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這7本書,看透7個書中人物的悲喜

有人說:閱讀不會讓你活的更好,但會讓你活的更多。翻開一本書,便會領略不一樣的人生。我們為書中人物的起伏而悲喜,情到深處往往會感動到流淚。今天就為大家推薦這樣7本書,沒有傳奇,更沒有狗血,只有7個平凡人的故事,卻往往能引起我們更深的共鳴。


-1 -

《無出路咖啡館》

這7本書,看透7個書中人物的悲喜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評分:8.0(2193人評價)

推薦理由 |

《無出路咖啡館》取材於嚴歌苓的親身經歷,她和美國外交官的愛情被質疑上了間諜背景,故事因此展開。小說中刻畫了生活在美國的一群無出路的青年,在嚴歌苓的描述中,他們往往是落魄的、有那麼一點彆扭和走火入魔,卻頑強而頑固。他們也會去愛,也會風花雪月那麼一小陣子,但很快就會被世故、克己、煙火氣的作者當頭棒喝,繼而出戏。讓人流淚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看過之後的我們明白了,人們最愛的往往是自己,為了維繫我們最低標準的生計,沒有一種對他人的愛是不能割捨的。

書摘精選 |

1、窮成我這樣,大概也能出來一種大氣。能誠實地承認窮,誠懇地表達對於錢的興趣,就是窮者的尊嚴。

2、我發現一個人在放棄給別人留好印象的負擔之後,原來心裡會如此踏實。一個人不必再討人歡喜,就可以像我此刻這樣,停止受累。


-2 -

《在輪下》

這7本書,看透7個書中人物的悲喜

出版社: 中國法制出版社

評分:8.4(2047人評價)

推薦理由 |

“從你認識了自己的路,你真正的失落便開始了。”書中主角漢斯·吉本拉德少年時期的生活充滿了青春期的迷惑。原本的過人天資和美好年華,卻因用功過度,身體衰弱,成績倒退;不時受到老師的訓斥和同學的恥笑,之後得了神經衰弱症,使他無法繼續學業,只得返回家鄉當鉗工為生。社會的歧視和生活的失意使他覺得彷彿跌在無情而龐大的車輪下。這是一個對未來滿懷希望,在經歷種種後,對這個世界慢慢失望的故事,即使過去一個世紀,也能讓今天的讀者深感共鳴。

書摘精選 |

1、樹被砍掉了主幹之後,會在根旁萌發新芽,同樣,在患了病和被摧殘之後,人的心靈往往會回到春天般的萌芽時期和充滿遐想的童年,好像它能在那裡發現新的希望,把被扯斷的生命線重新連接起來似的。這些根部萌發的枝條雖然茂盛多汁,生長迅速,但這種生命只是表象,它永遠也不會再長成為一棵真正的樹。


- 3 -

《最好的告別》

這7本書,看透7個書中人物的悲喜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評分:9.1(10605人評價)

推薦理由 |

當獨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維持時,我們該怎麼辦?在生命臨近終點的時刻,我們該和醫生談些什麼?應該如何優雅地跨越生命的終點?對於這些問題,大多數人缺少清晰的觀念,而只是把命運交由醫學、技術和陌生人來掌控。這本書裡有一個個傷感而發人深省的故事,併為我們提供了實用的路線圖,告訴我們為了使生命最後的歲月有意義,我們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

書摘精選 |

1、我們把生命的餘日交給治療,結果為了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好處,讓這些治療攪亂了我們的頭腦、削弱了我們的身體;我們在各種機構,比如療養院和監護室,度過最後的時光,刻板的、無形的慣例使我們同生活中真正緊要的東西相隔絕。

2、生活是一種技能。老年的平靜和智慧是在時間歷程中實現的。


- 4 -

《昨日之旅》

這7本書,看透7個書中人物的悲喜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評分:8.4 (2754人評價)

推薦理由 |

讀茨威格的小說,有點像在讀李商隱的愛情詩,兩者營造出的都是那種幽深迷濛、纏綿悱惻的氛圍。細膩的心理描寫,是茨威格小說標誌性的特色,《昨日之旅》也不例外。茫茫人間,世事難料。茨威格也許已經告訴我們,是戰爭粗暴地干涉,改變了這對有情人的命運,使兩人之間剛剛譜寫的愛的樂章突然發生了不和諧的變奏。愛情雖然是美好的,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而李商隱的這句詩: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便成為這個愛情故事最好的註腳。

書摘精選 |

1、每個人在對方面前都在演戲,可是誰也沒有欺騙誰。

2、上百個這樣細小的令人心悸的回憶,幾乎沒有清醒地感受到的、微不足道的小事,現在像穿過決了口的水閘,洶湧奔騰地衝進他的意識、他的血液,有回合起來,徑直湧向他的心。


- 5 -

《東京塔》

這7本書,看透7個書中人物的悲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評分:8.5(4409人評價)

推薦理由 |

淡淡的筆調,靜靜的描述。沒有華麗的詞彙,所寫的也不過是生活中的點滴瑣事,卻讓人淚流滿面,難以自抑。因為真實且近,也有可能沉重,因為平淡無奇,也有可能沉悶,但是在細膩如絲的人生經歷中演繹的社會精神,卻頗多沉思之處,更有母愛的不凡警醒匆匆趕路的人不要在錯過後追悔莫及。

書摘精選 |

1、爸爸的人生看上去很開闊,而媽媽的人生在18歲的我的眼中顯得很狹窄,因為媽媽把她的人生都分給了我。

2、人生下來之後最先接觸的就是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在那之後我們還會相信其他一些東西,離開父母、展翅翱翔,最後的結局是人會深入骨髓的明白:只有一生下來就明白的、早已認為理所當然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才是世上唯一、強有力、不會背叛你的關係。


- 6 -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這7本書,看透7個書中人物的悲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評分:8.6(3680人評價)

推薦理由 |

丈夫的死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對於一個文字如遲子建一般溫柔的女人而言,是無力承受這樣的苦難的。唯有寫作能讓她的丈夫再次的陪伴在她的身邊。在故事中主人公因車禍失去了丈夫,而踏上一段早已約定好的旅途。書中的文字透著一股哀絕,在每個字句的描寫中氤氳開來。遲子建藉著小說,為自己的傷口找一個可以排遣的通道。傷口可以癒合,可是傷痛卻被刻骨的銘記。遲子建自己也說”我想傷痛其實是永遠不會被遺忘的,尤其是在和風細雨的時刻。”

書摘精選 |

1、一個傷痛著的人置身一個陌生的環境是幸福的,因為你不必在熟悉的人和風景面前故作堅強,你完全可以放縱地流淚。


- 7 -

《1980年代的愛情》

這7本書,看透7個書中人物的悲喜

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

評分:7.4(7829人評價)

推薦理由 |

《1980年代的愛情》這是一段發生在80年代末期的愛情故事。每一個時代都是另一個時代的翻版。年輕一代讀這些書也許無法對50年代的熱忱、60年代的壓抑、70年代的窒息、80年代的激情產生共鳴,然而卻依舊能夠照見自己心底的渴望,那份被90年代後愈演愈烈的物慾所掩埋的最簡單、最純淨的心之嚮往。於是,當我們向著這些渴望前進時,幾十年後的我們,就有了自己的、可以向後輩們講述的故事。

書摘精選 |

1、一座城池對於一個人的意義,很多時候,僅僅是因為那城裡住著某個你牽情的人。

2、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內在規律,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當人被這種內在規律裹挾而前是,人已經失去方向且無法掌控它的趨勢。這就是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