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用日本手機了?

育兒奶爸


想當年我第一款智能手機還是日本索尼愛立信的LT 18I,這款手機可謂是展現了日本廠商強大的工業設計能力,可以說在智能手機剛開始普及那幾年,國產手機還沒有崛起,索尼手機憑藉優秀的外觀設計,效果不錯的攝像頭和良好的使用感受還是佔據了相當一部分市場份額的。

但是這幾年日本手機廠商明顯落後,就連索尼手機在中國銷量也是連連下降,身邊用的人越來越少了。但其實一直以來,日本智能手機的市場地位一直不高,像夏普、松下等大公司的手機業務佔比很小,除了索尼以外,其它廠商也就能在國內能賣出一些,指望手機業務那點營收根本不夠塞牙縫的,就連索尼也都快想放棄手機業務了。

是什麼造成日本的手機業務這麼頹廢呢?

一是因為韓國企業的強烈衝擊,曾經日本強勁的芯片業務遭遇滑鐵盧,手機芯片(包括SOC和存儲芯片)是佔據手機核心技術和成本的關鍵,日本的爾必達被美國美光收購以後,在存儲芯片領域日本就沒有了話語權,本土自主soc研發又不力,這樣就導致在核心技術上被韓國,美國和中國廠商超越。

二是因為在日本本土,蘋果手機是佔據了絕對領先的市場地位,而且市場份額遠遠超過Android,這與日本運營商銷售手機的策略有關,蘋果也藉此切中了日本市場的命門,IPhone本身也很合日本人的胃口,使得很多日本人都跟風購買IPhone,而且以日本人的習慣,iPhone的人氣一旦確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是很難撼動的。

第三點我認為是日本手機廠商過於追求硬件的極致,卻忽略了本地化、服務等軟性的方面,要知道,智能手機是一個整體,即使搭配了驍龍845之類的高端芯片,但是如果系統優化的不好,也會導致手機卡頓,耗電過快等情況。反觀中國手機廠商,無論是華為和EMUI,還是小米的MIUI,都是非常適合國人的操作系統,本身優化的也非常好,像OPPO和VIVO這樣的廠商則是非常針對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和特定人群,小米和一加的網絡銷售也是創新了手機的購買形式,降低了銷售成本。這些都是日本手機所欠缺的。

即使日本的索尼還可一戰,但是性價比相比國產機就差多了,這一點就和韓國三星和LG很相似,至少在國內而言目前幾乎就剩下兩種選擇:要麼買IPhone,要麼買國產手機。

所以日韓手機的不接地氣造成了受眾面越來越小,好歹韓國三星還擁有芯片和屏幕的自主產業鏈,控制力非常強,然而日本廠商還剩下什麼?如果再這樣繼續守舊,不思進取,日本手機品牌未來真的可能會在市場上徹底消失。


嘟嘟聊數碼


無可否認,曾經日本手機品牌比如夏普、富士通、NEC、索尼等也是輝煌一時,風光無限。他們在全球範圍內橫行了好長一段時間。憑藉日本企業在音樂、攝像方面的全球領先優勢,在當時功能機主導的時代,利用音樂、拍照為主要賣點的日本手機收割了一大批粉絲。那時畢竟他們起步早,技術成熟,而且產品佈局完善。特別是功能機時代,日本牌子就是時尚潮流的代表,是質量的保證。不過隨著智能系統的興起,蘋果、三星以及中國品牌的迅速崛起,日本品牌開始沒落。賣身的賣身,倒閉的倒閉,剩下的也是苟延殘喘。

智能機時代,全球手機市場迎來創新和體驗的大比拼。比如大運行內存、大屏、大電池、更多好玩應用、指紋識別、移動支付、雙攝、曲面屏、美顏自拍等功能。而日本牌子依然固守音樂、拍照老本行,吃老米不思進取,沒有及時跟進這波技術和體驗創新。這一波已經落後了好幾年,如今拍馬也難以趕上來,雖然他們有實力,但是消費者不再是曾經的消費者,對事物的要求也更加嚴格。

如今,全球的智能手機市場基本上都是由三星、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這幾家主導,日本牌子根本沒有站的點。至少在全球範圍內,日本牌子,就連昔日的巨頭索尼也淪為小眾牌子。除了靠信仰充值,粉絲支撐,連生存下去都是問題。所以不難想象為什麼很少人用日本手機了吧。

