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现在一些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第一学历?

白而不痴


不仅仅重要的招考,在企业招聘中同样会存在重视第一学历的现象。这里的第一学历指的是大学的第一个学历。

但我想澄清的是,大部分情况下,无论是招考还是企业面试,大部分从原则上还是主要看最高学历的。虽然可能会失一些分,但原则上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如果你觉得你的学历不够, 有升学的梦想,不要因此而放弃。

那么有了最高学历,那些面试官们,为什么还要看第一学历呢?原因有几个:


1.第一学历好的,风险更低

这只是从风险和概率角度得来的,不是绝对。同样的名校研究生,但本科不一样,本科好的,一来有可能高中就更优秀,所以上了好的本科;二来,好的本科学校,有可能培养出更优质的人才。完全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从概率和招人风险上是这样的,甚至用人单位会因此留下刻板的印象。


2.本科对大学生的影响巨大

在大学生涯中,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生,本科是培养时间更长、影响更大的阶段。本来从高中大大学,十八二十左右的年纪,从高考中解放出来。这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这个时候很多学生才真正的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和能力的提升,三观也在这个阶段更加走上成熟。这四年,不同学校的培养理念,不同学校的氛围,不同学校的师资和同学,都会在无形中给本科学生打上深深的烙印。

而到了硕博阶段,更多是的学术的研究,增强的更多在专业知识层面。


3.刷学历背景者,可能忽视了能力的提升

这是一个很现实,却有很严重的问题。

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本科学历不够好,所以想改变命运,刚大一开始就定下了考研的目标。然后就制定了疯狂的考研准备计划,天天泡图书馆开始、在自习室做习题。大学四年的生活,过程了高中的样子。很少参加社团活动,不去实习,所以四年的大学生活,在简历里都是空的。

你的时间花在哪里,都会留下成长的印记。有些人因为全身心准备考研,忽略了社交、忽略了实践,四年之后,软性的能力素质落后了一大截。所以,对用人单位来说,最怕的是,你曾经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才换来这个最高的学历。你的能力素质,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号。

因此,哪怕你准备考研,也千万不要放弃自己能力素质和实践背景的提升——学历和能力,一个都不能少。


职场大叔Allen


我发现最近这几年,招工单位的用人门槛越来越高了。在我读大学的时候,通常本科学历就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如果毕业于211和985大学,那么选择面就更大了。

而现在像我们公司招人普遍要求海归硕士,而且还要查看应试者的第一学历。也就是要看他在出国读书之前,在国内哪所学校毕业、获得最高毕业文凭是什么。

我个人觉得这种情况很合理。因为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优化,如今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像前几年那么稀缺了,相应用工单位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加上现在进修的途径越来越多,很多人可能一开始读了一个中专或者技校。通过之后一年年进修,同样可以达到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学历。

为了更好地了解面试者的学习经历,用工单位不仅仅会看最终其获得的最高学历,同时也要看这个人的起点在哪里。

这也让我突然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在的父母都逼着孩子参加各种补课班、拼了命要买学区房。因为不管你读不读,别人都在读;当整个社会都在进步,你想最后在职场上获得竞争或者拿到入场券,就必须拿出真材实料,响当当的毕业证来说服面试官。


我带爸爸看世界


第一学历就是全日制普通学校的最高学历,区别于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和在职教育等。按照最新的规定,全日制几乎等同于“双证”(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大部分非全日制教育只颁发单证(除MBA等之外)。很多企业对于在职研究生是不承认的,评职称、算薪点只按照第一学历来记。

在第一学历中,本科学历又是最重要的。高校招聘的时候“查三代”的现象尤其严重,意思就是招聘一个博士研究生,要看这个人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分别都在哪里读书的,如果招聘一个硕士研究生,就要看他本硕分别在哪里读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市场化,以及各高校扩招,“考上大学”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还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词,各个企业都十分重视;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到处都是。每年都有大量的应届生求职,但企业的岗位是有限的,在这种供需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企业招聘人才加设各种门槛就是有情可原的了。无论是“第一学历本科及以上”,还是“只招收985,211”都是为了快捷地筛选出需要的人才。在付出相同多劳动报酬的情况下,企业肯定是更希望招聘到学历更高、能力更强的应聘者啦。

所以第一学历非好学校的人就没有出路了吗?

