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是誰砸了蜂農的“飯碗”?追花使者難以延續的“甜蜜”事業

我是養蜂新人,85後,養蜂的初衷是為了自己家人吃蜂蜜,姥爺對蜂蜜那份鍾愛無人能及,蜂蜜+饅頭+玉米粥這是標配,饅頭夾蜂蜜,蜂蜜玉米粥,家人有過擔心,可十幾年了,如今88的姥爺各項指標都正常。業餘時間我用心去了解養蜂行業,經常去找養蜂師傅閒聊,慢慢的我對蜜蜂及蜂產品有了全新的認識,兩年前在師傅的鼓勵下,有了自己的蜂群開始正式嘗試這份“甜蜜”事業。

雖然經常被蜜蜂“親”的到處是包,但這份辛苦換來了姥爺孩子般的笑容,足矣!

是誰砸了蜂農的“飯碗”?追花使者難以延續的“甜蜜”事業

勤勞的小蜜蜂

隨著慢慢融入養蜂人的圈子,才真正體會到這份“甜蜜事業”背後的辛酸。舍家帶口,全國到處趕花期,風餐露宿常年與蜜蜂為伴,豐收背後卻愁容滿面,甚至是家族式的養蜂人也不得已放棄這份心愛改行。

是誰“砸”了養蜂人的“飯碗”?可以說現在是蜂行業的寒冬,蜂行業的亂象已經影響到全國幾萬蜂農的生計,是整個蜂行業有待解決的問題。

一,假蜜的泛濫,也是所有蜂農最痛恨的事情。養蜂的不會賣蜜,賣蜜的不會產蜜,這是行業的自嘲。正式抓住了消費者圖便宜的心理,用低品質的蜂蜜,甚至是人工勾兌的“蜂蜜”,低價推向市場,高利潤讓他們鋌而走險,知法犯法。

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個別蜂農逐利心切,明明產量有限,知假販假坑騙外地遊客,一時的盈利,縱容了假蜜的流通,擾亂了行業秩序,破壞了養蜂人的形象,甚至造成了無法挽救的負面影響。

三、消費者對蜂產品常識的缺乏。對蜂產品認識的不足,一定程度上讓假蜜在市場上有了可乘之機。對真假蜂產品的辨別方法,及科學認識都有待提高。

四、蜂藥殘留超標。這是整個蜂行業的一個痛點,也是目前比較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往往個別蜂農圖省力,不能做到科學生產,流蜜期違規使用,不能以身作則,造成超標,無法滿足市場流通或合同方的標準,犧牲了自己的口碑,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

五、過度宣傳,相互詆譭。我國主要有意蜂中蜂兩個蜂品種,雖然各有千秋,可不乏有的宣傳抬高自己詆譭他人,事實證明,往往最後變成了互相傷害。

是誰砸了蜂農的“飯碗”?追花使者難以延續的“甜蜜”事業

大山裡的放蜂人

正是缺乏行業的自律,不完善的市場流通,讓蜂農的良心產品年年滯銷,讓廣大消費者難以吃到真正的好蜂蜜。如何度過這個低谷,讓這份“甜蜜事業”得以發展,是每個養蜂人一直探討的問題。

首先,自律自強,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只要你是養蜂人,要始終堅持良心生產這份初心,以身作則,要有維護行業紀律的義務和責任。

其次,提高自己的生產標準,大力推廣成熟蜜高品質蜂蜜的生產,洞察市場行情,緊跟市場需求,適應市場發展。

第三,開拓銷售模式,緊跟時代發展,學習銷售新模式,讓科技進步助力蜂行業銷售。讓消費者更容易買到好蜜,吃到好蜜。

第四,

蜂組織(蜂協會)的自查自糾,優勝劣汰。蜂行業多年的困境,已經自發的產生了很多組織,蜂農們抱團取暖是不錯的選擇,組織代表的是一個行業標準,在維護行業發展,也要做到自查自糾,捍衛組織形象,捍衛養蜂人的底線。

是誰砸了蜂農的“飯碗”?追花使者難以延續的“甜蜜”事業

可以吃的蜂蜜

相信蜂行業低谷是短暫的,隨著我們不斷的“維護面子,提高裡子”,蜂行業將會步入正軌,搭上發展的順風車,更上一層樓。如今蜂行業的艱辛讓很多年輕人止步,除了祖傳的養蜂人,多數面臨著沒有接班人的窘境。唯有讓這份甜蜜真正的變成事業,才能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養蜂人這個行業,成為新時代的追花使者。

謝謝閱讀,歡迎交流,敬請關注,一名成長中的新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