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怎么看待一个很少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的子女?

13526696926


没关系,孩子都挺忙的。再说也没啥事,干嘛要求他们经常打电话。况且有的孩子就是不善于表达的性格尤其是有些男孩子。但不代表他就不孝。


一笑哲思


说到“一个很少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的子女”,我们第一反应可能是“这子女不懂事、不孝顺”。但细细一想,或许没这么简单。

你可能也有过此类经历——别说是打电话,有时候我们在家里直接面对父母的时候,能说会道的我们就好像变成了哑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一个很少给爸妈打电话的子女”或许不是没有想到父母,而是与父母之间存在沟通问题。他们可能从小到大与父母的沟通都不够顺畅,一直以来都没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影响父母的观点。长此以往,他们坚信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害怕与父母沟通。

与父母存在沟通问题的子女可能是经历了以下三种情况:

1. 在低回应的教养方式下长大

“低回应”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需求的回应程度低,包括物质需求以及心理需求。这样的父母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严厉型,一类是忽视型。

严厉型的父母不但很少回应子女的需求,同时对子女有过高的要求,要求子女必须达到自己定下的不切实际的期待。子女可能会因为害怕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是对父母说“不”会招致批评和惩罚,因而选择对父母保持沉默。

忽视型父母对子女没有期望和要求,也不回应子女的需求。当子女主动开口时,这类父母往往采取否认、回避的态度,久而久之子女会感到“我说什么父母都不会听”,从而不再尝试与父母沟通。

2. 父母的情绪和想法不稳定

他们的父母可能是情绪和想法多变的。心情好的时候能与子女进行良好的沟通,心情不好时就会变得粗暴。对于子女提出的同一个要求,他们可能今天答应,明天就反悔。这种反复会让子女很困惑,他们不懂怎么和父母沟通才是对的,索性不去冒险,避免沟通。

3. 观察到他人与父母沟通时的无助

还有的子女虽然自己并没有很多负面沟通的经历,但是他们可能观察到身边朋友、同事与父母沟通时的无助,再加上缺乏和父母沟通的正面体验,也可能产生“父母同样不会和我好好说话”的预期。

当然,子女不给父母打电话的原因很多,存在沟通问题只是多种可能中的一种,具体原因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3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ferences:

Peterson, C., Maier, S. F., & Seligman, M.E. (1993). Learned helplessness: A theory for the age of personal control.Theory for the Age of Personal.


知我心理学


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而且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两个例子,先来说说我的妹妹,当年父母想要一个儿子,妹妹生下来之后,刚满月就被送到姥姥家,由姥姥抚养,一直到妹妹四五岁,才回到我们这个大家庭,那时弟弟已经两岁了。

爸爸妈妈觉得亏欠了妹妹,平时对妹妹会格外关照,也叫我这个做姐姐的对妹妹好一些。说实话,我与妹妹的相处不过是每次去姥姥家短暂的相处,并没有太深厚的感情,刚开始她回到家里时,心里多少有些排斥。

现在妹妹已经结婚生子,但妹妹很少给父母打电话,若不是有什么事情,一般都不会打电话过来,包括给我打电话,大多都是因为有事,爸爸妈妈也颇有微词,去年父亲去了新疆工作,家人都不放心,经常给父亲打电话,问问他的情况,但妹妹很少打,父亲抱怨地说:“别人都给我打电话,就老二不给我打。”

再来说说我老公,我老公的父亲在他上大学的时候就去世了,后来母亲改嫁,老公与母亲的感情一般,母子俩个即便是坐在一起也没有什么话说,老公对待母亲不是一般的客气,客气得有些不正常,每说一句话都要思考一下,就怕母亲多疑,因为婆婆什么事情都容易想歪了,平时打电话也很少,一通电话说不了三分钟,彼此就没有话说了。

为何会这样,也与老公小时候不在母亲身边长大有关,老公小时候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上了小学,就被送到县城,住在伯父家,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婆婆又是一个不善言辞,不太懂得关心孩子的人,对老公的学习生活基本不过问,都是公公过问,所以,导致了母子之间的关系很一般。

由此不难看出,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与父母的关系很难做到亲密,不是不孝顺父母,只是在心里有一道难以名状的鸿沟,想亲近却亲近不起来。


