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父親邱星,師從歐陽中石,她是名副其實的陝西書壇“一姐”

父親邱星,師從歐陽中石,她是名副其實的陝西書壇“一姐”

邱宗康與恩師歐陽中石

邱宗康先生!出身名門,師從名家,她是名副其實的陝西書壇一姐


石崗:邱宗康——芳菲深處的幽靜

給邱宗康寫點文字,我三鼓勇氣,六壯膽力,在猶猶豫豫中打開電腦,在惶惶不安中敲響鍵盤。

我不知道,該用怎樣素潔的詞去描寫她本人,也不知道該用怎樣壯闊的語言去描寫她的書法作品。

她就像遠方山間的蘭草,芳香陣陣,卻又隱於幽谷;也像雨後初霽天邊的彩虹,那麼炫麗,卻又瞬間隱匿。

邱宗康比我大十歲,我們都是秋收過後,歸於珍藏的年紀。半個多世紀在這個世界上行走,這世界上各種景色,各種人物,美的醜的,喧鬧的靜寂的,炫目的素雅的,虛幻的真實的,都是從眼中心底經歷過了的。

見多了,就自作主張地選擇,在熱鬧中選擇安靜,在虛妄中選擇真誠。就這樣,避開喧鬧,把自己的心封閉起來,拖著一條枯瘦的影子,佇立在明月之下,吟唱心靈深處最原始的愛和美。

父親邱星,師從歐陽中石,她是名副其實的陝西書壇“一姐”

我過去看見邱宗康,幾乎都是在眾人簇擁中出場的。不是在高朋聚會的飯桌上,就是在與書法篆刻有關的年會上。邱宗康高挑的身材總是顯得那樣引人注目。她清瘦白皙的面龐上的笑容,總是顯得那樣的勉強和生澀。她就像一個涉世未深的小姑娘,靦腆而無奈。我幾次在遠處望著她,都會感覺到她身處喧鬧中的孤獨和憂鬱。在一群大腹便便,故作風雅的男人中間,在一群花枝亂顫,靠鉛粉攪動世界的女人中間,邱宗康的雅緻和純淨,就顯得那麼叫人憐惜與哀嘆。我每次看見她,都會遠遠地觀望,我不會主動靠近她,給她身邊增添更多的豗濁之氣。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眾香拱之,幽幽其芳。不採而佩,於蘭何傷?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父親邱星,師從歐陽中石,她是名副其實的陝西書壇“一姐”

幾乎書法圈的人都知道,邱宗康的父親是邱星,是一個為新時代陝西和中國書法藝術奠基式的人物。

我經常懷念五六十年代。那個時代,天地還沒有被汙染得霧霾重重,風光還都很清晰;人間還沒有被顛倒得美醜不分,是非還很清晰。邱星,這個來自江南的英俊才子,這個出身詩書世家卻身披硝煙的江南漢子,穿著白襯衣,揹帶褲,帶著他成捆的詩書,提著他的棕箱,冒著黃塵,來到中國西北這個最古老的城市,他的身後,跟著的是他文弱的妻子和幾個兒女。

邱宗康可能是父親邱星心中最珍愛最柔弱的部分吧?


父親邱星,師從歐陽中石,她是名副其實的陝西書壇“一姐”

那個時代,邱星年輕而豪邁,他的居室肯定是高朋滿座的,可能有一代文學大家柳青、李若冰、杜鵬程吧?可能有一代書法大家劉子犢、衛俊秀、陳澤秦吧?可能還有畫家石魯、趙望雲吧?這些文壇英才,他們的聚會,會是怎樣的一種氣場?他們身上散發的勃勃英氣,筆下淋漓的藝術之風,該是多麼的美侖美奐?他們那時候不知道注意到沒有,穿著小連衣裙,在他們腳邊膝下,忘情嬉戲的那個小姑娘,就是要把自己嫁給他們,嫁給他們的藝術,嫁給過往歲月的人。

邱星那時候最喜愛的時光,可能就是把愛女置於膝上,聽她背誦那些韻味十足的古老句子,看著愛女趴在那張巨大的寫字桌上,用小手拿起毛筆,寫出那些充滿童趣憨拙的文字吧。

我知道天下最深的情莫過於父女,當女兒愛上父親,愛上他的偉岸和博大,愛上他的才華和智慧,父親的旗幟就會永遠飄揚在她心中,成為她一生堅守的陣地。

邱宗康至今已入花甲之年,卻孤身一人,她堅守著的,可是父親用愛築起的這塊陣地?她心中除了父親的身影和聲音,還有他用文化築起的五彩繽紛的童屋。她的身體跟隨時光前行,而她的靈魂卻停留在父親環抱著她的那把藤椅上,也可能停留在父親穿著雪白的襯衣,馱著她在風中穿行的自行車大梁上了。

