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今年许多靶向治疗癌症的药都纳入医保了,是否意味着化疗药可以被淘汰了?

卢轶称心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靶向药物(包含PD-1/PD-L1免疫抑制剂)可以说是最近三十年在药物领域非常重大的突破,一直认为在医学界与癌症斗争的很长时间内都没有突破,终于在靶向药物方面取得了进展。加上现代媒体的力量。大有在靶向药物的助力下,即将击败癌症的感觉。比如五年生存期提高了;癌症死亡率低了;药物使用后肿瘤无进展时间延长了等等。

实际上人类在抗癌方面取得的成绩,很多是集中在一些恶性程度不高的癌症以及对癌症的早期发现上(早发现早治疗)。具体到晚期癌症,很多治疗的效果并不好。比如,晚期肺癌(非小细胞)的五年生存率也就4%左后;小细胞肺癌的五年生存率2%左右。甚至胆管癌和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比上次统计时还有所下降。

这些例子大致可以说明:

靶向药物有效,甚至有很多优点,但是在癌症治疗中还未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批准的大部分药物都是在晚期,对于中期患者需要化疗辅助治疗或单独治疗时,并没有足够的试验数据证明具有替代性。

靶向药物的种类有限,截止到现在全世界的靶向药物也就不到百种,集中在非小细胞肺癌EGFR、ALK、ROS1等、乳腺癌HER2,BRCA1/2、结直肠癌的VEGFR(抑制血管生成)等,可是需要面对的恶性癌症种类和靶点太多,远远没有试验出足够药物。

癌细胞的能力也很强,很多靶向药物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会出现耐药,如果没有新的靶向药物,或许还要返回化疗的方案。比如肺癌,当奥希替尼耐药后,医生还是会建议化疗。

最后两点就是研究显示,在靶向药物的使用上,对于患者总生存期的帮助并没有太多提高,主要提高的是肿瘤无进展时间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在治疗经济学上看,靶向药物处于新生阶段,研发费用和药物费用更加高昂,限制了普及范围。

基于以上的原因可以看出,在未来不短的时间内,化疗都还会是癌症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靶向药物需要更多更快的研究才会逐步竖立起新的抗癌大旗。


美中嘉和聊肿瘤


靶向治疗的出现,是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突破,它让基因检测阳性的患者,大大延长寿命,有少部分幸运患者,单纯依靠靶向治疗能够生存5年以上。但也有很多病人需要配合化疗,实现强强联合。

这是一位54岁女性,因为胸疼发现左侧肺癌,已经侵犯胸膜并且发生胸膜结节状转移。

这种情况已经无法手术,通过化疗和靶向治疗,到今年已经4年多了:

中间病情有过反复,转移瘤曾经增多增大,还接受过一次放射性离子植入。


中晚期癌症常常需要多种手段联合使用。

在肺癌的治疗方面,治疗进展是具有EGFR敏感突变和/或ALK融合基因等驱动基因的肺腺癌,靶向治疗有效率高于化疗,大约为40-70%,高于化疗的30-40%,但大部分口服TKI的病人在平均10个月时(7-11个月)会出现耐药后进展,此时若有T790M突变,可改用奥西替尼。单用靶向药物3年以上的,属于少部分病人。 但有很多病人耐药之后改用化疗,依然能取得很好效果。

肺腺癌突变率约为50%,不吸烟、亚洲女性可达到60%,鳞癌仅有10%左右。 总的来说,通过化疗、靶向药物的组合,大大延长了病人的总生存期。而且靶向药物的研发,一直在保持较快增长。如果能找到足够多的靶点,开发足够多、足够便宜的药物,很可能会使中晚期癌症病人带瘤生存10年以上,那将实现历史性进步。


影像科豪大夫


近两年来,来自癌症患者的好消息不断,首先,进口抗癌药物实行零税率,抗癌药物价格开始下降。还有个非常好消息,通过与制药公司的谈判,许多靶向治疗药物都大幅降价,如针对乳腺癌的靶向药物赫赛汀,原来的1支就要约20000元,现在降到7600元/支;原来的5000元一支贝伐珠单抗。新的支付标准是1998元。此外,降价后,国家将这些药品列入医疗保险补偿清单,除降价外,还对医疗保险进行补偿,大大减轻了癌症患者的负担。如果贝伐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一个同时有三个病人的病人在降价前必须自己付15000元。降价后,仅5964元,医疗保险报销80%,患者只需支付1192.8元,不到原价的十分之一。

既然靶向药纷纷降价,副作用大的化疗药,是不是要被淘汰了,很多患者有这样的疑问。让我来科普一下,化疗药是不是真的没有用武之地了?