沛泽妈读心理


邻居老许的儿子去年考上了东北的一所名牌大学。老许老两口子觉得儿子给自己争了光,走路腰板也挺直了不少。可是最近,老许却愁眉苦脸。

原来,今年正月初四的时候,离着开学还有十多天,儿子小许就早早离开家返校了。暑假更是没见到人影儿。

据说小许从东北坐飞机去北京玩了几天,都没从北京坐50分钟的高铁回家来看看,就又飞回学校了。这让老许两口子很郁闷。

他们不明白,辛苦养大的儿子,为何一下子跟他们如此疏远了?小许不爱回家,更别说平时给他们打电话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为每个人的成长遮风挡雨。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应该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了。可是,一些人长大离开家以后,却很少给父母打电话。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子女呢?

事出必有因。有书君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父母方面是有一定的责任的。

管教过于严格,造成孩子对父母有所怨恨。

大家可能还记得,那个“12年不回家的北大留美博士”王猛。他从小就符合“别人家孩子”的特征。

高考是地级市的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的专业录取,后又被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可是,他与父母的决裂,也让人心寒: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年;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的所有联系方式。后来,他还写了一万字的长文,“控诉”父母对自己严厉的管教,以及对自己天性的“扼杀”……

王猛的做法,当然人们也是各抒已见。

大多数人骂他“白眼狼”,但同时也确实引发了父母们对孩子管教方式的深思。

如果对孩子管教太严格,甚至事事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到头来,得到的只能是孩子的怨怼。更不要说经常打电话给父母了。

缺位教育,造成孩子父母感情的疏离。

现在农村有好多留守儿童。他们的爸爸妈妈也面临着养家和守候孩子的矛盾。陪着你,就没办法养你;养你,就不能陪你。孩子一年当中,跟父母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时间长了,与父母的感情就越来越淡了。

偏心,使得孩子对父母心生不满。有的家庭有好几个孩子。农村的父母,好多都有重男轻女的观念。他们对儿子疼爱有加,对女儿不闻不问,或者很少关心。这样,就使得那些出嫁的女儿认为自己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不打电话,或者很少给父母打个电话。

父母有不良嗜好,使得孩子对父母没有留恋。

有的父母有赌博的嗜好,家里的钱都拿去赌了,子女们没有跟着过上过好日子。还有的父母作风不检点,家里吵闹声不断,也让孩子们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一旦离开家,自然不会对家庭有什么留恋,更不会打电话经常问候父母了。

当然,那些不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的孩子,也有他们自己的主观原因。

性格内向,不善表达。

有的孩子自小性格内向,不爱讲话。而且对父母缺少感恩之心。跟父母打电话觉得也没有什么话讲,于是就懒得打了。

其实,父母不在乎你多么能说会道。你经常打个电话回来,哪怕跟他们说说家长里短,让父母知道你在外面平平安安,父母就放心了。

再者,中国人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呢?父母或许不求我们有所回报,但是我们应该心存感激。

感谢他们把我们带到人间,让我们体会到这个大千世界的丰盈与美好。

状况不好,不敢联系。

好多孩子也是怕父母担心,往往是报喜不报忧。如果给父母打电话,怕一时说漏了嘴,把一些不好的情况说出来,让父母跟着担心。

还有文章开头提到的,小许不愿意回家,也不给父母打电话的原因,是因为小许上大学以后,经常逃课,第一学期就有三门挂科。

老许夫妇知道了,经常为这事数落他。因此,小许也只有远离父母,也不给父母打电话,免得听他们唠叨。

其实不管孩子走到哪里,也是父母的牵挂。父母唠叨,也是一种爱的表达。

工作繁忙,无暇顾及。

作为孩子,也可能就是整天忙,根本顾不上给父母打电话。他们工作的时候,公司不让打私人电话。他们加班、应酬、陪孩子……可能关注父母的时候就比较少了。

但是,有书君还是希望,为人子女,能够挤点时间,经常给父母打电话问候一下。这样,也使得他们寂寥的心情得到些许安慰。

作为父母,要懂得从心理上对孩子真正放手。

作为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爱好。这样,就不会再过多地关注孩子打不打电话这件事了。

要承认孩子已经长大的事实。有书君很喜欢龙应台的这段话:“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前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希望这句话可以打开那些纠结子女们不常打电话的父母们的心结。