她在這個世界上匆匆行走,她的目光遊離,她面對身邊的恭維或寒暄,只是手足無措地應答。她的心在遠方,在父親引導她走入的那個神秘而閃爍著青銅光澤的世界裡。



我總驚奇於中國的女性,在這個陽剛渾濁的世界裡,時不時給男人的創造,隨意地添加一抹色彩,讓這個世界頓時變得柔情滿懷,令人憐愛。

當兩個勇武魯莽的男人共工和顓頊打架,把天地都打壞了的時候,女媧出來為他們收拾殘局,補起天地的窟窿。當男人們把文字不斷寫得森嚴可怖,刻板僵死的時候,蔡文姬、衛夫人出來,給書法增加了秀麗和柔情,讓它變得親切可人。當男人們把詩詞寫得金戈鐵馬,大話連篇的時候,李清照出來,訴說心中最柔弱的情苦,讓詩歌變得牽腸掛肚。

今天的書法,在男人們一哄而起的玩弄下,已經變得濁穢不堪。許多人大字不識一筐,讀不懂一篇古文,寫不出四句詞詩,也敢拿起毛筆,在紙上宣洩。許多人一生只會寫那麼二三十個漢字,不是“惠風和暢”,就是“厚德載物”,不是“室雅蘭香”,就是“天道酬勤”,就揹著毛筆四處溜達,也敢登堂入室,洋洋其道。天地之間,四處飛揚的是那些醜字惡字。文化的霧霾甚至超過了空氣的霧霾,令人窒息。

邱宗康是給書法增添色彩的人。她一生奉為圭臬的是她的父親邱星和她的恩師歐陽中石。憑兩位大師的影響和聲譽,邱宗康完全可以在前輩鋪就的道路上坦然前行,她會一路鮮花,一路掌聲,一路紙醉金迷,但是,她卻選擇孤獨和沉寂,選擇人生最難行走的路,那就是藝術探險。


父親邱星,師從歐陽中石,她是名副其實的陝西書壇“一姐”

人類有了審美,就有了藝術。但是,每一種藝術形式,都要能走入人的心靈,去碰撞人類心靈中最敏感最隱秘的部分,這種藝術才能發揚光大。而人的心靈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既有理性的邏輯,又有感情的無緒,既有力量的剛毅,又有柔情的脆弱,既有白雪皚皚,又有鮮花盛開。


父親邱星,師從歐陽中石,她是名副其實的陝西書壇“一姐”

邱宗康遠離塵世,她常常屋門緊閉,把現實和空間關在門外,而將靈府之門打開。她的心穿越時空,來到青銅時代,來到金文大篆輝煌的時期。她的目光在一尊尊青銅鑄造的禮器前徘徊,望著那些散發著黃綠輝澤的文字,用靈指去輕輕觸摸,輕輕叩問。在邱宗康心中,青銅時代,是一個散發著情感熱情的時代,是一個洋溢著崇高精神的時代,是一個古樸莊嚴但又不失精巧縝密的時代。那些鑄造在禮器上的文字,應該來自太陽的光輝,來自大地的雨露,來自人類智慧的沉思。那些文字,應該與日月一起閃光,應該與楊柳一樣飄擺,應該與大山一起巍峨,應該與鮮花一起芳香。邱宗康心中的世界,是文字像鮮花一樣飄飛,像鳥兒一樣飛翔,像江河一樣流淌,像老樹一樣遒勁的世界。而她自己就站在這四處漂浮著文字花瓣的世界裡,閉著雙眼,平舉著手掌,任文化的馨香,充滿她的肺腑。於是,邱宗康拿起筆,在宣紙上寫下一個個金文大篆,她又像小姑娘塗鴉一般,給這些字,配上各種來自心靈中的色彩。頓時,這些令人畏懼森嚴的字跡,就變得充滿靈性,讓人產生無盡的聯想和熱情。

