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对母亲河的珍爱 让守护之责代代相传

对母亲河的珍爱 让守护之责代代相传

对母亲河的珍爱 让守护之责代代相传

“最美浑河最美水一起守护家乡河”的启动仪式在沈城奥林匹克公园举行。

5月13日上午9时30分,在沈阳市奥林匹克公园内,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共同发起“最美家乡河”大型公益活动第二阶段“为水而行”正式启动。至此,“最美家乡河”大型公益活动第二阶段正式启幕。在这一阶段,除启动仪式外,本报记者和志愿者、水利专家前往辽宁抚顺清原湾甸子镇滚马岭山脚下,一起感受了母亲河发源地的涓涓细流;在抚顺市下游参观污水处理厂;在沈阳浑河西峡谷再次感受浑河的魅力。至此,“最美家乡河”第二阶段的所有行程结束。“在整个行程中,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传承。守护母亲河的意识伴随着日益提高的环保理念也在不断提高,在沈城市民中也更加普及。”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工作人员表示,在老中青三代人身上,能看到对母亲河不同角度的情感。

三代人畅谈守护母亲河

5月13日,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最美家乡河” 大型公益活动第二阶段“为水而行”正式启动。9时许,奥林匹克公园内聚集了几百名志愿者,他们有的手持垃圾袋捡拾垃圾,有的骑着自行车绕水查看,有的拿着工具检测浑河水样。

每年都要在浑河岸边骑行上百次的赵先生今年72岁了。他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就常在浑河岸边玩耍,七十多年间,他目睹、亲历了母亲河的变化,“古稀之年,还能和年轻人一起参加这样的活动,让人欣慰啊!”

对于辽宁省高校公益联合会的众多高校志愿者和沈阳二中20届志愿者来说,母亲河是再熟悉不过的,每年他们都会对母亲河进行多次“体检”。在这些志愿者中,有本地人也有从外地来沈阳上学的学生,但是对于浑河,他们的感情都是一样的。“我们还年轻,更应该珍爱母亲河,为我们自己,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生机勃勃、能够继续滋养这片大地的母亲河。”

辽沈晚报小记者团的王老师特意创作了一首诗词《最美家乡河》。当辽沈晚报小记者们慷慨激昂地读出这些诗词时,整个会场安静了。随着诗的旋律,所有人陷入沉思,“蓝蓝的天空花儿笑……河里的水儿甜美又清丽……”

辽沈晚报小记者团的团员来自沈阳市各小学,他们是当日参加活动中年龄最小的团队。

污水处理厂的秘密:水是怎么变清的

位于抚顺经济开发区的这家污水处理厂,是辽宁省“大浑太流域治理工程”和抚顺市“绿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厂区位于抚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近25公顷,处理污水总规模达到40万吨/日,是辽宁第二大污水处理厂。记者和志愿者们进入厂区,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清澈见底的景观水池。“这里面的水都是我们厂处理过的。”该污水处理厂厂长晋文学介绍说,经过先进工艺处理过的污水,可以达到一级A标准。处理后的水经李石河直接排入浑河,对整个浑河流域水体环境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流淌的母亲河 流淌的历史

许多熟悉辽宁历史的人文学者都知道,浑河之源来自抚顺清原湾甸子镇的滚马岭,这里也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大战明将李成梁的地方。

在浑河源头,有一块“探源浑河”的碑刻。字迹有些斑驳的碑刻上面,用一个传说来解释浑河的命名。传说,当年努尔哈赤自立为王,明廷派大将李成梁带兵20万前来讨伐。实力不如明军的努尔哈赤急中生智,命令全体军士及沿河老百姓,把马粪全运到河里。

顷刻间,这条清澈见底的大河被搅得沉沙泛起,浑水浩荡,既有马尿又漂有马粪,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浑河。处于下游的李成梁看到河水浑浊,又是马尿又是马粪,以为努尔哈赤兵力强盛,不敢贸然出击,只得撤军。

努尔哈赤得知此消息,仰天长啸:“我们把河水搅浑,也能把明军吓跑,此功归‘浑河’也。”从此,“浑河”的名字流传沿用至今。这个故事能够被镌刻在浑河源头,足见其流传广泛。

原清原档案局局长、清原文史专家康喜鹏表示,这个传说虽然流传广泛,但毕竟还是民间故事,并不是历史事实。他介绍,根据文献的记载,至少在明朝初年,这条河就被称作“浑河”,而努尔哈赤的传说在明末,显然不是真实的。

在对“浑河”这种叫法的解读中,有一种说法比较靠谱:浑河上游地势落差大,河水携带泥沙,看起来水的颜色浑浊,所以叫“浑河”。

在探访中,志愿者们看到的不光是浑河两岸的湖光山色,还有很多历史和传说。这些富有神秘感的传说,更引起了志愿者们探究母亲河的渴望。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吕洋 于海涛 王鹏 靳丹 摄影 王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