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考上研究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sorry逾期不候


我是2008年从中南大学大学毕业的时候就考上中南大学的研究生了。距离现在已经有十年,当时的很多感觉已经模糊了。因为考研之前的准备比较充分,听到考研结果的时候心情是比较平静的,觉得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现在觉得读一个研究生,收获还是蛮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锻炼了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研究生老师上课的时候比较少,更多的时候是做自己的科研。结果的好坏都反应在论文里,所以,研究生的时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我这一点确实在研究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第二点,视野更加开阔了。小时候我父亲就总是跟我说,读小学的时候,同学都是村子里的:读中学的时候同学是镇里的;读高中的时候同学是县里的;读大学的时候同学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读研究生博士那么同学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你交往的人,认识的人,在不断的扩展,这对你自己以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对于一直在农村里生活的父亲,能说出这番话,我一直很敬佩,也很赞同。

第三,为家族增光了。我来自湖南的一个农村,村里没有出过重点大学的大学生,更没有研究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我成了家乡的孩子们需要超越的一个标志。我的父母亲,我的亲戚们也以我为傲。很多人说现在上大学没用,然而我研究生毕业工作后,过得还是比家里很多没有读书的小伙伴们好很多。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说,读书仍是改变农村娃出路的最好选择。



读研究生的时候,多数时候是忙碌的,紧张有,欢乐有,焦虑的时候也很多。现在回想起来,都是一门财富。


蓝子故事坊


我已经研究生毕业2年多了,现在说考上研究生是什么体验,现在回想起来都有点模糊了,我从自己和家人两方面来说一下考上研究生的体验:

自己:

考研是人生中第二场艰苦的战役(第一场是高考),而且更加痛苦,你必须要在这段时间里,把你所有的小宇宙都迸发出来。这中间要学会坚持,学会耐心,学会忘掉一切,学会自我调整,更要学会自律。整个过程要持续1年,有的是两年。我记得当时考研的人很多,从图书话一直排到宿舍门口,大概1公里,甚至有人在图书馆门口睡,这个一点都没夸张。想想当时跟小伙伴们约好去图书馆,谁排在前面谁抢座位,先到的恨不得把半个图书馆都包下来,为了给同伴抢座位也是拼了小命,我是江苏的,那时候天气很冷,大家都得往有空调的地方挤,结果有的人抢了上厕所的位置打了起来,整个图书馆都热闹了!现在觉得考研的孩子真不易啊,但是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考研结束后就是想法设法的联系导师,这个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当时我们确实各种联系,不然导师要的名额满了,就选不到好导师了!这个过程也要1.2个月吧好像,直到最后结果下来,被录取了,本以为会有种不一样的惊喜,但却是一种麻木,也就那样!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时间拖得太久了,也许是因为早就觉得这是我应得的!总之内心除了久违的轻松,并没有过多的愉悦感,而真正给我带来激动的是家人的反应!

家人:

得知我考上研究生的那一刻家里都是欢声笑语,每个人似乎都比我激动多了,尤其是老爸,他以前从不唱歌,唯独那一次,竟然手舞足蹈的唱起了歌,也许对他来说这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对一个农村人,能培养出两个研究生(我哥也是研究生)那是最大的成就,想到这些,自己也难以抑制内心的情绪,不仅为自己,也为老爸实现了梦想!

当然对于研究生的憧憬我还是挺激动的!毕竟有个更高学历和学位,以后也能找到好工作,也会更加自信。这就是我所有的体会了!


笨小孩的大学


当年考研报考的是top10的学校,但由于自身没有发挥好以及那一年的复试线大幅升高,最终没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当时的心情确实很糟糕,回想过去一年为了实现梦想,考研复习付出了很多,结果却与目标失之交臂。家里人劝我争取调剂,或者二战。二战基本是不可能的,我无法想象再复习一年的场景,很难熬下去,最终结果可能更糟糕。于是,还是决定调剂。

由于成绩还行,所以能够争取到一个211学校的调剂名额。在复试之前,联系导师、准备英语自我介绍以及复习专业课,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都一一做好。去的时候也没有多想,也没有期待什么,只是想去试试看。第一天体检和笔试,第二天面试。面试完了之后,在教室外面等待结果。不久后,老师在教室里当场宣布录取结果,当时听到自己的名字时,内心其实还是非常高兴的,毕竟一路下来真的非常不容易。

结果出来之后,我就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家人,他们都对这样的结果感到非常激动,可以说比我自己还高兴。家人始终支持我考研复习,直到后来考研调剂依然如此,所以我非常感谢家人对我这一路的支持。