我第一次看見邱宗康寫的如書如畫的作品,不由得就被陶醉了。我心裡想,我們中國文字,不應該像熊貓一樣只有黑白色,而應該像鳳凰一樣,具有無盡的色彩和形狀。

邱宗康可能是生活中的林黛玉,她的心純真而孤寂,熾烈而執著。她是在作畫嗎?我以為她是在葬花。她把已經在生活中死亡,而在她心中永遠活著的金文大篆,一個個寫在紙上,又給它們配上色彩,然後,把它們一個個安葬在一個乾淨聖潔的地方。她像黛玉葬花一般,不願意讓這些在她心中聖潔無比的文字,被世俗玷汙,被暗夜染黑。“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她安葬的是文字的靈魂,也是她自己的靈魂。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父親邱星,師從歐陽中石,她是名副其實的陝西書壇“一姐”


我昨天,在邱宗康的居室中小坐,我們不知道該說什麼,茶飲兩杯,就相對無語。她的居室很大,大得足夠容納兩個人的思想。我坐在這位比我大十多歲的姐姐面前,用心去體察她的心。

不用說話,她的畫冊就擺在我的面前,畫冊上的色彩和文字的力量,就從紙張上衝出來,激盪搖動我的靈魂,讓我感到一切都在美中,在飛動中,在虛幻中,在無盡的愛中。

我讀著邱宗康寫在畫冊上的文字。厚厚的畫冊上,只有她一個人的心跡,文章、詩詞以及隻言片語的解釋,文思、才情、理性都讓我折服。

她一個人在行走,一個人。沒有人陪伴,沒有人商量,就一個人。不管是白天還是暗夜,不管是坦途還是幽徑,她都是一個人。這世界上,走在最前面的人,永遠是孤獨的。

這時候我的腦子反覆冒出王冕的那幾句詩:“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也冒出來“自古聖賢皆寂寞”這樣的句子。

我說:“這樣的作品,會讓人想起畢加索。但是,因為有文字在其中,又比畢加索具象一些。”

邱宗康沒有回答,只是在斜陽的光輝中淺笑。

2017年3月3日星期五於西安含光書屋

肖雲儒:莊穆其表 動靈其裡


我與碧禪宗康女士相識怕有近20年了,君子之交少有往來,更無緣暢懷論道。倒是常常能在各種場合品味到她的書作,引發這樣那樣的觸動,愈有感觸便愈是遠遠地心儀著這位書界女史。翻揀記憶,在她留給我的印象中,最深刻者有二:

一是能三十年痴迷於書法創作和書學研究,終有了難得的造詣者,在我的朋友中可謂少見。《碧禪小語》開宗明義便告白:為了書畫藝術,她“樹目標,定計劃,棄玩樂,輕家業,潛心其中。每有小得,欣然忘寢,以為終生伴侶,朝夕左右。”直至不惑之年,還去首都師大書法藝術專業求學,畢業於歐陽中石先生門下。真個是為書法藝術鐵了心。這些話,寫出來只有寥寥幾句,在她,卻需要付出、或者說已經付出了幾乎全部的人生。讀著她的書,品著她的字,感受著她暮鼓晨鐘的虔誠和青燈黃卷的堅執,我便存著了一分敬意,心頭的那桿秤沉甸甸的,知道自己所面對的是一位在當代書壇屬於鳳毛麟角級別的學者型書家。

二是分明能感到一點杭嘉湖女子的氣息,有時卻似有若無,無可言傳。更多的時候,倒是被她書作中噴薄而出的沉雄大氣而驚異,好一派女公子氣魄。陰陽兩股氣在謀篇佈局、結體章法、筆墨線條之間流動蒸騰,是那樣的圓融無礙、酣暢淋漓。細思其故,卻無甚解,也許那原因藏在我們所不知的家世、命運私感情的深處?也許是受了文化學理性的潛移默化?——難道理性總是比情緒更具剛氣嗎?恰如她在自撰自書的《青銅禮讚》中所云,真正是“莊穆其表,動靈其裡”。此八字本是她對青銅藝術和金文加意的讚譽,不想卻成了對自我無意的寫照。

篆書作為中國書法源頭上的一種符號,它的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早已剝離,不再進入現代符號傳播的運作流動體系。雖然如此,藝術生命卻並不僵滯,一直在隨時代和審美的流變不斷變化、不斷更新。篆書在先秦已有幾度變化,郭沫若曾將這一時期青銅器(包括金文書法)分為四個變化期,謂濫觴期、勃古期、開放期、新式期,以表明青銅藝術和金文生機勃勃的發展歷程。郭老的活,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中曾大段引用,並認為30年來這依然是可資遵循的看法。進入近代,鄧石如的隸筆入篆,寓筆墨趣味於上古符號之中;吳大澂的以鼎籀入小篆,書風又有一變。


