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一篇帮你总结王中山、袁莎、周望古筝名师的学筝经验!收藏

古筝作为中华民族乐器的瑰宝,是以韵见长的一种乐器,如何体现这一特有的魅力,

许多古筝前辈、名家和名师,在古筝的教与学方面都颇有经验和感悟。他们致力于古筝艺术事业的推广和发展,培养古筝教育人才千万人,无疑是中国古筝表演与教育的领军人物。


一篇帮你总结王中山、袁莎、周望古筝名师的学筝经验!收藏


那么,除了古筝学术内容,这些名师们鲜为人知的古筝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大师们,听他们诉说那些“筝事儿”;另外,往期古筝名师的学筝心得和教学经验在这篇也会给大家做一个系统化的总结哦。总而言之,这篇不看,你就亏了!


袁莎:被古筝耽误的绘画家


一篇帮你总结王中山、袁莎、周望古筝名师的学筝经验!收藏


袁莎从小绘画天赋异禀,一笔可以勾画出一个鸽子、金鱼等小动物,她的父亲发现女儿很有绘画天分,便打算让女儿学习绘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袁莎的绘画天赋便随着绘画老师的工作调离而搁浅了。假如绘画一直学下去,袁莎也许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那我们古筝界可就要失去这位泰斗了!


一篇帮你总结王中山、袁莎、周望古筝名师的学筝经验!收藏


袁莎感谢古筝赋予她很多启迪与悟性,她喜欢把家里装饰得特别漂亮,与家人和朋友一起享受这份惬意与快乐。现在,每个周末,袁莎会和家人去郊外运动或旅游,完全放松。


一篇帮你总结王中山、袁莎、周望古筝名师的学筝经验!收藏


“我希望在事业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同时又在享受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这就是我要的人生。我会用一生去经营,我这辈子很满足了。”


袁莎学筝经验论:


王中山:在“厕所琴房”练就“筝坛圣手”


一篇帮你总结王中山、袁莎、周望古筝名师的学筝经验!收藏


父亲对王中山兄弟要求很严格,一直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办法“逼”他们练琴。每当他们淘气偷懒时,父母准备教训他们的时候,王中山最先发现,当感知到父亲过来了,他就赶紧窜到房间开始练,用这种方式就很少会挨打了。


吃准了爸妈不懂音乐,所以他还经常投机取巧来糊弄家长,比如今天老师教他《高山流水》但他不会弹,我就弹个《渔舟唱晚》给父亲听,父亲觉得弹得很熟练,所以就躲过去挨揍了。


一篇帮你总结王中山、袁莎、周望古筝名师的学筝经验!收藏


认为王中山不认真练琴,一味耍小聪明可就错了。王中曾在只有三四平方米的“厕所琴房”,苦练古筝5年。这个“厕所琴房”冬天冷得像个冰窑,夏天热得像个蒸笼,但王中山一直坚持练琴。为了激励自己,他还在墙上画了一幅金字塔,上面都写着弹古筝比他厉害人的名字,当他认为自己的水平超过哪些人时,就把那些人从金字塔底部划掉。


就这样,王中山在“厕所琴房”里,在“金字塔”上攀登,一直坚持了五年,慢慢练就了“筝坛圣手”。


一篇帮你总结王中山、袁莎、周望古筝名师的学筝经验!收藏


王中山学筝经验论:


赵曼琴:快速指序的创始,是源于业内一次嘲笑


一篇帮你总结王中山、袁莎、周望古筝名师的学筝经验!收藏


当时是一次中西乐队结合的演出,由于作曲者不懂古筝的性能,在配器时让古筝和扬琴、小提琴、二胡演奏同样的旋律。

由于速度过快,演奏开始时,赵曼琴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前两小节的谱子、没想出这种音型用什么指法弹奏,乐队风驰电闪般的旋律已经在他耳旁一掠而过,他自己甚至找不到乐队已经演奏到哪一小节,茫然无措的手指不知该放到哪根弦上才好,那种窘迫、难堪、孤独、绝望感令他至今难忘。


一篇帮你总结王中山、袁莎、周望古筝名师的学筝经验!收藏


不出意外,赵曼琴受到了乐队同行不少的挖苦和嘲笑,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不够吃”,意思是学的本事不够用。

虽然古筝同行都说“别理他们,这不是古筝应有的旋律”,但赵曼琴于暗自发誓,一定要研究一种新演奏技法,改变古筝在乐队中的色彩乐器地位,使古筝能与别的乐器一样成为常奏乐器。


一篇帮你总结王中山、袁莎、周望古筝名师的学筝经验!收藏


终于,他的研究解决了古筝不能单手演奏快速旋律的千古难题,成为了古筝“快速指序技法体系”的创始人。


赵曼琴学筝经验论:


周望:台上台下判若两人


一篇帮你总结王中山、袁莎、周望古筝名师的学筝经验!收藏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钱茸教授曾这样评价周望:“周望这个人,在日常相处中,给我的感觉是,眼神善善的,温温的,谈吐柔柔的,慢慢的,习惯于倾听,从不慷慨激昂,更不会抢话。拿现在较时尚的一个词叫作很低调。可就是这样一位貌似柔弱的她,在某些领域的业绩,却厚重得令人膛目。”


一篇帮你总结王中山、袁莎、周望古筝名师的学筝经验!收藏


台下温柔低调,台上却霸气凌人。周望的“舞台气场”来自艺术天赋、秦风渊源与扎实的多元学养。


周望出身在古筝名家,其父周延甲是陕西筝派开山第一人。当她的听觉开始运作时,就开始吸收各种优美的音乐,它们伴着她成长,陶冶了她的情操,也培育了她超凡拔俗的艺术直觉。她除了随父习筝,还曾师从山东名师高自成先生、项斯华、范上娥、史兆元、杨秀明等古筝名家,学习其它各流派的技法、风格,又随古筝界元老曹正老先生系统学习古筝艺术史,她能熟练演奏潮州、山东、浙江、河南等各筝派的曲目,这种宽广地吸吮,收中西音乐文化之精髓,让周望舞台魅力尽显。只是台上台下判若两人,她却可以保持得如此自然。


一篇帮你总结王中山、袁莎、周望古筝名师的学筝经验!收藏


周望学筝经验论:


李汴:曹派古筝接班人


李汴老师,其父为曹东扶先生(一代民族音乐大师、教育家、中国“曹派筝”创始人)。曹东扶和妻子共养育四个子女,在曹东扶的影响和培养下,兄弟姐妹四人均走上音乐之路,其中小女儿李汴更是继承了她的艺术流派,并以此为终生事业。


一篇帮你总结王中山、袁莎、周望古筝名师的学筝经验!收藏

曹东扶小女儿李汴演出 资料图


李汴老师在没有网络的年代,就已经通过电视机为广大筝友所熟知,她的教学视频与所编写的古筝教材至今深受喜爱,某种程度上,她是王中山老师和袁莎老师的前辈与领路人。在古筝的教学生涯中,李汴始终坚持让学生先打好扎实的基本功,要求学生坐姿端正。这是因为自己年少学筝时,父亲常说演奏古筝时要‘坐如钟、站如松’,弹奏时要有气势,不能摇头晃脑,身体乱扭。

一篇帮你总结王中山、袁莎、周望古筝名师的学筝经验!收藏


李汴一直牢记父亲的教诲,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演奏和教学中。


李汴学筝经验论:




今天的古筝名师分享内容就到这咯,你们最喜欢或崇拜古筝界内哪位老师呢?评论区告诉我们吧。


一篇帮你总结王中山、袁莎、周望古筝名师的学筝经验!收藏




注:文中素材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