尽管最终没上之前报考的学校,但一想到下半年就要去上研究生,心里还是十分期待的,这就像当年高考结束之后憧憬未来的大学生活一样。不过,研究生的生活当时大概也能想象得到,因为本科期间曾在课题中做过实验,接触过一些硕士研究生,知道他们每天的任务主要是看文献、讨论课题、做实验、整理实验数据、撰写论文。总之,考研、读研这条路我无怨无悔,这是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经历,使我受益匪浅。


火星一号



我是04年上的研究生,老公也是同一届的(不同校),07年毕业后定居北京。

转眼已是10年,又是一年研究生复试季,看到这个问题很是触动。考上研究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想我有一点儿发言权。


先说说我考研之后的收获吧。

1, 学历和学力的提升。因为我本身是中师学历,原始学历是中专,后来在工作的同时,通过社会自考,获得大专、本科文凭,然后参加全国统考,得到硕士研究生学历。

2, 读研期间,我入党了。个人感觉,对思想上有要求的人,工作后在单位入党难度比较大,在学校里相对容易一些。

3, 读研期间,认识了我老公,也算补上了因为考研失去的那些花前月下的浪漫。

4, 毕业之后,我们俩进京工作,定居北京。

所以,如果你问我,考上研究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首先,考上以后,是一种梦想成真的喜悦。我记得我在备考的时候,学历累了的时候,经常给自己洗脑,畅想考上以后的生活,然后咬紧牙关继续看书,练习。

其次,对偷偷摸摸参加考研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华丽转身的感觉。这个是对那些有工作的,仍然像继续提升自己的人来说的。

再次,可能会因此换一个城市,换一个职业,带来很多之前想到或想不到的变化。

提醒一点,考研成功,就像我当年考研的英语作文题一样——只是一个新起点。千万别误以为,考上研究生就是成功了。研究生毕业以后,仍然要面临着就业、升学的选择。现在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是名校、合适的专业、自己读研时很努力、家里有人脉,就业也并不一定十分满意,尤其是在一、二线大城市。

但是,不管怎么说,考研,都是人生中的一次历练。那些苦读的时光,那些放弃休闲,别人玩耍你孤零零泡图书馆的日子,那些同一本书看到吐还要再看的忍耐……都将成为你记忆中一颗璀璨的珍珠。


祝愿大家都梦想成真!


三分之一


说说考研的惨痛经历!

如果不是英语拖后腿,我现在已经上博士了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专业成绩和总分过线很多,唯独英语差点,差点就是没考上,差点就是再来一年。

想当年考南师,总成绩384,专业二看错时间了,两个半小时答完考了137,但是!英语43,我们的过线分是55啊… 知道我的心情嘛,真的是要自闭,抑郁了。


来一群学霸镇楼

然后我就觉得心凉了,放弃了,去上班了。当然工作还可以。

工作之后还是要继续考,好吧,这一次很顺利的考上。但是仍有不满意的地方。 直到现在,马上要考博了,希望一切顺利。

坚持考研的人真的都是孤独的,能耐得住寂寞的,这个过程真的很难熬,特别是二战,甚至三战的同学。看着同学都工作了定下来了,自己还在考试,前途未知,这时候心里真的很脆弱也很强大。还是要相信,考上研究生肯定是要比本科强点的。

说说考上研究生是什么感觉

临出成绩还有一周的时间,我就开始焦虑,失眠,没事儿心里就在琢磨英语分数,阅读最低多少分,新题型最低对8个,大小作文最低多少分,然后加加看,真的每天都是如此。

到临出成绩第二天,有一天晚上做梦,梦见出成绩了,总分和专业成绩都看得到,但是就英语成绩看不清楚;又接着做了第二个梦,所有科目都是三 四十分,我去,马上惊醒。

我们是下午出的成绩,到下午一两点就看见有人说可以查成绩了,我就颤颤巍巍的拿着ipad查,第一次查没出来;过了十分钟很多人都说查到了,我更颤颤巍巍的查,进入成绩页面后,先看总分,再看英语。一个368,一个58。我的天啊,天空一片晴朗,我当时就叫起来了,那一刻觉得全世界都是我的,我终于对得起自己了。



有没有和我一样经历和感受的宝宝们?


