他精神世界的改变如此无能为力的时候,一些人就崩溃了,表现出来就是抑郁或自杀等过激行为。

这一切,归根到底就是错误的价值观和真实生命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所造成的。

本题的答案个人理解如此,欢迎大家继续深入讨论。


他山一石


抑郁症是心里疾病,跟穷富没有关系,

自杀的人,都是内心比较空虚,没有任何的恋想,感觉自己如同行尸走肉,活得非常痛苦,亲人如果理解,拉一把也就不会走向死亡了,往往亲人会忽略了,不但不给温暖,而是责备和歧视,恨铁不成钢,最终也就结束了生命。

家人自杀,是亲人的悲哀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