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道德經》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與《易經》中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們在意義上的區別是什麼?

用戶55223543950


《道德經》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揭示了老子宇宙生成論,也就是道如何創造出宇宙萬物的。這裡的“一”指混元氣,混然同一的物質,即太極。 "二”指陰陽,是說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兩個以上的部分構成整體,具有整體性。這裡的二指的是陰陽,就是萬事萬物最基本的兩個部分,但是這兩個部分僅僅只是就觀察而言,正對著你的那一面為陽,背對著你的那一面為陰。然而,萬事萬物並非僅僅只有陰陽兩個部分組成,它是由多個部分組成的,所以二生三,“三”指陰陽相交,產生衝氣而成和,形成天、地、人,就化生了萬物。萬事萬物都是這樣構成的,所以三生萬物。

《道德經》第四十章雲:“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和一生二中的一,就是無。那麼,什麼是無和有?無是事物無形無象的狀態,有是事物有形有象的狀態。

老子說的有點抽像,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什麼是無和有。

比如,我們用的手機,由主板、屏幕、電池、外殼幾大部分組成,這幾大部分,就是手機的無形無象的狀態,主板、屏幕、電池、外殼等等部件,通過一定的工藝流程,具備了手機的功能,這就是手機的有形有象的狀態。無中生有,萬事萬物都如此。

道,是說萬事萬物都有它運行的規律。

《易經》中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與《道德經》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意義是一樣的。道生一即太極,一生二即二儀,二生三即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老子所言更抽象精煉,意境深遠,對悟性的要求更高表達的深層次的東西更多。而周易所言太極,二儀,四象,八卦則更為形象具體,是對老子所言的應用,道德經是與周易互補的,老子言道之本,道之玄;易言道之象,道之用。知易而通老,知老而明易。

《易經》《道德經》並不是出之一人之手,但他們得出的結論卻是相同的,這就是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的結果。


張翼遠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揭示了老子哲學中的宇宙生成論,也就是道如何創生出宇宙萬物的。具體解釋如下:

道生一

道生一也就是無中生有的過程,正如《道德經》第四十章所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被老子稱之為“無”。這個“無”不是虛無、空無,而是指道無形無相,不可捉摸。

道雖然不可捉摸,沒有形狀,但其中確實真真切切的存在著某些事物。這就是《道德經》第二十一章說的: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道是“無”,但是其中有象、有物、有精,其實就是物質性的混沌之氣。混沌之氣有形有質,混然同一,所以是“有”,又是“一”。無形無狀的道中有了混沌之氣,這就是老子說說的“道生一”。

一生二

道中生成了混沌之氣,這是一種混然同一的物質。而物質有種種具體的、兩兩相反的屬性,比如動與靜、明與暗、高與低、熱與冷等等……

我們的先人們將這些相反的屬性總結為陰與陽,比如動是陽,靜是陰;明是陽,暗是陰;高是陽,低是陰;熱是陽,冷是陰……所以,混沌之氣中存在著陰與陽兩種相互對立屬性,也可以認為,混然同一的混沌之氣生成了陰氣與陽氣這兩種相反的氣。這就是《道德經》所說的“一生二”。

二生三

陰氣與陽氣不僅相互對立,還會相互激盪、相互作用、相互混合,就生成了第三種氣,才會有萬物的產生,而這第三種氣就是——“和氣”。和氣就是陰氣與陽氣的和諧,也是兩種矛盾性質的對立統一。陽氣與陰氣是二,再加上和氣便是三,這就是“二生三”。

三生萬物

現在道生成了混沌之氣,混沌之氣之中產生了陽氣與陰氣,陰陽調和又形成了和氣,陰、陽、和這三者便能生成萬事萬物了。

可以用繪畫來打個比方。用黑筆在白紙上畫畫,這幅畫就包含著黑與白兩種顏色。如果黑色與白色是孤立的,那麼只能畫出簡筆畫。但是如果讓黑色與白色混合為灰色,而且黑色與白色的含量不同,灰的程度也不一樣。這就成了素描,畫面一下子就變得豐富多彩了。所以畫家可以用黑、白、灰三種顏色來描摹任何事物。

“三生萬物”的道理也是這樣:黑象徵著陰氣,白象徵著陽氣,灰象徵著和氣,這三者生成了世間的萬事萬物。

任何一種事物都是陰陽調和的產物,所以其中既蘊含著陽,又蘊含著陰,而且陰與陽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如果陰與陽只剩下對立,那麼這一事物必然面臨著解體消亡的結局。

