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分享」“一把手”依赖症严重,管理者当深思!

「分享」“一把手”依赖症严重,管理者当深思!

当今无论各类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一把手’依赖症”现象十分普遍且比较严重,应当说是多种元素混合发酵的结果。这些元素包括体制缺失、机制缺陷、认识偏差、人性特点,以及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社会风气等等。这些元素从不同角度、不同环节过分强化和放大了“一把手”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弱化和缩小了其下属的地位和作用。在这样的职场生态环境下,“一把手”与其下属的关系便沿着“主仆”化方向发展,形成“‘一把手’依赖症”。

其一,“一把手”的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极易导致吴王夫差式的历史悲剧。

就个人而言,任何人都有知识盲区和能力短板。英雄也好,“一把手”也罢,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无不受到学识、经历、视野、信息、偏好、性格、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与此同时,谁都不会有意选择已知的错误。换句话说,人人都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这就为那些听不进忠告的“一把手”埋下了祸根。历史上,吴王夫差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拒绝伍子胥等良臣的苦苦劝告,坚持放虎归山。结果,吴国被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越王勾践所灭。夫差悔不当初,饮恨自尽。

其二,在“一权独大”的集权环境下,最容易出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主心态。

在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每当“一把手”在重大问题上主意已定,下属们必然在心理上、行为上出现分化——“识时务”者会投其所好,随声附和,顺水推舟,为讨“一把手”欢心而不对事业负责;有些人心中虽有异议,但深感势单力薄、无力回天,只好言不由衷地表态赞同或者默认;有些人怀着“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心态,自知与其自寻烦恼,不如闭嘴旁观。

其三,“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工程等工作模式,加大了“一把手”责权利的比重,使“一把手”成了“包工头儿”。

“一把手”在增强责任感的同时,个人意志也很容易进一步膨胀,收拢权力,清除“杂音”,“我是老大我做主”。下属则完全被置于“伙计”地位,“利”不关己、高高挂起,工作中拉松套、跟着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集体智慧、集体动力因远离责权利而萎缩。

其四,由于对“一把手”的高度“依赖”,一些工作人员处于半“放挺”状态,一些行政资源处于半闲置状态,遇事“只奏不斩”或“不奏不斩”,推诿扯皮、问题上交。

登门办事的人只好围追堵截“一把手”,拖延了办事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群众怨言,甚至激化了社会矛盾。在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本来千条大道通“罗马”,却被迫去走“独木桥”。“一把手”亲自出面化解“难题”之后,本属正常的工作却打上了“人情”的烙印,加大了外来人员的“办事成本”,为权力寻租扩展了空间。一些“一把手”在诱惑的包围下,逐步蜕化变质。

其五,在唯我独尊的“一把手”面前,“臣服”的下属“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即便发现机遇也必须层层请示汇报,绝不敢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抢抓,更不敢在领导面前“逞能”,生怕因有僭越之嫌而引来麻烦。

常言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等“一把手”什么时候自己发现了、认识到了、决心要干了,可能已错过最佳时机。面对错误决策也是一样,有时旁观者看得清清楚楚万不可行,但在强权之下没有人敢呛“一把手”的肺管子,只能听之任之,等“一把手”什么时候自己发现错了、真心想改了,往往已经付出了无法挽回的代价!回望历史,这类教训历历在目。

其六,“‘一把手’依赖症”破坏了单位内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职权结构。

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一把手”越俎代庖,琐事缠身,顾此失彼,工作常常陷入被动而不能自拔,以至成为影响整体效率的“瓶颈”。更严重的是,“一把手”忙小事亡命,谋大业惜身,得蝇头小利而沾沾自喜,失宏图大略而全然不知,丧失了“一把手”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统帅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