冰冰寻乐子


研究生毕业已经几年,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那些“拼命三郎”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一个人生阶段。

八月份准备考研,复习了五个多月,第一次暑假没有回家,每天早出晚归留恋在自习室,每天非常充实。以笔试面试双第一且免修英语的成绩进入了我理想中的大学。

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很开心,那时觉得只要肯付出就能收获自己想要的,并将未来的研究生生活畅想得非常完美,将在专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然而,读了研究生以后,我觉得其实导师的作用真的很关键。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到了国内唯一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进行学习,希望能够了在专业方面更加精进。然而,现实却是让我有点小失望。因为我的导师,当时年龄也很大了,且正处于研究转型期,对我们这一届(只有两个人)的学生,进行的是放羊式管理,这就造成了我们在专业进步方面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进展。但是,反观我的室友,她在自己导师的带领下,每周做实验,到我们的合作单位进行实践,还要阅读大量的外文文献,定期开导师见面会……

看着她繁忙的身影,我觉得非常羡慕,甚至还帮她翻译过一大部分英文材料,即使这样的简单的培养,也奠定了我今天翻译出版英文书籍的基础。

所以,导师在你的研究生生涯中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他能够了引领你专业的发展,开阔你的思维和眼界,甚至影响你职业的成长和发展。

当然我学得是一个冷门专业。


不不曰


说下我自己的经历吧,2017届考研人本科就读于北京某重点211,对于我来说,我没有像其他学生的魄力和胆量冲刺名校,所以为了稳妥起见就就考了本校,由于之前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考研,就耽误了一些时间准备,只复习了五个月,当时考试就觉得能考上自己的学校就行,分数不用太高,但是自己还是非常不自信,压力非常大。查分时那几天心情很急躁,情绪也不是很好,知道自己的成绩以后一切都释然了,我的分数竟然还是最高的,当时心里面是真的很高兴,终于又有学上了,现在我已经跟着我们老师做项目了,给后来要考研的学子的建议,自己的人生自己把握!


工藤新一爱小兰


14年懵里懵懂就选择跨专业考了MTI,当时没有复习好,靠着天赋考了313,国家线340。后面一年一边在旅行社工作,一边准备,考了350,超了国家线15分录取。

考上了之后,的确有很多感受。每年也在学校的研究生群里面和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交流,也带出几个高分的。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

首先,我觉得读研究生后的眼界,视野和思维能力带来的改变是不一样的。如果本科阶段是点,那么研究生阶段就是面的集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研究生阶段要求的是精细化的操作,需要更多的努力。书到用时方恨少,作为MTI专业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从基础的英语词汇语法到专业术语,翻译技巧各种都需要长久的努力。所以别人问我,你英语好吗?我通常不知道怎么回答,唯有一笑了之。

第二个是平台吧。因为接受了研究生教育,所以现在有机会在两所三本学校代课,虽然课时费不高,基本生活也没问题了。平常有机会做一两个陪同或者笔译,挣钱零花钱用用。学生时代真的非常穷,不得不到处找兼职。这一点还是羡慕本科生,毕竟更加自由。

平常也有机会接触到本行业或者其他领域的学术大咖,比如我就有幸碰到了刘西拉,柴明颎,任文等。因为这些经历,决定还要考翻译学博士,希望两三年后的某一天可以如愿。

另外一点,研究生的单身率挺高的。当然,这个也是一个很伤心的话题。我们经常自嘲优秀的人都单身。我身边的或多或少都是经历过一两段感情的,只能说越来越难找到一个知心的人了。平常的学习压力其实真的比本科阶段大的多,加上课程设置原因,找个对象太难了。

总之,很感谢有这样的经历让我不断地成长起来。虽然追求学术的目的是养家糊口,但是也换了一种方式或者出路。目前来说,尚且不知道读研究生会不会给你人生带来多大的作用,但是你用心去做好这个阶段的每一件事情都会有收获。

最后欢迎各位网友批评指正,拒绝无脑喷子!


是是不是是是


成为研究生后,最明白的一件事就是:考研是金字塔的必经之路,但仍然觉得仰望的高度不够,见过二本院校的学生的所向无敌,但也见过博士的碌碌无为,有的时候不禁反问,二本考研有用吗?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考研的人都是铆足劲儿挤进去的象牙塔,应该会有更好的工作,更明亮的未来。

但其实不是的,有太多的我们以为。实质上我见过师哥读了博士30+的年龄,碌碌无为的生活,逼仄的生活圈,让人觉得难以呼吸。

也有二本院校出来创业,或者已经工作的人,已经因为2年左右的工龄,提前迈入了小管理层,薪水也不差,工资也稳定,五险一金一个也没有落下,生活丰富多彩,试问考研真的是一个可以盲从的选择吗?我个人认为不是的。

考研取决于自身的专业和综合素质。

比如,一个性格踏实,喜爱学习,但是有偏科现象,就会导致他/她选择一个自己并不是非常喜欢的专业,那么考研对这类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

当然还有一类,在为人处世,个人能力上更胜一筹,与其让他们去读书,不如更早踏入社会历练,因自己所需再决定是否考研,这样来看无疑适合的多。

考研,考的是政治,英语,两门专业课。(基本上是四门,个别另说)那么,我们先来粗略算一下,这四门成绩哪几门更经得起推敲。

究其根本,考不考研这个情况。

不如说自己在发展空间上更侧重于哪一方面,这样来说可能更适宜。

自然专业课是根本,但是基本上一年的复习不会差的太多。接着就是公共课,公共课的基础是政治和英语,政治相对好办一些,在复习的时候,因为是母语,所以掌握起来难度不大,但英语呢?