孩子长大以后,也会有他自己的生活圈子。作为父母,不要让亲情成为孩子们的负担。

其实父母跟孩子之间,就是一种互相的成全。父母通过陪孩子成长,懂得了爱与被爱,人生更完满。孩子平安健康生活,就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当然,对于作儿女的,要本着对父母宽容、关心、感恩的态度,尽量多给他们打电话。

要能够原谅父母的不完美。原谅他们的不完美,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毕竟他们辛苦把我们养大。养育之恩大于天。

最好是能够常常给父母打个电话,问一下他们的生活、身体状况。让他们体会来自儿女的关心。

同时,也让他们感到老有所依,心情好,身体好,父母才会健康长寿。有时间了,不但要打电话,还要多陪陪他们。

因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再追悔莫及!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如今很多子女由于上学、工作或者结婚等原因,可能会和父母不在一起生活。似乎能和父母联系的就只有手机了。想念父母的时候可以和他们打电话聊聊天,联络一下感情,关心一下逐渐上了年纪的父母。

但是,生活中却有很多子女很少跟父母打电话。那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很少和父母打电话子女常有如下几种原因:

1.小时候可能父母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童年似乎没有受到父母充分的关爱。或者是和父母之间有什么误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并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童年并不美好,因此在孩子长大之后,就不是很愿意与自己的父母交流。


2.有些子女的性格可能比较内向,不太爱与人交流。即使与自己最亲的父母也不怎么说话。这样的人不能说是不想念父母,对父母没感情,只能说受性格影响太大。不太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3.有很多子女在童年的时候缺少父母的陪伴,因此长大后和父母的感情并不是很深。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孩子的童年似乎没有父母的身影。还有些孩子可能在单亲家庭长大,所以心理缺少父母的关爱,因此很多子女即使在长大后与父母的交流也会比较少。


4.有一些子女可能是现在的生活过的并不好,比如生活压力比较大,感情不太顺利,工作很累,或者经历了一些比较痛苦的事情,但是又不希望父母为自己担心,就会就直接逃避与父母联系。


5.还有些子女可能对自己的家庭条件,对自己的父母不太满意。他们害怕丢人,比较虚伪,所以不愿意与父母有过多的联系,因此很少给父母打电话。

其实,子女不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并不能说明子女不孝顺,有很多子女确实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我们在逐渐长大,而父母也在逐渐老去,有些话不说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子女不在身边的父母对孩子肯定是非常思念的,这是一种不能割舍的情感。当你还有机会时,一定要多关心父母,有时间一定要多联系。你永远不知道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多深沉。一定不要等到连关心父母的机会都没有了,才去后悔。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故事无疑是悲伤的。

——END——

大家怎么看待这样的子女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当今社会,有好多年轻人或者背井离乡出去打工,或者离开父母外出求学。

这些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就是飞上天空的风筝。但是他们飞得再高、再远,那根线还是攥在父母的手中。

那些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是父母永远的牵挂。


但是有些在外的儿女,却很少给父母打电话。那么,我们要如何看待很少给父母打电话的子女呢?

一、由于孩子不善言辞。

人的性格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天生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甚至和父母沟通交流的时候也比较少。

这样的孩子离家打工或求学,面对着整天周而复始、一成不变的生活,觉得没有什么新鲜花样。再加上本身性格的因素,所以和父母打电话的时候,往往三言两语就没话可说了。

时间长了,孩子就不愿再给父母打电话了。

其实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父母永远的牵挂,父母很想知道孩子在外生活的点滴。他是不是吃得饱?是不是睡得好?有没有生病……

希望这些在外地的子女,还是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

哪怕说一些生活琐事,让父母知道你很好,就可以了。

二、由于从小和父母关系的疏离。

有些父母可能感情不太好,或者脾气比较暴躁。孩子从小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中,从小心灵上受到过很大的创伤。


甚至有的父母偏心,也使得那些不被偏爱的孩子对父母产生了怨怼。

或者由于过去经济条件不好,孩子在原生家庭中,因为贫穷遭到过外人的嘲笑。

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法抹去的伤害。

因此,那些在外打工或求学的孩子,以为离开了家庭,终于可以远离父母,从心里上觉得自己已经和那些伤害远离。

我觉得,父母其实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

过去由于认知水平或者处事能力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处理好家庭关系,给孩子造成了伤害,他们也是无意的。

