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民国最杰出的史学家都有谁?

三星连闪


这个问题,唐代交通史研究专家严耕望先生是这样认为的。严先生认为,民国史学大师力推四人,这四人分别为吕思勉先生、钱穆先生、陈垣先生与陈寅恪先生。那么先生这么说有没有道理呢?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这几个人吧~

吕思勉先生

吕思勉先生自不必多言,据黄永年先生回忆,吕思勉先生在史学上用功极勤,曾反复阅读二十四史,而从先生在政治史与文化史等方面创见与著述之多来看,这显然不是虚名。除此以外,另一位大家钱穆先生与黄永年先生(偏重版本目录学、隋唐史等方面的研究)等皆曾师从吕先生,名师出高徒,吕先生无愧于史学大家之名号。

(吕思勉先生,图中右一)

钱穆先生

钱穆先生也是如此,先生本人所在家乡本学风浓厚,据他回忆,在幼时曾接触过曾文正家书,颇感趣味,于是,在兴趣的鼓动下,他又到书店去一探究竟,在老板的支持下,先生收获颇丰,幼小的心田也播种下了学术的种子。在逛书店的同时,族里的长老又专门请人为他们进行经书典籍的讲解,这更为先生日后研习史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钱穆先生年轻时照)

种子生根发芽,如细心呵护,总会结出累累硕果的,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先生的《先秦诸子系年》一书考证极为翔实、其通史巨著《国史大纲》更被学者称作包含了数十个博士论文的题目。即使是由其讲稿编排成的《历代中国政治变革得失》,都已再版了十多次,销量达百万之巨。因此先生也无愧于史学大家之名。

陈垣先生

再看陈垣先生,陈垣先生的治学偏重于宗教史与文化史,例如《元西域人华化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元代西域史研究的空白,还为之后的相关研究开了先河。陈垣先生同另一位大师王国维先生一样,对边疆史地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掌握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书成的史料,先生努力学习畏吾尔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民国史学界中稀见的多语言奇才。

(陈垣先生)

陈寅恪先生

陈寅恪先生自不必多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理想”的名言便出自其书。先生早年研究边疆史地,中年偏重于中古史,晚年则在诗证史方面创见较多。例如在陆键东先生的《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中,陈寅恪先生将《琵琶行》中茶商抛弃琵琶女的姐姐一事同唐中期茶叶贸易之兴盛联系在一起,让人耳目一新。“发前人未发之言”,陈先生是做到了。

另外,陈先生的《隋唐制渊源略论稿》作为其晚年厚积薄发之作,曾在史学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有人认为,先生所提及的“关陇集团”等名词站不住脚,因为不能按地域来划分政治势力的类别;也有人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来证明隋唐的统治者多来自他处而非关陇。

可是,北大荣新江教授却认为,陈先生的研究虽用的是常见的史料(《晋书》、《南史》、《北史》等),可是其所举的人都是身居高位要职的(是关键人物)。那些运用统计学方法等虽看似有理,可是举上一堆官职低而无关紧要的人,那是扳不倒先生的论点的。从荣教授的见解来看,陈先生在中古史研究等方面的贡献,即使在今天,也依然是经得起推敲的。

(陈寅恪先生)

当然啦,除了这四位大家外,研究偏重学术史与制度史的学者梁启超先生、对红楼梦作者进行准确考证与“大胆之假设,小心之求证”的理论方法的提出者胡适先生、创建“史语所”以进行先秦史研究的傅斯年先生等,均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也是杰出的史学奇才。

(胡适之先生)

只是在他们当中,有些为政治所牵涉,浪费了许多的精力,以致于未能尽其才,例如胡适。有些则因医疗事故而过早离开人世(例如梁启超)。但无论如何,他们的贡献也不应当为我们所忽视。他们的成就,也像一道道光,从不同的角度,为后人照亮了前进的路。

参考文献:严耕望《治史三书》 上海人民出版社

吕思勉《吕思勉读史札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

钱穆《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 三联书店

黄永年《治学浅谈》,该文收录于《黄永年学术经典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一书

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20年》 三联书店

包伟民 刘后滨 《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历史研习社


民国时期是中国学者们的黄金时期,不是说他们的学术有多高,也不是说民国之后无大师,而是他们为现代的史学有开创之功,从0到1 的难度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大于1到100的。

民国杰出的史学家有很多,今天就挑出我熟悉的几位吧。

蒋廷黻(最后一个字年服)

蒋先生的最大贡献的在中国近代史领域,他所写下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山之作,不足十万的小书却是中国近代史的执牛耳著作。他提出的一些观点颠覆了常识,尤其是对耆善和林则徐的评价,后人虽然对耆善的评价没有蒋先生那么高,但是远远和传统的非忠即奸观点甩在了后头。

陈恭禄

陈先生所写的中国近代史被称为中国最好看的近代史,当然这里面有夸张的成分,但是老先生的功底和文笔让人折服。这本书是用文言写成,但是理解起来不是很难。而陈先生本人也是以治学严谨著称,深受学生爱戴。

孟森

孟森早期从政,进入中年之后才开始进行学术研究,但是不知道是天赋异禀,还是有其他原因,他的成就斐然。孟森最著名的著作就是清史讲义和明史讲义。尤其是清史讲义里面对于八旗来历的论述简洁明白,解决了人们对于八旗含糊不清的看法。也许在今天看来孟森先生的这两本书有些过时,但是对于清史研究的开创之功不可抹杀。

朱希祖

朱希祖出自章太炎先生门下,他是中国史学概论的倡导者之一,也是中国标点符号的发起人之一。他的专长在南明史方面,所写的关于南明史方面的著作很是经典。

雷海宗

和陈寅恪齐名的历史学家。雷先生学贯中西,开设的课程不仅有中国的通史,还有世界史,断代史更是他的专长,他一生在大学里面教授的课程几乎涵盖的历史的方方面面,他的史学观点还引进了西方哲学,是中国历史研究的一大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