所以,在这里敲响警钟:一定要重视英语。

那么说起英语,英语大牛自然不用相提并论,自身的基础和词汇量都是很不错的,一般自学问题不大。

但英语的难度是相对而言!

尤其是很多四级飘过的孩子,说说我身边考研人的例子,很多最后差一两分没有上岸,绝对不是因为专业课拉分,恰恰是英语成绩太低了,导致整体平均分都很差。

但英语学渣就很难过了,因为英语成绩的好坏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会看见效果,如果力气用错了地方,依然没有用,就说说我身边一个朋友的例子吧,她还真的挺励志,因为大二大三一直身体不好,基本住院,可能只有考试的时候会回来考考,自然是到了大四,四级都没有过,最后她选择了考研,考的还挺不错的,居然英语一考了79,四级也一把过了552,感觉真的很厉害!

之前有一次给学弟打听怎么学的,就问到了那个女孩子,她说她其实刚开始复习的时候也拿捏不准,看大家都买考研的参考书,然后她也买了,用的是《考研真相》,但是前期一直复习专业课,英语也没有怎么看,看大家都报名了英语网课,她也想买,可又不知道买谁的,那个时候都快五月份了,有点着急,就用起来了

《考研真相》,没成想,就感觉书很好,然后无意识的就发现了这本书的主编张国静老师的考研英语网课,听完之后感觉很受用,主要是因为别人家动辄2小时以上的课,实在熬不住,张老师的课一般半个小时一节,而且内容特别干货,全程不唠嗑,所以对于精准学习的孩子,可以用一下张老师的课,感觉很实用。


巨微考研英语在线


考上研之后的感觉首先是轻松、满足,然后就开始五味杂陈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分好多阶段来说。大鹏已经是准毕业生了,就从研一讲到研三吧,有点长……

生活从来不会因为你获得了更高的学历之后,便减少了给你的苦难。反倒是给你更多更深刻的问题,导致你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又要怀疑人生。

初进校园阶段:新奇、兴奋、充满干劲。

奋斗了一年,备战复习,历经初试和复试,终于拿到了通行证,实现了自己的考研梦,肯定会无比兴奋,因为这意味着你讲在新的平台开始新的人生。你所接触的人、经历的事都不再像以前一样。考研就像海里的大浪一样,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金子。

刚刚步入校园,你会有一种刚刚高考步入大学的心情一样,但是会比那个时候体会的更深刻,因为你经历了考研。高考复习会有老师管着你帮助你,但是考研的过程完全都是靠自己的自律,也只有自己清楚自己经历了什么,能走到现在有多么不易,所以大多数的人在刚刚步入校园阶段都是愉悦,对未来充满期待的。

或许会有很多人重新计划这读研生涯该如何度过,比如说好好学习某个领域、帮着导师做项目、拿个奖学金、找个对象、外出实习锻炼一下、减个肥、旅旅游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上课考试阶段:忙碌而充实,忙并快乐着

在熟悉完同学与导师之后,便开始忙碌于各个教室之间,研一的课安排的还是很紧凑的,而且绝大多数的课业都集中在研一。很多导师的课都会布置作业,作业内容都是小论文,动不动就让你论述对某领域的看法。因此这个阶段真的可以是忙碌而充实的。以我科为例,每周上午都会有课,课都是持续一上午,然后有时候一整天都会有课,晚上也会有持续到9点。现在想来当时上课还是蛮辛苦的。

除此之外,研会一般都会组织各种活动,来丰富你的社交和课外生活。当然有的是以班级或实验室为单位进行的,但总体来说会有自己的圈子,有人带着你玩,陪着你玩。也算是课业之余放松一下。以我科为例举行过校园十大歌手大赛、研究生运动会、才艺十佳大赛、红色领航员训练营、学术诚信系列活动、森林公园烧烤等等,或许有人会说这些在本科的时候都玩的不想玩了,我个人认为研究生阶段的活动比本科不差钱,因为读研都会有补助,每个人多少都会有点钱,而且学校对研究生的活动经费也比较大方,因此从举办活动的档次上来说读研的活动预算和平均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有钱就是好,不得不承认)如果你在研会,那你会玩的更嗨,研会素质拓展、内部相亲、别墅聚会,各种花样,而且很多时候如果负责人是擅长搞预算的话,经常会有福利,活动剩余的经费再加上没人平摊一小部分,就会玩的很开心。

