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超沒有日本外援嗎,為什麼?

lxvvx


中超聯賽有著較為獨特的外援政策。在中超聯賽外援新政策實行前,中超聯賽實行的是4+1的外援政策,其中的1就是亞洲外援政策。亞洲外援,只要是亞足聯旗下成員國的球員都可以,其中當然就包括了日本球員。不過,相比之下,中超聯賽球隊使用其他國家外援的人數要遠遠高於日本外援,其中用的最多的就是韓國外援和烏茲別克斯坦外援。

這裡的原因,一方面當然和歷史、民族有關係。因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臺後採取了一系列與中國相敵對的政策,尤其是在釣魚島以及軍事方面,因為,中國和日本的關係在最近一段時間又降入冰點。在這種大背景下,中超聯賽球隊當然不太可能使用日本外援了,就像前陣子因為薩德時間與韓國鬧翻後,中超聯賽中的大部分韓國外援和韓國教練都失去了在中超聯賽俱樂部中的位置,甚至是飯碗。

中超聯賽是使用過外援的,至少有兩支中超聯賽球隊使用過日本外援:江蘇蘇寧曾經在2014賽季從韓國''k聯賽球隊首爾fc引進過日本球員埃斯庫德羅。埃斯庫德羅在江蘇蘇寧效力一個賽季,隨後離隊。不過,埃斯庫德羅實際上是歐洲人,但他具有日本國籍。除此之外,杭州綠城也曾經引進過日本外援大黑將至。不過現在,杭州綠城已經降級入中甲聯賽。杭州綠城還引進過日本教練,比如說岡田武史。


中超聯賽球隊不引進或很少引進日本外援的另一個原因,其實也和球隊需要有關。很多球隊都會把亞洲外援名額用在後衛上,而在亞洲外援中,韓國後衛更加適合於中超聯賽球隊。

也就是說,日本外援在中超聯賽中出現過,但是非常少。現在已經完全銷聲匿跡。


釣夢灣體育


中超沒有日本球員,與J聯賽沒有中國球員的原因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中超沒有日本球員,這裡面有以下原因。

岡田武史是個好教練,但是他連綠城的球員都改變不了,那麼日本球員就更難了!

1、外援政策

中超原先是3+1的外援上場政策,那個1是亞外。眾所周知,1個亞外的能力,基本上都要比3個亞洲以外的外援能力要差,但因為此前中國足協有亞外政策,那麼不用白不用。所以,中超之前才會出現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外援。而新的外援政策,沒有了專門規定的1個亞外名額,總人數減少到上場3名外援,所以各支俱樂部都會把最厲害的外援派上場,這樣一來,日本外援自然和其他亞外一樣,沒了市場。


2、日本足球的特點

而為什麼中超還有韓國外援,包括之前建業還有敘利亞外援?這也與每個亞洲國家的足球特點有關聯。日本足球重視整體打法,所以日本球員的技戰術能力很高,能夠融入到整體之中。然而,日本球員要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前提是球隊的技術打法先進,且隊友之間水平差距不大。然而,當日本球員來到中國之後,他們就不得不面對棘手的問題了,跑空位等不到隊友的傳球,傳球等不到隊友的接應。而他們的單打獨鬥能力也不如那些歐美的外援,自然無法被中超俱樂部所選擇。相比而言,韓國的外援在中後衛位置上還是非常強硬的,所以我們看見申花、恆大、蘇寧和權健都曾有或者正有韓國後衛在隊中。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一家中超球隊接受日本企業的贊助,很可能會被他們的比賽對手球迷恥笑甚至拿來當做辱罵的話題。如果隊中還有日本球員的話,那麼球隊肯定會遭到一些極端球迷的攻擊。所以,作為中超俱樂部的投資人,大多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即使花大價錢去歐洲買外援,也不願去J聯賽淘金。


線哥


中超沒有日本外援,有如下幾個原因:

1、日本外援的特點,並不符合中超的要求。

為了實現外援作用的最大化,中超的各傢俱樂部都喜歡把外援名額,分配在“中軸線”的關鍵位置上,比如中鋒、後腰以及中衛。不可否認:日本湧現了很多的明星級球員,也有不少人在歐洲足壇闖出一片天。但實事求是地說:日本培養出的中鋒、中衛以及後腰球員,並不具備非常突出的個人能力(比如萊斯特城的岡崎慎司,就更像是一個藍領前鋒,他本身的得分能力並不突出。而因為先天條件的制約,日本也無法培養出非常強悍的中衛以及後腰球員),他們本身的特點,並不符合中超俱樂部的需要。