靶向药物是一种专门针对肿瘤特异性靶点的治疗药物。也就是说这些靶点一般只在肿瘤细胞中表达,或者正常组织表达量非常低,所以靶向治疗可以实施精确打击,对正常组织损伤很小。确实是这样,与传统的化疗相比,靶向药物具有效果明显,副作用小等优点。

靶向治疗药物很好,但是靶向药物非常贵,一瓶药物动辄上万,使得许多患者望而却步,从今年开始,有一些靶向药物纳入了医保,例如治疗乳腺癌的赫赛汀,治疗结直肠癌的贝伐单抗。使得更多患者能够用的起靶向药了,随着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化疗药物是不是就可以被淘汰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至少从现在的医学发展水平来看,靶向治疗并不能代替化疗:

第一,靶向药物有严格的适应症,不是人人都可以用

靶向药物,顾名思义,是针对特定的靶点,只有肿瘤细胞携带有这些靶点,才能够使用。例如赫赛汀,只有HER-2基因扩增的乳腺癌患者才能使用。而HER-2基因扩增的乳腺癌,只占20%左右,其余80%的患者,是不能够使用靶向治疗药物的。

而且,大部分靶向药物的治疗适应症是晚期肿瘤,例如治疗大肠癌的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适用于已经出现全身转移的,无法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那些中期的患者,只能够使用化疗,不适用于靶向治疗。

第二,靶向药物需要与化疗联合应用

靶向药物单用的时候,效果一般,需要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靶向药物的作用,两者通过不同的机制,联合杀死肿瘤细胞,达到协同作用,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因此,从目前医学发展的角度来看,靶向治疗不能代替化疗。我们期待有一天,根据每位患者的肿瘤情况,为每位患者开发出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使靶向治疗真正有效,实施非常准确的抗癌治疗。希望这一天很快到来,这样我们就能逐渐消除化疗药物的所带来的副作用了。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点击右上角“关注”后,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平安好医生官方号


这个问题在任何一个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医生能够做到的,就是在这个时代下,给与患者最有效的治疗。


1. 靶向药物不是人人都能用的。


不是人人都能用,并不是歧视,也并不是因为价钱,而是因为靶向药物的作用位点,只能是存在基因突变的肿瘤患者。目前常见的基因位点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EGFR,少部分包括ALK,ROS-1,C-MET等位点,也有一些靶向药物可以使用。


为什么在中国靶向药的影响力非常广,甚至平常老百姓得了病,街坊邻居也有的会建议靶向药?这主要是因为,在亚洲人的女性患者当中,EGFR突变率高达50%,而这个比例在欧美国家只有不足10%,就导致了中国靶向药的应用范围较广。


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并不建议在不进行基因检测的时候盲用靶向药,除了很难明确病理,患者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在头条曾经建议过一位患者,盲吃真的有效,但是这个做法不建议广泛效仿,还是需要医生来评估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


所以对于中国的患者,只有不到一半的腺癌可以用靶向药,而剩下一半腺癌,所有的鳞癌,小细胞肺癌等等,化疗是最佳的药物。


2. 靶向药物并不是早中期患者的首选


目前在手术前后的辅助和新辅助治疗方面,化疗仍然是起主导作用的。即使是对于基因存在突变的患者,目前还没有证据证实在这部分患者应用靶向药会优于化疗。


其实换句话说,化疗是一种很普适的方法,即使存在基因检测,也可以在化疗耐药之后进行靶向治疗,相当于留了后手。如果先用靶向治疗,往往耐药之后化疗的作用也并不佳。


因此在证据还没有充分之前,手术前后的治疗还是以化疗为主。


而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如果存在基因突变的话,那么靶向治疗是绝对优于化疗的,这个是存在定论的。



靶向治疗的费用往往远远高于化疗,因此你会发现在偏远的地方,化疗仍然是治疗的基石。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甚至连美国的医疗都有要拖垮的趋势,就是因为它的研发成本和周期太高,几个亿研发出来的药物,未必能挺到上市就会夭折,大大增加了药物的成本和售价。


因此在中国,能够尽快实现自主创新的药物,是我们当代医学家和科学家努力的方向。例如浙江贝达的EGFR突变靶向药“埃克替尼”,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药物,不但效果和进口药易瑞沙相仿,副作用也相对轻,价格也低一些,我们由衷地希望这样的药物越多越好。


北大肿瘤王兴医生


从第一个抗肿瘤靶向药物“赫赛汀”问世到现在已有20余年,正是这个药,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和效果。

近10年来,靶向药物的研发也是突飞猛进,目前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领域尤为成功。靶向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一种重要抗肿瘤的方法。靶向药物上市之初,价钱普遍较昂贵,一般家庭难以承担。现依靠于我国医保政策的进步,大部分靶向药物已经耐人了医保,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题主所问是否意味着化疗可以被淘汰了?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听我慢慢分析:

什么是抗肿瘤靶向药物?

