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國有擔當民奮起,四面八方皆請纓



01.陸軍“海報”護士

軍醫戰“疫”手記:“海報”護士說,我媽終於知道我在哪裡了

兵說 2020-02-02 21:03:23

2020年1月31日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 劉 麗

從緊急召回到投入戰鬥,感覺一霎那間的事。今天好像是來到武漢的第七天了吧?已經記不得時間了,每天做著同樣的事情,大家都是隊員,大家都很拼命,只想一起扛過去。

大年三十早上,接到抽組任務的時候,我正在機場,已經過了安檢,準備飛往海南與家人團聚。接到任務後,我立即從機場返回醫院,只是給媽媽打電話說,醫院有任務,需要馳援武漢。直到我的那張臉上有壓痕的照片被製成了“海報”,在媒體上傳播,媽媽才通過網絡知道,我其實是到了收治病人最多的金銀潭醫院。媽媽打電話來,哽咽著說:“你的臉能恢復嗎?”我說:“當然能恢復。我還是你漂亮的乖女兒。”

點贊忠臣良將|·|國有擔當民奮起,四面八方皆請纓

劉麗的對比照感動無數網友

大家現在都叫我“海報”護士,其實我很慚愧。在這裡,在一線,在病房……拼命的又何止我一個?

昨天晚上夜班一下收了6個病人,和同事把他們一個個安排進病房。在收集病人信息的時候,有一位患者問我,你們是解放軍吧?我估計他們是看了新聞,知道軍隊醫療隊在金銀潭醫院。

三級防護讓我說不出太多的話,我點點頭,比了一個ok。他笑了,對我點點頭,豎起大拇指。那一瞬間,我突然很想哭,一方面因為他們的信任,另一方面他們的年齡和我父母相仿,而此刻在我父母和女兒最需要我的時候,我卻沒能陪在她們身邊保護她們,難免感到心酸。

點贊忠臣良將|·|國有擔當民奮起,四面八方皆請纓

劉麗和戰友在一起

拋開悲觀的情緒,我在“紅區”繼續工作。一位患者,吹著呼吸機,他艱難的比劃著對我說:“能取了這機器嗎?”我搖搖頭,同樣比劃著對他說:“不能”。說完,輕輕拍了拍他,比了個大拇指,說:“加油!”他也同樣這樣豎起大拇指回復了我,然後閉上眼安靜地躺著。我心裡充滿感激,感謝患者的配合,讓我們的工作更有序。

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三級防護的我們,汗水已經浸透了貼身的衣物。跟我搭檔的年輕護士妹妹說,面罩壓得頭好疼。我知道這有多難受。我讓她趕緊離開“紅區”,換下防護服,透氣。她搖搖頭說不出去,怕待會病人來了我們會很忙,然後默默地站在牆邊,學著自我調整狀態。我知道她一直堅持著。感謝戰友的努力與堅持,讓我們充滿信心去迎接挑戰。

點贊忠臣良將|·|國有擔當民奮起,四面八方皆請纓

劉麗剛剛脫下防護面罩

無論患者還是同事,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我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這場戰役,我們終將勝利!

(本文素材均轉自“西南醫院”,​整理:肖瑤,圖片:人民日報新媒體,劉麗,審稿:羅楊)




02.川醫威武

專訪四川省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黃曉波:7天,把一所二甲醫院改造成傳染病醫院

紅星新聞 2020-02-02 22:28:07

2月1日,是四川省援鄂醫療隊抵達武漢的第8天,正式接手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診治工作的第7天。

下午2點,四川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四川省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重症醫學科主任黃曉波,結束了當天的值班。工作還很多,這兩天,他一直在想辦法申報協調一臺ECMO,一位40歲的危重患者急需。

紅星新聞記者專訪了工作間隙的黃曉波,為我們講述這7天來他們的工作。


點贊忠臣良將|·|國有擔當民奮起,四面八方皆請纓

↑四川省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在武漢紅十字會醫院開展工作


迅速改造:

果斷停診3天,先切斷傳染源

1月25日晚,大年初一,從成都雙流機場起飛的專機落地武漢,四川省第一批138人援助湖北醫療救援隊到達武漢市江漢區,當晚,下著小雨。

1月26日上午,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對救援隊進行了相關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防護服具穿脫、醫療廢棄物管理、消毒管理、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的審核及使用後處理等。下午,醫療隊正式入駐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全面開展救援工作。

這是一家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是武漢市衛健委公佈的首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收治定點醫院。這裡距離疫情核心區華南海鮮市場約1.5公里路程,離漢口站3公里。

按照武漢發熱病人集中就診的“7+7”新模式,1月22日,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轉移其他病人、騰空病房,專門收治發熱病人。同日,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接收了從武漢協和醫院轉診的150個患者。