在中國足協頒佈“外援新政”之前,每一家中超俱樂部都配有亞洲外援,而且大多數都以澳大利亞、韓國以及西亞的中衛球員為主(比如金英權、張賢秀、金周榮、金基熙、塞恩斯布里、麥克格文、斯皮拉諾維奇、普拉利甘吉以及薩利赫)。僅就這個位置來說,日本球員並不佔優勢,即便中國足協並沒有進一步限制外援名額,日本球員也不可能比其他的亞洲外援吃香。

2、金元攻勢,對日本球員“收效甚微”。

在中超歷史上,共出現過4位日本外援,分別是樂山孝志、卷誠一郎、大黑將志和埃斯庫德羅。不過,這四人並沒有在中超留下太深的印記。在這之後,曾有兩位日本球員與中超俱樂部產生過“緋聞”,一位是本田圭佑,另一位就是浦和紅鑽槙野智章。但是,本田一心想在高水平聯賽發展,而槙野智章則更習慣於日本國內的踢球環境。面對廣州恆大的高薪邀請,他們都沒有接受。與其他亞洲國家的外援相比,日本球員普遍對薪資條件看得比較淡,他們對生活環境和發展前景有著更高的要求。

3、敏感的民族情緒

因為歷史以及政治方面的原因,中日兩國間的關係一直非常微妙,中國民間的反日情緒,也始終比較高漲。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中超俱樂部也自然不會去引進日本外援。


周佳驊


  中超現在沒有日本球員,但不等於以前沒有,也不代表未來不會有。中超歷史上曾經有過四名日本外援。

  

  (1)卷誠一郎。1980年出生的日本國腳前鋒卷誠一郎於2011賽季初從俄羅斯聯賽轉投了中超聯賽,加盟了深圳紅鑽隊。當時時值前日本國家隊主教練特魯西埃接掌深圳紅鑽隊,因此也就促成了這筆轉會。卷誠一郎在深足效力了半年時間,於2011年8月回國加盟了東京綠茵。

  

  (2)大黑將志。日本國腳大黑將志於2013年來到中國,加盟了當時由日本前國家隊主帥、日本人岡田武史執教的杭州綠城隊。杭州綠城因為贊助商東芝的關係,有著非常濃厚的日本足球血統,大黑將志作為曾經留洋的日本國腳,也可能是來中超踢球的名氣最大的日本球員了。他在杭州綠城效力了一年時間,隨後於2014年初被租借回國加盟了京都不死鳥隊,在租借期結束後,京都不死鳥將其自由身買斷。

  

  (3)樂山孝志。樂山孝志和卷誠一郎一樣,也是在特魯西埃推薦下,於2011年加盟深圳紅鑽的。他是第一個來到中超的日本外援,在深圳效力到2013賽季結束。隨後他宣佈退役,並留在中國,舉辦青少年培訓機構,投身到中國足球青訓工作中去。

  

  (4)埃斯庫德羅競飛王。埃斯庫德羅是日本籍西班牙人,出生在西班牙,但加入了日本籍。他曾經入選過日本的國奧隊。由於擁有歐洲人的身體、亞洲外援的身份,2015年2月,他以亞外的身份被中超的江蘇舜天從韓國FC首爾隊引進。但他在江蘇僅呆了一年,便離開了球隊,加盟J2聯賽的京都不死鳥隊至今。

  

中國球隊不愛買日本外援,一是日本球隊生意難做,能達到中超亞外標準的日本球員也比較看重發展前途而不是錢。另有一部分願意出國闖蕩的日本人,多數也達不到中超亞外的標準。另外還存在偏重技術的風格與中超技戰術風格不太吻合的原因,中超更喜歡身體素質過硬的韓國人作為亞外,技術流球員不如選擇歐美的。


Asaikana


說實話,中超不僅沒有日本外援,也幾乎沒有日本教練!印象中唯一的日本教練就是原來杭州綠城的岡田無史。

不得不說,這確實一個真實的現象,可這個現象背後,究竟又是為何呢?

首要原因,是中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的恩怨情仇

二戰期間,日本對中國發動了侵華戰爭,不僅佔據我國的領土,進行文化洗腦,而且極其殘忍,殺害我大量同胞。整個二戰期間,日本對我國犯下了不可原諒的罪行,任何一箇中國人都不會忘記曾經的苦難,更不會輕易地原諒他們!

筆者認為,中超反對日本球員,就像國民反對去日本旅遊一樣,是對於日本曾經犯下的罪行和拒絕向中國道歉的行為的抗議!在這一點上,筆者也很難完全接受日本球員,更不要說喜歡一名日本球員!