父親邱星,師從歐陽中石,她是名副其實的陝西書壇“一姐”

碧禪的書作,潛藏著傳統卻不拘泥生命於固有的程式,處處溢出情緒卻又無不舞蹈於形式法度之中。惟其這樣,書法才不但是可習可學的藝術,而且是可在其中馳騁自己生命的藝術,具有了可能可至的闊大空間。書法藝術,無傳統底蘊易飄浮,無生命躍動易板滯,無文化理性底蘊易趨時流俗、秀而近媚。以此故,我格外喜歡碧禪的字。這也正是我個人所傾心所躬行的那種書藝觀和文化觀。

  她以半生精力刻苦研習大篆書藝,寫成洋洋灑灑20餘萬言的《大篆藝術散論》。不但溯其源、習其技,而且究其道、攫其神,從商周文化、青銅藝術和古文字學的縱深入手,打下了十分厚實的基礎。但在自己的書法創作中,她卻不隨附前人、隨附習見。她對前人典籍碑帖的精神和風格總是有所選擇。選擇的座標有二,一是現代的審美傾向,二是個體的審美愛好。她認為比之小篆,大篆有較大的自由度。大篆的種種法度固然要重視,但她更側重的,卻是去體味、開掘這些法度中有哪些自由的空間,如常規中的隨意,別出心栽的錯落,對園轉的方折化、稚拙化處理,優雅情趣的動態表現,等等。她在創作實踐中執著地躬行這些心得,於法度與心靈之間耕耘出了一片天地。

你看這幅《圖騰》,筆墨凝重,趣味髙古,造型有如面儺,在猙獰詭譎中將我們帶進先祖時代的天真爛漫,又以恰如其分的變形和隨心所欲的飛白傾訴著藝術家的個性情趣。《淡泊明志》一幅,用雞毫寫大篆,不可不謂大膽。以雞毫的飄逸虛白,竟然使大篆的拙影奇恣情趣化,使大篆的象形意味個性化,這是高難度的創作。《水拍舷不暖》一幅,在橫披徐徐的展開中,宣紙似水,江河流過眼前,篆字如船,揚帆列陣而行,好大氣魄!

那幅《將進酒》更值得一說。大篆處於象形文字的源頭,本來就亦書亦畫,現在碧禪將大篆的這個特點轉化為自己的書寫優勢。世興書味入畫,她卻反其道,獨重畫意入書。適度剝離掉歷代書體對篆的影響,返回到原始、質樸、帶著強烈象形意味的形態中,觀嘗者從文字符號中便有了更多關乎形象、情象和靈象的聯想。通觀《將進酒》,你能感覺到似乎有許多人、許多眼睛、許多古代器物,從歷史的煙塵中顯現出來與你酬對。審美效果是何等奇妙。

碧禪便是以這樣的創造性的探索,在自己的作品中傳達了古代的、現代的、個體的三重審美信息。既有對中國篆書精神和技巧全方位的思考和溶化,又在現代文化和現代書法文化背景下作了暢達而又個性化的表述,更將自己的生活狀態和人格修養融進那些髙古、典雅、稚拙、浪漫的遠古文化氣息之中。古代與現代、程式與個性在兩極震盪中融匯一體,不但使碧禪的篆書有了深度,有了意味,而且成為森嚴法度中難乎其難冒出來的“這一個”,在書壇上構築了一道屬於自己的風景,這確是她難能而可貴的地方。

2007.8.23 西安不散居

  

父親邱星,師從歐陽中石,她是名副其實的陝西書壇“一姐”

  

  “中華文根”之由來

邱宗康

從農村小河邊的如豆孤燈,到奮鬥歲月裡的艱難困苦,從求知求遇時的茫然徘徊,到如今的執著淡定。一路走來,最讓我銘記的還是先生那句“有追求的人沒有那麼容易就走的!”它常常在我胸中蕩起,如春風鼓帆,讓我感動,令我不懈。

三十年前,北京的金秋,近一百名已經不算年輕的年輕人,因為理想、因為書法、因為文憑、因為工作、因為種種,聚集在北京首都師範大學歐陽中石先生麾下,開始了歷史上第一次“中國書法藝術專業”的學習歷程。

