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啟五書話:跟著梁實秋喝豆汁兒


啟五書話:跟著梁實秋喝豆汁兒


啟五書話:跟著梁實秋喝豆汁兒


啟五書話:跟著梁實秋喝豆汁兒

《才情梁實秋》是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新書,作者高維生與我陌生。書的封面設計有點古怪,墨汁加臉譜?反正我是看不大懂,不過樑實秋的散文我可是頂喜歡滴,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他老兄頭上還戴著“反動文人”的黑帽子,我就在廈大臺灣研究所的書房裡津津有味地研讀著他的《雅舍談吃》,為福建科技出版社《臺灣特產風味指南》一書的撰寫熱身。偷食禁果的滋味真的很回味,當時梁實秋的問題有二,一是曾經與魯迅先生吵過架,二是跟著老蔣逃到了臺灣,可這兩大“罪過”怎麼蓋得過舌尖上的梁實秋人性的至味?

梁實秋的文字真的感染了我,乘著雲開霧散的時辰,我情不自禁寫了推介文章《梁實秋的新作》,強調鄉情,委婉故舊,發表在1986年1月26日的《福州晚報》上,這可是梁實秋迴歸故土的先聲?


翻著《才情梁實秋》一書,發現有一段引文極為眼熟,天啊,還真是我的文字,是我2007年3月27日發表在《廈門日報》“城市副刊”的《我的豆汁之旅》,全文被收入該書,確切的說,不是“收入”,而是“植入”,從174到176,前後3個頁碼。“植入”與“收入”最大的不同是“收入”會將拙文體現在目錄中,而“植入”則直接進入論述裡,不過換了字體,標了出處,以示區別和尊重。

那是我在梁實秋文字的引誘下,特地到北京王府井的小吃一條街喝了酸酸的豆汁兒,拙文還有另一個標題黨——《最難吃的名小吃》,在網上不脛而走,我的真情實感這麼全文溜進《才情梁實秋》裡。作者恭敬地把我定位為“南方作家”,哈哈,怎麼不直呼為“南方吃貨”?梁實秋曾風趣地說:我不停地吃了八十多年,所以就成了美食家。我說“吃貨”就是美食家的前奏,就有步先生之後塵的所向披靡,也就點燃了“不停地吃它八十多年”的生命之火!


《才情梁實秋》在植入《我的豆汁之旅》之前段,還全文植入汪曾祺的《豆汁兒》,酸啊酸,能成為汪曾老喝豆汁兒的跟屁蟲,本吃貨不勝榮幸,不亦樂乎;更在乎的是,我身為梁實秋的粉絲,能被烹飪成一碗鄉愁,躋身雅舍飯桌的一隅,何其有幸!


乾杯,我的豆汁兒!


2016/9/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