另外,父母往往最疼爱的,是最弱小的孩子。我们做了父母以后,应该就会理解为人父母者的心情。

还有,由于家庭条件等方面给孩子造成了伤害,这也是父母无可奈何的事情。

或许,父母在当时给予我们的,已经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所能给予的最好的了。我们不能对他们有更多的奢求。

父母把我们养大,供我们吃穿,这些就已经足够了。其他过多的关爱,或许他们在当时也没精力和能力给予我们。


原谅父母的不完美,既是一种放下,也是一种成全。不管是对父母,还是对自己。

三、由于工作压力大。

打工的孩子们,可能一天工作时间比较长,还要经常加班,所以觉得挤不出时间来给父母打电话。

而且,有的孩子们在外时间比较长,也没做出什么成绩,就是给父母打电话,也无话可说,无功可表。


有些孩子,可能上了大学以后,学业上并不是很顺利。

比如在上高中时,比较积极努力。考上大学以后,由于缺少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管束,放松了自己,整天逃课、打游戏、刷剧,时间没用在学习上,功课屡屡亮起了红灯。

如果给父母打电话,父母问起学习成绩,还是觉得无言以对。父母如果再唠叨,孩子就会更加心烦。

因此,打电话就成了一种心理负担。他们只好少给父母打电话,避免给父母和自己徒增烦恼。

其实不管孩子在外有无成绩,只要身体健康平安,而且知道上进,父母就感到非常欣慰。

作为年轻人,不管是打工还是求学,只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无愧于自己,就可以了。

父母上了年纪,他们的人生基本定局,子女往往就是他们的诗和远方。孩子好,父母才会好。

一个很少给爸妈打电话的孩子,或许是因为自身性格的原因,不善言辞,不善表达;或者是由于之前和父母关系不太和谐,所以很少给父母打电话。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在工作和学习上并不是很顺利,打电话怕父母唠叨、担心,这也是他们不愿意和父母沟通的原因之一。

其实,父子、母女关系从开始就意味着一种渐行渐远。作为父母,要试着理解和接受这种关系。不要太在意孩子电话的多少。

我们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尽好自己的责任,就很好了。

家人之间要互相理解、包容,彼此善待。让家成为温馨的港湾,让亲情成为我们温暖的依靠!



秋踏梧桐2018


我就是一个很少给爸妈打电话的人,至于我爸妈,我妈是个我不给她打电话她就不给我打电话,偶尔也会打几个电话给我,而我爸在我成长的二十四年里,只给我打了三个电话,我给他打电话也甚少,所以我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首先我想承认每次打电话给他们对我来说就像做任务一样,感觉有段时间没联系了,应该给他们打个电话了才会逼着自己打个电话。我感觉这跟家庭成员的性格还是很相关的:

1、双方在情感表达上有缺陷,每次沟通不知道聊一些什么。可能在我爸妈眼里我是个孩子,很多事情不需要我知道,所以从小到大,家里决定什么事情,周围发生什么事情,他们都不会告诉我,我虽然是家里的成员,但是没有知情权,更没有决定权。所以我们家平时沟通就很少,分开了之后就更没什么话题可以聊了。

2、我妈妈不喜欢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她强势高傲总是希望我能按照她想象的那样生活,所以每次她第一句话就会质问我在干嘛,然后又开始教育我你这样是不行的,你要要怎样怎样做,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优秀,我本身不会说谎,性格也很急,另外非常不喜欢别人家的孩子,但又不想惹她不开心,所以心里很排斥告诉她,同样也很排斥沟通……

综上所述第一不善表达情感,第二不能分享生活,自然就不喜欢交流了,但是我自己觉得这并不是不孝顺,只是这种原生态的问题可能一辈子都解决不了了,哎~


雍雍100317511


子女很少给父母打电话这种现象,很多人第一反应应该是这个做子女的不孝顺、不知道体贴父母,这是有可能的,但是这只是表象。

并且,请不要道德绑架!