顾名思义,靶向要的“靶”字就是打靶的“靶”,靶向治疗就好比是打靶。在细胞分子水平上,以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或一个基因片段)为靶点来设计相应的药物,药物进入人体后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结合而后发生作用,造成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死亡,但不影响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这种药物即为靶向药物靶向药物的抗肿瘤机制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1)阻止信号分子和受体的结合;2)抑制激酶的催化过程。

抗肿瘤靶向药物的优势在哪?

首先:优点就是更精准,较少的正常细胞的伤害。不像放疗、化疗除了杀伤肿瘤细胞以外,还会杀伤正常的组织细胞,病人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脱发、白细胞减少等等很多副作用,靶向治疗就是瞄准了靶心打,只对肿瘤细胞产生作用,不杀伤正常的组织细胞,相对来说副作用较放化疗小。

其次:如小分子靶向药物大部分都是口服的,患者服用起来较方便,可以自行在家服用,无需住院,医从性更好。

1、是抗肿瘤靶向药物种类不足,还有待继续研发。目前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肠间质瘤、结直肠癌、淋巴瘤、肝癌、肾癌、白血病治疗的领域尚为成功。但仍有很多其他癌种几乎没有靶向治疗药物可用。

2、靶向药物治疗也有一些副作用,如皮肤毒性、消化道不良反应、心血管毒性、肝脏毒性等等。

3、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一样有耐药性,如EGFR-TKI抑制剂抗肿瘤治疗,大部分病人在8个月左右就开始耐药,一旦耐药可能就需更改其他治疗。

4、很多的靶向药物单独使用并不能使患者获益,需要与化疗联合才能获益。


小结:抗肿瘤靶向药物的问世,给很多的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特别是给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肠间质瘤、白血病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期。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其它癌种的肿瘤患者无靶向药物可用。期待着更多新靶点的发现、新药的研发上市!


肿瘤科邱医生


作为一名医生,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靶向药物是一种专门针对肿瘤特异性靶点的治疗药物,与化疗相比,靶向药物能够精确制导,对肿瘤细胞实行精确的打击,所以具有效果明显,副作用小等优点,但是靶向药物非常贵,一瓶药物动辄上万,使得许多患者望而却步,从今年开始,有一些靶向药物纳入了医保,例如治疗乳腺癌的赫赛汀,治疗结直肠癌的贝伐单抗。使得更多患者能够用的起靶向药了,随着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化疗药物是不是就可以被淘汰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至少从现在的医学发展水平来看,靶向治疗并不能代替化疗:

第一,靶向药物有严格的适应症,不是人人都可以用

靶向药物,顾名思义,是针对特定的靶点,只有肿瘤细胞携带有这些靶点,才能够使用。例如赫赛汀,只有HER-2基因扩增的乳腺癌患者才能使用。

而且,大部分靶向药物的适应症是晚期肿瘤,例如治疗大肠癌的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适用于已经出现全身转移的,无法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那些中期的患者,只能够使用化疗,不适用于靶向治疗。

第二,靶向药物需要与化疗联合应用

靶向药物单用的时候,效果一般,需要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靶向药物的作用,两者通过不同的机制,联合杀死肿瘤细胞,达到协同作用,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所以,从目前的医学发展来看,靶向治疗还不能取代化疗,随着医学的发展,会不会出现新一代的靶向治疗药,完全取代化疗,让我们拭目以待。


普外科曾医生


对于已经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癌症一般只能去肿瘤内科接受内科治疗,最传统的肿瘤内科治疗方法就是化疗,通过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来杀死增生活跃的肿瘤细胞,因为化疗药物特异性不强,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体内增生活跃的细胞,比如骨髓细胞,所以化疗后常有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人们大多觉得化疗副反应太大,所以不太能接受,其实现在随着化疗药物的升级换代其毒性已经有所下降,加上辅助治疗药物,大多数患者是能够耐受化疗的。



靶向治疗是治疗晚期肿瘤的新方法,其具有靶向性,精准攻击肿瘤细胞,副反应相对小,也大多是口服药物,服用方便。前两年靶向药物用的不多主要是由于其价格十分昂贵,有时候一个月就要花费四五万买药,很少有家庭能够承受的起,而且这个靶向药物要一直服用至耐药,经济问题限制了它的推广。



目前,很多常用的靶向药物已经纳入医保,价格相对前几年有大副下降,很多癌症患者也用上了靶向药物。但靶向药物并不能替代化疗,一方面有些肿瘤并没有可用靶向药物,化疗是唯一的选择,另一方面靶向药物的价格还有下降的空间,期待研发出更多新型的靶向药物。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这个我可以明确的回答你是不可能的。

