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楊樹樹幹上的樹皮裂口處或傷口處,常常流出一股股透亮的液體,水分蒸發後就留下白色的結晶。有人還說,砍斷胡楊樹後,樹幹能大量湧水,可以接上一小桶之多。後面一說似有些誇大,但胡楊樹能分泌出水卻是真的。人們將胡楊的這股水稱為“胡楊淚”,將樹幹上的白色晶狀物稱為“胡楊鹼”。
“胡楊淚”的稱謂,將胡楊的遭遇人性化了。胡楊一生都在為人類默默做貢獻:它的樹幹可搭屋、刻舟,枝幹可讓人們取暖,枝葉可喂飼野牲家畜,整個身軀可為人們擋風阻沙。然而,它卻逃不過自然和人類的劫殺,轉移走的水流斷絕了它的生計,過量的砍伐使它的子孫片甲不流。這種恩將仇報的行為,怎麼能使胡楊不“淚”流滿面呢?有一位作家利用胡楊的這種現象,寫了一篇叫“胡楊淚”的報告文學,就是讚頌兵團農墾人為新疆開發做奉獻的可歌可泣的事蹟。
“胡楊鹼”其實就是碳酸鈉,即蘇打,是一種鹼性化學物質,可以用來發面、洗衣、治胃病。胡楊鹼在沙區已沿用了上千年,在關於西域的古代文獻中早有記載。在物資極其匱乏的沙漠地區,胡楊鹼可為老百姓幫了大忙了,這算胡楊對人類的又一個奉獻吧。
胡楊為什麼會流“淚”?胡楊鹼從何而來?
沙漠乾旱少雨,許多沙漠植物養就了保住身體內水分的本領,在有水分條件時,它們拼命地汲取到體中,一旦外界沒有水分的供應,依靠儲存在身體內的水分,就可以維持相當長的時間。最典型的是仙人掌類、肉質葉類植物,在雨季,它們將自己的葉片、莖體撐得圓圓鼓鼓,當長長的旱季到來時它就毫不擔心了。溫帶沙漠植物雖然沒有仙人掌這樣的條件,但春天的沙層總會因融雪降水溼乎乎的,它們就趁機撈一把。據測定,許多沙漠植物的持水能力是中生植物的10倍以上。它們不僅持水能力高,用水也很吝嗇,許多生理結構特徵保證了它們儘可能少消耗水。這一正一反,使沙漠植物體內水量就不小了,胡楊作為喬木,存水的總量更可觀。因此,一旦樹幹有傷口或裂口,流出一些是不奇怪的。
但是,胡楊流出的水為什麼是苦鹹的,幹後還會形成鹼呢?原來,胡楊林下的土壤被稱為吐加依土,即蘇打鹽土。蘇打的存在,使土壤中的水也溶入了相當的蘇打成分。然而,鹽鹼難道就不會傷害胡楊自身嗎?這也不必為它擔心,流“淚”就是它的一種排鹽方式,排出去的是鹽,留下的是水,自然不會出現傷害了。此外,由於在吸鹽水過程中,胡楊的細胞液中鹽類濃度很高,大大提高了細胞液的滲透壓,這種高滲透壓一方面抑制了蒸騰作用,減少了水分的消耗,另一方面,當滲透壓高過土壤溶液的滲透壓時,就會加速水分從土壤體向植物體的流動,這種少出多進,也幫助了胡楊在乾旱的沙漠中生存。文章來源: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閱讀更多 愛新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