当然不是,近几年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已经工作了两三年甚至五六年的人重返学校读研的都大有人在。如果你对自己现在的岗位很不满意,短时间内有难以找到巨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考虑一下读一个全日制的研究生,相当于给自己多了一个找工作的筹码。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我以示支持!

关于职场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提问~


贺嘉


当企业发布一个招聘信息,学历要求为本科,可是来了20个研究生和30个本科生应聘。20个研究生中,其中985硕士5个,211硕士8个,普通大学硕士7个。你作为用人单位的招聘主管首先怎么办?肯定是先把30个本科生毙掉,然后从20个研究生里优中选优。

招聘一个人,本科学历就绰绰有余,而来了这么多研究生,你接着会怎么选?当然是先把听都没听说过的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干掉,然后从剩下的985和211里选择了。

进一步梳理发现,这批应聘的研究生里,清华毕业的有1个,哈工大的2个,南开的2个,其他211大学毕业的若干个。扒拉来扒拉去,无论是学校名气还是学科实力,感觉还是清华和哈工大的三个人比较优秀,于是,留下这三个进一步考察评价,其他的都淘汰了。最后上报领导,老板一看,我塞!清华的硕士来应聘咱们公司,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啊!我一小学毕业生,竟然可以使唤清华大硕士,想想都令人手舞足蹈,还犹豫什么,就清华这小子了。

其实,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不是什么用人单位更加重视第一学历,而是可挑选的余地太大了。这就好比是你去菜市场买小葱,同样都是一块钱一捆,有蔫了吧唧的(本科生),有斤两不足的(普通大学硕士),有足斤足两但是里面有黄叶子的(211研究生),有分量又足成色又好的(985的研究生),你会选择哪个?傻子都知道,当然是分量足成色好的啦。

归根结底,这都是大学扩招惹的祸。每年那么多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入劳动力市场,而企业用人岗位需求有限,招聘门槛水涨船高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之所以重视第一学历,根本不是什么本科生知识更加系统之类的原因,而是一女多求,挑花了眼啊!这就是“学历查三代”的根本原因。

你怎么认为呢?欢迎大家交流。

阅后如果喜欢,请不要忘记添加关注哟😄欢迎大家关注、点赞、交流、评论、收藏、转发,谢谢😜



管理那点事


这个问题我回答一下。

第一,历史溯源。说起这个问题,就要说说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大学学历为例,90年代以前可以称作为精英式教育,2000年以后沦落为普及教育。如果你是90年以前的大学生绝对可以称作为天之骄子,即便是专科生那也是炙手可热的。可是在2000年以后就发生了变化,大学学历泛滥了!一些低学历的人意识到生存危机,开始修第二学历力争成为复合型人才。如果你有海归资历,那绝对是香饽饽。可是2010年以后,海归遍地是,毕业证都是洋文,这只能证明野鸡大学已经发展到国外了。学历不等于能力逐渐成为人力资源部门的共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宁要2000年以前的专科生,也不要2000年以后的本科生。

第二,注重第一学历,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2000年以后,学历证书满天飞,人力资源部门看的眼发花。怎样才能找到高素质人才呢?那就先打假吧。打假打不过来,那就看第一学历。第一学历是连续的,造假可能性不高。有些公司会要求求职者把所有第一学历的毕业证书都带来参加面试,甚至小学毕业证!