现实生活要比你能想象到的复杂几百倍。

很多事情,你没有经历过,你不知道的,不代表不存在。


1.我一出生就差点被淹死,因为我的生殖器官没有带把,因为我生而为女,周围所有人都要搞死我,除了一个人,我才得以活下来。忘记说了,我是90后。

2.一岁左右时,我睡觉醒来,二姐亲眼看见我饿了抓起自己刚拉的大便吃。

3.我们家的四个姐妹,都在4到6岁时被性侵过,父母却什么都不知道。

4.小时候,我们一放学就要出去挣钱,没有时间写作业。

5.小时候,我们吃变质的食物,吃捡来的食物,吃……我们穿捡来的衣服鞋子,穿尺寸超大的服饰。

6.有记忆起到小学毕业前,我们做子女的,每年能挨打300次。

7.临近小学毕业时,跟母亲顶嘴,我右腿挨了三刀;上初一时,我说父母偏心,我的右眼被父亲打得当场失明。两次这么重大的事情,没有一个人关心我的伤情,更没有人给医药费。

8.2003年上初一时,父母信邪教东方闪电,逼迫我们信邪教,还不让我们做子女的上学。

9.后来,在我读书期间,父母不给一分钱,我自己没钱吃饱,父母还总是希望我给钱。那时,我耳根子软,也会50,100地给。50,100对你们来说,可能是小钱了。但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很多钱了。是一周、半个月的伙食费。

10.千辛万苦欠了一屁股债终于毕业了,父母就希望我多打电话回去嘘寒问暖。我每次打电话,他们都会把话题扯到要我给钱上来。他们不管我在外面过得好不好,也不管我是否被人欺负了,也不管我是否立足了职场,他们只管问我要钱。

……


如果你是我,你会经常打电话给父母吗?

不要道德绑架!

不要搞双标!

不要去要求别人做圣人!我们都是平凡普通的人!


P.S.:父亲从2003年开始信邪教,拉了很多留守儿童辍学信教,也就是害了很多小朋友,现在还是坚定的邪教信徒。2003年我还在上初一,由于长期在闭塞山区学习和干活,没有看电视,没有看新闻,那时我还不知道东方闪电是邪教,我也信了几个月邪教。后来当我明白过来后,我就毅然决然地退出邪教组织,也劝父母家人退出。经过几年的努力,父母还是没有退出,我放弃了。还有,这个邪教宣扬:教徒们交的钱越多,在世界末日那天,能救出的人就越多!也就是信教要给钱的!我们做子女的,给父母的钱,父母不舍得吃喝,大部分都用在信教上面了。


我很困惑,作为子女,我该大义灭亲还是亲亲相隐呢?


如果你对以上文字敢兴趣,请关注我,我的自传《生而为女》会为你解答所有疑问。


欣欣祥和


要心里有爱有牵挂!在忙也要抽空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心里想打电话就有时间。我会最长时间一星期打一次,随时想念了就打呗,哈哈!


分享你卖货不求人工具


这个问题我想我应该有发言权。

我目前在深圳上班,父母都在广西三线小城市农村里。回家的路程,需要从广州做动车4个小时到市里,再坐一个小时12分钟大巴回到县城,再从县城坐30分钟汽车回到村里,一路颠簸,所以我基本一年回家两次:春节和清明节。

照理说,一年只回家两次,那么应该经常通过电话或者微信、视频等跟父母联系才对,可是我跟父母有超过3个月不打电话不发微信的,我需要了解他们的情况,我会通过在县城的姐姐,我再网上给他们买了什么东西也只会告诉我姐姐,让姐姐取了拿回家。

我自己也曾扪心自问,我为什么那么少跟父母联系,是我不爱他们么?我仔细想过,应该以下几种原因。

1、不会表达爱

可能因为是农村人,小的时候,没有接受很好的教育,不像城里人从小就接受就从父母那耳濡目染,经常把爱挂在嘴边,“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而我小时候,这些几乎都没听过,所以小时候基本没说过,长大了,这些话也就说不出口了。

2、性格原因

我性子比较冷,也属于比较被动型的,没有事情的时候,很少主动联系人,不管是父母还是其他朋友、同学,我更多时候喜欢自己呆着,就算是发呆也好。

3、独立习惯养成

因为家里是农村的,所以从上初中开始就住校,那时候基本上是一个月回家一次。因为父母文化不高,在上学这件事情上,父母基本上帮不上什么忙,所以不管是开学、放假,都是我一个人搞定的,已经习惯什么事情都自己完成了,对父母的依赖就慢慢少了,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跟父母说太多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