與此同時,醫院自身每天門診接診數量,從正常情況下的800人次,一下猛增到2000人次,最高每天達到了2700人次。

點贊忠臣良將|·|國有擔當民奮起,四面八方皆請纓

“排隊就診的人數都排到了門外,過道上也都是病人,給醫院的醫護人員帶來了極大的壓力,醫院幾乎就是半癱瘓狀態了。”黃曉波說,這些人群中,有需要收治的發熱病人,有確診的感染病人,也有沒有感染的人,都擁擠在一起。“醫護人員非戰鬥性減員嚴重。”

四川醫療隊接手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時,該院已有60多名醫護出現了感染症狀,30多人住院治療。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消化存量病人。”黃曉波說,第一件事,就是先將部分患者,轉移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隨後,果斷宣佈停診三天。

為什麼要停診?先要把混雜在醫院的人群區分開。“甄別出醫院內,哪些是已經感染的,哪些是沒有感染的,該收治入院的、可以居家隔離的,把感染的集中到一起,切斷傳播源。”黃曉波說。這背後,是大量的核酸篩查工作和臨床診治。

點贊忠臣良將|·|國有擔當民奮起,四面八方皆請纓

援軍到了:

5個工作小組補充到一線

四川援鄂醫療隊一到,當地醫護人員哭了

1月26日當晚,四川省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中4名醫生、12名護士,進入接管的病區,接手第一個夜班。“(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醫護人員)看到我們,都哭了,說終於等到援軍了。”黃曉波說。

1月29日,四川省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救援隊150人與第一批隊伍會師。來自全省的各家醫院組成聯合戰隊,分為6組,分組接手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住院部6樓到15樓,和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的醫護人員一起,共同診治病人。

四川省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30人,負責的是7樓重症監護室9張病床和呼吸內科31張病床。“都是病情最重的病人。”

原來的重症監護室佈局不合理。“9張床,大開間,不符合傳染病治療規範。”黃曉波說,醫療隊接手後,重組ICU,將其佈局為單人間、雙人間病房,病床數量擴展到18張(最多19張)。“再把這些病人,分為輕症、重症、危重症,去診治。”

院內感染控制,是懸在醫療隊頭上的一把劍。不僅是患者感染,擋在患者和死神之間的醫務人員的自我防護,也尤為關鍵。

但作為綜合性醫院的武漢紅十字會醫院,硬件設施、流程管理,甚至是潔汙分流,與傳染病專科醫院要求相距甚遠。“集中分流,劃分清潔區、半汙染區、汙染區,打通專用的汙物通道,不要交叉感染。”黃曉波說,在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下,醫院迅速地打通了一個專用的汙物通道,解決了燃眉之急。

醫院內部,嚴格重塑院感防控流程,開展各個區域的消殺工作,再次切斷可能存在的傳染源。

“醫院裡一定要有清潔區,在這個區域,是安全的,可以放心的。”黃曉波說,如果整個醫院汙染區域不明朗,不知道哪塊是乾淨的,就像和不知道和自己同桌吃飯的人,是不是攜帶著危險的病毒,會增大感染幾率。最大的恐懼,來自未知的感染風險。“人又不能隨時緊繃著,需要一個像家的港灣一樣讓人放鬆的安全區。”

治病救人、緩解患者的病痛,是每一個醫護人員共同的心願和目標。客觀事實是,來自全川多家醫院的醫護團隊,工作流程可能不一,病歷書寫要求不一,一開始,需要磨合和適應。

經過一週的努力,現在醫療隊建立了高效的工作機制,分組開展工作,已經可以實現嚴格執行三級醫生查房制度,醫療隊高年資醫生擔任科室的醫療負責人。“醫院原來的主任分管行政工作,醫療隊的主任分管業務工作,抓醫療質量。”黃曉波說,救治工作開始有條不紊。

點贊忠臣良將|·|國有擔當民奮起,四面八方皆請纓

面對病人:

有人樂觀有人抱怨,對離去者總心有不甘

這兩天,黃曉波一直在想辦法,聯繫申請到一臺ECMO(體外膜肺氧合),一個搶救了3天的40歲女性危重患者急需,“我今天去查房的時候,我給她說,我一定要把她搶救過來,搶救不過來我真的……”黃曉波說,“她還年輕,才40歲。”

目前,四川省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負責的患者中,人數最多的,集中在60歲到65歲,年齡最大的75歲。“江漢區是武漢的老城區,居民小區比較多,老年人也多。”

讓人看到希望的是,2月1日,70歲的魯大爺成功地從重症監護室轉到普通病房。“明天(2日)能轉2個,有個39歲的小夥子。”

一週的相處,黃曉波已經能喊出大部分患者的名字,62歲的老範,在黃曉波眼裡,是“可愛”的。“去查房,他給我說,‘醫生,你喊我趴著,我今天自己都趴了3個小時。’”說到這裡,黃曉波的語氣難得的輕鬆了一下子。