学历不代表能力,有些HR苦笑自己应该修一修考古专业。在HR心中,能力始终高于学历。可是面对雪片般的证书,第一学历就是门槛,无论学历高低。第一学历至少有据可查,其他的先放放。


雨默天边


目前很多知名企业都有对第一学历的明确要求,除了求职招聘的时候有影响外,即使工作中企业对员工的培养目标也会优先从第一学历好的员工中去选择,所以说第一学历在很多企业和很多岗位还是有明显的影响。


先说一下什么是第一学历?第一学历可以理解两层意思:一是字面上的第一学历又称为纵向第一学历,即首次取得的毕业证书,也就是小学毕业证书。因小学无成教,也无人读两次普通小学,所以我们的纵向第一学历都是小学。

招聘中出现的第一学历并不是指此类。


二是横向第一学历,即同一学历层次首次取得的毕业证书。对大多数人,横向第一学历只有一个。极少数人有第二学历,如:第二学士学位就是第二学历,但辅修第二学士学位不是第二学历。

招聘中出现的第一学历是指横向学历。

例如:要求第一学历是普通本科985或211高校,是指排除了普通非985或211高校,排除了985或211高校的成教、自考、电视、广播、夜教、网教、函教、业教等。


有很多人天天在网上说,很多单位招聘要求第一学历为985大学或211大学!然后一群人就喊本科不是211,研究生就算是985也没用了!其实这个单位的意思并不是这个!


所谓第一学历准确的说是你指你工作之前的最后学历,比如:你本科读完,考个在职硕士,那你第一学历是本科!你本科读完又读个硕士,那你第一学历是硕士!第一学历不是初始学历!所谓“第一学历”原本是指由各省市第一教育局颁发的学历,现今通常是指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非全)日制教育的最高学历。以前(计划经济背景下)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上级是各省市第一教育局,毕业时颁发的学历是由第一教育局颁发,称之为第一学历。


我是美女播财经,有不足之处望在评论区不吝赐教,喜欢的话关注+点赞哦!当然,更欢迎评论!谢谢!


大灰财经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涌现出来的人才也是越来越多。以前家里能出个大学生都不容易,现在的大学生是一抓一大把。除了少数是非常优秀以外,其实大多数人是差不多的。所以用人单位在招人时就会设置一些条件进行筛选,比如学历。

很多用人单位只招聘985,211学校本科毕业的学生。即使你是研究生学历,但是你的本科学校不好,用人单位也不一定要你。

什么是第一学历?

第一学历”,即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学历,也就是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最高学历,排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日制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脱产班、成人高考(函授,业余)、电大、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的在职教育。

毕业证书上表述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的则为第一学历。

那为什么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第一学位了呢?

1.本科学校的好坏,大多决定你程度的高低

显而易见,985,211的学校无论是教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方面都是比较有优势的。好的学校自然入学门槛也高。也就是说这些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高考中的佼佼者。首先他们的层次是高于一般普通大学的学生的。

再者,好的学校学习氛围自然浓厚。你在一个优秀的圈子里,那么你不自觉地也会向他们学习,你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确实再差的学校也可能有优秀的人,但是,好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确实是有一些优势的。高考就是一场能力的较量,水平高低显然易见。

2.研究生越来越多元化

研究生考量的不仅仅是学习能力,还有综合素质。如今,研究生推免的名额越来越多,很多学校的学生,在统一考试之前就会被录取。而且研究生考试的内容并不只有专业课,还包括政治等其他学科。另外面试成绩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也就是说你只要好好准备,即使你大学是二本学校你也有可能考上研究生。高考是同等学力测试,而研究生考试与唯分数论的高考相比就很难判断学生程度的高低。因此,用人单位为了更准确地录取合适的人选,一般会更倾向于第一学历比较好的人。

——END——

大家怎么看待这样的情况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第一学历为何含金量高。就在于第一学历的标准衡量直观,简单,高效,公平。这是除了第一学历之外的其他所不具备。

1.高考大学录取一刀切

高考到大学录取,绝大多数是唯分数论。在平行志愿后更是如此。比如对山西文科而言,北大是610梯度以上的,人大,复旦是595以上,南开,北师大,南京是580以上,中山,厦大,武大等是570以上。去各地的生源层次很明显。很明显的区分清生源的区别。