最辛苦的是最后考试周,加上六级考试,会让很多没有过六级的人忙上加忙。这段时间基本是就是备考和完成作业两种状态。有的课没有期末考试,但是必须完成一篇论文,而且要严格按照格式写,所以你要查阅各种资料,然后东拼西凑。有的课会组织期末考试,因此就要把平时没听的课再补回来,尤其理工科的还会考数学,简直就是噩梦。

-----------------------------------------------------分割线-------------------------------------------------------

研一基本上就是这样过来,平时都会比较忙碌,周末有时候也会忙着聚会或者活动。当然学校都会有主管和助教的岗位,帮助老师处理一些办公材料,每个月会有1000元的费用,再加上补助,可以够你生活的了。附上一张当时我每周的计划清单,我觉得自己算过的比较充实的。

从我的日程表可以看出,每周都会有一个要交的论文作业,还会有活动的展示等。

实验室项目或外出实习阶段:懒散与忙碌的对比

研二是很特殊的阶段,有的是两年制的专硕,第二年基本上都会外出实习,或者留在实验室给导师打工。研一如果活动都是集体大规模活动,那么研二就是以实验室或者实习单位为组的小众活动了。大鹏我是实验室和实习都经历过的,就都简单说一下。

在实验室的体会:每天懒懒散散的去,基本上是早上9点以后才去实验室报道,晚上看情况而定,早的话8点半或者9点就撤,有时候晚上也不想在实验室。每天的任务也不会很多,自己的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学习、看电影,项目紧赶进度就努力拼几天,总体来说都比较轻松。遇到发论文或者赶项目的导师就是另外的情况了。跟着导师在实验室能不能学到东西,完全看个人了,因为导师不会强制。你会有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或者娱乐。

外出实习的体会:有的导师会允许你外出实习,在外实习就比较忙了,每天按时上下班,还经常加班,实习工资虽然不高,但是比在实验室的给的多,项目永远都是加急的,想学东西也不会给你充足的时间,但是对于自己工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找工作阶段:重新怀疑人生

无论你前面的成绩如何,是混过来,还是踏实走过来,在校招季都会一一还给你!在校园招聘季,一般会有大批量的公司来招聘,都是投简历、在线笔试、初面、二轮三轮面试、终面等,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将你淘汰出局,找工作的时候,你会重新思考,甚至开始怀疑人生。附上一张我找工作时候的通过卡

找工作阶段可以吐槽的点实在太多了,简历、宣讲会、笔试、面试等等这些是每一位读研的在招聘季都必须经历的,平均要投递100多份简历,参加三四十次面试,笔试就更不用说了。有的人能斩获十几个offer,而有的人却一个也没有,现实就是这样残酷。那个时候一天到晚的都在忙着笔试、面试,穿梭在不同的学校、招聘会之间,我也说不好该怎么描述那个时候的心情,反正会怀疑人生!

毕业论文答辩阶段:废寝忘食改论文,天杀的查重!

最后一步便是毕业论文了,我科的硕士要求是不低于2万字60页左右的纸,查重率各章节和全篇不得高于10%。毕业论文在研二就得开始着手准备,无论你是实习还是在实验室做项目,都要自己提早做好准备。因为论文的时间差不多要一年,提前10个月就要准备开题报告。具体的导师要求不一样,但是越早准备越好。

论文从开题到定稿,基本上都要修改个三五遍,单单就2万字这个数量,就够很多人凑的,更痛苦的是在你凑够字数修改过三五遍后,那个查重的比例,让你恨不得把那个查重系统给毁掉!同样一句话怎么写都是重复,怎么改都过不了查重。简直噩梦一般啊!

好不容易过了查重,答辩又要辛苦去准备,万一被答辩委员会老师问住了,简直就是人生的灾难,更何况还有人会因为准备不充分答辩不通过。

好了,码了这么多字,考上研只不过是你另外的一段人生,在这个平台上,你会面临新的问题和困惑,有欢乐、有痛苦、有得意、有失落,也会踌躇满志,也会怀疑人生!但是这些都是你读研岁月里的一笔财富,当你回头再看的时候,你会感谢那个每天坐在自习室复习考研的自己。

祝考研人顺利,愿读研的学子充实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