對於我這個出生在以讀書為天職的所謂書香門第,原本小學、中學、大學是人生早已設計好的程序。然而,一場史無前例的浩劫,卻扭轉了命運的軌道。在“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口號下,我們在困惑彷徨期待困苦中付出了時間和心靈的代價,渡過了自己的知青時代,並最終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回憶。而隨後多年的工作歲月,又發現那些艱苦繁重的、缺少文化內涵的工作又是多麼殘忍地折磨人。不難想象,當年首都師大中國書法藝術專業招生的消息曾給了我多大的欣喜和期待,畢竟它點燃了我即將熄滅的讀書夢、校園夢和追求理想的渴望。在經過了晨昏顛倒食不甘味地複習和考試後,我終於來到這個心儀已久的學校,並最終以良好的成績修完學業。

父親邱星,師從歐陽中石,她是名副其實的陝西書壇“一姐”

事實上,讓我真正體會到這段學習經歷對於我人生的影響和幫助還是在畢業後的日子裡甚至好多年後。那一年,我那極不起眼的大專學歷在職稱評定中竟然可以神奇地相當15年藝齡,使我在38歲時便能以有限的書法成績破格提為副教授級美術師。我由衷感謝首都師大和歐陽先生那切準時代脈搏的慧眼與卓識,它給了我們這批失去很多也已經不再年青的人一次提前準備武器的機會,從而當機遇突然來臨時有所斬獲。那次職稱評定不僅僅是什麼名譽問題,更是真正確立了我書法藝術專業的從業方向。它意味著從此解脫了沒有專業的痛苦,沒有方向的彷徨,無學可上的“浪子”終於有了精神歸宿,書法於我不再是茶餘飯後的消遣和娛樂,而是真正成為我人生的事業和追求。所以儘管此後的多年裡常有其他誘惑,但我始終沒有放棄這份寄託和牽掛。

說起來當年在學校時和導師歐陽先生接觸相處的時光並不多,除了正常見面的課堂和教室外,幾乎沒有獨自聆聽教誨的機會,對先生的智慧、胸襟和追求也不甚明瞭。但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古訓有之,因此這份師生情誼銘記在心,離開北京後的歲月裡倒是有事就叨擾先生。

八十年代末,先生來西安時囑人找到我,佈置了一萬字的文章,時間只有兩天。接到任務的當天晚上就一宿沒睡,手都寫麻了,第二天按時完成這份“作業”。如今回想起來,這大概是一生中寫作效率最高的一次記錄了。文章發在教學雜誌上,以後的幾年裡每次去北京,師母都要認真的拿出記錄,發給我們稿費,其情其景每每想起總會有一絲溫暖和感動。

九四年春,我帶著和家兄一起研製的彩石顏料所創作的書法作品,去北京看望先生並當面請益。當時先生病重住院不見客,知道我去了,不僅見了我,還在病榻上討論我的新作,並指出工藝美術也是藝術,由此堅定了我為表現藝術可以“不擇手段”的理念。

九六年秋,身體特別不好,早上醒了居然下不了床,想著自己可能不久於人世,很是悲觀。決定要出本作品集,也算給自己一個交代,便帶著初稿去北京找先生。先生鼓勵我好好做學問,要出大部頭的論著。並且說:“有追求的人沒有那麼容易就走的!”這句話讓我內心產生了極大震動,回到西安自己為作品集作序,題為“走出孤獨”,藉此排遣鬱悶、疏導心結,鼓舞士氣。記得自序最後一句話是:“戰地栽滿鮮花,悲劇升騰彩霞。我將從此,再出發。”俟後,不僅出了第一本作品集,身體竟也漸漸好起來,隨後又有了第一間屬於自己的住所。有了生存空間,便安下心來完成了“大篆書藝散論”。雖然算不上大部頭論著,但洋洋二十餘萬字也是自己幾十年從事篆書研究和創作的切身體會,並且多為前人所不曾論述。先生聞聽非常高興,特為該書題寫扉頁,詞曰:“青銅故跡 舊物新文——為宗康女棣新作付梓題賀”。 這題詞包含先生多少厚愛和期待,他把生命體驗傳授給我,讓我深切感受到文化薪傳的熾熱。

這以後,先生那句“有追求的人沒有那麼容易就走的!”幾乎成為我的座右銘。懷揣這件“法寶”,這些年在書壇不斷努力,不僅為協會做了大量工作,自己的書藝也有了長足進步。曾以巨幅作品“長恨歌”“華清宮”妝點上海世博會陝西館;出訪臺灣花博會,遠古書法的精神魅力深深打動臺灣同胞並得到星雲法師的喜愛;大師專囑代為書寫“巧智慧心”摘句:“我見花花自繽紛,我看樹樹自婆娑,我攬境境自去來,我觀心心自如如。”刻碑勒石贈送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並親往出席揭碑儀式,這塊巨石將永久仍佇立在長安塔下。這些活動被媒體譽為“用大篆書藝妝點三大盛會第一人”。

父親去世了,那個最愛我的人走了,我人生的某種責任和義務也完成了,忽然覺得自己成了無家可歸的遊子。而先生和師母卻都對我說:“把這裡當家吧,常來!”