而中華民族的另一本奇書《周易》中也有一段類似的文字。《易傳·繫辭上》中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其實從後兩句可以看出,這一段話本來是用來占卜定吉凶的,即如何使用蓍草來得到一個卦象,並用卦象來判斷吉凶,建立事業。不過後來的思想家們給這段話賦予了哲學內涵,認為它描述了八卦所象徵的宇宙萬物的創生過程。而且歷代學者都認為,這一過程與《道德經》所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一致的。

易有太極

易就是易道,就像老子說的道,也就是無。而太極則是有,是混沌未分的一氣。所以“易有太極”=“道生一”。

是生兩儀

兩儀便是陰陽,在《易經》之中便是陰爻與陽爻,《黃帝四經》說:“判而為兩,分為陰陽”也是同樣的意思。所以“是生兩儀”=“一生二”。

兩儀生四象

陰爻與陽爻結合,產生了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四個爻象,也就是四象。而四象就是《道德經》中說的“三”:老陽是兩個陽爻,等於陽氣;老陰是兩個陰爻,等於陰氣;少陽、少陰都是陰爻與陽爻結合,等於和氣。四象合起來正是三種氣。所以“兩儀生四象”=“二生三”。

四象生八卦

四象再分別於陰爻、陽爻結合,就生成了八卦。而八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分別象徵著“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其實也就象徵著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比如:

所以“四象生八卦”=“三生萬物”。

可見,《周易》中宇宙生成的過程,可以《道德經》中的宇宙生成論完美對應,而這時我國古人的智慧結晶。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歡迎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夢露居士


這個問題好回答,就是字數多啊。

發東西要發全。道德經中很多經典的地方,你連在一起看就清晰多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檄。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tuóyuè)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自名也。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我將以為學父。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為正。

先解釋一下這幾句,大致就明白道德經說的是什麼了。

那些可以表述出來的道理,就不是真的道理,而那些我們眼前能夠描述得十五,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參考佛教的拈花含笑,我說撕心裂肺,如果不經歷的人,是不會體會到的,所以文字其實並不能描述清楚)。天地混沌無名,那是天地得起始階段,而一旦開始天地分開,就產生了萬物(參考盤古開天)。所以我們經常可以客觀無慾的觀察天地規律,又常常帶著一些目的根據規律去預測事物發展方向,其實這兩件事情是相通的,都可以說是天地的規律(萬物週而復始循環往復、興旺衰落的規律)。這個規律,就是一切事物的本源。

天地是沒有情感的,把天下萬物作為當作祭壇上的草狗,聖人也是沒有情感的,他也是把人民百姓當成物品去對待(就是客觀對待,不夾雜個人的情感,不會感情用事),天地之間,就好像是個中空的樂器,雖然空洞,但是卻有著規律的氣息流動,所以我們想那麼多,不如安靜的任憑事物的本來發展。

天地本來是由一個太陽而產生的,因為有了太陽,就有了陰陽,冷熱。而一冷一熱,就產生能量的交替流轉春夏秋冬,產生了天地萬物。所有的事物都有兩面,天地間向著太陽的一面是熱,揹著一面是冷的。冷熱之間的能量傳導來調和,會互相轉化的。什麼孤家,寡人、不穀之類的詞語,都是老百姓所討厭的,但是作為地位至高無上的王卻喜歡這麼稱呼自己。所以其實事物滿了就開始衰落,衰落到了頂點就會重新開始充滿。(冷到了極致就會熱,熱到了極致就會冷)。所以別人教大家去強扶弱,而我教大家順天而為。那些不得其法而失敗死去得人,我將從教化他們開始。

尊重宇宙的規律,蒼天遵守這一規律就會清明,而大地遵守這一規律也會得到安寧,敬神遵守這個規律也就會變得靈驗,五穀遵守這個規律也會豐滿,王侯遵守這一規律也會不敗的立於世。

所以道德經通篇其實都在說一件事情,就是先了解天地的規律,然後順從規律,可以做到順天應命,進而生活幸福。

再來說易經。這裡有一個常識性的認知錯誤。不是現有先天八卦的,而是先有的文王八卦。文王的八卦的卦位其實是人與自然結合的結果。

八卦的八實際上脫胎於古代的八風。八風是根據季節而產生的。八風者,蓋風以應四時,起於八方,而性亦八變。炎風、條風、景風、巨風、涼風、(風翏)風、麗風、寒風。

季節是由於太陽的移動而產生的,所以太陽為一元。然後二極其實是黑夜和白天,在易中為陰陽。古代的把卦是怎麼定位置呢?