其次,日本球員的身體對抗能力差,在中超難以立足

眾所周知,中超的身體對抗非常激烈,很多在歐洲踢球的球員來到中超以後,都毫不避諱的表示中超的對抗太激烈了,在這一點上,可以說中超絕對接近於英超的風格!

然而日本球員身材較中國較矮一些,身體能力稍顯不足,雖然腳下能力出色,但是在拼搶激烈的中超,很難立足!

另一個致命的原因就是中超每隻球隊只允許3名外援上場,不區分歐美和亞洲。這就意味著,中國球隊只會去歐洲購買性價比更高的歐美球員,同時,會堅決的放棄亞洲球員。當然,打亞冠的球隊除外,因為亞冠的外援是3+1(亞洲)政策。

所以,綜合以上,日本球員恐怕很難會被中超球隊接受!


島叔說


同樣的問題,你也可以反過來問:為什麼日本J聯賽基本看不到中國球員?這要從三個方面講。


根本原因是競技本身的問題。由於足協外援制度規定,中超球隊只有那麼幾個外援名額,俱樂部引援時必然要物盡其用,基本都是用來引進歐美高水平的攻擊手,亞洲球員包括日本球員確實能力上有欠缺。

可能有人會舉例,中超為何那麼多韓國球員?

這是因為曾經的亞外條例,更是因為韓國球員水平高的原因。中超賽場的韓國球員,基本都在後防線上,韓國後衛身材高大、對抗能力強、戰術執行力強,這點是優於日本後衛的。

一個比較特殊的人物是上海上港的艾哈梅多夫。

他是中超少見的亞洲前場球員,另一個是原申花的澳洲球星卡希爾。艾哈梅多夫水平已經是亞洲頂級,上港引進他首先是看重其亞外身份,之所以不是日本頂級中場如遠藤保仁,還是因為錢的問題。

遠藤保仁等日本國腳選手,踢中超主力肯定完全沒問題,但他們在日本國內的待遇已經很高了,例如遠藤保仁的年薪摺合下來達到1000萬人民幣,中超本土球員Top級如鄭智、郜林也就這個數,他們不可能為了收入的有限提升,離開日本奔赴中超。上港這個價位籤的下艾哈梅多夫,未必籤的下遠藤保仁,這純粹是經濟因素決定的。

如果中超球隊要給日本高水平球星開到300萬歐元以上的待遇,其實有大把的歐美球星可以選擇,包括非洲球星可能都比日本球員更適用,這是性價比問題。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你知我知的民族情緒問題,抵制日貨都還有很大輿論市場,中超怎麼會引進個水平沒什麼特別之處的日本球員?關於這點,我是滋慈的。


足球大玩家


談及中國與日本歷史上的一些淵源,不必多說,大家都心知肚明。正因為如此,如果哪一家中超球隊引進日本球員踢比賽,必然會招致球迷們的聲討,當然這些在職業聯賽里根本不算什麼事,但考慮到國內的影響,國內俱樂部還是會選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寧可選擇歐洲高價球員也不願意選擇日本球員。再者,日本球員因為歷史淵源也不會來中國俱樂部效力。

從球員特點來講,日本球員大都偏向技術流,他們在身體對抗方面稍弱,在傳控球技術方面卻略勝一籌。然而中超賽場,只有極少的球隊採取傳控打法,日本球員因此也不會受到中超球隊的青睞,一旦日本球員來到中國賽場,往往會出現“我跑空位,隊友傳不到位;我傳球,隊友跑不到位”的尷尬。對於大多數中超球隊來說,它們的引援位置大都是鋒線、中衛位置,而日本球員往往會在中場造詣很深,身體對抗是日本球員無法登陸中超的原因之一。

中超的外援政策,目前是“3+1”模式,即必須有一個亞外,亞洲球員與歐洲、巴西球員相比自然是不會佔到什麼優勢,所以各家球隊在選擇亞外時都十分謹慎,而亞外的位置也大都出現在後場,畢竟巴西和歐洲球員在進攻方面更具天賦。既然亞外的選擇在後場,那日本球員就更不會得到中超主帥的關注,他們更喜歡身高馬大、身體對抗強的球員,所以說西亞跟韓國成了最好的選擇,尤其是韓國,在中超效力的中後衛人數眾多。


忠勇仁義胡梅爾斯


為什麼中超沒有日本外援?因為體系型球員不是每支球隊都需要的!


