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1930年代的牡丹江,泥泞的中央大街满是车辙,集市摊贩围着棉被


1930年代的牡丹江,泥泞的中央大街满是车辙,集市摊贩围着棉被

绥芬河市全景图的左半幅,绥芬河市与俄罗斯接壤,是中东铁路的东段终点,因铁路修建而兴。

1930年代的牡丹江,泥泞的中央大街满是车辙,集市摊贩围着棉被

镜泊湖出口处的吊水楼瀑布,冬日冰雪覆盖,湖水从冰坡奔腾而下。


1930年代的牡丹江,泥泞的中央大街满是车辙,集市摊贩围着棉被

宁古塔的一处宅院,满族的风俗在正月期间,门口要放置一对松树,并悬挂吉祥的字语,依稀可见“家庭幸”的字样。图中一位梳着长辫的女子,正准备进门,气氛祥和,而这个地区在清朝时,却因为是流放犯人的目的地,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独特的一种印记。

1930年代的牡丹江,泥泞的中央大街满是车辙,集市摊贩围着棉被

位于宁安段的牡丹江,水面清澈丝滑,一辆卖水车正停在浅岸,卖水人正汲着江水,吸满后卖至他处。

1930年代的牡丹江,泥泞的中央大街满是车辙,集市摊贩围着棉被

掖河附近的一处铁路道口,一人正赶着马拖着水车。

1930年代的牡丹江,泥泞的中央大街满是车辙,集市摊贩围着棉被

牡丹江市的中央大街,道路泥土松散,满是车辙印迹,两边商铺,行人众多。

1930年代的牡丹江,泥泞的中央大街满是车辙,集市摊贩围着棉被

位于牡丹江境内的先住民部落,当时的日伪当局将东北各地朝鲜族集中到一处,开荒殖民,为其后续从日本移民做准备。

1930年代的牡丹江,泥泞的中央大街满是车辙,集市摊贩围着棉被

路旁的旅店,供人马休息。


1930年代的牡丹江,泥泞的中央大街满是车辙,集市摊贩围着棉被

早春时,江中有些地方冰已消融,妇女们正在洗涤衣物。


1930年代的牡丹江,泥泞的中央大街满是车辙,集市摊贩围着棉被

位于牡丹江移民聚集区的一处广场,集市上,朝鲜族和满族百姓销售采买各种生活用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