先是用坎離震兌來表示四季。坎代表(阻塞,萬物成冰,看易經坎卦),而離代表太陽(看易經離卦),而震代表著開始(震旦),兌代表這收穫(想想兌付這個詞)。然後呢乾代表著陽氣的開始,生於亥,而成形在艮(古代形容石頭堅硬,說發出艮艮之聲),而陰氣生於巽而固於坤。而乾代表君,坤代表臣。君貴於始,而臣貴中正。所以君乾就應該在西北方,而坤就是在西南。(參考《易緯。乾鑿度》)

所以道德經和易經理論很接近,不過道德經是說陰陽而生萬物,但是易經則不但生萬物,還生出君臣之禮。所以道德經以闡述天地之道為主,可以用來修身養生。而道德經重在闡述君臣為人之道,可以用來治世。同源但卻殊途。


五傷先生


看到這個問題,瞬間來了興趣,斗膽回答一下,如果不正確,還望海涵,權當看個樂子吧。

說實話《道德經》和《易經》我都沒仔細研究過,只看翻看過室友的一點,說來慚愧!

我無法從書中的層面來講解這些高深的問題,只能從所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這兩句來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

我大學是學工科的,在有一門研究信號傳輸的課程裡講到過0和1。

就是這兩個數字,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形成不同的訊息。不誇張的講,只要是編碼的形式科學規範,我們可以用0和1編出這個宇宙所有的東西,通過01代碼的形式。

我們現在研究的是如何從0和1發展到更多更復雜的訊息,然後衍生到世間萬物!

而他們研究的是如何從世間萬物的規律裡去倒推出那兩個所謂的0和1,獲得了世間萬物的普遍規律!

當然,這些都是我的瞎蒙~您看了權當看了個樂子吧。

說的不對,也請您別噴我,謝謝啦!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了。

希望大家好好生活,好好愛人~


Severus林茂


在範圍論看來,《道德經》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說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兩個以上的部分構成整體,具有整體性。這裡的二指的是陰陽,就是萬事萬物最基本的兩個部分,但是這兩個部分僅僅只是就觀察而言,正對著你的那一面為陽,背對著你的那一面為陰。然而,萬事萬物並非僅僅只有陰陽兩個部分組成,它是由多個部分組成的,所以二生三,萬事萬物都是這樣構成的,所以三生萬物。

現在我來解釋什麼是道生一,一生二。

《道德經》第四十章雲:“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和一生二中的一,就是無。那麼,什麼是無和有?無是事物無形無象的狀態,有是事物有形有象的狀態。

老子說的有點抽像,我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什麼是無和有。

比如,我們用的手機,由主板、屏幕、電池、外殼幾大部分組成,這幾大部分,就是手機的無形無象的狀態,主板、屏幕、電池、外殼等等部件,通過一定的工藝流程,具備了手機的功能,這就是手機的有形有象的狀態。無中生有,萬事萬物都如此。

道,是說萬事萬物都有它運行的規律。

《易經》中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與《道德經》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意義是一樣的。

《易經》《道德經》並不是出之一人之手,但他們得出的結論卻是相同的,這就是仰觀俯察的結果。


天使之翼22143


本回答回答自己,回答與問題無關。


何為一元、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宮和十方俱滅?


一元:混沌


兩儀:陰陽(天地、奇偶、剛柔、玄黃、乾坤、春秋)


三才:天地人(天格、地格、人格;天時、地利、人和


四象:東南西北(

春夏秋冬、金木水火、青朱白玄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六合:東南西北天地(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七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天樞宮貪狼星君、天璇宮巨門星君、天璣宮祿存星君、天權宮文曲星君、玉衡宮廉貞星君、開陽宮武曲星君、搖光宮破軍星君


八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天、地、雷、風、水、火、山、澤


九宮: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遁甲之隱顯、奇儀之進退、星神之出沒、八門之開闔,九宮為本也。


十方:上天、下地、東、南、西、北、生門、死位、過去、未來(佛家指十方無量大世界)


俱滅:即是新生,舊宇之破滅,新宙之冉始,空間不滅,時間永存(佛家指輪迴)


道生萬物,復歸為元;時空此間,無消無長。


永生殿鬼龜


本人愚見。關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如果要用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去分析。首先分析下老子是在什麼場合下,寫出來的這篇所謂的道德經。是老子出函谷關時,官員們向他討教為官之道,怎麼去做才能作為一個好的父母官,老子是在官員們的請教下寫出來的。那麼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對做好一個父母官來說有什麼用途?如果什麼用途都沒有。那老子豈不是在耍弄請教的官員們嗎。所以我說所謂的道德經的註解是錯誤的註解變成了道德經。我認為老子寫的這篇應該是為官之道的警世名言。我認為道生一的註解應該是保護好,道路暢通是第一。一生二的註解是有了道路還要多造車輛是第二,二生三是有了道路車輛交通暢通才能滿足人民生產生活所需要是第三,三生萬物是人民還能創造生產出萬物財富。只有這種解釋,才能和為官之道聯繫得上。如果老子是開創了道教學派。那我這種解釋法是完全錯誤的。可是老子,他並沒有開創道教學派。函谷關的官員們也沒去修道。這就是我用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分析,得出的結論。


程林4721


首先與都是古人對萬物的認識和認知!