首先,靶向药治疗的专精度很强。虽然现在已经有不少的靶向药,纳入了医保,那还有更多的癌症,是没有办法用靶向药的,尤其是已经纳入医保的靶向药。

还有,可能由于靶向药,宣传的太过了,而且呢,宣传过程当中并没有介绍靶向治疗的方式。事实上,靶向药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靶向治疗这个系统工程当中,化疗也是要伴随着同步使用的。靶向药很早就有了,只能说针对某些癌症比化疗更好一点,否则癌症不会依然是世界性难题。

癌症最可怕的问题在其大的抗药性,和不可预知的变异。事实上靶向药用到一定程度就会由于抗药性而不起作用。还有癌症一旦在治疗过程当中发生变异,那么所采用的靶向药也有可能不起作用。这些时候,以化疗为主的治疗系统就是一个重要的替代方案。

最后其实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哪怕靶向药已经纳入医保,费用已经有所降低,但依然不是所有家庭都可以承受的。在这种无奈当中,化疗系统治疗,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替代方案。

营养海贼团船长~肖云涛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营养学会会员

衡膳营养讲师、营养大使

擅长上班族营养、癌症营养

专业 靠谱 实用 风趣 就是营养海贼团,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上贼船


营养海贼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靶向治疗。药物靶向药物是一种专门针对肿瘤特异性靶点的治疗药物。有些甚至是只有某些特定的突变靶点,靶向药物才有疗效,因此很多的靶向药物需要先做基因检测,明确是否有特点的突变靶点,才可以使用。靶向药物的优点在于精准作用于特定靶点的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损伤很小。

而化疗则基本上是采用细胞毒性的药物杀伤肿瘤细胞,正可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正常组织同样也会受到损伤。尽管化疗副作用大,然而对于很多的患者没有相应的靶点突变,化疗还是一线选择方案。另外还有很多肿瘤,并不是某种明确的致病基因,这样也只能依靠化疗药物杀灭肿瘤。


中肿泌尿董培大夫


手术、化疗及放疗是传统癌症治疗的三驾马车,就目前的医学研究水平,靶向药物即便是免费使用也是无法替代化疗的地位。

不同类型的肿瘤,化疗的应用价值也不一样。比如,淋巴瘤、白血病、绒癌、睾丸癌等,化疗的价值比较大,能够有很好的疗效,甚至化疗后可以达到治愈;对于晚期肺癌、胃肠道肿瘤来说,化疗也可以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研究出来的靶向药物中,针对的肿瘤类型非常有限,包括肺癌、乳腺癌、CD20阳性淋巴瘤、结肠癌、肝癌等。研究最多的是肺癌,尤其是肺腺癌针对EGFR的小分子TKI靶向药物,比如口服的一代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二代的阿法替尼,三代的奥希替尼(即常说的9291)。静脉使用的包括贝伐单抗,爱必妥,可用于肺癌、肠癌及头颈部肿瘤,这类靶向药物必须与化疗药物合用产生协同作用,增加疗效。对于乳腺癌来说,靶向药物赫赛汀也是需要与化疗药物合用之后再单药维持治疗。用于CD20阳性的淋巴瘤,靶向药物美罗华可以显著延长生存,有效率达95%以上,仍然是和化疗药物同时使用,单药效果不佳。针对肝癌的靶向药物索拉菲尼其实有效率非常低,不到20%,甚至有专家认为临床实际应用中有效率不到10%。

除此之外,靶向药物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必须有靶点才能发挥作用。靶向药物问世以后,许多人并没有从中获益或者获益很小,这就是因为大部分人并不存在靶向药物所针对的靶点。 在亚洲裔的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中,约有一半的人存在EGFR基因突变。ALK突变发生率,为3%-7%,我国约为10%。乳腺癌及胃癌病人中FISH检测her-2强阳性才可以使用靶向药物赫赛汀。结肠癌患者只有KRAS野生型才可以使用靶向药物爱必妥(C-225)。所以对于没有相应靶点的病人是无法使用靶向药物的,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晚期患者只能选择化疗。

靶向药物耐药的问题目前仍是医学难题,许多对靶向药物有效的病人,在半年至一年期间发生耐药,不出现耐药的病人比较少见,肺癌病人用完三代靶向药物如果都耐药了,可选择的治疗方式就比较有限了。虽然医学在发展,但一种药物的研发至临床成熟使用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靶向药物即使进入医保,自费部分仍然是比较高的,对许多普通家庭仍然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所以就目前来讲,化疗是绝对不会淘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