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歷史的畫卷,民族的故事,古絲綢之路的奢侈品在傳承中煥發生機

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鈴聲早已隨黃沙掩埋於歷史長河,但絲綢之美卻隨著時間的流轉,不斷吸引著愛美之人為之傾倒。

古絲綢之路早已今非昔比,歷史遺蹟尚存,現代化的大潮洶湧澎湃。如今,絲綢早已不是什麼奢侈品,但艾德萊斯絲綢,卻是文化層面的一種“奢侈品”。

歷史的畫卷,民族的故事,古絲綢之路的奢侈品在傳承中煥發生機

絲綢之路得名於中國絲綢工藝。早在公元前五世紀,中國絲綢就傳到了遙遠的地中海沿岸,古絲綢之路開闢後,東西方絲綢往來絡繹不絕,作為絲路重鎮的新疆,記錄了絲路東西沿線的交流歷史。

歷史的畫卷,民族的故事,古絲綢之路的奢侈品在傳承中煥發生機

艾德萊絲綢是當下維吾爾代表性民族服裝之一。“艾德萊”在維語中意為“扎染”,艾德萊絲綢採用我國古老的扎染工藝,按要求在經紗上紮結,進行分層染色,整經、織綢,形成成品。因其色彩明豔,富有動感,又稱“布穀鳥翅膀的花”。

歷史的畫卷,民族的故事,古絲綢之路的奢侈品在傳承中煥發生機

艾德萊絲綢主要出自新疆喀什、莎車和和田、洛浦兩大地區。在歷史上,于闐國是西域地區最早獲得中原養蠶技術的古國,又因其農業和種植業發達,紡織業成為該國家的經濟支柱之一,並迅速成為西域三十六國中的大國。公元十世紀時,于闐國王就曾帶著大批和田編織的“胡錦”、“西錦”到中原地區進行交易。

歷史的畫卷,民族的故事,古絲綢之路的奢侈品在傳承中煥發生機

【製作過程】

養蠶吐絲之史

多數人認為絲綢產地只是中原、江南一帶,殊不知新疆也盛產桑蠶。有記載的蠶桑歷史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當時,維吾爾人的祖先高昌回鶻已因地制宜地發展桑蠶業。《魏書》中最早談到高昌(今吐魯番地區)宜蠶,“高昌于闐(和田)有桑麻”、焉耆“養蠶不以為絲,唯充綿礦(即綿絮)”,由此可證,內地蠶桑技術傳入新疆的時間,最遲不晚於公元7世紀。

歷史的畫卷,民族的故事,古絲綢之路的奢侈品在傳承中煥發生機

今日的新疆地區,沿天山南麓和塔里木南部的古絲道上,仍可以看到桑林疊翠的景色。喀什、和田、阿克蘇、庫爾勒、哈密、伊犁和吐魯番地區,採桑育蠶的歷史悠久,尤其是坐落於崑崙山北麓的和田,產繭量約佔全疆總產繭量的一半。

歷史的畫卷,民族的故事,古絲綢之路的奢侈品在傳承中煥發生機

繅絲合紡

艾德萊絲綢的傳統工藝承襲了這項古老技術。維吾爾女性繅絲手藝源於戰國—秦漢時期的綴絲,該時期沸水煮繭已很普遍,工具仍用手持絲,隨後使用轆式進行繅絲工作,這種手工藝是手搖緞車形制前身。到魏晉南北朝時,手搖紡絲車上已安裝紡錠,用於固定卷繞並捻。

歷史的畫卷,民族的故事,古絲綢之路的奢侈品在傳承中煥發生機

歷史的畫卷,民族的故事,古絲綢之路的奢侈品在傳承中煥發生機

現代繅絲工藝採用大機器生產,具體內容包括抽樣、繭質調查、試繅、纖度設計、等級設計、產量設計和繅折設計,這在傳承傳統技藝同時,也提升了絲綢原材料的質量和效率。

歷史的畫卷,民族的故事,古絲綢之路的奢侈品在傳承中煥發生機

整經

艾德萊絲綢按照束來整經。整經工序的組成是一個多功能木質四方架。機器可以繞中軸轉動、可伸縮,以適應不同條件下的整理工作。在工作平臺上,每隔3~5cm有木質銷釘,用來對蠶絲進行分束,既保證了各經紗清楚分束,又方便了後面的製作。但在整經過程中對周圍條件要求較高,機器表面必須光滑,速度不可過快,否則會影響到絲綢的質量。