道德經所講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實是將萬物看成一個整體,將一個整體分割成相對兩面,亦一正一反,一對一錯,一明一暗,一起一落,一分一合等等之類。又分別將這兩面化成正面當中的反面和反面當中的正面,彼此相對又彼此變化,彼此交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如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那麼道德可以分為正常的倫理道德和違背正常的倫理道德或不道德!如一個子女撫養老人,死後安葬。這是一個正常的倫理道德。一個子女撫養老人,生前盡善盡責,由於某種緣由死後無法安葬,棄屍荒野!在世人中沒有倫理道德可言!但他所行之事己完成倫理道德。只不過不圓滿而己!違背了正常的道義!還有一個人撫養老人,生前不聞不問,死後安葬!你能說這個人有道德嗎?所以道德很難定義!也很難說的清楚!這個故事也就告訴了我們,在正與反,明與暗,起與落中確實存在第三類。既二生三。三生萬物。

所講的是無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變成六十四卦!仔細看一下易經圖它所表現的形式是不是像幾何倍增呢?二、四、八、六十四。。。。。。!事實也證明易經中出現的所有事物都是以數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如八卦,十二屬相!五行!八種方位和出生時辰等等。。。。!也就是通過已知條件去證明另外一件未知的事情。像不像幾何?

易經是一部以占卜先知為主的奇書!占卜又名算卦,算應該就是演算,推算。把萬物的形態加上自然的現像加上之間的相生相剋相沖得出的結果。結果是固定的!簡單點說就是

已知:A十B=C

2A十4B十8C=D

求證D為多少?大概也就這麼個意思,大家明白就好!所以算卦有時才會算的準確一點!

寫了這麼多其實我就想說明白一件事,與最大意義不同的就是:

是古人的語文教課書!

是古人的數學教課書!


湖西萬歲


這兩個萬物萬事的演變法則,是具有明顯不同的。

首先是、老子的巜道德經》所指出的“無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還真是來自給我們指出來萬物的生繁規律,例子可以從人類的繁衍現象進行思考總結。因為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一樣,經過雌雄兩性的交合後所生的後代並非幾何遞增規律。所以說,老子所指出的這種規律完全符合萬物繁衍的。

其二、“易傳”指出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是一條几何遞增規律,這應該被看成是事物演變趨勢。它完全表現了一種事物所存在的兩面性規則,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矛盾的兩面性”。從這一規律可知,《易經》原本就是一套社會管理學專著。這與某些學者解說《易經》是指出的那樣,六十四卦所指出的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所能遇到的六十四種基本情況。這推測應該符合《易經》作者的原本思維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目標的。

如是,老子與《易經》的作者就成書的觀察與思考的角度存有明顯的不同。這是本人的個人意見,不能代表作者的著書所具有的出發點。


上坪農夫


道德經的道是要用自己的心來感悟的,那就離不開自己的內心的修行和自已的身體養生之道。從養生之道來感知人體生命之奧妙同時也感知,道,是如何與人和整個宇宙共承。和易經的大極生兩儀,兩儀生四像沒什麼關係,在這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意解,修道者得道於元神的渾然一體,元神的琿然一體,得自於身體與心神這二者的柔靜融合,身體與心神這二教的柔靜融合,得自於視知意識的微弱,聽知意識的稀少和觸知意識的平夷這三種條件,當這三種條件都形成了的時候,體內就會自然產生元氣的萌動化育,這元氣的萌動化育,是由有形之陰體(指人的身體)和無形之陽神(指人的心神)相負抱感應而產生的,但還須有呼吸之氣息的中和配合,元氣的化育運動才得以柔和。(這裡的萬物是指體內的元氣)。老子出關西去歸隱,將所學修養生之道的總規範及其對道的體認整理寫成〈五千言〉及〈道得經〉將之留給了關令尹喜,讓傳後入,故這章老子曰,(故人之所教,夕議而教人,又,我將以為學父),意思是,因為前人這樣教導我的,所以我在西隱之前將之擬成儀文,以便再教後人,我將把這些道理作為學修養生之道者的總規範留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