2013年春,受邀於北京大學舉辦個人書法作品展,先生欣然命筆題書“中華文根”,這無疑是對我的又一次鼓勵和鞭策。開幕那天,先生早早到場並謝絕為他準備的座椅,一直堅持站到開幕式結束。其學人表式、長者風範、高風亮節,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尊敬併成為展覽會圓滿成功的強有力支持。整個展覽會既隆重熱烈又秩序井然,北大師生對中華古文字書法有了新的概念和認識,很多人從此開始喜歡金文並練習金文,使展覽會真正產生了她應有的社會作用和文化效應。

2014年3月15日是父親邱星先生百歲誕辰紀念日。我們策劃了大型系列活動,需要找個題目,想了很久不得要領,最後還是想到先生題寫的“中華文根”最為合適,副標題為:邱星先生金文書法藝術文化傳播系列活動。為此我們採訪了一批文化學者和藝術家,還專程來北京請先生錄了音像。活動還取得航空公司支持,動用了直升飛機進行撒播儀式,並以現代科技的聲光電效果來演繹父親的金文書法藝術。整個活動形式新穎別緻,文化氛圍濃郁,既莊嚴熱烈又溫馨感人。先生題書的“中華文根”又一次唱響,振聾發聵,為這次紀念活動注入了更為悠長綿遠的文化意義。我想,當那些來自各地和境外的親朋好友將活動錄像帶回他們的家鄉、帶給更多人們的時候,先生聲名遠播,我們也將分享榮光。

通過這項活動,被大家的認同和讚賞使我生髮了新的想法,要將“中華文根”作成一個系列活動,陸續策劃進行下去,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弘揚中華遠古金文書法藝術。我相信這是一項極有意義的舉措,不僅是為了報答師恩,不辱沒先生對我們的厚望,它將對我國的書法文化事業也會有所裨益。雖然要付出很多努力,但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並將它做得有聲有色,實在是一種幸福。這當是師生情誼的最高境界。

從農村小河邊的如豆孤燈,到奮鬥歲月裡的艱難困苦,從求知求遇時的茫然徘徊,到如今的執著淡定。一路走來,最讓我銘記的還是先生那句“有追求的人沒有那麼容易就走的!”它常常在我胸中蕩起,如春風鼓帆,讓我感動,令我不懈。

曾經,我是幸運的,現在仍然非常努力著,雖然已經沒有將來,但我們還能夠奢談以後,希望我的以後可以是不遺憾的。

感謝中石先生!感謝首都師大!


父親邱星,師從歐陽中石,她是名副其實的陝西書壇“一姐”

父親邱星,師從歐陽中石,她是名副其實的陝西書壇“一姐”


邱宗康自作四言詩《青銅禮讚》


青銅藝術 古奧幽奇

  河山邈遠 撲朔迷離

  禹服九甸 周原殷墟

  鍾尊簋觚 兕觥斝鬲

  盉壺劍豆 盨卣鼎彝

  莊穆其表 動靈其裡

  稽史鉤沉 斷代有器

  金銘美煥 曲折逶迤

  漢字肇始 書法奠基

  起承轉合 獨擅妙趣

  雄健姿放 詭譎麗漪

  龍鳳饕餮 雲紋獸跡

  質樸高雅 粗獷野逸

  華夏精魄 人文初儀

  瞻彼瓊章 我心徜徉

  海闊天空 或泳或翔

  枝蔓宛轉 風雷激揚

  蕩塵滌汙 刮垢磨光

  隱顯交替 天道有常

  時尚古典 唯民所亭

  禮讚先祖 神工巨匠

  椽筆宏冶 鑄此輝煌

  千帆競渡 廣岸泱泱

  殊途同歸 萬世隆昌

  

  

父親邱星,師從歐陽中石,她是名副其實的陝西書壇“一姐”

父親邱星,師從歐陽中石,她是名副其實的陝西書壇“一姐”

父親邱星,師從歐陽中石,她是名副其實的陝西書壇“一姐”

父親邱星,師從歐陽中石,她是名副其實的陝西書壇“一姐”

父親邱星,師從歐陽中石,她是名副其實的陝西書壇“一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