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清军入关时只有十几万的兵力,为什么吴三桂的30万精兵打不过?

吴三桂当时要是有30万精兵,现在说吴三桂就是大周圣祖三桂皇帝,一生击败满清,收复台湾,抗击沙俄,平定准噶尔,文治武功,天下第一,千古一帝!

清军入关时只有十几万的兵力,为什么吴三桂的30万精兵打不过?

有据可考多方资料显示,在山海关的吴三桂手中只有五万左右士兵,并且在山海关大战中和李自成打仗尚且处于下风,何况是和多尔衮!

了解吴三桂,其实应该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出。

明末气数已尽,群雄并起,吴三桂作为明朝最后可以依赖的军事力量体系,成为在辽东防御清军的中流砥柱。如果没有吴三桂,清军早就长驱直入了,当然,加粗这句话是人们长期以来幻想的情绪,真实的历史是假如皇太极不死,清军早就干吴三桂,突破山海关了!

清军入关时只有十几万的兵力,为什么吴三桂的30万精兵打不过?

吴三桂其实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重要!在1640年到1642年的松锦大战,明朝九边精锐,十三万大军在松锦战场损失殆尽,吴三桂虽然“首功震辽东”但是也就是仗着跑得快,才逃出清军的追击,明朝主帅洪承畴(吴三桂的直系领导),辽东名将祖大寿(吴三桂的舅舅)全部被俘,吴三桂要是有那么猛,早就干翻清军,哪还有清军入关这一出。松锦大战后,宁锦防线被清军突破,拿下山海关,清军就可以策马奔腾了,但是,从1642年到1644年清军迟迟未能突破山海关是为什么?

是因为害怕吴三桂?并不是,是因为皇太极突然暴毙,一直到1643年年底,清朝都处在内部权力交迭,影视剧中经常演的多尔衮、豪格、孝庄、顺治,这个时候正在为了皇位争的你死我活。

清军入关时只有十几万的兵力,为什么吴三桂的30万精兵打不过?

在1643年的时候,虽然满清消停了,但是李自成的农民军并不消停,在明军西线全歼孙传庭部,李自成1644年定都西安,准备北伐进京。从西安到北京,一路走的太顺,直接就干到北京城下了,崇祯拒绝和李自成和谈,而勤王部队都没有到,李自成打进北京。

在这个时候,吴三桂从宁远(吴三桂的驻地是宁远,并不是山海关)起兵勤王已经进入关内,但是听闻北京城破,开始驻足观望。

李自成有意招降吴三桂,并且给吴三桂送去四万两白银的军饷,吴三桂表示愿意投降,但是回京的路上又自己家的仆人说,李自成的部队劫掠了吴三桂的家,吴三桂于是返回山海关以观时局变化。

清军入关时只有十几万的兵力,为什么吴三桂的30万精兵打不过?

李自成见吴三桂夺走山海关(山海关先前已经被农民军接收),于是率领军队来打吴三桂,这只军队说了不详,有6万,10万,20万等多种说法。在这只部队来的路上,满清的多尔衮已经获得了清军的最高实力,借着北京城破,于是动员全国(清国)准备入关,走到锦州时,吴三桂派人来求救,邀请清军入关,一同对抗李自成。

多尔衮立马答应吴三桂的请求,率骑兵赶赴山海关准备加入战斗,此时,正是李自成的农民军和吴三桂所谓的“关宁铁骑”打的最激烈的时候,当时吴三桂已经不能支撑,于是多尔衮率部加入战斗序列,李自成大败而逃。

清军入关时只有十几万的兵力,为什么吴三桂的30万精兵打不过?

当时的李自成,实际上只有四五万兵力,在山海关处在农民军和清军的夹缝中,要么二选一,要么一打二!想要不死的那么难看,当然是选择实力较强的清军了。

所以,根本不存在吴三桂拥兵三十万,如果吴三桂要是有三十万,当时就不会等到清军动身而在山海关被动的等待李自成来锤他,早就直接开赴北京干死李自成了。

我一个朋友和我说过,不要和太聪明人办事,我却偏要说,宁远和聪明人办事也不要和傻子办事,因为和傻子你办不明白事,在明末山海关三方实力博弈中,无疑吴三桂和多尔衮是聪明人,而李自成是傻子。如果李自成不是傻子,就不会不约束手下抄吴三桂的家;如果李自成不是傻子,就不会直接逼迫吴三桂,将其逼向对立面的满清;如果李自成不是傻子,怎么会放松对清军的警惕性,一直以来,清军才是威胁中原王朝的最大隐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