除此之外,日本手機不再是時尚的象徵,同時也不具備性價比,而且最近的中國品牌更是風頭正盛,不僅是行業的代表,而且還是性價比的代言人。此外,以前靠山寨,如今卻是創新的傑出代表。


科客


因為不好用,真的不好用。索尼不好用,夏普不好用,都不好用。日本手機再也不是當年的日本手機了。

還記得iPhone和安卓還沒出世之前,日本手機可以說是手機的最佳選擇之一了。

當時我在用索愛的k750,對的,就是那款號稱全球首款攝像頭像素達到200萬的手機。就實際體驗來看,這款手機攝像頭的調教也是很到位的。



有次去看電影,我拿出手機想拍一拍當時的環境,當時雖然沒有完全關燈但也很暗,朋友說太暗了拍不出來的,結果k750咔咔咔拍得很清楚,朋友目瞪口呆。

我另外一個朋友用的則是夏普920,就是那個翻蓋會旋轉的經典機型,我用它自拍了一下,效果真的是好到天上去了,甚至還有美顏,可以說是非常令人意外了,要知道,那差不多是十年前啊。

後來,iPhone橫空出世,安卓也蹦了出來。日本手機在這一輪大戰中好像點錯了技能樹,雖然黑科技一波接一波,但可能是時機不對,始終難以討好市場。



換句話說,日本手機沒有找到用戶真正的需求,產品到了普通消費者手裡就顯得很難用,你想想索尼的4k屏,夏普的全面屏就知道了。有這些功夫還不如好好做優化呢。

覺得我說得好就點個讚唄,覺得我說得不好就留言唄,當然,最重要的是關注我,好看到我下一次精彩的發言啊。


只說科技


中國手機品牌發展速度太多,性價比高,日本手機品牌不太符合市場需求。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8badaa79e9a4eb0b05e9c4e366ef476\

圍城小小哥哥


日本手機,已經很久沒有相關的熱點媒體信息了,人們都快要忘記日本的品牌了。

想當初,尤其是2g,3g時代,日本手機風頭正盛,有索尼,夏普,索愛,松下,NEC,富士通等。可惜隨著4g時代的來臨,中國手機品牌崛起,日本手機品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其中大約有三個原因,導致日本品牌逐漸被淡忘。

首先,移動互聯網時代,日本掉隊,除了索尼勉強還在硬撐外,日本的科技巨頭基本上都出現了延遲反應,導致日本錯過了一個時代。

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和日本的製造業模式有關,即強大的家族基因,使得日本過度關注繼承而減緩了創新和開拓,另一方面是日本經濟活力在泡沫破裂後一直沒起來,始終萎靡不振。

其次,中國智能手機崛起,而且崛起的速度太快了。短短的十年見,中國手機行業幾乎經過了一次大洗牌,從曾經的中華酷聯到如今的百花齊放,殘酷的競爭,使得中國智能手機品牌獲得了空前的創新力,由此也產生了空前的繁榮。自比,全球前十的手機品牌中,除了蘋果,三星,LG外,幾乎被中國手機包辦。

第三,從習慣上來說,日本人的生活節奏和手機的使用習慣導致了日本手機行業的低迷。和中美韓幾個國家相比,日本人好像對手機的要求並不高,大部分能打電話就行,至於手機的一些黑科技,日本人似乎並不感興趣。

總之,市場是殘酷的,日本手機品牌遠離大眾視線,一方面是日本的文化和企業管理模式所致,一方面是日本的經濟活力差所致,另一方面就是競爭因素。


互聯網觀察家


這裡就要誇誇小米了,在小米公司開創後,手機也能性價比開始搶佔市場,小米的市值也開始成指數級的增長,再加上經濟發展迅速,技術的發展,讓手機的成本越來越低,一個幾千塊的手機對我們來說並不是難事,我們中國人一直都很聰明,勤奮,在手機銷售行業越來越吃香的情況下,為了搶佔市場,各種技術層出不窮,而日本呢,現在買日本機的大部分都是情懷了吧,手機的人性化設計少,系統不如國內的系統漂亮,價格還貴,我想在國內已經忘記了日本那些品牌了吧,蘋果機現在也就是靠著不卡的系統支撐著(國內的蘋果機和國外的蘋果機價格差了百分之10,但是國外的收入是我們的幾倍啊)


音享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