“病毒性感染造成肺炎,特別是背段的炎性症狀,導致肺不張。”黃曉波說,肺不張,肺部的血流、通氣就不正常,趴著,在醫學上叫做俯臥位通氣,有利於改變肺部的血氧通氣比例。“這個經驗我們覺得可以推廣下,(病人)不要平躺,90度側臥,或者趴著1小時,再間隔1小時。”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的溯源和致病機制尚不明確,也沒有針對這種病毒的特效藥。“我們所做的治療,都是支持性治療。”黃曉波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疾病有自限性,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能自動停止,並逐漸恢復痊癒,這就需要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以及治療手段干預,在病毒全面摧垮、造成多器官衰竭前,讓患者度過最艱難的時間,然後好起來。

之所以覺得老範是個“可愛”的病人,黃曉波說,在強大的病毒面前,越是樂觀、開朗、豁達的患者,越容易被搶救回來,而成天抱怨、哼哼唧唧甚至不配合治療的患者,希望越小。“(患者)在病床上哼哼唧唧,嘆氣,實際上在耗費身體的氧氣啊,你身體都耗費得差不多了,怎麼去跟病毒打仗?”

病房裡,也有不幸離去的患者。“心中有千般不甘。”黃曉波痛心地說,越是面對烈性傳染病,醫生無能為力的無奈越是強烈,醫生不是神,醫療技術有侷限。在重症監護室工作多年,見慣生死,黃曉波仍然無法擺脫,站在病床前,看著生命從指縫間溜走,總有怎麼也抓不住的痛心感。

點贊忠臣良將|·|國有擔當民奮起,四面八方皆請纓

有恐懼更有感動:

我們站在這裡,就是大義

有沒有醫護人員怕過?有。

面對現實情況未知的武漢,面對肆虐的病毒,面對人心惶惶,“恐懼,是人的正常情緒,醫護人員也不會例外。”黃曉波說,怎麼做防護,怎麼上戰場,這些問題,在來的路上,在醫護人員的心裡,翻來覆去倒騰過很多遍。

就在前兩天,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本院的一位年輕醫生病情嚴重,進行了插管治療,關切心急的同院醫生誤傳成人已經去世,“當即幾個科室的主任就大哭。”黃曉波說,在嚴峻的形勢下,又是在異鄉,醫護人員要承擔的不僅僅是診療工作,還要面對同一戰壕的戰友離開的噩耗,“這種情緒的波動影響很大。”

但讓他感動的片段很多。

楊琴是四川省人民醫院SICU的護士長,在武漢,她也是護理分隊的小組長。小組裡有多家醫療單位的護理人員,來自感染科、老年科、外科ICU不同科室,“五湖四海”,班怎麼排,護理工作怎麼做,幾十人怎麼揉成一條心?“老資歷的護士帶新,ICU的護士帶非ICU的,護理工作自己依然上。”

重症醫學科的主治醫師吳婭秋剛到的時候膽子有點小,黃曉波親自帶著她給病人治療。“戴著兩層橡膠手套防護,滿手都過敏了,沒吭一聲。”

呼吸科的陳慶主任,50歲左右,主動攬過8樓普通呼吸科病房的任務,帶著其他7個醫護,管理得井井有條。“這是擔當。”

護士吳焰宇,剛到武漢第二天開始拉肚子,“沒事,能堅持。”

1月29日晚上11點半,四川省人民醫院老年呼吸科護師楊璠敲開了省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黃曉波的寢室門,“遞過來一份入黨申請書,我看了,手寫的,一頁半,(字跡)工工整整,情真意切。”黃曉波說。而在抵達武漢的第二天,1月26日,省醫院急診科(急救中心)護師李瓊就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實際上,二級到三級的嚴密防護,不僅僅是認不出站在面前的人。從頭到腳,從眼口鼻,到皮膚和黏膜,都包裹在厚重的防護下,“腳下都是三層。”至少4個小時的輪值,脫下防護服、取下口罩、面屏,每個人都是標準的壓痕臉。”鼻子上兩道,下班兩道,幾個小時都不會消。

而病房裡的病人,除了呼吸困難等症狀,大部分都是清醒的,被子掉了,要喝水,要翻身,要吃東西,這些護理工作,比正常情況下ICU工作強度高出3倍以上。

剛剛從美國完成一年研修的賀麗宏醫生,回國3天,再次離開久別的兒子和丈夫,主動請纓到武漢,主動值守第一個夜班。

省醫院應急辦主任李剛,則是整個醫療隊大家庭的“家長”,管後勤,籌集物資,還要時刻關注察覺隊員的思想動態,以及後方家屬的溝通,像個知心大哥。

“他們來了,無畏生死,站到了病人面前,把這件事做下來了,這就是大義。”黃曉波說,他們來了,切切實實地做著這些事,讓當地的醫護人員可以輪休,可以喘口氣。

黃曉波說,這些可親可敬的戰友,這段在特殊時期結下的友誼,是值得一生珍藏的。現在,他的初級“目標”,是把每個戴著口罩的戰友,都準確無誤地認出來。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圖據受訪者




03.美麗步行者

ICU護士催人淚下奔赴一線的歸途,最後80公里她居然走回來了!

