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佛教八萬四千法門是怎麼統計出來的?

泠煙


這位同學,你的問題太執著,佛說八萬四千,即非八萬四千,是名八萬四千。方便法門無非是方便而已,這麼糾結於具體數字,豈非反而不方便了。

佛經裡表示多的時候,往往用八萬四千表示,但這並不是最多的,佛經裡表示多,最喜歡的用的是恆河沙數,你想想恆河裡沙子的數量多不多,是不是多到超出你的想象。這還不是最多的,《法華經》裡曾說,來聽佛說法者,是十萬億倍的恆河沙數,可見已經是多的不能再多了。

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對任何事物的描述都不是事物本身,破除了對數字的執念,你也就領悟了佛法的真諦。

提出這個問題,無非是對八萬四千法門有懷疑,認為沒有那麼多,佛教從來都是經得起質疑的,主張正知正信,從來不會說,某某話是佛經說的毋庸置疑,佛教是一個以說理辯論為強項的宗教。

八萬四千只表示修行法門至多,至於你說是比八萬四千多還是比八萬四千少,這就看你怎麼理解了。如果說萬法歸一,那麼只有一個法門。如果說人之慧根各有深淺,那麼有多少人修行,就有多少個法門。

弱水三千,取一瓢而已,八萬四千法門,認準一個就夠了,專心精進,方證菩提。


昭烈名臣


這個八萬四千法門,出自佛典《賢劫經》經雲:昔佛告喜王菩薩。修習行法。自第一光耀。乃至分舍利。凡三百五十度無極法門。一一法門。各有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之六度。共成二千一百度無極。於諸貪淫嗔恚愚痴等分四種眾生。各以此二千一百度無極。教化而開覺之。合成八千四百度無極。一變為十。總成八萬四千度無極法門。此之法門。為三界無上良藥。為百千種人除八萬四千塵勞也。(度無極者。謂事理行滿。度生死流。登涅盤岸。無有窮極也。三百五十度無極者。光耀度無極。世度無極。為眾生故行度無極。住度無極。生死度無極。所著度無極。益他人度無極。處所度無極。這個八萬四千法門籠統的講就是佛應機對群生說的那些法,“法不孤起”一切法都是佛應機說法,方便度化群生,在佛教裡看佛法就是度我們過河的船目的地就是成佛的彼岸,一切法皆對應我們的內心,因為人的根性不同所以佛說的法也不同,但都是能夠讓人究竟成佛的圓融之法。

我們今天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這個又與佛典相應,佛說的很多經典都是佛入滅後由聲聞第一的大弟子阿難口誦佛四十九年以來所說的經典,因此我們讀經都會有“如是我聞”四個字,這就告訴我們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十二部經典,分別是經藏,律藏,論藏,三藏下又分十二部各個不同的經典,每部經典下又有幾萬卷經書,因此三皈依裡講“皈依法,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今天又有多少人不去深入經藏啊!

佛教裡有句話講述佛說法的時間就是“華嚴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說般若,法華涅槃共七年。”華嚴經阿含經等一系列經典皆是圓教,屬於佛早期為菩薩阿羅漢及上乘根性人說法,這是前二十年。中間二十二年是為菩薩阿羅漢及中下根性人說法,大般若經,包括通俗看到的金剛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心經包括楞嚴經都是佛所說,這在佛教上稱為通教,直指眾生佛性,講空性。後七年就是法華經,法華經屬於圓教也屬於通教,佛說此法後即快入滅,故為佛法圓滿而說此經典。

佛教分為,南傳,藏傳與漢傳,南傳佛教現在在印度泰國南亞一帶(包括中國雲南一帶)南傳佛教又有上座部和大眾部,中國本土雲南屬於上座部,大眾部在泰國南亞一帶,藏傳佛教裡分寧瑪派(紅教),噶當派,薩迦派,噶舉派,格魯派(噶當派後與格魯派合併)漢傳佛教裡的八大宗派也是在佛法的基礎上為不同根性的人修行之要而形成的。

八萬四千法門,在賢劫經上有確確實實的記載,並且與佛典相應也與佛教的宗派相互契機,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八萬四千法門是真實不虛的。


歷史春秋網



佛教八萬四千法門是真實存在的,因為這是釋尊親口講的法要。而如來是實語者,是絕對不會對一切眾生打誑語的。八萬四千種法門對治的是眾生八萬四千種無名煩惱、見思煩惱和塵沙煩惱。這三種煩惱是眾生不能成佛,不能解脫煩惱的根本原因所在。


八萬四千煩惱聽起來數量好象挺大,但這也還只是從大處劃分。若從細微處論起,六道十法界眾生,每一道每一類的眾生所纏負的業障都是百界千如,數量更是無量無邊的。對治這些煩惱和業障的法門從小處劃分區別,更是應機而現,數量同樣也是無量無邊的。

法門的數量雖然眾多,但從種類區分也無非就是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兩類。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一切法都是對眾生應機教化,為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遠離煩惱獲得究竟的解脫之道而己。



靈隱子


戲論。無益之論。

佛法如大海,深廣皆無邊,何止八萬四?

《百法明門論》也僅是約數,無為不二法,離四絕百非。一多不二,不一不異。

佛只叫你舍,叫誰去統計?

三藏十二部經典,八萬四千法門,不出一句"阿彌陀佛″。有想即多,無想即滅。本來無,畢竟空,不可得。無字是真經,豈有法可說?