歷史的畫卷,民族的故事,古絲綢之路的奢侈品在傳承中煥發生機

歷史的畫卷,民族的故事,古絲綢之路的奢侈品在傳承中煥發生機

熬製色漿與防染技藝

和中原地區扎染手法相似,在選取顏料時,當地人民因地制宜,選取北方地區的常用植物,例如國槐、茜草、核桃、紅柳花、靛藍、綠礬等提取顏料,在整經完成後,標記不需要染色的區域,按照圖案分別放入不同色漿當中。

在防止染色的技藝上,傳統方法是採用玉米皮進行隔離,現代技術採用丙綸薄膜來防染,後者密度大,顏料不易滲入,工匠選取不需染色的區域後,用防染材料卷繞包裹嚴實即可放心上色。

歷史的畫卷,民族的故事,古絲綢之路的奢侈品在傳承中煥發生機


由於艾德萊絲綢色彩豐富,染色過程需要多次完成。一般而言,第一次根據圖案進行繪樣,後面幾次憑藉工匠們的經驗,進行重新紮經和調整。前一次染色完成到下一次染色前,還需要洗滌浮於表面的顏料,保障絲綢著色質量。

顏色的選取也反映了維吾爾文化的特徵:黑白象徵嚴肅、神聖、強大;綠色來源於沙漠地區對生命的敬重和渴望,也反映了作為伊斯蘭教徒身份的認同;紅色作為維吾爾女性的常用顏色,延續了其宗教史上崇尚自然理論的薩滿教、拜火教的理念,也反映了維吾爾人熱情奔放的性格和節日熱鬧氣氛;藍色象徵自然、潔淨,同樣也是宗教信仰的延續。


歷史的畫卷,民族的故事,古絲綢之路的奢侈品在傳承中煥發生機

扎經對花成圖


與扎染技術一樣,反映了維吾爾人的生活藝術,取用皆自然,反映皆生活。常採用的植物圖案有花卉、巴旦木、瓜果等;也有采用富有民族文化的都塔爾(Dutar)、熱瓦甫(Rawap)等樂器的符號、飾物圖案配以流蘇、耳墜、寶石等。

歷史的畫卷,民族的故事,古絲綢之路的奢侈品在傳承中煥發生機

歷史的畫卷,民族的故事,古絲綢之路的奢侈品在傳承中煥發生機

(熱瓦普是西域民族中最受歡迎的樂器之一,最早出現於喀什地區,清代時被列入宮廷的回部樂,確立其在西部民族樂器中數一數二的地位。和下圖的都塔爾一起,作為彈奏維吾爾族的瑰寶《十二木卡姆》的樂器。)

歷史的畫卷,民族的故事,古絲綢之路的奢侈品在傳承中煥發生機

(都塔爾源自波斯語,漢譯直譯“二條琴絃”之意,遠古時期以木頭和黃羊腸形成都塔爾的前身,歷史發展形成由共鳴箱、琴頭、琴桿、絃軸、琴馬和琴絃的樣式,製作材料多采用經過自然乾燥的桑木、杏木或核桃木做成,常用於伴奏。)

服飾分類


歷史的畫卷,民族的故事,古絲綢之路的奢侈品在傳承中煥發生機

(艾德萊絲綢男女均可穿戴,多用於女性服裝,作為民族瑰寶廣泛使用於各大場合。)

在服裝上,艾德萊絲綢有單色系、雙色系、彩色系三種。

歷史的畫卷,民族的故事,古絲綢之路的奢侈品在傳承中煥發生機

以白色作為絲綢底色,搭配黃、紅、黑、綠的圖案,簡潔大方,較為百搭,融合了現代服飾與維吾爾族傳統文化符號的特徵,以白色為底色,設計者們可以根據主題的不同進行圖案設計,表現力強。

雙色艾德萊絲綢主要以黑白色為主,適用於莊嚴肅穆的場合。

歷史的畫卷,民族的故事,古絲綢之路的奢侈品在傳承中煥發生機

艾德萊絲綢不僅是民族文化的烙印,也代表著歷史的傳承和歐亞大陸的往來。絲綢就像流淌的河水一樣,連接且密切了東西方的交流,隨著一帶一路的到來,艾德萊絲綢將會負擔起更多的使命,一如當年一樣走出國門,為世界文明之畫增添一抹色彩。

注:本文素材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