日本足球從組建J聯賽開始,大力發展本國J聯賽,引進很多當時在世界上很出名的足球巨星,通過吸引大眾眼球的關注度擴大影響力。


足球體系:在一種國家體系下,擁有一種風格就很難保留另一種風格,雖然日本足球從效仿巴西足球到如今擁有自己的足球文化體系,但日本的民族特性始終無法與南美國家那種奔放的性格相融,沒有那些個性突出、技術花哨的足球風格,他們始終堅持從符合自身足球發展方向的整體傳控足球,所以日本球員多數屬於體系型球員,依賴多年來的體系傳控打法,從青少年開始一直到J聯賽乃至國家隊,這有些不符合中超球隊選擇外援標準(突顯外援價值的能力考核),那麼既然是外援並且頂著外援的高身價(過去日本也經歷過),那麼確實需要去證明是否值投入的金錢。


身體條件:首先日本球員的身體條件比國內球員並沒有優勢,從世界人種及身高統計上看,日本人平均升高低於國人,從二戰前後對比雖然日本在平均身高方面有所提升,但整體表現相對一般,身體強壯程度也相對較弱,更多通過整體協助與更多無球跑動及傳控技術。


技術風格:日本崇尚整體足球,這個符合主流足球潮流發展,但另一方面也缺少像南美球員那種突出個人風格的技術特徵。很難達到以一當二的作用。


務實也是經濟法則,情懷在競技體育當中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只有當需要的時候才使用。


張笑飛


為什麼中超日本外援極少?

首先是因為日本足協規定, 如果有日本球員加盟了除J聯賽之外的亞洲聯賽,會被國家隊封殺。目前來中超踢過球的日本球員,深圳有兩個,卷誠一郎,樂山孝志,綠城有一個,大黑將志,舜天有一個,埃斯庫德羅,來中國以後都沒進過日本國家隊。



第二主要是中超對外援的需求造成的。中超需求最大的諸如強力前鋒,日本找不出全能中場,也就比國足高一檔,來中超並不會有非常亮眼的表現,除非你能買來本田或者香川這個級別的,但這個級別的日本球員,其背後的商業價值就足以吸引歐洲俱樂部購買了,除非別人一心淘金。


而且J聯還有個雅號就是文聯吧,導致日本的中場隊員腳下技術出色,但和K聯賽的韓國球員相比起來,較為缺乏對抗能力,這也是韓國中後場隊員在中超大行其道的原因-人人都知道韓國球員能拼能搶不惜體力,更對中超隊伍的胃口。

第三經濟原因。高水平的日本球員往歐洲跑,水平一般的在日本踢踢J聯賽,挺好,來中超也提高不了收入,相比之下,韓國收入水平比日本低一些,所以對於一些去不了歐洲水平又不錯的球員,來中超賺點錢就很實惠。

最後就是歷史問題了,相信每一箇中國人都懂的!


琴鍵上的球聲


目前的中超沒有日本外援,最近的一個日本外援是在2015賽季,由當時的江蘇舜天從首爾fc引進的塞爾吉奧·埃斯庫德羅。他出生在西班牙,但是生長在日本,到了18歲選擇了加入日本國籍,併入選過日本國家隊。13賽季他和德陽以及莫利納是首爾fc的前場三叉戟,帶領著首爾fc在亞冠賽場上一路前進,並在亞冠決賽上對陣廣州恆大打入一球,最終因為客場進球的原因沒能拿到亞冠冠軍。

後來蘇寧接手江蘇舜天俱樂部,開始了大牌外援的引進,由於不符合建隊思路,埃斯庫德羅隨即解約之後加盟了J2聯賽京都不死鳥。

為什麼中超目前沒有日本外援,首先是國內球員技戰術水平有限,經常需要外援自己單幹,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球隊普遍喜歡使用黑又硬的球員以及南美外援,這類型的外援具有自己解決比賽的能力,對隊友的依賴相對較少。而日本球員普遍是體系球員,走傳球控球路線,在中超這樣的聯賽無法成為決定比賽勝負的大殺器。

其次是個人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個人追求,在歐洲聯賽踢球,踢著更高水平的聯賽,受到國家隊主教練更多的關注,更加容易進入國家隊,而南美外援包括非洲外援,相對來說金錢的考慮也是重要因素,包括保利尼奧,奧斯卡,胡爾克,拉米雷斯,米克爾,等等

最後是政治因素,一有釣魚島之類的紛爭,日本球員在球隊的境遇可想而知,而今年的薩德事件,也是這個賽季韓國球員,教練所要面對的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