武漢發佈 2020-02-03 10:16:07

她叫陳阿香,蘄春縣人民醫院ICU護士,她的愛人是國家游泳隊體能教練,因為過年有任務不能回鄉團圓,阿香就在年前請了幾天假,帶著不滿一歲的孩子到北京,打算在北京過個團圓年。

點贊忠臣良將|·|國有擔當民奮起,四面八方皆請纓

就在此時,蘄春疫情警報拉響了:所有醫護人員必須取消休假,立即趕回醫院。阿香在大年三十晚上接到了歸隊電話之後,馬上改火車票,初一上午帶著不到一歲的孩子出發回湖北。沒想到武漢封城,無奈之下,阿香只能在最靠近湖北的一站——河南新縣——下車。

她依靠導航,從河南新縣包車送到安徽宿松,在安徽與湖北的交界安徽太湖縣彌陀鎮下車後,發現省界交通已經封閉,阿香就揹著行李,一手抱著孩子開始了從彌陀到蘄春漕河長達80公里的步行歸隊旅程。

點贊忠臣良將|·|國有擔當民奮起,四面八方皆請纓

大過年的,路上行人稀少,偶爾遇到好心人就求人帶幾腳,遇到封路就步行。一個初為人母的女護士,帶著一個不足一歲的娃,三天日夜兼程,風塵僕僕,靠著毅力按時回到縣醫院參與抗擊疫情的阻擊戰。

點贊忠臣良將|·|國有擔當民奮起,四面八方皆請纓

這個發生在一名普通護士身上的故事,打動了湖北知名詩人耀旭。正月初四一大早,他讀到這個故事後,寫下了詩歌《歸途——蘄春縣人民醫院一位ICU護士的故事》。湖北廣播電視臺音樂廣播事業部旗下《遇見好詩歌》微信公眾號,立即組織錄製,當天就發出推文和朗讀音頻,引發了網友強烈反響,紛紛留言表示,被詩歌質樸描述中蘊藏的深厚感情觸動,對詩中女護士逆行之舉深表欽佩。

點贊忠臣良將|·|國有擔當民奮起,四面八方皆請纓

網友如風留言說:讀到一半眼淚就出來了,再聽一遍朗誦時,眼淚怎麼也止不住了,這些一線醫護的人員,他們也是血肉之軀,也是每個家庭不可缺少的親人,心疼他們。保重!

點贊忠臣良將|·|國有擔當民奮起,四面八方皆請纓

網友陽陽留言道:每次聽到“抱著孩子步行”時,眼睛就溼潤了。我反覆聽了三遍。我真想騎電動車去馱她一段,送她到我的電動車沒電為止,我再推著電動車走回來。

點贊忠臣良將|·|國有擔當民奮起,四面八方皆請纓


點贊忠臣良將|·|國有擔當民奮起,四面八方皆請纓

網友可可留言說:阿香是我院的護士,抱著一歲多的孩子揹著行李在封城封鄉的情況下跨省逆行,腳都走破了!她在北京,一句話有困難不能上班,也不會有什麼處罰。為了什麼?就是心中的信仰。醫護是最善良,最期盼患者康復的人,冒著生命危險上前線誰都沒有多想,就覺得是職責所在。家裡父母孩子生病也顧不上,都在單位和疫情做鬥爭,每一個平凡的醫護都是最可愛的人。

網友瑾語書年留言:這是一個偉大的母親,願她一生一世都平安,也祝福那個隨你步行懷中的孩子一生一世都順遂。

網友木禾說:有那麼多的理由退縮,但是她沒有,有那麼多的困難她一一克服。她一直向前,向前,抱著年幼的孩子,一直衝到家鄉抗擊新型肺炎的一線。無懼生死……

湖北廣播電視臺音樂廣播事業部根據阿香的故事,又組織創作了詩歌《歸途》沙畫MV,繪畫師、剪輯師、包裝師,滿懷著對醫護人員的深深敬意,只用了短短兩天時間,就完成了創作,以這件作品,向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沿的白衣天使致敬!

點贊忠臣良將|·|國有擔當民奮起,四面八方皆請纓


點贊忠臣良將|·|國有擔當民奮起,四面八方皆請纓




點贊忠臣良將|·|國有擔當民奮起,四面八方皆請纓

雪狼聲明:綜合網絡材料,目的傳遞更多疫情阻擊戰中正能量。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定儘快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