其他省也是这样,很均衡化。985录取了一类生源。

就专业差别而言,录取分最高的专业和最低的在一个维度。

虽然有自招,推荐等九条途径,一是这些年逐步压缩比例,一是占比重小。自然更能体现高考公平性了。

2.研究生的多元

就研究生来源而言,在一线学校半数名额都是保研的。虽然保研很公平,但整体公平度比高考唯分数差很多了,和高考自招接近吧。

就专业而言,各类专业差别很大。经常有985的某些专业招不满。就举个例子,某校金融招20个,1000个报名。某专业招20个,200个报名,不考数学。某专业招3,报名4个,不考数学。同等条件下,很容易推断难易。要是放一块比,就知道差别在哪了。

就如此而言,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在同等条件下会低于第一学历,但依然很优秀。

3.在职,专硕,双学位等

双学位,在职读就更复杂了。

比如我们学校双学位是跟着人家专业学,一样的待遇,相当于两个专业。有的地双学位就是周六日去上课。但这俩都是双学位,用人单位没法区分。

在职现在已经成为众矢之的。有个朋友读某校mba,给我讲,只用周日去一下。然后给的全日制学历,我都懵了。



至于各种圈钱的学位班,看巡视组通报。

总结

同等条件下,第一学历更具有客观性。所以更适合做敲门砖。其他也都很有含金量,多少略有区别。

在社会中,能力占据绝对地位。英雄不问出身,只要你有能力,干啥都可以。如果能力不够,拿个学历充门面,勉强顶几下倒也不是不可以。


一枚明粉


说句实话,现在的学历五花八门,有不少小学本科生、初中研究生。如果仅从最高学历来判断一个人才,会让用人单位找不到最合适最优秀的人才,而依第一学历选人命中率高。

一、根据第一学历选人成功率高,出现偏差小。所谓第一学历是指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学历,毕业证书上表述为“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证书”的专业教育学历。通俗地讲就是你初中或高中毕业,考取的全日制中专、大专和本科学历。这第一学历基本能仅映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你大学或中专所读学校也基本反映你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用人单位据此选拔人才成功率高,出现偏差小,所以重视第一学历。


二、第二学历取得途径各异,有的含金量不高。在笫一学历较低的情况下,不少人选择成人教育提升学历层次。不管是自学考试、函授学习、在职学习,还是网络学习,拿到的本科、研究生学历水分极大,出现了大量的小学本科毕业、初中研究生学历。如果用人据此选人的话,会选上真正人才吗?



三、不能否定有的第一学历低而持续不断学习,成为高学历的优秀人才。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专生,学历低但智力水平高,有不少通过提升学历,上本科,读研究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有高考失利没考上重点本科,后通过大学努力考上名校研究生,后成为专家、大咖的。


良心老师


为什么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第一学历?

现在有句话比较流行:那就是本科看出身,研究生看专业。或许就隐含了第一学历的关注度。

为什么会有如此之情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人才歧视现象较为严重。比如有的地方直接标注“非985、211”不要,有的虽然没有直接标明,但是有这样的潜规则。比如虽然要逐渐取消一、二、三本批次,但是有的地方可能对二本、三本就会存在歧视,尽管有的已经是研究生,但可能本科是个三本,却依然受到歧视。再比如同样是本科,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就有本质区别。

所以,关于学历歧视的问题,恐怕也到了要解决的时候。毕竟对于真正的人才来说,学历只能是个经历,而不能成为一个障碍。

二是现在一些高校学历在贬值。随着高校的大面积扩招,今天的学生只要想读大学,几乎都有学校可以去读。这和十几年前的录取率不可相提并论。这个时候,大家都有可能拿着大学本科文凭,但是当所有人都拥有了,其价值自然就会有降低。

比如在二十多年前,一个中专文凭,可能要比今天的一些一本份量还要重。因为那个时候考上个中专,可说是非常不容易。

三是现在一些高校之间差距比较大。这不仅体现在入学时的成绩差距,还有高校读书氛围的差距。有的高校管理并不太严,学习读书氛围并不浓厚,学生不一定读了多少书,也不一定学了多少东西。这些方面导致好大学与差大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