如《金剛經》所說:"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


真空妙有無量壽


  1. 佛教法門種數繁多,就僅密宗就在千種以上,顯教法門約近百種。要想對這麼多法門進行分類,絕非易事。不如採用佛教傳統的分類法為簡便。把大小乘佛教及密宗的眾多法門分為三類。一,世間法門,此類法門的修習,主要是平心觀息為入門門徑,是佛教及佛教以外的修習者共同修習的,非佛教獨有。此類法門缺乏佛教特有的觀慧。不可能解決佛教所要解決的“出世間“(超脫生死)的問題,故名"世間法門",亦稱"有漏,(煩惱)法門",這意味著,此類法門所繼承發展了印度傳統瑜伽修習法,不具有佛教所謂“出世間”的宗教內容。“世間法門"包括四禪,四無色定,四無量心觀,(六妙門,十六特勝觀,通明禪三種,若修習者以佛教的觀慧修觀,也可達到出世間目的,故稱“亦世間亦出世間法門),神通禪等等。二,出世間法門,此類法門修習,主要是以領悟觀色(身體及物質世界)為主的法門,為佛教小乘所獨有。此類法門須以佛教小乘特有的人生觀,哲學觀,觀身不淨,觀苦,空,無我,無常,滲透了厭世,出世的宗教思想,以了斷生死為目的,故稱“出世間法門"。此類法門為佛教早期所獨有,為釋迦牟尼所發明。此類禪包括九想,八念,十想,八背舍,八勝處,十一切處(十遍處觀),九次第定,獅子奮迅三昧,超越三昧等等。三,出世間上上法門,此類法門修習,主要以觀心為法門,是大乘佛教特有的法門。修習此類法門不僅能達到出世間,超生死的涅槃彼岸,而且能破盡"無明"成佛度眾生,超出於“出世間法門",故稱"出世間上上法門"。這意味著,此類法門滲透了成佛度眾生為旨的大乘佛教的宗教思想。出世間上上法門,包括天台宗的“圓頓止觀","一行三昧",“法華三昧",“唸佛三昧","首楞嚴三昧“等,及源出《菩薩地持經》的自性禪,一切禪,難禪,一切門禪,善人禪,一切行禪,除惱禪,此世他世樂禪“九種大禪",大乘佛經中,所舉可歸類的法門名目甚多,如覺意三昧,金剛三昩,華嚴三昧等等。(密宗瑜伽應列入第三類“出世間上上法門")中,密宗瑜伽也不斷髮展,門類眾多,藏傳佛教共認的分法,可分四部瑜伽:一,作瑜伽,亦譯“業瑜伽",二行瑜伽,三瑜伽,四,無上瑜伽。這四部瑜伽的分類,基本上與所屬瑜伽出現早晚及哲學觀的由淺到深的次序相符。藏傳佛教寧瑪派還把無上瑜伽分為摩訶(大)瑜伽,阿努(隨)瑜伽,阿底(極)瑜伽三乘,合稱“內大密咒乘"。其中摩訶瑜伽又名“父續部",阿努瑜伽又名“母續部",阿底瑜伽多譯為“大圓滿"。……

Xc173629171


釋迦牟尼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他特別喜歡用漫畫式的,誇張式的語言來進行表達!比如八萬四千法門、如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過去無量阿僧祇劫、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等等。

就好比唐朝的李白,李白在詩中經常寫道:桃花潭水三千尺、黃河之水天上來等等,我們都能夠理解這些是藝術化的誇張手法。

我們讀佛經一定不能著實了去理解其中的文字!佛經是生動的,活潑的,藝術的!而不是生硬的,死板的,固定的,數學的,說一不二的。

只有當我們用感性,用感受地去讀佛經時,我們才能真正地理解它!


傳統文化與生命成長


這是概說。其實實際意思是圓滿的意思。佛教常用七來表示圓滿。舉辦法會多用七天,禪七,佛七,貢品亦用七寶供奉,唸經唸咒念七遍,等等。以七為基數,衍生出三七,七七,等等亦代表圓滿。你看這84000=21×4×1000,其中的三七二十一,是三倍七,然後還要用四相乘,一千再乘,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圓滿,縱廣深淺都圓滿,說法種種都圓圓滿滿的。


阿彌陀佛手





佛教的八萬四千門法度,經文,咒語,阿彌陀佛 。不是統計出來的,因為是前所未有,其實是真正的凡人想像,命名,創作,以玄幻哲理,虛擬編輯而成的佛教小說作品。同西遊記,封神榜,等等故事,人名,地點,情節內容,活影活現,就跟作者如同親眼所見一樣。完全能夠誘惑人們的腦神。隨你愛信不信 。神的威力,由於從來沒有見到過,陌生的恐懼是最嚇人的,因此就會無人不信 。所以明顯的飛機大炮,都不害怕,因為一切親眼所見了,再神秘的事情,都不會感到稀奇了 。


亂答題


八萬四千,形容其數量而已,如眾生有八萬四千塵勞煩惱,佛說對治之法門,其實則尚不止八萬四千,細說亦無量無邊



緬甸玉佛


佛經裡面大量的用八萬四千,如恆河沙,阿僧祇劫等詞,是比喻很多無量無邊的意思,因為古印度人沒有數字概念,沒有時間概念,所以古印度沒有日曆,沒有歷史記錄,也沒有高級一點的算數。佛經如指月之指,大多用的是比喻詞,真理是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出來的,所以不能執著於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